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基督教中國化,愛國愛教講述成都故事(五)

2020-09-10 何溢

——追憶優秀的人民教師楊觀國

本文摘自楊華元教授的《父親楊觀國的華西情緣》,由楊立(楊華元之子)授權改編。


楊觀國(學名榮光),資中縣人,1898年生。少年時,在資中教會學校念書,勤奮努力,成績名列前茅,獲獎學金資助。後受洗禮加入基督教美以美會。1916年就讀成都華西協合中學,1919年畢業後保送華西協合大學(以下簡稱「華大」)數理系深造。在校期間獲獎學金資助,還勤工儉學在中學兼課。1923年畢業後留校在數理系任物理教員。1925年因父母年老體衰需要照顧,楊觀國回資中任盤石中學校長,1930年重返成都在華西協合高級中學(以下簡稱「華西協中」)、華美女子中學(今四川省成都市女子實驗中學)教書。父母逝世後,1935年全家遷來成都,住華西協中華美宿舍。1937年任華美中學舍舍長,在華西協中任專職教師(每周16學時)和華美女子中學兼課教師(每周8學時)。


左一為楊觀國,左六為校長楊少荃

華西協中辦學上重視民主教育,發揚學生自治精神,提倡啟發式教學。楊觀國在華西協中先後擔任三角(幾何)、物理、代數等教學工作。四川俗話說:「幾何幾何,叉叉角角,老師要教瞎,學生要學駝。」以此表達對幾何的抱怨態度。「難啃的骨頭」交給了楊觀國,生活中向來有一股韌勁的他,經過不斷地探索研究,對基本原理、定義、公式的闡述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他多以生活化的常識現象舉例又以興趣為切入點,逐步形成了深入淺出並融會貫通,易於理解而印象深刻的教學風格來授課。課後他有針對性地布置作業,讓學生通過做習題,加深鞏固所學知識。久而久之,華西協中的學生們不再懼怕楊老師的三角課,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楊三角」,輕鬆幽默又不失專業和嚴肅。他的書桌上總是堆著一摞摞學生的作業本,夜晚三更還在昏暗的燈光下默默地批改作業,時而嘴角上翹,時而又微皺眉頭,每一道題都仔細批改,就像是在對待自己娃娃一樣。批閱中,還收集學生存在的共同性問題,在課堂專門進行點評。楊觀國對教學一絲不苟,嚴以治學同時又耐心輔導,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與敬業的精神,得到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楊觀國擔任教師時候的照片

1945年學校決定將華美中學舍改名為學生第一學舍。1946年楊觀國任華西協中教務主任、學生第一學舍舍長、華美女子中學兼課。為提高教學水平,數學、國文、英文等課設主任。聘請了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當時國文主任舒君實、數學主任王月波、英文主任周芝德(澳)都是學生愛戴的老師。同時,他還積極與華大生物系、化學系、物理系聯繫。利用華大的教學實驗室、儀器設備,為華西協中學生開出生物、化學、物理等實驗課。使學生在學習理論基礎上,有實踐的機會,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這在當時一般中學教學中,很難做到的。


1947年華西協中30、31班畢業時,他為畢業同學錄題詞:「為學如登山,日有所進,不難探其絕頂矣。」勉勵同學們繼續努力學習,攀登科學頂峰,是他對同學們的殷切期待。華西協中校長楊少荃、吳先憂等,倡導民主自由教育,又有容納百家的開明態度。學校聘有一批精通教學和敬業的教師。校長的倡導,教師的敬業,共同培育了華西協中優良的傳統-民主、自由、勤奮、博愛;培養了一茬一茬的優秀學生,為社會輸送了一批一批有用的人才。

1950年華西協中與高琦初中合併成為華西大學附中。楊觀國繼續任教務主任、專任教師,並於當年,作為基督徒代表人士籤名響應《中國基督教三自革新宣言》。


1950年9月23日《人民日報》,第八版《中國基督教界宣言的籤名》,中學欄

1953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接辦華西大學附中,改名成都市第十三中學。楊觀國任專職物理教師,擔任高中物理課。當時,國家中等教育建設工作發展迅速,相應的物理教師十分匱乏急需充實,於是學校決定通過專業訓練一批優秀的初中物理課老師來擔任高中物理課程。楊觀國負責指導培養工作,除在理化組完成教學任務外,他對於青年教師如何編寫教案、解析重點難點如何講解、習題如何歸納選擇等都進行了耐心地輔導。同時,還親自為青年教師上示範課,並組織課後相互積極討論交流。楊觀國在教學上發揮了傳、幫、帶的作用,盡到了一位老人民教師的本份,將數十年積累的教學經驗傳承了下去。

1957年5月1日成都十三中舉行了祝賀吳先憂、楊觀國、劉秉昆、黃芥舟四位老同志教學28-42周年紀念大會。表彰老師們對教育事業作出了貢獻。四川省教育廳副廳長楊立之(原華西協中校長)也到會祝賀。黨對教育工作者的關懷,使教師們受到極大的鼓舞。

