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人生哲學:如何在現實生活中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2020-12-15 牧心微筆記

著名的心理學家、猶太人弗蘭克爾被稱作20世紀的一個奇蹟。他和他的家人在納粹時期,全部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部被毒氣毒死,只有他和妹妹倖存。

如此悲慘的境遇並沒有讓他消沉,而是讓他在極端的境遇之下,思考生命存在的意義,並開創了有名的「意義療法」,還在集中營內寫出了《活出生命的意義》的初稿,出版後被稱作美國影響力最大的十本書之一。

通過弗蘭克爾的故事,我們可以知道,有意義的生活,不一定和金錢、香車、名譽、地位有正相關的關係,弗蘭克爾在集中營裡一無所有,但依然過得充實而有意義,關鍵就在於,他追求並最終擁有了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學。

或者說,如果有一種人,無論在什麼狀況下,都可以生活得很好,那一定是有著自己的人生哲學的人。

因此,今天我們想談論的是:普通人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哲學,過上充實而有意義的生活?

《像哲學家一樣生活 : 斯多葛哲學的生活藝術》這本書在如何找到並實踐自己的人生哲學方面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

斯多葛哲學學派是古羅馬時期最流行、最成功的思想流派,也是四大哲學流派之一。其生活的藝術能讓我們減少焦慮,積極生活,對抗聲名與財富的誘惑。甚至坦然地面對失去、衰老,讓我們的內心回歸平靜。

這本書的作者是威廉·B.歐文是俄亥俄州萊特州立大學哲學教授。他擅於用通俗的語言講述深奧的哲理,雖是哲學讀物,卻沒有學究氣息,沒有空言大志,沒有玄思幻想,而是簡潔、明晰、流暢。

在《像哲學家一樣生活 : 斯多葛哲學的生活藝術》中,威廉·B.歐文從斯多葛主義的興起出發,闡釋了斯多葛學派的心理技巧以及對人類如何更好地生活的忠告,並分析了斯多葛主義衰落的原因,以及今天,為什麼再次提倡大家重新考慮斯多葛學派,做一個擁有自己的人生哲學的人。

01 斯多葛主義的興起

第一,哲學從關注星空宇宙,到關心全人類

說到斯多葛哲學流派,就不得不簡單說一下西方哲學的演變歷史。以蘇格拉底為界,之前的哲學家都關注的是星空、宇宙、數字、水與火等基本的起源問題;而到了蘇格拉底這裡,從對外在的探究,轉向了對於人類關係的探究,轉向了對於認識人類自己、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探究,因此,以蘇格拉底為界,將哲學拉回了現實。

斯多葛主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與它同時代的,還有主張禁慾的犬儒主義等等。這也使得哲學成為了一門對於生活感興趣的哲學。用威廉·B.歐文的話說:「斯多葛主義的人生哲學可能是古老的,但是它值得任何一個想要過充實、有意義的生活——也即良好的生活——的現代人的注意。」

第二、羅馬的斯多葛主義代表人物

說到羅馬的斯多葛主義,就一定要提到它的幾位重要的代表人物,正是這幾個代表人物,構成了斯多葛主義最鮮明的特質。

其中包括塞涅卡、墨索尼亞斯·魯弗斯、愛比克泰德和馬可·奧勒留。

塞涅卡是這群人當中最好的作家,墨索尼亞斯是以實用主義而聞名,愛比克泰德的特點是分析,他從許多其他的事情中,解釋了為什麼踐行斯多葛主義能夠給我們帶來安寧。

其中最為大眾所熟知的,則是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他以一種日記體寫成了《沉思錄》,從中我們了解到一個踐行斯多葛學派的哲學家秘密的內心世界:對於作為羅馬皇帝碰到的問題和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問題,他同樣也在尋求斯多葛主義的解決辦法。

02 斯多葛主義的心理技巧與對人們的忠告

斯多葛主義有著自己比較成熟的體系。我們可以簡單了解一下幾個非常有名的處理人生問題的心理技巧與辦法。

第一,消極想像:能發生的最壞結果是什麼?

有一則TED演講叫《你該認清你的恐懼而不是目標》。演講者蒂姆·法瑞斯曾有過一段非常嚴重的抑鬱症,而帶他走出抑鬱,最終實現自我的,就是古老的斯多葛學派的生活藝術,即:對將要或者未來的事情進行消極想像。

比如,我們對於失去一樣重要東西的恐懼,甚至是對於失去親人的恐懼,要提前做好心理預演——即使我們並不情願,但好過突如其來的打擊對我們造成的巨大傷害。因為即使我們異常努力地去阻止某些壞事發生在我們身上,但有些壞事依然會發生。所以塞涅卡說:「能夠事先覺察劫難來臨的人,就能將它帶來的傷害掠走。」

第二,控制的兩分法:怎樣才能變得無敵?

