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嚴禁轉載
比起高學歷畢業生,經驗老道的農民,更受種植園老闆歡迎,為啥?隨著眾多的利民惠民政策在農村出臺,許多跑到城市去工作的人,都開始看到了農村發展的前景,所以打算回去發展。當前的農業,已經不再是起早貪黑去耕種的傳統模式,尤其是進行大規模種植的農戶,他們運用的是技術和頭腦,給傳統的農業帶去了很大的威脅。那些被稱為種植大戶人家的家庭,並不是單純的擴大種植面積,而且進行綜合的管理,不僅僅是到田裡去種植那麼簡單,還充當著農田的管理者,聘請專業人才進行農業發展。
在一處小村莊內,就有一位擁有500畝桃樹的種植戶,在他的發展理念裡,並非大面積種植就會成功,他覺得:大規模的種植,必然不能夠走以前的道路,而是要學會創新,通過高科技、高技術去發展。有了這個想法之後,他們為了搞新型農業,就選擇聘請大學生來充當自己果園的負責人。
一開始的時候,這些大學生還很讓人欣慰,畢竟從他們嘴裡說出來的方案是一套一套,然而等真的實施下來之後,沒過多久便被遣走。人們發現,花高價去聘請回來的大學生,跟有經驗的老農比起來,真的有一種不適合的感覺,至於為什麼?原因有兩個方面。比起高學歷畢業生,經驗老道的農民,更受種植園老闆歡迎,為啥?
第一個方面:年輕人有技術,卻不懂工人管理。人們說出來的方案和管理技術完全在理,可是真正開始種植,對於工人的管理一點都不精通。想要果園長期發展,除了會管理果樹以外,在內工作的人都需要進行調教,然而這方面的知識,大學生是欠缺的。當他們對待工人時,用微笑的臉龐,就會被認為是軟弱,任人欺負;當他們嚴肅,又會被工人認為是不近人情。這樣的確不好做事,只能是辭退了。
第二個方面:大學生不習慣「與世隔絕」的生活。那些大學生,誰不是在大城市生活慣了呢,現在為了管理果園,需要到自己完全不熟悉,而且遠離城市的農村裡居住。雖然說,聘請他們的人,都會為他們著想,安裝網絡和空調等等,宿舍內還配有電視。
然而大學生還是喜歡城市的生活多一點,這種完全是「與世隔絕」的生活,那是一點都不願意接受。最開始可能還會覺得新鮮,一旦時間長了,就覺得不能夠把青春都浪費在農村一個小小的果園裡,因此就有了想要辭職的想法。因為對工作的不感興趣,遲早會受到被辭退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