大眾化的理論什麼樣

2020-12-13 齊魯時評

  大眾有自己的理論,主導他們觀念和行為的就是活在他們心中的理論。大眾又是聰明而挑剔的,對那些故弄玄虛、故作高深的東西,對那些不切實際、不著邊際的東西,往往會表示「不感冒」而轉頭走開。

  最近10年來,中宣部每年都組織編寫通俗理論讀物「理論熱點面對面」。這個小冊子,每一問世就引起各方關注,甚為暢銷,幹部群眾爭相閱讀,多有好評,已成為推進理論大眾化通俗化的知名品牌。由此我們思考,推進理論大眾化有著什麼樣的路徑,大眾化的理論應該是什麼樣子?

  要成為大眾的理論,首先需讓大眾看得進去。說的不是大眾的事,表的不是大眾的情,大眾怎麼會感興趣?不關切大眾的關切,不了解百姓的現實生活與內心世界,又如何切得準大眾的思想脈搏?今年的「面對面」讀本《辯證看 務實辦》,扣緊的正是大眾高度關切的話題,如收入差距、看病費用、食品安全、環境汙染、反腐倡廉等,與大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抓住了大眾的共同話題,理論大眾化就有了最好的切入口。

  話題吸引人,話還得讓人讀得懂。大眾化的理論,一個鮮明特點就是說家常話、百姓話、新鮮話、生動話。講空話、大話、套話、老話、重複話、累贅話,只會讓生動活潑的理論變得面目可憎,讓富有內涵的理論顯得膠柱鼓瑟。「理論熱點面對面」的一個長處就在於,沒有複雜的表述,沒有華麗的詞藻,而是用質樸的語言、百姓的用語,把深刻的道理講得淺顯明白曉暢。

  大眾化的理論,最終是要為大眾所用的。用不上的理論,不是大眾的理論,頂多只是書齋擺設。我們說大眾化的理論才有生命力,這個生命就體現在用上,體現在理論已內化為大眾的思想,用以主導其思維和行為。《辯證看 務實辦》在觀察、分析、解決問題中涵養大眾思考問題的角度,在解疑釋惑中傳遞給大眾辯證看問題的方法,在析事明理中向大眾彰顯科學的主流價值。「十年磨一劍」,這些角度、方法、價值對廣大幹部群眾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利於培養健康、平和、理性的社會心態。

  作為人民大眾的理論,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本質屬性就是大眾性。馬克思主義什麼時候停止了大眾化,什麼時候就在大眾那裡停止了生命。如果光有理論創新,沒有理論大眾化的及時推進,那麼理論就會脫離群眾,難以引領發展進步。理論工作者只有肩負這樣的使命,不懈推進理論大眾化,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才會在大眾那裡紮下根去。(沐松風)

  齊魯時評,歡迎投稿!

  投稿郵箱:

qilushiping@iqilu.com

網上投稿

;請關注

齊魯時評官方微博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齊魯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儘快處理。齊魯網所轉載的內容,其版權均由原作者和資料提供方所擁有。

