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對於人生的意義

2020-12-25 良登村瀟灑哥

故事發生在1806年秋天的耶拿大學城,今在德國境內。

照常理來說,大多數學生和教師在那個時候本應為課程做準備,心中充滿著緊張和期待。教授們即將完成夏季學期的研究工作,而學生們也本該著手他們通常夏末所做的事了。

然而這一年,學校卻不會像往常那樣開學了。拿破崙的軍隊已經逼近了這座城市,人們可以在大學圖書館的階梯上聽到遠方傳來的隆隆炮聲。

法國偵查兵已經到了這個城市,他們在大學附近來回走動,不時停下來在學生酒吧裡喝杯葡萄酒,偶爾也會同當地居民閒聊幾句。

有許多民眾都很欣賞那個新的法國口號——自由,平等,博愛。

正當戰爭迫在眉睫之時,有一位名叫黑格爾的年輕哲學教員正在匆匆趕寫一本書。這是一部非常艱深的哲學著作,它有著一個令人生畏的標題——精神現象學。

但這本書的內容卻使人「意氣風發」,它極好地把握住了那段艱險歲月的緊張,激動和焦慮。舊的生活方式行將結束,新的生活方式正要開始。

這本書是意識的一種洞見,這種意識被裹挾在一股強大的力量當中,正在一個嶄新而可怖的人類世界中尋找著方向。

它代表著對普遍理解的憧憬和思想努力,激發了那種當時被天真地稱為「任性可以完善」的信念。現在把目光轉回到我們這個時代。

世界社會的生活似乎正要發生徹底的改變,我們舊有的一切習慣和標準,我們關於自身的觀念以及我們的生活方式,都要被某些在很大程度上聞所未聞的全新事物所取代。

我們雖然也大談特談「未來震撼」和「大趨勢」,但在多數情況下,我們所認為的生活中的巨變其實只是強調的改變罷了,有些時候還表現在經過改良的新技術和新工藝所帶來的並不怎麼實用的好處。

如果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對計算機,電視和網際網路大肆渲染,那麼我們將如何面對生活中的那些真正變化呢?

黑格爾和他的學生們感到信心十足甚至是歡欣鼓舞。為什麼?因為他們擁有一種哲學,擁有一種對他們自身以及未來的洞察,這種洞察能夠讓他們直面失業的困境,甚至是社會的崩潰以及接踵而來的巨大混亂。

激勵著他們的是思想,思想能夠把最危險的處境變得意味深長。我曾經在網上做過一些關於黑格爾哲學的調查,描述一下他們對於自己和時代的看法是怎樣的,結果並不令人鼓舞。

大多數的人看來,沉悶一詞似乎可以概括這個世界,而另一些人則會說危機和絕望。有一位網友說,生活是荒謬的,而另一位則說,生活是無意義的。我問原因。

他說:油價昂貴,物價上漲,很多人還未找到令自己滿意的工作,電視節目很糟糕,滿屏小鮮肉等等。我們都認為這些事情還談不上悲劇性,更談不上荒謬,還沒有使生活無意義。

每個人都會同意,核戰爭和恐怖主義的陰魂壓抑了我們的樂觀情緒,但我們都認為,這種災難的可能性是未定的,而且不管怎樣,即使存在這這種陰影,我們也要儘可能地活下去。

但為什麼在這個相對來說更為富足和安寧的時代,我們的回答卻如此令人喪氣?我們似乎失去了某種東西,正是這種東西使得黑格爾和他的學生們在面對著最可怕的戰爭時,仍能保持著樂觀和自信。

那麼,這種東西到底是什麼呢?我覺得依然是一種哲學。哲學,宗教和科學一直都是緊密相關的。它們雖然各有側重,但目標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強調思想和認識的重要性,強調理解我們這個世界,從某種更宏觀的甚至是從宇宙的角度來審視我們的生活的重要性。

思想決定了我們在宇宙中以及與他人關係中的位置。思想決定了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什麼是不公平的,什麼是不公平的;什麼是值得相信的,什麼是不值得相信的。

思想賦予了生命以意義。我們的心靈需要思想,就像身體需要事物一樣。我們渴望洞察,期盼理解。我們被生活的常規攫住了,不時會被那些所謂的「消遣或娛樂」活動分神。

我們整個人類社會失去的是思考的快樂,理解的挑戰,靈感以及哲學的慰藉。但有一個國家很強大也很奇怪,它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更建立在思想之上,建立在哲學準則之上——美國。

然而即使是美國,又有多少受過教育的美國人能夠說出哪怕一位仍然健在的哲學家的名字呢?我們普通人當中又有多少人能夠對孕育了整個哲學世界的歷史說出一二呢?

