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善事有利身心健康

2020-09-23 生命時報

美國心理學會發布一項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做善事和幫助他人對人們身心健康有益。但並非所有善行對付出者帶來的益處都相同,這取決於諸多因素,包括善事的類型,身心健康的定義,做善事者的年齡、性別和其他人口因素等。研究報告發表在《心理學公報》上。

此前有研究表明,與那些不經常做善行的人相比,踐行更多善行的人更快樂健康。為了解不同善行所帶來的不同益處,研究人員對201項獨立研究進行薈萃研究,這些研究的對象共計198213人。他們發現,幫助鄰居等隨機行善比有計劃的慈善志願活動更有利於人們身心健康。原因或許是非正式的利他行為較隨意、自發,也更容易構成社會聯繫。此外,非正式行善也較多樣化,不是那麼單調乏味。

研究人員表示:「親社會行為,包括利他、合作、信賴和同情心對和諧社會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因素,同時,它也有助於身心健康。」他們還發現,善行與心理幸福感的緊密聯繫程度超過享受幸福感。前者聚焦於自我實現,後者則單純指快樂、積極的感受。

研究人員表示,年輕人做善事時幸福程度更高,而年齡大的善行者則身體健康度更高。與男性相比,女性做善事時的健康程度更高。▲ (王曉雄)

