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

2020-11-09 南風晴柔

當你和朋友聚會時,是否總是不由自主地附和他們,越來越沒有自己的主見?

當你和同事有分歧後,會不會一個人坐在工位上,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當你和家人相處時,會不會顧忌到他們的威嚴,明明自己滿腹的委屈,卻要隱瞞自己的情緒?


或者更進一步來問。一個人在家時,會不會很容易不開心?到夜深人靜時,會不會焦慮失眠,甚至想到結束自己的生命?

也許上面的問題,很多人都遇到過。因為現在的生活節奏加快,消費水平越來越高,可是大部分人的收入卻無法跟上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另外每天疲於奔波,精神世界也越來越空虛,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壓抑,抑鬱,甚至結束自己的生命。

於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在全世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當讀者翻開書,發現自己有著和蛤蟆先生一樣的問題,比如有著討好型人格,卻又在心裡對討好的人抱怨重重,晚上失眠,甚至抑鬱想要自殺。可是隨著蛤蟆先生一次次的去見蒼鷺醫生以及他們之間越來越多,同時也越來越坦誠的交流對話。讀者也感覺自己的煩惱得到疏解,自己的抑鬱也得到治癒。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區別於其他書的一個明顯特徵是他通過蛤蟆先生與蒼鷺醫生的對話來展開情節,讓讀者更容易代入自己的情感。隨著故事情節的推進,讀者自己也在不知不覺中看了一次心理醫生,讓自己也得到了治癒。

通過這本書,我知道了世界上的人可以分成4種,其中一種就是「我不好,你好」。這種人自卑,遇到什麼問題都簡單的認為自己不好,別人是對的。但是在外面不斷的道歉後,內心卻是認為對方不夠的關注自己,打心底的人對別人是錯的。可是內心抱怨後,又渴望別人的關心和關注。而造成這種人格形成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童年時,家庭給予的愛過於嚴厲,讓處於童年時期的人,想要通過討好來得到父母的關愛,壓抑自己內心的真正想法。這種人也是最容易抑鬱和自殺的人。同樣我目前也屬於這種人。不過謝謝《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我和蛤蟆先生一起得到了治癒,明白了人生真正的含義。同時,我也知曉了表達的方式和真誠坦率的溝通對一個人的一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當然,我認為書的最後一章是最精彩,因為它讓我知道了原來即使最親密的朋友,談話前也是需要準備好自己想要說的內容,甚至需要演練,然後才能完整的表達出自己想要的效果。甚至朋友之間也是有的話能說,有的話不能說。而且我們的朋友是不同人格,他們可能譏諷或者讚美,都是因為他們的人格決定的,與自己的行為關係有時候並沒有關係,所以我們與朋友交流更重要的是表達出自己的內容,並且聆聽朋友的心聲,然後給與反饋。