我們能夠背誦幾千年前的某些思想,卻從未試圖去理解它們,不知道有那麼多人曾經為之殫精竭慮,甚至從來沒有嘗試著去批判它們,或者把其融入到我們的世界觀當中。那就是哲學:哲學就是努力思索生命,思索我們已經學到的東西,思索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

從字面上講,哲學就是對智慧的愛。它追求更廣闊的圖景,渴望的是這樣一種知識,那種使得我們理解自己的生命以及周圍世界的知識。

因此,它是對價值重要性的堅持,是對完全陷於生活瑣事而僅僅隨波逐流的拒斥。哲學與智慧規定了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賦予了我們的生活以意義。

研究涉足過哲學的人都會這樣推崇,你應該憑藉著思想而生活的,即那句名言——未經審視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

但人有多樣性,我們不可能要求希望所有的人都來學哲學,那是不現實的,我們更實際的是要普及哲學對於生活的重要性,把普通人引入真正思考的大門。

相關焦點

  • 馮友蘭看待生死,哲學是人生意義的燈塔
    都被哲學納入其中。粗略地說,哲學是一門影響人思想和認識的學問。哲學不可避免地要研究各種「意義」,或者說是目的。對於人生的意義,歷來是哲學家要面對的一個課題。馮友蘭說:「人生有意義嗎?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人生是有意義』的。」他把人生分為四種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 對於人生有無意義,有這三種回答
    那麼,哲學豈非自尋煩惱,豈非徒勞?我只能說,這是身不由己的,靈魂裡已經發生了困惑,又沒有得到神的啟示,就只好用自己的頭腦去想。對於少數人來說,人生始終是一個問題。對於多數人來說,一生中有的時候會覺得人生是一個問題。對於另一些少數人來說,人生從來不是一個問題。
  • 學習中國哲學,建立快樂有意義的人生
    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我認識到了一個人的人生要生而要快樂,人生如何才能快樂,那就是選擇一個自己認同,且對社會有意義、有價值的方向,然後向著這個方向不斷努力、不斷奮進,我認為這樣的人生才是快樂而有意義。可以說上學期學習了哲學基礎知識和中國哲學的三大主流儒家、道家和佛家。一個學期的學習,為自己建造人生理想之建築「建立快樂有意義的人生」打了一個基礎框架。
  • 學習中國哲學,建立快樂有意義的人生
    一個學期的學習,為自己建造人生理想之建築「建立快樂有意義的人生」打了一個基礎框架。02​學習意義學習認識了中國哲學與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去選擇和指導自己的人生1、通過「四方架構」學習,初步認識了解了中國哲學三大家。
  • 胡適:哲學與人生
    前次承貴會邀我演講關於佛學的問題,我因為對於佛學沒有充分的研究,拿淺薄的學識來演講這一類的問題,未免不配;所以現在講「哲學與人生」,希望對於佛學也許可以貢獻點參考。不過我所講的有許多地方和佛家意見不合,佛學會的諸君態度很公開,大約能夠容納我的意見的!講到「哲學與人生」,我們必先研究它的定義:什麼叫哲學?什麼叫人生?然後才知道他們的關係。我們先說人生。
  • 普通人的人生哲學:如何在現實生活中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通過弗蘭克爾的故事,我們可以知道,有意義的生活,不一定和金錢、香車、名譽、地位有正相關的關係,弗蘭克爾在集中營裡一無所有,但依然過得充實而有意義,關鍵就在於,他追求並最終擁有了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學。或者說,如果有一種人,無論在什麼狀況下,都可以生活得很好,那一定是有著自己的人生哲學的人。
  • 人生哲學是過程哲學
    由此可引申出一個判斷,人生哲學不是重視結果的哲學,而是關注和充實過程的哲學。過程對人生有無限的意義,終極結果對人生基本沒有什麼意義。要想使自己的人生不空虛不白過,那就要把人生視作一個美好的過程,過好每一天,做好每件事,至於結果不必太在意。 不妨用比較的視角來看,我們會對人生哲學是過程哲學的說法更認可。
  • 人生哲學的定義
    #一、人生哲學的定義個人生存在天和地之間,生活在人與人之間,總會意識到自己在生活,有時也總會問及生命的意義;在百無聊賴之餘,會問及「為誰工作為誰忙?」,究竟人生是什麼呢?人生哲學有什麼用呢我們開宗明義,先把這問題說清楚。我們從三方面來說:先說人生,再說哲學,最後才說人生哲學。
  • 哲學問題: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年輕的時候,很多人都產生過一個疑問:人生的意義是什麼?能問出這種問題的人,通常是對自己的生活不太滿意。但是年輕的時候,我們又很難對自己生活的世界完全滿意。於是,我們就在心裡反覆思索這類抽象的問題。比如,我們會為過去的一些不堪回首的經歷感到羞恥,也會為了擔心自己考不上好大學而失眠,還會為了諸如「人生有沒有意義」這類問題而糾結。那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呢?這個問題其實就是一種「概念上的判斷」,是一種價值觀問題。
  • 哲學入門書單:沒有哲學,人生是盲目的
    哲學是什麼?哲學是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是指導人們生活的藝術和智慧;是對於人生道路的系統的反思;是美好的、有意義的生活的嚮導;是我們正不斷地行進於其上的生活道路;是愛智慧以及對智慧的不懈追求;是力求提升人生境界的境界之學。