人們總是希望自己能夠對自己的工作、生活、配偶、孩子擁有控制感。

但我們不可能控制所有事情。愛比克泰德(斯多葛學派代表人物)指出:「幸福和對不擁有之物的渴求,是不可能聯繫在一起的。要想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更好的做法就是只要那些你確定可以獲得的東西。」

這個其實告訴我們的就是,對於我們能夠通過努力去很獲得和控制的東西,我們要去努力,比如去經營和諧的家庭關係、通過努力工作得到晉升等等。

斯多葛主義提供給我們一個如何更好地控制生活的方法。如下圖:

在這個三分法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我們能夠完全控制的事物,比如為自己設定目標,也有我們一點也不能控制的事物,比如明天的天氣,還有我們能夠控制一些但又不能完全控制的事物,比如獲得一場球賽的勝利。我們在生活中碰到的「事物」,每一件都會落入這三個範疇當中的一個,而且只能是一個。

掌握了這個事情的三分法,那麼我們就可以為自己設定科學合理的目標,也就可以避免一些無謂的失望和挫敗感了。

第三,找到你的社會責任在哪裡

墨索尼亞斯說:人類的本質非常像蜜蜂的本質,蜜蜂是不能單獨生活的,一隻蜜蜂被孤立起來就會死亡。因此,作為現實社會中的人,我們要學會熱愛周圍的人,學會承擔起一定的社會責任。

樊登讀書的創始人樊登老師在他的新書《低風險創業》當中,反覆提到了一個創業人必須具備的觀點,那就是「要找到一個社會問題」,而這個社會問題,就是你要承擔的社會責任。

為什麼一個單純為了發明而發明的創業項目一定會失敗?因為這個項目只關注發明本身,而忽略了本身所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

因此,要履行我的社會責任,不要逃避我們所應承擔的責任,儘自己的社會職責,這樣才能達到一種「良好的生活」。

03 重新考慮並踐行斯多葛主義

第一,斯多葛主義的衰落

斯多葛主義的衰落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個是它的著名的代表人物——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的去世。馬可·奧勒留是當時西方羅馬世界最有權力的人,但他並沒有致力於使他的臣民皈依於這種哲學。在他去世之後,斯多葛主義跌入了低潮。

第二個方面是基督教的興起。由於基督教教義與斯多葛主義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相似性,比如他們都關心人的康樂,都要求人們克服對身心有害的欲望和行為,但基督教比斯多葛主義還有一個更大的優勢在於,基督教許諾人們在來世還將得到永遠的喜樂,而斯多葛主義則不確定是否有來生,即使有,也不確定來生是什麼樣子。

因此,更多的人們沒有選擇斯多葛主義來作為自己的人生哲學。

第二、重新考慮斯多葛主義

即使斯多葛主義在馬可去世之後日漸式微,但依然有一些偉大的學者、哲學家、作家喜歡並踐行著斯多葛主義。比如笛卡爾在他的《關於方法的演講》中就顯露出對斯多葛主義的學識:「始終追求的,應該是徵服自我而不是命運,應該是改變自己的欲望而不是已經建立的秩序。」

19世紀的德國哲學家叔本華以及《瓦爾登湖》的作者梭羅,都受到了斯多葛主義的深刻影響。梭羅甚至為了找到自己的人生哲學,去瓦爾登湖獨居。他說:「當我臨近死亡時,卻發現自己從未活過」,這與斯多葛主義的「消極想像」類似。

第三,踐行斯多葛主義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需要給自己貼上標籤,也不必要宣稱自己是「斯多葛主義者」,但我們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無意中踐行了這樣一種人生哲學。有一些人,他們的性格特別適合斯多葛主義,即使沒有人知道這個主義究竟有什麼樣的學術性的名字,也能夠靠自己來領悟到這種人生哲學。這些人是樂觀的、有責任感的,並熱愛他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

在《像哲學家一樣生活 : 斯多葛哲學的生活藝術》中,反覆提到了其代表人物塞涅卡的一個觀點:踐行斯多葛主義原則的人,不管他是否有這個意願,肯定會有持續的快樂以及一種發自內心深處的喜悅伴隨左右:因為他能夠從自身挖掘快樂,而且這快樂是其他快樂無法超越的。