相關焦點

  • 做善事也要量入為出
    做善事也要量入為出作者:生根活佛       量入為出
  • 「早教」是否有利兒童身心健康?
    從「早教」到「早早教」,到「早早早教」,是否真的有利於兒童的身心健康?日趨低齡化的早教產品,更尊重教育規律,還是背離了教育本原?各類在線早教產品的宣傳口號,並不複雜。有的強調智力開發,如「0到3歲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別錯過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敏感期」,有的則從消費心理入手,如「在家早教已成剛性需求」「讓自己的小孩成為別人家的小孩」。
  • 教孩子做善事,為人生建立良好的品格做好鋪墊!
    所以,父母要抓住黃金起點,從小引導孩子做善事,積善德,為孩子人生建立良好的品格打好基礎。多給孩子講做善事的古代典故● 屈原背米屈原小時候幫助過一個老奶奶背米。大人們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回答說:「我年齡小,吃得少,應該拿最小的。」通過故事讓孩子了解,做善事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既了解了歷史人物,豐富了知識,又提高了做善事的意識。學習身邊善事,並鼓勵孩子的善心之舉一天,樓下有很多小孩子在玩,諾諾也參與其中。
  • 做善事如果是為了追求善報,是否自私?
    問:佛教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那麼,我們在做善事時,如果為了追求一個善報,這是不是體現了人性自私的一面?最低的層次,行善是為了追求善報,今天我供養佛陀、做善事,是想自己未來獲得快樂。中等的層次,是把我做善事的功德,回向給天下無邊的眾生,讓眾生得到快樂。At the intermediate level, good deeds are done for the benefit of limitless sentient beings, with all merit dedicated to them.
  • 徐子淇帶四個孩子一起 做善事,李嘉誠看著老婆滿滿愛意
    徐子淇帶四個孩子一起 做善事,李嘉誠看著老婆滿滿愛意前段時間,徐子淇帶三個孩子一起去柬埔寨探望當地的貧困兒童。徐子淇有四個孩子,但是自己的小兒子今年才三歲,就沒有帶著一起。他們到了之後,穿著紅色的慈善基金工裝服,和當地的孩子們一起做有戲,玩的非常開心。但不料由於當地的環境太差,河漏汙染嚴重,沒有做預防,回國之後就都得了手足口病。11月2日,徐子淇和老公李嘉誠一起出席了基金慈善籌款晚會,徐子淇穿了黑色的裙子,很端莊優雅,李嘉誠穿的是一身的黑色西裝。徐子淇非常喜歡做善事,孩子們也經常陪她一起做善事,都會幫著她一起籌備善款。
  • 為父母放生是天下一大善事!
    建議大家趕快去做為父母放生這一易行且功德巨大,是治病增壽福報甚快的善事。尤其是父母生日,為父母放生,功德巨大。放生是最大善事,能為父母放生者則是天下第一善事!所放生命不論大小,皆為我們過去生之父母,皆當視之為過去生之父母,當急救之使之離苦而得樂,此是最大善事。能為父母放生者,則超過世間諸多物質之供養,物質之種種滿足。
  • 世界最長頭髮捐出 捐獻者希望能夠捐出自己的頭髮做善事
    世界最長頭髮捐出 捐獻者希望能夠捐出自己的頭髮做善事時間:2019-04-03 17:0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最長頭髮捐出 捐獻者希望能夠捐出自己的頭髮做善事 日本18歲女高中生川原華唯都(Keito Kawahara)擁有長達155.5釐米的頭髮,這助她成為金氏世界紀錄世界頭髮最長的青少年
  • 做善事反而被騙的人是傻瓜嗎?
    騙取善心善款的人自然要承受因果報應,若因此影響做善事的人認為自己是傻瓜而日後行善時有所猶疑,這才是最大惡業。
  • 有四種"善事",做了不僅沒功德,還會反招惡果!
    做四種善事,會招致惡果,哪四種呢?  一者,為勝他故,讀誦經典。  二者,為利養故,受持禁戒。  三者,為他屬故,而行布施。  四者,為於非想非非想處故,繫念思惟。  是四善事,得惡果報。  第一種,為了勝過別人而讀誦經典。
  • 只「做善事」已經out了,價值共創時代的CSR是什麼?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主任蔣青雲教授表示,傳統的CSR(企業社會責任)策略強調做善事,比如捐款等,把CSR作為獨立事件看待,與核心業務的關係很少,也很少會與利益相關者共同創造價值,這種思路需要轉變。對於企業來說,CSR觀點視角比較狹隘,我與許多跨國公司老總交流時都得到同樣的看法。
  • 佛教:有兩件善事,往往會變成惡事,所以一定要有了智慧再去做
    佛教:有兩件善事,往往會變成惡事,所以一定要有了智慧再去做。很多人都相信因果報應,俗話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種善因得善果。所以很多人都會去做善事,樂善好施,用財物幫助別人。熱心做公益,修橋補路,方便行人。
  • 善事沒少做,但福報越修越少,原因竟然是這個
    因此,會去做許多的善事,諸如布施、供養、放生、施食、做義工等等。但是,人們似乎忽視了一點:「我們一邊在積極修福的同時,是否也在不停地折損自己的福分呢?」也許,有人不斷修福,經常去印經,或者做其它的善事,幫助眾生聽聞聖賢教誨。可是,境遇仍不是那麼順利,有病的病不見輕,貧窮的依然貧窮,所求的皆不遂願。於是,便會埋怨上蒼不平,為何自己這麼利益他人,卻還不如那些沒行善事的人,便會對佛菩薩不滿,認為沒有照顧自己。
  • 臺灣南投妖怪村千人大吃「平安雞」 捐款做善事
    組織者在現場並也號召大家,在酒足飯飽之餘不忘投入公益,一同捐零錢做善事,當天的收益將全數交由臺南市政府社會局的社會救助金專戶,作為2月6日臺南大地震的重建基金。
  • 床墊可以呼吸,身心健康有利——棕織緣山棕床墊
    【周聞網1月5日訊】2021年1月4日,南鄭縣匯澤商貿有限公司核心品牌棕織緣山棕床墊的產品總監在品牌接待室接受了本臺記者的品牌專訪,專訪就棕織緣山棕床墊品牌的成長曆程、角色定位、品牌文化以及未來的發展戰略規劃等做了深入交流。
  • 善事父母,教化子女,謂之孝
    解釋「孝」就是善事父母,教化子女。具體內容有:1.惜身。就是要珍惜自己的身體肌理而不至於毀傷,因為這是父母給的生命形式。父母讓你來到世上,付出了巨大的生理代價,要對此珍惜。到了三十歲,都還居無定所、無職無業、晃蕩流浪,就會讓父母擔心,消耗父母心力,加速父母衰老,所以,要做個有用的人,心父母真正放心。3.敬養。就是要在精神生活上敬重父母,在物質生活上贍養父母。孔子在《論語·為政》中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
  • 旱鴨子醉酒墜江漂6小時獲救 決心拜祖宗做善事
    圖片由警方提供  原標題:旱鴨子醉酒墜江 仰漂6小時獲救  大難不死,33歲打工仔決心拜祖宗做善事回饋社會  南都訊 記者羅煜明10月4日凌晨4時許,惠州市惠東縣一名不會遊泳的男子,酒醉不慎從20米高的橋上墜入西枝江,他在江上保持仰躺姿勢漂流了
  • 修道的時候不讓人執著在「善念」上並不是讓人不做善事而去作惡!
    有人怕說錯話做錯事兒而不敢出來,這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的思想,心有掛礙,再說難聽點就是自私。如果沒有一點錯誤,都與大道一樣了,那就不可能在人世間了。既然大家還都生存在人世間,說明都沒有修成道啊,心有掛礙是修行的大忌。不怕人犯錯,就怕人犯錯了而不改正。在具體鍛鍊的時候還要注意一樣,就是不要整天想著,我要修道,我要成道,我想修成正果。
  • 陳根花:有能力就應該做些力所能及的善事好事
    孝賢感言:做企業家不能光想著賺錢,還要承擔社會責任。有能力就應該做些力所能及的善事好事,去幫助身邊的弱勢群體,樹立積極的社會風氣,建設和諧社會。和諧美滿的家庭,是我堅持為身邊人做點實在事的最大動力。和諧社會的建設,要靠我們每個人一步一腳印地去落實。這樣的好事善事,我會一直做下去。
  • 「嘴炮」康納再做善事,出錢幫助當地拳館免於在疫情中關閉
    這已經不是「嘴炮」康納第一次做善事了,此前他曾經捐出100萬美元給身在抗疫一線的醫生和需要幫助的兒童。他還將給「鑽石」普瓦裡爾所在的基金會捐款50萬美元。
  • 離婚時法律規定,爭取子女撫養權,哪些是有利的條件?
    兩周歲以下的子女,原則上由女方撫養,主要是因為兩周以下的子女處於哺乳期,原則上女方撫養對子女的成長更為有利。但是原則上女方撫養,也不是絕對的,有些情況下也會排除女方撫養的可能。例如,女方有傳染性疾病、有其他嚴重疾病、有撫養條件不盡撫養義務等不利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的,儘管子女在兩周歲以下,也有可能由男方直接撫養。二、兩周歲以上十周歲以下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