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心理問題,根源於童年,《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2020-11-15 閒時翻書君

文∣閒時翻書君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是我最近看完的一本小書,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拿破崙的經歷,告訴我們不應該通過身材來斷定一個人魄力如何。同樣地,這本薄薄的書中所蘊含心理學智慧的厚度,也遠超過了其紙張的數量。

關於心理治療的寓言故事

不知道本書的作者,英國的心理學研究者羅伯特·戴博德是怎樣得到的靈感,他把心理諮詢的過程寫成了蛤蟆和他的心理諮詢師蒼鷺的故事,看上去很像是一本童話小說,不妨簡要介紹一下:

蛤蟆先生繼承了家族的莊園,本來喜歡瞎胡鬧來引人注目和給大家帶來歡樂的他,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感到了不開心,並長期處於一種鬱鬱寡歡的狀態。

蛤蟆說話了,「有點兒亂,抱歉了,可我現在整個人都不好了。」說完,便放聲大哭起來。

好在他的好朋友鼴鼠發現這一情況,鼴鼠和河鼠、獾斷定蛤蟆先生得了抑鬱症,合力說服蛤蟆先生來到了心理諮詢師蒼鷺那,開始了一段為期十幾次的心理諮詢。



蒼鷺,這個諮詢師有點冷

蛤蟆成了蒼鷺的客戶這事不假,但蒼鷺在開始的諮詢中,讓蛤蟆感到了一點挫敗感,換句話來說,在蛤蟆的角度看來,他是來尋求蒼鷺幫助的,希望蒼鷺能使他重新振作起來,但蒼鷺總是板起一副冷淡的面孔對著蛤蟆,他冷若冰霜,只在蛤蟆敘述時,冷不丁地提出問題,然後要蛤蟆回答。

在第一次見蒼鷺時,蛤蟆問蒼鷺:「你認為我會好起來嗎?」,從蒼鷺的回答中,便可以一窺他的行事風格:

「蛤蟆先生,如果我不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變得更好,我就不會做這份工作了。……我也希望你對諮詢是全心投入的。……但歸根結底,這一切都取決於你。」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一次次的諮詢中,蒼鷺通過提問引發蛤蟆的回憶與思考,對蛤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蛤蟆在蒼鷺的指引之下,逐漸找到了他情緒失控的來源,那來自於他的童年。



蛤蟆,有個不太幸福的童年

蒼鷺偶爾從諮詢師的身份中跳出來,有節制地充當「教師」的身份,將心理學上的知識告訴好奇的蛤蟆。這些知識就像是順手的工具一樣,蛤蟆用這些知識去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

「理解你的童年就是理解你自己的關鍵線索」

蒼鷺告訴蛤蟆:對於兒童來說,父母對他施加的影響,對孩子具有深遠的影響。蛤蟆意識到:父母對於年幼的孩子,擁有絕對的控制權,他們可以愛孩子,也可以拋棄孩子。

原來,蛤蟆的父親對待小蛤蟆相當嚴厲,以至於蛤蟆在父親面前唯唯諾諾,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小蛤蟆渴望父親的溫柔與陪伴,但卻從未得到過。在蛤蟆的記憶中,總是受到父親的批評

「要我跟你說多少遍?不準這麼做!」

於是蛤蟆在成長過程中,不自覺地學會了「順從」「取悅父母」「道歉」以及「依賴」。

用蒼鷺的話來說,蛤蟆是「男孩中的男人,男人中的男孩」,即內心並未真正成長。

成長的本質就是要減少並最終打破這樣的依賴關係,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很少有人能完全達成這點,有些能部分達成,而很多人則會依賴一輩子。



癥結所在

隨著諮詢的深入,蒼鷺對蛤蟆的態度有了變化,蛤蟆開始感受到蒼鷺偶爾流露的友好,這一階段,蛤蟆已經了解到了「兒童狀態」是怎樣影響自己。

蛤蟆的性格在朋友看來是很溫順的,他總是把過錯歸咎到自己,蒼鷺說這是一種模式,一種被稱為「我不對,你對」的應對模式,處於這種模式之下的人,常常會因內疚而自責,其結果就有可能導致「抑鬱症」的發生,正如蛤蟆一開始來找他時的狀態。

蛤蟆也漸漸習慣了蒼鷺的諮詢方式,已經能夠主動地開始自我分析,他開始有問題要問蒼鷺了。

蒼鷺告訴蛤蟆,除了「兒童狀態」,人們在童年還會學會父母的模式,代入到自身,變成自己的「父母狀態」。蛤蟆聽後,感到非常納悶,他從來不對別人發火。那麼他父親身上盛氣凌人的做派,為什麼沒有在蛤蟆的「父母狀態」之下出現呢?

蒼鷺一如既往,他指出蛤蟆也有「父母狀態」,也習慣於以「審判」的姿態來考慮問題,只不過有些不同,蒼鷺不留情面地向蛤蟆發問:你審判的是誰呢?