因此,擁有一種自己的人生哲學,比什麼都不擁有,將更可能地去過上充實而有意義的生活。

相關焦點

  • 普通人應不應該跟著哲學家去追尋哲學
    第一類哲學對真理的根本問題就在於,既然人類的理智、理性有限,現實上又無法達成究對終極真理的思考。那麼,為何還要追求終極真理、真相去思索呢?答案往往是哲學家有一種探索究極真理的人格、興趣與傾向,雖知道自己不能夠到達,然而「吾心嚮往之」。所以,有此性格傾向的人,也就便是哲人、哲學家了,他還是要往終極真理之路上去求索。大問題又來了,但是「終極真理」存在嗎?
  • 人生哲學是過程哲學
    由此可引申出一個判斷,人生哲學不是重視結果的哲學,而是關注和充實過程的哲學。過程對人生有無限的意義,終極結果對人生基本沒有什麼意義。要想使自己的人生不空虛不白過,那就要把人生視作一個美好的過程,過好每一天,做好每件事,至於結果不必太在意。 不妨用比較的視角來看,我們會對人生哲學是過程哲學的說法更認可。
  • 哲學對現實生活,有沒有指導意義?
    幾乎每一個文科生從高中剛開始接觸哲學的時候都會有疑問,學辯證唯物主義有什麼用,對現實生活有什麼意義。其實這裡談到的,應該也不僅限於「辯證唯物主義」這一個哲學流派本身,而問題關鍵在於哲學有什麼用。實際上很多人也僅僅是從高中或大學開始正式接觸哲學,但很少有人專門的學習哲學,故而也最多只能從所學的部分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觀點來談。哲學不僅有辯證唯物主義,但是即使通過辯證唯物主義同樣可以至少讓我們看問題可以通過別的方式或者一些角度來看。此外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也是同樣。
  • 哲學對於人生的意義
    我們雖然也大談特談「未來震撼」和「大趨勢」,但在多數情況下,我們所認為的生活中的巨變其實只是強調的改變罷了,有些時候還表現在經過改良的新技術和新工藝所帶來的並不怎麼實用的好處。如果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對計算機,電視和網際網路大肆渲染,那麼我們將如何面對生活中的那些真正變化呢?
  • 忙能讓生活充實、讓生命更有意義
    讓生活充實,讓生命充滿活力。一個字:忙,兩個字:運動。身體是老天白白給你的,但不是讓你用來白白糟蹋的。閒讓人無病呻吟,懶讓人百病纏身,忙起來吧,從每天早起開始。早起,讓人生更美好,如果一個人連早起都做不到,你還能指望他還能做到什麼!「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生命在於運動。你喜歡歲月靜好,其實現實是大冮奔流。該奔跑時,別躺著,該奮鬥時,別安逸。
  • 不斷充實自己,這樣人生才會有意義!
    在生活中也並非人人都能挑起大梁,並非人人都可鎮守一方,追求精彩的人不一定會讓自己過得精彩,然而,這種追求精彩的本身便是一種難得的精彩。我們的生活所需要的正是這種敢於追求精彩的精神。敢於向生活挑戰的勇氣,而不是矢志無為的平凡。
  • 現實生活很充實的人生贏家說的是你嗎
    現實生活很充實的人生贏家說的是你嗎時間:2019-07-01 10:27   來源:金投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現充是什麼梗?現實生活很充實的人生贏家說的是你嗎 現充一詞是常見的網絡流行語,關於現充是什麼意思,現充是什麼梗,一起來百科看看吧: 現充是什麼意思 作為網絡語的該詞,指是在現實世界中生活得充實的人們,全稱是現實生活很充實的人生贏家。但是在如今   原標題:現充是什麼梗?
  • 馮友蘭看待生死,哲學是人生意義的燈塔
    粗略地說,哲學是一門影響人思想和認識的學問。哲學不可避免地要研究各種「意義」,或者說是目的。對於人生的意義,歷來是哲學家要面對的一個課題。馮友蘭說:「人生有意義嗎?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人生是有意義』的。」他把人生分為四種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 學習中國哲學,建立快樂有意義的人生
    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我認識到了一個人的人生要生而要快樂,人生如何才能快樂,那就是選擇一個自己認同,且對社會有意義、有價值的方向,然後向著這個方向不斷努力、不斷奮進,我認為這樣的人生才是快樂而有意義。可以說上學期學習了哲學基礎知識和中國哲學的三大主流儒家、道家和佛家。一個學期的學習,為自己建造人生理想之建築「建立快樂有意義的人生」打了一個基礎框架。
  • 學習中國哲學,建立快樂有意義的人生
    摘要:參加了杜保瑞教授私塾碩博班一個學期的學習,收穫頗豐,一方面讓自己對中國哲學有了全新的認識和了解,另一方面,學到了可以用於實際人生指導的知識點,這些知識點讓自己能夠為自己的人生有一個明確清晰的方向,同時還獲取了向自己人生方向前進過程中的一些重要的方法。
  • 為什麼學哲學的人在境界上很深邃,在生活中卻很幼稚?