相關焦點

  • 理論大眾化的 基層探索
    運用通俗樸實的語言、鮮活具體的內容、喜聞樂見的形式,充分彰顯黨的創新理論的生命力、親和力、感召力,使之更好地為廣大黨員群眾所理解、接受、運用,這是新形勢下深化理論武裝的時代要求,也是寧波市鎮海區多年來探索理論大眾化的基本經驗。鎮海區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黨員、教育群眾的做法,實際上是走了一條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普及化之路。
  • 推進科學理論大眾化通俗化
    我們要傳播好馬克思主義,不能照本宣科、尋章摘句,要大眾化、通俗化。這一重要論述,為傳播馬克思主義、努力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通俗化指明了方向。  實際上,理論和群眾之間存在一定距離,需要通過大眾化通俗化工作去搭建理論與群眾之間的橋梁,去拉近這個距離,打通理論宣傳宣講「最後一公裡」。
  • 用「大眾話」推進創新理論大眾化
    ■王 兵習主席指出:「我們要傳播好馬克思主義,不能照本宣科、尋章摘句,要大眾化、通俗化。」如何讓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打通理論武裝「最後一公裡」,是各級應該深入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
  • 通俗理論讀物――理論創新成果大眾化普及化的重要載體
    在第十九屆書博會上,中宣部和新聞出版總署公布了首次舉辦的優秀通俗理論讀物推薦活動的結果,有六種圖書被正式向廣大讀者推薦。這次活動以及被推薦的圖書都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黨的十七大提出,要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宣傳普及活動,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 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普及化
    這是新時代深化理論武裝的客觀要求,也是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眾化普及化的重要舉措,必將有力推動部隊學理論、講理論、用理論的熱潮。科學理論只有走近官兵、武裝官兵,才能更好地體現價值、彰顯威力。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我軍從建軍初期開始,就注重用科學理論教育引導官兵、激發戰鬥精神。
  • 康培培:人民論壇新媒體——推動思想理論的大眾化傳播
    人民論壇網是熱愛思想理論的讀者了解最新思想的重要新媒體平臺,是使得思想理論的表現形式和網絡傳播更加深入人心的網絡載體,創辦至今,得到相關部門、廣大讀者、網友高度評價。  人民論壇新媒體事業的發展理念是推動思想理論的大眾化傳播。張研農社長曾指出,人是追求思想的,人是喜歡生動的。辦好思想理論期刊,大有需求也大有所為。關鍵是在貼近實際,親近讀者,析事明理,解疑釋惑,力求大眾化、通俗化。這一要求對人民論壇新媒體建設同樣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
  • 楊浦成立宣講聯盟,推進理論宣傳大眾化、普及化
    楊浦成立宣講聯盟,推進理論宣傳大眾化、普及化 2017/7/10 14:36:07    來源:楊浦區文明辦       選稿:梅雅莉   近日,楊浦宣講聯盟成立儀式暨首場宣講報告會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舉行
  • 促進理論教育大眾化通俗化
    北京市委講師團十四年來堅持開展一年一度的「靈山杯」優秀報告、黨課評選活動,以獲獎作品的導向、示範、激勵作用,不斷加強口頭宣講陣地建設,促進口頭宣講健康發展,思想性、藝術性不斷提高,口頭宣講的骨幹隊伍不斷充實壯大,使口頭宣講成為實現「三貼近」、推進理論教育大眾化、通俗化的有效途徑。
  • 以「五化」推進「大眾化」
    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不斷湧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所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多、範圍越來越廣、內容越來越新,這對理論工作者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勢下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應著眼於盤活現有人才資源,實現教育主體多樣化,建立專兼職相結合、良性互動的人才隊伍。
  •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李 平: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原創中英雙語)
    我們要傳播好馬克思主義,不能照本宣科、尋章摘句,要大眾化、通俗化。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理論走進千家萬戶、指導實踐,是進一步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具體行動,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論述,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在新時代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
  • 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普及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性與人民性的統一,其人民性體現在它屬於人民群眾,是為人民群眾自由全面發展服務的,是指導人民群眾實踐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使人民群眾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過程,是向人民群眾展示馬克思主義科學性、人民性的過程,也是馬克思主義為人民群眾所掌握從而變為「物質力量」的過程。
  • 「大眾化」與「化大眾」怎樣實現統一
    推動和實現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一個重大的理論和實踐課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要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中實現科學理論的「大眾化」與「化大眾」的統一,從而發揮科學理論指導實踐的功用。近日,市委講師團在京召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基地揭牌儀式暨理論研討會」。來自中央國家機關、首都高校和各區縣各工委宣傳部門負責同志和首都理論界近百位同志出席會議。
  • 蔣淮:高等教育大眾化對大學的預言與預警
    西方發達國家高等教育大眾化浪潮興起於1970年代。以美國學者馬丁.特羅的大眾化高等教育理論為代表,國際上公認的一個國家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主要標誌是,當年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在該國適齡人口中(各國有所不同)達到15% ~ 35%;在15%以下的,稱為精英高等教育;超過35%的,稱作普及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大眾化產生的背景是什麼呢?
  • 推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大眾化普及化
    回顧黨近90年的奮鬥歷史,可以清楚地看到,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貫穿了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偉大實踐的全過程,貫穿了我們黨加強理論建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全過程。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把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同中國化、時代化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行了科學闡述,標誌著我黨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認識達到了新境界、新高度。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化有著優良傳統,代代有名篇佳作,滋養了一代又一代學人和社會大眾。
  • 「大眾化」不等於「平庸化」(圖)
    要消除誤解,就需要在理論和實踐效果上尋找支撐。哈佛大學加德納教授在他的「多元智能理論」中提到人有語言、邏輯數學、音樂、空間、身體運動、人際、自我認識等7種智能,但精英教育在錄取人才的考試中只對人的語言和邏輯數學智能進行考查,這使得在這兩種智能上不突出,但在其他5種智能上較強的學生無法進入精英型的大學。那麼這些接受了非精英型教育的人就不能成為社會精英了嗎?
  • 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下一步棋該怎麼走?
    項賢明: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副所長,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教育哲學、比較高等教育王英傑: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比較高等教育馬丁·特羅的高等教育大眾化理論是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創立的,他分別將15%和50%作為大眾化和普及化高等教育發展階段的劃分標準,另外他還揭示了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在十一個方面的變化
  • 雙傳學: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流媒體擔當
    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新時代主流媒體重要的責任與擔當。近年來,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準確把握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總體要求及戰略意義,聚力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把理論上的正本清源與輿論上的有效引導相統籌、同發力,以全媒體融合傳播優勢,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 以通俗化實現大眾化
    由總政宣傳部組織編寫的通俗理論讀物《軍營理論熱點怎麼看·2010》,是部隊開展理論學習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輔助材料。這裡刊發兩篇書評。  ——編 者  以通俗化實現大眾化  做好新形勢下部隊理論武裝工作,必須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通俗化、大眾化,以官兵喜聞樂見的方式大力傳播和普及科學理論,使之真正深入人心、凝聚力量、指導實踐。
  • 李衛紅:紮實推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大眾化普及化
    二是以良好的學風和文風,自覺研究、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成果。三是將人文素質教育作為主題,大力推進人文社會科學的知識普及。四是關注現實生活,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積極推動哲學社會科學服務社會。五是以人文交流作為大學新使命,為跨文化交流作出積極貢獻。  當前,高校的哲學社會科學大眾化、普及化工作面臨著一些新形勢新要求。
  • 紅旗文稿: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時代價值與現實意義
    正因為馬克思主義是徹底地、完全地為著人民的理論,所以馬克思主義必定要實現大眾化。所謂大眾化,就是為人民所接受、為人民所掌握、為人民所運用,從而指導人民通過改造世界的實踐贏得最後的解放。歷史上的一切階級的理論中只有馬克思主義能做到大眾化,其他任何階級的理論都只是為本階級少數人所接受、所掌握、所利用,為人民大眾所不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