1965年,67歲的楊觀國退休。他一生為教育事業勤勤懇懇工作,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把畢生精力奉獻給他心愛的學子們。


編者評語

楊觀國作為一名教會大學所培養的中學教師,雖是普通平凡的崗位,但教書育人又是崇高而神聖的職業。作為成都的一名普通教師,基督徒,從他的一生當中讓我們看到了,如今我們所倡導踐行的社會主義核心中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同時,從宗教的角度也讓我們看到了他對待工作、對待學生、對待家人、對待自己,都能夠一絲不苟地、始終如一地去踐行和追求「愛人如己」的信仰,以基督信仰所懷揣的奉獻精神去甘心樂意地作一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因此,所有看似普通的事情,能夠堅持去做到的人,都是不普通的人。楊觀國老師的故事,值得我們去懷念和學習。

相關焦點

  • 中國基督教協會原會長曹聖潔:餘生堅持愛國愛教
    中新網上海新聞12月11日電 題:中國基督教協會原會長曹聖潔:餘生堅持愛國愛教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確立,社會對宗教的看法更為理性,宗教信眾愉快地過好宗教生活,並樂於為建設和諧社會,發揚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宗教道德而貢獻力量。  1931年,曹聖潔出生在上海,上世紀50年代從神學院畢業,是參加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的青年教職人員。
  • 愛國愛教七十載,固本強身建教會——市基督教兩會紀念中國基督教三...
    她充分肯定了上海基督教界在堅持三自原則下,愛國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斷推進基督教中國化的各項工作。對上海基督教未來的發展,她說,一是始終堅持我國基督教中國化方向。引導信教群眾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神學思想建設上,不斷開拓創新,對教義教規作出符合我國時代特徵的闡釋。二是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
  • 四川省基督教兩會舉行基督教中國化宣講團培訓班
    四川省基督教協會會長張賢升牧師出席開班儀式,並代表省基督教兩會領導班子講話。張賢升牧師指出本次培訓班是中國基督教兩會倡議踐行「助力新時代·共築中國夢」主題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認真學習領會落實《推進我國基督教中國化五年工作規劃綱要(2018-2022)》和《四川基督教中國化實施綱要》而舉辦的專題培訓。
  • 中國基督教發起三自愛國運動70周年紀念會在上海召開
    中國基督教發起三自愛國運動70周年紀念會在上海召開 新華社上海9月24日消息,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9月23日在上海舉行中國基督教發起三自愛國運動70周年紀念會。
  • 【條線工作】嘉興市基督教兩會舉辦系列活動紀念中國基督教三自...
    70年來中國基督教始終堅持愛國愛教方向,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道路,在做好黨和政府聯繫信教群眾的橋梁紐帶、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為了紀念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發起70周年,堅定不移走基督教中國化之路,嘉興市基督教兩會舉辦了「三個一」系列活動,用實際行動踐行三自精神。
  • 【紀念三自愛國運動70周年】繼往開來 在新時代譜寫中國基督教的新...
    這一愛國運動迅速得到了廣大愛國教徒的熱烈響應,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在全國蓬勃開展起來。三自愛國運動讓中國基督徒真正同全國人民一道「站起來」,決心徹底擺脫帝國主義對教會的控制,建設一個真正自治、自養、自傳的中國教會,中國基督教的歷史從此翻開了新的篇章。70年來,中國基督教始終堅持愛國愛教方向、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取得了豐碩成果。
  • 雲南省基督教兩會舉辦基督教中國化暨第十六期教牧培訓班
    本報訊(邵立良) 為積極探索具有雲南特點的基督教中國化道路,深化雲南基督教教牧人員對我國宗教中國化的認識和理解,推進雲南基督教健康發展,日前,雲南省基督教兩會舉辦了「2020年基督教中國化暨第十六期教牧培訓班」。
  • 懷念愛國愛教、敬虔侍奉的王冬碧牧師
    他具有愛國愛教的情懷。愛國是聖經的精神,不論是摩西、先知,還是耶穌基督,他們都有濃鬱的愛國思想和具體行動。王冬碧老牧師在作寶雞地區教會牧養人以及後來的基協會長期間,儘管以傳揚福音,使得救之人天天加給教會為其神聖使命,但同時也尊重世上掌權的人,在開展教務事工和外事交往中,認真按照國家的有關法律和政策辦事,堅持按教會規章與程序處理問題,從不放棄組織原則及做人的道德標準,「凡事都規規矩矩地按著次序行」。(林前14:40)他結合實際,在積極開展教務工作的同時,也廣泛開展自養及社會服務項目,成效顯著,榮神益人。
  • 基督教
    基督教 基督教產生於公元一世紀前後的巴勒斯坦地區。公元一○五四年,基督教東、西部教會發生分裂,形成西部的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東部的正教(東正教)。十六世紀,馬丁路德等發起宗教改革運動,從羅馬天主教裡分離一部分,產生了「新教」(在中國習慣上稱為基督教)。1807年英國倫敦會傳教士馬禮遜來華,是基督教新教(以下稱基督教)傳入中國的開始。
  • 中國基督教第十次代表會議閉幕-福音時報--基督教資訊門戶網站
    閉幕式開始,全體代表聽取了中國基督教第十次代表會議通過的關於《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第九屆 中國基督教協會第七屆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關於《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章程》修改的決議、關於《中國基督教協會章程》修改的決議、關於學習貫徹新修訂的《中國基督教教會規章》的決議、關於落實《推進我國基督教中國化五年工作規劃綱要(2018-2022)》的決議和關於積極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倡議書