蛤蟆陷入一陣沉默之後,驚訝地回答:

「你是說,我在審判我自己?」


好的故事,就該有一個好的結局

蒼鷺這位心理諮詢師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冷靜,懂得自己的自責所在。也讓我了解到一個心理學的知識:真正治療的開始,都源自於內心的自我探索。

蒼鷺明白自己不能代替蛤蟆去思考這些問題,在治療接近尾聲之時,蒼鷺對蛤蟆表示了感謝,這一點令蛤蟆大感意外:「原來你也會學習,我還以為只有我學到了東西。」蒼鷺回答:

在諮詢中,學習一直是個雙向的過程,只是彼此學到的東西不同。

可以說,蛤蟆和蒼鷺聯手,使得蛤蟆找到了自己的不高興的根源,並通過認識上的深入,最終改變了自己的生活。

蛤蟆最終對蒼鷺表達了自己在諮詢過程中的不滿,蒼鷺的風格讓蛤蟆一直覺得自己總是處在「傻瓜」的角色之中。但這次憤怒的表達,在蒼鷺看來,卻是蛤蟆擺脫過去的真正開始。

蒼鷺的睿智洞察,讓我印象深刻。



這本書適合誰讀

正如蒼鷺所說,很少有人能夠做到真正擺脫依賴。但可以確定的是,如果能懂得我們情緒與情感之中的問題,是有利於我們向著獨立方向發展的。

蒼鷺向蛤蟆介紹了「兒童狀態」和「家長狀態」,但他希望看到的是蛤蟆能走向「成人狀態」。蛤蟆做到了。

其實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成長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困惑,這種困惑的癥結點在於對情緒中某些隱秘的行為模式的不自知。一旦找到了認知的突破口,新的成長便有可能產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它能夠成功地讓我們代入到蛤蟆先生的視角中去,去體驗蒼鷺對自己的療愈啟發。

對於每個內心渴望成長,又遇到瓶頸的人,我會推薦這本小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End