謝謝《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讓我也重新認識了自己。

相關焦點

  • 蛤蟆先生為啥要去看心理醫生?
    這個女孩被學校勸說停學,被父母帶著去看心理醫生。但她面對心理醫生,依然竭力掩飾自己,說自己一切都很好,希望醫生能給她開健康證明,讓她能夠儘快回到學校。我們不妨打開英國心理治療專家羅伯特·戴博德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的核心內容,就是對上述問題的深入剖析,以及解答。
  • 成年人的心理問題,根源於童年,《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文∣閒時翻書君《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蛤蟆說話了,「有點兒亂,抱歉了,可我現在整個人都不好了。」說完,便放聲大哭起來。好在他的好朋友鼴鼠發現這一情況,鼴鼠和河鼠、獾斷定蛤蟆先生得了抑鬱症,合力說服蛤蟆先生來到了心理諮詢師蒼鷺那,開始了一段為期十幾次的心理諮詢。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成人的療愈童話,一場心理探秘之旅
    這時候,如果有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來幫助和開導你,那一定比你在痛苦情緒中沉淪要多得多。可是,很多人對於心理諮詢並不了解,因此也遲遲不願踏出求助的那一步。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一本溫暖而治癒的心理學入門讀物《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如何與自己和解,擁抱自己的內在小孩
    今天,我們通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中的故事,來一起學習一下如何正確認知到自己變得不好的深層次原因,並學會如何自助地去解決這些問題。鼴鼠把蛤蟆的現狀告訴了河鼠和獾,三個好友目標明確地向蛤蟆莊園走去,他們打算用在廣告上聽來的資質合格的心理諮詢師的方式,去幫助自己的小夥伴——蛤蟆先生。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顛覆認知的心理學入門書
    一向熱情愛冒險的蛤蟆先生,突然陷入抑鬱無法自拔,他一個人躲在屋子裡,連起床的力氣都沒有了。朋友非常擔心,建議他去做心理諮詢。經過10次心理諮詢後,蛤蟆先生在諮詢師蒼鷺的幫助下,一步步探索著自己的內心世界,變得越來越自信。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不要在生活的回憶裡模糊了自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本書借用了英國童話,蛤蟆先生問他:「你認為我會好起來嗎?」而蛤蟆先生的媽媽總是受制於她的父親,她會和蛤蟆先生說:「親愛的,別犯傻,我肯定他不是故意這樣對你的。」蒼鷺醫生每次在傾聽蛤蟆先生講述的時候,都做到了最大程度上的共情,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感同身受,這給了蛤蟆先生很大的安慰,感受自己被關注,有勇氣將諮詢進行到底。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一本成年人的童話書,溫暖而又治癒
    壓力越大,就會導致睡眠不足,情緒低落,對自己不自信,消極怠工,這樣就會形成惡性循環,時間長了就會有抑鬱的傾向,需要看心理醫生。《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是一本關於心理諮詢的書,通俗易懂,讀起來溫暖而又又治癒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蛤蟆與諮詢師蒼鷺的對話,抑鬱的原因
    提到「抑鬱」、「心理諮詢」,讓我想起最近看的一本,這本書的書名非常有趣,叫《蛤蟆先生看心理醫生》,是英國資深心理諮詢師羅伯特-戴博德,運用擬人的寫法,讓經典童話《柳林風聲》裡的動物主角們再次登臺,讓我們在輕鬆愉悅中就學到了很多心理學知識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你是否也在協助身邊的人,欺負自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豆瓣8.8分,很適合正在面臨心理危機卻不便去做諮詢的人閱讀自愈。很多人讀完這本書籍以後,紛紛表示困擾自己許久的心理問題得到了治癒。在諮詢師蒼鷺的帶領下,蛤蟆先生展開了一場心靈的探索之旅,並逐漸找回了信心與希望……蛤蟆先生的心靈療愈之旅,其實也是每個讀者在自愈的過程。閱讀過程,讀者仿佛身臨其境,親自與心理諮詢師展開一場自救和探討。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找回快樂的自己
    如果某一天,我們突然失去了快樂的能力,應該怎樣找回自己?有本生動又有深度的心理療愈讀物,叫做《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書中說:我們童年時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模式,決定了日後的人生腳本。它告訴我們:如何在自卑軟弱時,找到情緒來源,完成自我療愈。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直面我們的童年,才能治癒內心的暗傷
    我們習慣了被負情緒包圍,也習慣了將「生活不如意」當做引發壞情緒的原因;但遺憾的是,很少有人去探尋培養負面情緒的土壤…今天,給大家分享一本有關心理學知識的書籍,叫做《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它所解決的就是關於「我們的負面情緒根植於哪裡」的問題!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在這個世界上能幫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這本書拿到手裡,就充滿了童趣和想像,「蛤蟆先生」?「心理醫生」?兩個不搭邊形象,讓人浮想聯翩。翻開書第一頁就會發現是哪一隻「蛤蟆」,原來是英國作者肯尼斯·格雷厄姆的著名童話《柳林風聲》的人物。1908年發行的金牌童話《柳林風聲》,圍繞蛤蟆先生、河鼠、鼴鼠、獾先生四個形象展開的童話,曾經風靡全球。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沒人能讓你不快樂,除了你自己
    可我現在整個人都不太好!」說完便放聲大哭。這個開場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或許都不陌生:每個人都嚮往開心的生活,但是很多時候就是突然間失去了快樂的能力。生活變得索然無味,自我評價降低、狀態低迷,感受到難以控制的悲傷。01. 外表看起來無恙,內心已經開始遭遇不同層次的煎熬和很多抑鬱症患者一樣,蛤蟆先生曾經是一個熱情、時尚又愛冒險的傢伙,還曾惹出過不少麻煩和笑話。
  • 那就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由於工作關係,最近讀了一本號稱是英國國民級的心理諮詢入門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抱著看入門書的心情,我翻開了第一章,然後迫不及待讀完了全書,這書太贊了,完全顛覆了我對「入門」的理解。《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講了10次心理諮詢的故事。
  • 國民級心理入門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值得每個諮詢師閱讀
    由於工作關係,最近讀了一本號稱是英國國民級的心理諮詢入門書——《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抱著看入門書的心情,我翻開了第一章,然後迫不及待讀完了全書,這書太贊了,完全顛覆了我對「入門」的理解。《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講了10次心理諮詢的故事。
  • 原生家庭之殤《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媽媽,我沒你想的那麼好
    ·戴博德所著的心理學諮詢的入門讀物——《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作為國民啟蒙讀物,作者將經典童話《柳林風聲》的動物主角們再次重現在讀者的眼前,以蛤蟆先生的一次心理諮詢療程為標準模板為我們揭示了:原生家庭中的父母對於孩子成長的影響,重新認識情緒、探索內心,幫助那些處於困境中父母和孩子擁有更加融洽的親子關係。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生活就是自己哄自己,學會用情感智力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就像羅伯特·戴博德《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她因為自己的閨女到了結婚年齡,像大多數家長一樣催婚。而她閨女當時的狀態則是,別人介紹的不想處,自己又找不到合適的,隨便找個人湊合吧,又過不了自己心理這一關。別人總說她挑剔,眼光太高。
  • 豆瓣9.1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你為什麼不憤怒?
    你不是一個人,有錢有閒的富二代蛤蟆先生也突然陷入了抑鬱,在朋友的竭力勸說下,去接受心理諮詢。如果你也想解開心中的困惑,不妨來看看這本通俗易懂、有趣生動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是一本獨特的心理寓言故事,作者用敏銳的心理洞察力和出眾的才華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翻版的《柳林風聲》,有趣的心理讀物
    英國作家羅伯特.戴博德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是他最著名、最暢銷的一本大眾心理學著作,出版20多年來,早已成為了英國國民級心理諮詢入門書。在本書中,羅伯特借用了名著《柳林風聲》中的人物形象,講述了一個抑鬱症病人如何通過十次心理諮詢,終於找回快樂和自信的全過程。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從依賴到獨立,你還有多遠?
    都要靠自己,憑藉自己的能力去完成,而不是依靠誰。」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慢慢長大,但長大也並不意味著獨立,不再依賴父母或他人。而一味的依賴,又意味著放棄對自我的主動權,這樣往往不能形成自己獨立的人格。這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講述的就是一個關於依賴和獨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