  • 學習哲學一般經歷幾個階段?從格言到領悟,都是探究人生意義之路
    哲學的學習者一般不會滿足於人們習以為常、熟視無睹的觀念和思維方式,而往往會刨根問底,揭示出表象背後的真相和意義。哲學探究人類生存意義,但不是浮想聯翩,而是以極為嚴格和高度靈活的概念思維來探究、追問和呈現。 對於有志於學習哲學的人來說,從有最初懵懂的興趣,到徜徉於思想的海洋,往往會經歷幾個不同的階段。了解這些階段,有助於調整學習心態,也有利於加深對哲學的認知。
  • 人生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
    讀《活法》"人生的意義在於磨鍊靈魂"有感         對於這樣一個問題,可能一千個人會有一千個不同的答案,或許更多的人是沒有答案的,因為從來就沒有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       我們先來看看稻盛先生是如何回答的:"我們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的目的在哪裡?對於這個人生最基本的問題,我認為必須從正面回答。
  • 傅佩榮:哲學與人生(上)
    50歲以後,專心註解傳統經典,已經重新解讀《論語》、《孟子》、《老子》、《莊子》《易經》,在國學經典詮釋方面有相當重要的影響。上半場諸位朋友,我教哲學30年的時間了,很多人都問到底什麼是哲學,哲學的人生有什麼樣的意義?這個問題其實自古以來就是存在的,我今天設法把我的心得做比較簡單而系統的說明。
  •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人生的四大境界
    人與其他動物不同的是人在做某事的時候他了解他在做什麼,並且自覺他在做,正是因為這種覺解使他的所作所為有了意義,各種事情各種意義,合成了一個整體,就構成了他的人生境界,各種不同的人生境界劃為分四個等級,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 道家倫理的精神哲學意義
    但是,對於道德哲學體系和倫理精神體系來說,還必須進行另一種解釋,至少不能放棄進行這種解釋的努力,這就是精神哲學的解釋。精神哲學的解釋是根據「哲學的歷史」的理念和方法,從中國民族的倫理精神,從中國民族的倫理世界、道德世界的有機性和辯證性的角度,探討道家倫理之於中國民族、中國人的倫理精神的生命意義。由此,中國倫理精神的發展史,才真正成為「哲學的歷史」。
  • 楊絳的人生哲學:快樂是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
    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這種快樂是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於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無獨有偶,去年,同學和追求了8年的女友跑完了馬松後結婚了。婚後一年,同學覺得女友不像婚前那麼迷人可愛了,尤其在一些方面的表現,讓他很是痛苦。月初時,同學聚會,之後,他單獨和我聊天,說出了他的痛苦。
  • 思辨的歷史哲學及其對於歷史學的價值
    內容提要:觀察歷史整體進程,探求其中的模式或規律,並據此闡釋人類歷史經驗,這種理論探究通常被稱為「思辨的歷史哲學」。關於這類宏大敘事對於歷史學的作用或價值,哲學家和歷史學家有不同的態度和看法。實際上,出於追求歷史意義的天性,歷史學家必然會訴諸思辨的歷史哲學。
  • 不要問人生的意義,因為人生本就沒有意義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蔡瀾老先生在品嘗美食在生活人生的哲學方面,周國平是個比較有發言權的作家了,他本身就是一個以哲學家的身份進行寫作。那麼周國平老師的人生觀是什麼呢?換句話說就是他如何回答人生的意義這個問題。周國平老師認為,人不能忍受沒有意義的生活,人們一直在尋找生活的意義,什麼樣的生活才有意義呢?很簡單,兩件事:第一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兒,並且能夠靠這個養活自己。第二條就是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其實對於人生意義的探討,周國平老師談的很多,也很深刻,《人生哲思錄》《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來看看。
  • 從哲學角度探索生命的意義
    人活著,思考著,即意義著。如海明威所言,人生而不是被打敗的。我為自己論證了這段話的內在關聯:思考以通達自身,尋求對自身的清晰認識,意義對於我,便是在思考的過程之中呈現出最明確的答案,唯有思考才能擺脫自身對無知的反感。也是通過思考,我獲得了自我肯定的生命態度,也正是這樣的態度,繼而也推導出「人生而不是被打敗的」這句話。
  • 哲學也需要普嗎?有沒有價值和意義
    在我們的教育中,哲學從高中的文科開始才出現進入課本中,雖然在大學是必修課,但社會對哲學的認識普遍地不足。那到底它為什麼值得被推而廣之呢?這問題其實換句說法,即是在問到底哲學之於社會,又或者之於每一個人,到底有何意義。這樣問的時候,其實我們彷彿預設了哲學對大眾而言有意義有價值,只不過我們還未清楚它的意義和價值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