以文為心,歡迎關注 「閒時翻書君」(原創文字,請勿轉載;配圖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直面我們的童年,才能治癒內心的暗傷
    我們習慣了被負情緒包圍,也習慣了將「生活不如意」當做引發壞情緒的原因;但遺憾的是,很少有人去探尋培養負面情緒的土壤…今天,給大家分享一本有關心理學知識的書籍,叫做《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它所解決的就是關於「我們的負面情緒根植於哪裡」的問題!
  • 豆瓣9.1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你為什麼不憤怒?
    你不是一個人,有錢有閒的富二代蛤蟆先生也突然陷入了抑鬱,在朋友的竭力勸說下,去接受心理諮詢。如果你也想解開心中的困惑,不妨來看看這本通俗易懂、有趣生動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是一本獨特的心理寓言故事,作者用敏銳的心理洞察力和出眾的才華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一本成年人的童話書,溫暖而又治癒
    壓力越大,就會導致睡眠不足,情緒低落,對自己不自信,消極怠工,這樣就會形成惡性循環,時間長了就會有抑鬱的傾向,需要看心理醫生。《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是一本關於心理諮詢的書,通俗易懂,讀起來溫暖而又又治癒
  • 謝謝《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
    於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在全世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當讀者翻開書,發現自己有著和蛤蟆先生一樣的問題,比如有著討好型人格,卻又在心裡對討好的人抱怨重重,晚上失眠,甚至抑鬱想要自殺。可是隨著蛤蟆先生一次次的去見蒼鷺醫生以及他們之間越來越多,同時也越來越坦誠的交流對話。讀者也感覺自己的煩惱得到疏解,自己的抑鬱也得到治癒。
  • 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回望童年和過去,會治癒我們
    來源:寶媽寶爸加油站(若水心靈小屋) 作者:若水,文字原創 版權所有前兩天看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沒有人推薦,但是在電商上看到它的銷量還可以,看介紹不錯就買了。書挺適合作為一種心理學的普及讀物,作者本人是英國一位心理研究者和諮詢師,他以擬人化的手法來講述了蛤蟆有心理問題之後,去找蒼鷺心理諮詢師諮詢,過程中發生了種種事情,他一共進行了10次諮詢,諮詢師就層層深入地引導他。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成人的療愈童話,一場心理探秘之旅
    這時候,如果有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來幫助和開導你,那一定比你在痛苦情緒中沉淪要多得多。可是,很多人對於心理諮詢並不了解,因此也遲遲不願踏出求助的那一步。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一本溫暖而治癒的心理學入門讀物《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每個人都有變化的機會
    看到喜歡的事物提不起興趣,什麼也不想去做,人生陷入了黑暗之中。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曾有過這樣的時刻,有的人順利度過了,而有的人還在苦苦掙扎。今天給大家分享一本以童話的形式寫心理諮詢的書,希望能幫助到每個在黑暗中掙扎的人。第一次看到《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個書名覺得很有意思,於是便用兩小時看完了這本書。
  • 蛤蟆先生為啥要去看心理醫生?
    這個女孩被學校勸說停學,被父母帶著去看心理醫生。但她面對心理醫生,依然竭力掩飾自己,說自己一切都很好,希望醫生能給她開健康證明,讓她能夠儘快回到學校。我們不妨打開英國心理治療專家羅伯特·戴博德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的核心內容,就是對上述問題的深入剖析,以及解答。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翻版的《柳林風聲》,有趣的心理讀物
    英國作家羅伯特.戴博德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是他最著名、最暢銷的一本大眾心理學著作,出版20多年來,早已成為了英國國民級心理諮詢入門書。在本書中,羅伯特借用了名著《柳林風聲》中的人物形象,講述了一個抑鬱症病人如何通過十次心理諮詢,終於找回快樂和自信的全過程。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不要在生活的回憶裡模糊了自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本書借用了英國童話:「你的童年裡誰對你的影響最大?」而蛤蟆先生的媽媽總是受制於她的父親,她會和蛤蟆先生說:「親愛的,別犯傻,我肯定他不是故意這樣對你的。」蒼鷺醫生每次在傾聽蛤蟆先生講述的時候,都做到了最大程度上的共情,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感同身受,這給了蛤蟆先生很大的安慰,感受自己被關注,有勇氣將諮詢進行到底。
  • 國民級心理入門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值得每個諮詢師閱讀
    由於工作關係,最近讀了一本號稱是英國國民級的心理諮詢入門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抱著看入門書的心情,我翻開了第一章,然後迫不及待讀完了全書,這書太贊了,完全顛覆了我對「入門」的理解。《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講了10次心理諮詢的故事。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如何與自己和解,擁抱自己的內在小孩
    今天,我們通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中的故事,來一起學習一下如何正確認知到自己變得不好的深層次原因,並學會如何自助地去解決這些問題。鼴鼠把蛤蟆的現狀告訴了河鼠和獾,三個好友目標明確地向蛤蟆莊園走去,他們打算用在廣告上聽來的資質合格的心理諮詢師的方式,去幫助自己的小夥伴——蛤蟆先生。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在這個世界上能幫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這本書拿到手裡,就充滿了童趣和想像,「蛤蟆先生」?「心理醫生」?兩個不搭邊形象,讓人浮想聯翩。翻開書第一頁就會發現是哪一隻「蛤蟆」,原來是英國作者肯尼斯·格雷厄姆的著名童話《柳林風聲》的人物。1908年發行的金牌童話《柳林風聲》,圍繞蛤蟆先生、河鼠、鼴鼠、獾先生四個形象展開的童話,曾經風靡全球。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你是否也在協助身邊的人,欺負自己?
    最近我讀到一本好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豆瓣8.8分,很適合正在面臨心理危機卻不便去做諮詢的人閱讀自愈。很多人讀完這本書籍以後,紛紛表示困擾自己許久的心理問題得到了治癒。在諮詢師蒼鷺的帶領下,蛤蟆先生展開了一場心靈的探索之旅,並逐漸找回了信心與希望……蛤蟆先生的心靈療愈之旅,其實也是每個讀者在自愈的過程。閱讀過程,讀者仿佛身臨其境,親自與心理諮詢師展開一場自救和探討。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一書告訴你答案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是英國資深心理諮詢師羅伯特.戴博德撰寫的,他為了讓普通讀者也能了解深奧的心理學理論,明白心理諮詢究竟是這麼一回事,於是,他讓經典童話《柳林風聲》的動物主角們紛紛粉墨登場,演繹了一個心理諮詢療程的標準模板。
  • 那就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由於工作關係,最近讀了一本號稱是英國國民級的心理諮詢入門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抱著看入門書的心情,我翻開了第一章,然後迫不及待讀完了全書,這書太贊了,完全顛覆了我對「入門」的理解。《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講了10次心理諮詢的故事。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顛覆認知的心理學入門書
    一向熱情愛冒險的蛤蟆先生,突然陷入抑鬱無法自拔,他一個人躲在屋子裡,連起床的力氣都沒有了。朋友非常擔心,建議他去做心理諮詢。經過10次心理諮詢後,蛤蟆先生在諮詢師蒼鷺的幫助下,一步步探索著自己的內心世界,變得越來越自信。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蛤蟆與諮詢師蒼鷺的對話,抑鬱的原因
    提到「抑鬱」、「心理諮詢」,讓我想起最近看的一本,這本書的書名非常有趣,叫《蛤蟆先生看心理醫生》,是英國資深心理諮詢師羅伯特-戴博德,運用擬人的寫法,讓經典童話《柳林風聲》裡的動物主角們再次登臺,讓我們在輕鬆愉悅中就學到了很多心理學知識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找回快樂的自己
    有人說,成年人的崩潰,都是無聲無息。如果某一天,我們突然失去了快樂的能力,應該怎樣找回自己?有本生動又有深度的心理療愈讀物,叫做《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書中說:我們童年時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模式,決定了日後的人生腳本。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沒人能讓你不快樂,除了你自己
    蛤蟆試圖和朋友鼴鼠打著招呼,可一張嘴卻放聲大哭起來。鼴鼠把蛤蟆的現狀告訴了河鼠和獾,三個好友目標明確地向蛤蟆莊園走去,他們打算用在廣告上聽來的資質合格的心理諮詢師的方式,去幫助自己的小夥伴——蛤蟆先生。02. 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實和朋友的幫助,是走向痊癒的第一步朋友們的一連串電話聯絡、約定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