    如果你以當前的社會規範和主流價值標準衡量哲學家,你會發現他似乎並沒有在社會期許的方向走得太遠。甚至他走的是一條與當今社會恰恰相反的一條道路。他沒有什麼錢,沒有什麼名望,也沒有什麼權力,甚至連基本的生活享樂都沒有,他只愛哲學,只願意去思考一些長遠的形而上的問題。然後你對他說,哲學對他無益,趕緊放棄吧,這是何等荒謬,何等的無法溝通,因為在你和他之間存在著一條價值判斷上的巨大鴻溝。
  • 「哲學」是什麼?它與普通人有關係嗎?
    哲學或者哲學家的思想和我們普通人有什麼關係呢?要明白這個問題還是需要先了解到底什麼是哲學,明白了其內涵自然也就明白了他與我們之間的關係。所以我們務必要理性全面的去看待哲學,並且要先有一個理念基礎,那就是哲學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罷了,倘或有一些人因為某一件事觸發了自己的深入思考,恭喜這個人,他很可能就已經超越了普通人的境界,而邁入哲學研究的大門了。那麼說到底,哲學與我們普通人究竟有什麼樣的關係,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意義呢?
  • 《抓落葉》:感恩生命的饋贈,懷著敬畏之心,讓人生充實而有意義
    人生在世,確實要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手足情深,感謝師友的教誨,是他們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多姿多彩、更有意義。合上書本,我腦海裡最強烈的想法便是:我們一定要學會感恩生命的饋贈,懷著一顆敬畏之心,踏實肯幹,讓人生過得充實而有意義!《抓落葉》這本書是由美國的湯米·巴特勒所著,由趙思婷所翻譯。看到它那深藍色的封面,我想這本書應該與眾不同,可能會有它值得人深思的地方。抓落葉,同時也要學會抓住我們生命的意義。
  • 每天都過得很充實
    所以你只有保持好身體,每天才會有好精神。有了好精神,才會好好工作,那你的人生才會有意思。最起碼我每一天不會虛度光陰。自己過得非常充實。2.不沉迷於遊戲,不玩手機,多看看書。這個非常關鍵。我本人也是特別喜歡看書的。我覺得讀書特別好,讀書能陶冶情操,能培養一個人的興趣。能提高一個人的文化水準。善於讀書的人,他的人格就特別高尚。
  • 暑假正式開始啦,如何過的充實而有意義呢~
    如何讓假期生活過的充實而有意義呢應該會很疲憊吧 所以我建議大家勞逸結合,充實有趣的過好自己的假期生活是尤為重要的~換句話說,我們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生活計劃表可以從以下這幾個方面考慮:一、思考在假期生活正式開始前,我們可以先思考一下自己打算怎樣度過,想在暑假裡做些什麼:培養發展興趣愛好?
  • 普通人對哲學的誤解:哲學不是什麼?
    事實上,算命跟哲學的旨趣有很大差異:風水學的目的很多時不是求真,而是為了轉運、為了在生活中改變我們的際遇,所以並不重視論證而只重有效果。而,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和中國的老子的學說,是經過普遍觀察與反覆思索所發現的真理,他們必須提出理據支持其想法。所以,真正的哲學家們絕對不會像街頭算命的一樣跟你說「不要問為什麼,你只管相信就行」。
  • 哲學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作用?要揭開這個奧秘,首先明白這三點
    哲學是什麼?可能你在教科書上看到過:哲學是一切事物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確實是如此,但更系統地講:哲學其實也是一門學科,它是研究普遍的、基礎問題的學科,包括存在、知識、價值、理智、心靈、語言等領域。它涉及到了我們生活的各方各面,也正因為如此,它對我們生活產生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 假期,如何讓孩子過得充實而有意義,家長可以為孩子做這件事!
    放寒假了,很多家長都想趁著假期做點什麼,讓孩子學習一門技能,或者把丟下的功課補一補,可就是不知道如何下手,現實是,孩子天天沉迷於電視,睡到自然醒,一天吃兩頓飯,早飯和午飯當一頓飯吃,儘管如此,孩子總是說很無聊,我們如何安排假期生活呢?如何讓假期變得充實而有意義,時間管理就變得非常的重要!
  • 【學長信箱】如何讓大學生活充實有意義?學長告訴你!
    前幾天,在家人的聊天群中,2歲多的小表弟處於認識人的初期,舅舅就讓我們家幾個在外求學工作的遊子發幾張照片給小表弟看看。「對愛情的渴望」,大學時代,風華正茂,自由活躍,能夠在最美好的年紀結識一位心愛的姑娘,那麼你是幸運的,我也祝福你們。
  • 中國人生哲學:日常的生活哲學!
    中國傳統文化各思想體系,基本上都是關於生存和生活的人生哲學。比如:講究陰陽平衡的周易思想,追求人生積極進取的儒學,有追求個性自由的道學,追求心靈慰藉的佛學,追求知行合一的心學。中國哲學來源於生活,古代先人上觀天,下觀地,中觀人;遠觀山色,近觀人情,中觀自己。在追問人與天地自然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中尋找意義和道理,都是為了更好的生存和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