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工作關係,最近讀了一本號稱是英國國民級的心理諮詢入門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抱著看入門書的心情,我翻開了第一章,然後迫不及待讀完了全書,這書太贊了,完全顛覆了我對「入門」的理解。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講了10次心理諮詢的故事。蛤蟆先生的第一次心理諮詢,就很有戲劇性。原本,蛤蟆先生是被逼著去看心理醫生的,費用也由朋友支付。
我以為,按照套路,接下來諮詢師會讓蛤蟆先生傾吐心中的不快,然後展露自己的絕招,體現他的高超技術,我沒想到的是,我在這看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專業諮詢!
心理醫生拒絕了他說:「這不是錢的問題,是人的問題」!我們來看一下他們的對話:
心理醫生:「你能告訴我,為什麼來這兒嗎?」
蛤蟆先生:「我來這兒,是他們讓我來的。他們從報紙上看到了你的名字,說我需要諮詢。現在我準備好聽你的。不管怎麼做,只要你覺得是最好的,我都會照辦。我知道他們都是為了我好。」
諮詢師在椅子上挪了一下身體。「那麼,誰是我的來訪者?是你,還是他們?」
蛤蟆先生不是很明白。
「你看,」諮詢師說:
你的朋友們想讓我給你做諮詢,以便減輕他們對你的擔憂。你似乎也想得到幫助,為的是讓他們高興。所以依我看,你的那些朋友們才是我真正的來訪者。
這一段太驚豔了!
諮詢師的意思是:蛤蟆先生不需要幫助。
周圍的人認為蛤蟆先生不正常,周圍的人認為蛤蟆先生需要幫助,蛤蟆先生來看心理醫生,僅僅是為了讓周圍的人高興,而不是為了讓自己的狀態得到改善。
負責任的、真正功底深厚的諮詢師,會請諮詢者三思:
他沒有像蛤蟆先生周圍的人一樣,把蛤蟆先生當成「不正常」的人,他沒有做一個預設,並且告訴蛤蟆先生,你不一定真的要改變。你有痛苦的權利。
這本書還有一段讓人感覺到很有力量的話:
如果我不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變得更好,我就不會做這份工作了。假如我們能一同努力,就能預見積極的結果。但歸根結底,這一切都取決於你。
很少有心理學專業圖書,會如此冒險,因為這個書名有點特別,聽起來像童書,感覺是講故事的。而作者卻用如此有親和力和感染力的諮詢記錄,講述了一些高深的理論,有著「可怕的專業度」。
事實上,拋開心理諮詢這個領域,站在一個普通讀者的角度上去讀這本書,我的感受也特別強烈。
在這之前,從來沒有一本書,能讓我感受到如此強烈的「被看穿」「被挖掘」「被探索」的痛苦。
書中蛤蟆先生所經歷的種種掙扎、沮喪、痛苦、迷茫、無助,我都能很深刻地體會到。那時候,我就是蛤蟆先生,我代入了書中的角色。
作為芸芸眾生的一員,我每天為生活奔勞,會不定時地陷入到爆發式的消極情緒裡,突然在某一天,變得很低落,很喪:
生活索然無味,狀態低迷,感受到難以言說的悲傷,總因為一些小事耿耿於懷,會有流淚的衝動,厭世消極。
在書裡,朋友們發現了蛤蟆先生不對勁的狀態時,蛤蟆先生只能對朋友說:「家裡太亂,抱歉了。可我現在整個人都不太好!」說完便放聲大哭。
每個人都嚮往開心的生活,但突然間就是失去了快樂的能力。
什麼時候才能治癒自己?什麼時候才能不再玩厭世消極的遊戲?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書20多年前就在英國出版了,很快就登上心理諮詢類圖書榜首。書中蛤蟆先生的成長和變化,與心理諮詢師的情感和衝突,是千萬個來訪者的縮影。
很多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把這本書推薦給自己的同行、學生,以及那些有心理困惑,或是對心理學有興趣的普通讀者。從出版到現在,它暢銷至今,如今被稱為國民級的心理諮詢入門書。
這本書有極強的普適性,即使不是專業人士,也能輕易讀懂,比起很多心理諮詢類書籍通俗易懂得多,這也是為什麼它廣受好評的原因之一。
出版社寄了一本過來,我特別驚喜,這書的封面簡潔、精緻,沒有一樣多餘的,給人感覺很舒適,有專業度,又大有來頭的樣子。
我讀過了,這本書,值得每一個想做心理諮詢師、以及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