  • 舉三自愛國旗,走中國特色路——浙江基督教紀念三自愛國運動發起70...
    9月23日,《人民日報》全文刊登宣言並發表了題為《基督教人士的愛國運動》的社論,社論指出:「這篇宣言是中國基督教一個有歷史意義的文件,三自愛國運動是基督教人士應有的使中國基督教脫離帝國主義影響而走向宗教正軌的愛國運動」。三自愛國運動讓中國基督徒真正同全國人民一道站起來,建設一個真正自治、自養、自傳的中國教會,中國基督教的歷史從此翻開了新的篇章。
  • 基督教歷史及中國基督教的歷史
    基督教產生於公元一世紀前後的巴勒斯坦地區。公元一○五四年,基督教東、西部教會發生分裂,形成西部的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東部的正教(東正教)。    16世紀20年代,馬丁•路德在德國發起的宗教改革運動,迅即在整個德國形成燎原之勢,在瑞士,茨溫利和加爾文等的改革活動,進一步擴大和加深了新教的影響。
  • 五大宗教全國性團體負責人:不斷開創新時代宗教中國化新境界
    會上,中國佛教協會會長演覺,中國道教協會會長李光富,中國伊斯蘭教協會會長楊發明,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主席、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副主席馬英林,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徐曉鴻,分別介紹了我國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在中國化進程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經驗做法。
  • 上海市基督教兩會紀念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發起70周年
    新民晚報訊(記者 孫雲)昨天,上海市基督教兩會舉行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發起70周年紀念會,會上,大家回望上海基督教70年走過的歷史足跡,展望上海基督教的未來發展。上海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總結了上海基督教界自「三自宣言」發表70年以來的成果,強調未來將繼續高舉三自愛國旗幟,堅持基督教中國化方向,為建立一個與黨和政府同向同行、和諧進步、愛心服務、圓融創新、自信自覺與新時代國際化大都市形象相匹配的基督教會而努力。圖說:紀念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發起70周年研討會。
  • 「衷心愛祖國·共築中國夢」——長興縣舉辦三省一市基督教慶祝...
    在歌詠交流會中,長興縣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陳賢勤分享了《從聖經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海基督教會、安徽馬鞍山基督教會、江蘇宜興教會、安徽無為基督教會、長興基督教聯合唱詩班等先後獻唱多首愛國主義歌曲。
  • 河南省基督教兩會召開主席會長聯席(擴大)會議暨全省講經講道交流...
    河南省基督教兩會召開主席會長聯席(擴大)會議​暨全省講經講道交流座談會 2019年5月8日,河南省基督教兩會在鄭州召開了今年第二次主席會長聯席(擴大)會議由河南省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河南神學院院長唐衛民牧師主持。省基督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神學院教務長孫宏赦牧師為本次會議獻上祈禱。會上,唐衛民牧師學習傳達了全國性宗教團體聯席會議第八次會議精神,宣讀了聯席會議發出的《關於在宗教界開展以「助力新時代、共築中國夢」為主題的愛國主義學習教育活動的共同倡議》,介紹了本會新近制定的「五個一」活動實施方案。
  • 汪洋會見中國基督教第十次代表會議代表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 中國基督教第十次代表會議28日至30日在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會見全體代表並講話。他代表黨中央對會議的成功召開表示祝賀,向基督教全國「兩會」新老領導班子成員、全體與會代表和全國基督教界朋友們致以問候。
  • 丁光訓誕辰百年:默默忍受被扣上「異端」之名,堅定愛國愛教
    資料圖超世或入世,普世或地方化,信或不信,在基督教傳統上涇渭分明,後者更是尖銳對立的「大是大非」。當丁光訓「一手聖經,一手報紙」,為了中國基督教發展試圖調和這種矛盾時,他必須默默忍受被保守派扣上「異端」之名。
  • 87歲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原副主席華耀增牧師逝世
    澎湃新聞記者6月17日從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方面獲悉,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原副主席、上海市基督教教務委員會主席華耀增牧師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6月14日20時28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7歲。
  • 中國基督教協會章程
    Christian Council,縮寫為「CCC」),與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合稱為「基督教全國兩會」或「中國基督教兩會」(英譯縮寫為CCC&TSPM)。 (五)積極開展社會服務事工;(六)介紹和組織交流各地教會在傳道、牧養和管理方面的經驗;(七)制訂教會規章,督促各地教會貫徹執行,並推進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基督教協會(或教務委員會)制訂本地的規章制度,以提高教會管理水平;會同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督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基督教兩會制定教牧同工的工資、福利、退休等保障制度;(八)積極開展海外友好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