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的五個領域:健康、財務、關係、情感和人生意義,就像我們的五根手指。假如有人用重錘猛擊你的中指,你會不會說:「沒關係,這只是1個指頭,我還有另外4個指頭呢」?——所以,這5個方面哪怕任意一個出了問題,都會對其他四個形成負面影響。我們人生的5個領域,必須相互和諧,共同發展。也許我們在人生的每一階段,聚焦的目標不盡相同,但千萬不能完全犧牲某個方面作為代價。萬一徹底失去,很可能永遠無法彌補。比如健康。比如愛情。
2、怎樣獲得更高的幸福與成就?認識自我,找到自己的所愛,然後思考「如何以此來賺錢」。每天問自己這個問題,並不斷去尋找更好的答案。做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卻能發大財的人,幾乎沒有。即便有,他也不開心,長期活在糾結與懊悔之中。有人說「愛好有什麼用呢?」,我愛打遊戲,能賺錢嗎?你的愛好,必須形成對別人的價值,才能幫助你帶來收入。那些網紅遊戲主播們賺的可不比央視主持人少。想辦法把自己的「愛好」、「天賦」和「服務他人」結合起來,這就是我們躍遷的捷徑。
3、我們要約束自己「採取與決定一致的行動」。你說,這不是廢話麼?不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嘛!——真的嗎?事實上,絕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在做和自己的決定「南轅北轍」的事情。明明想要考一所好大學,但上課依然打醬油、自習課回回開小差。明明想要努力提高自己,結果一下班就葛優躺、打遊戲、刷朋友圈。癥結在於:你有了「決定」,但「決心」不夠。決心夠了,打醬油的時候就會百爪撓心;決心夠了,打遊戲的時候就會煎熬無比。古典說,一個人的行動力取決於3個因素:你有多想達成目標?你是否有正確的實現方法、路徑?你的下一步行動有多具體?別總說,我想做這個、我想要那個、我想改變自己……沒有用的。因為你只不過是想想而已。如果決心要做,那就儘快把「行動力三要素」建立起來,把所有的時間和注意力放在行動上,而不是「想」。
4、張輝說自己從來不向BOSS提加薪的需求,但並不妨礙自己一路升職加薪,現在的月薪比工作的第一年漲50倍。他比普通人的不同之處在於,能夠不斷地發現流程和工作中可以改進的部分,並且向老闆提出改進的需求;不斷把自己看到的更遠的未來、更廣闊的外面世界和老闆講。不是「勤奮」,而是「稀缺性」,決定了一個人在職場中的價值。願意加班的人很多,但是能夠像輝哥這樣具有戰略眼光、全局思維的人太少,所以老闆和人力資源部門每次有升值加薪的機會,都會優先考慮他。其實本質上,是在尋找「未被滿足的需求」。任何商業模式也是如此,必須找到一個賴以生存的「未被滿足的需求」!哈哈!
5、輝哥說,只做一件事,要堅持去做,不用和別人去比,只是去嘗試戰勝自己的惰性。堅持10年,20年,你的人生會有截然不同的變化。對於我來說,也許那件事那就是分享。分享。分享。
6、霧滿攔江的文章裡寫道:「人可以有黴運,萬不可有黴相。人生就是一個循環,燦爛的笑,激活別人心中的快樂,獲得機會與幫助,因此笑得更開心。這是一種循環。另一種是苦大仇深的臉,激發別人心中的厭惡,帶來壞運氣,於是黴運連連,陷入困境,更加笑不出來。」孔子說,「色難」。一個人要做到和顏悅色,挺不容易。但仔細想想,如果我總是帶著一幅「黴相」、並且招致「黴運」,人生豈不是更加不容易?所以我得刻意練習一下笑容啦!!對妻子要更加溫柔,要多笑一點,多誇獎她;和周圍的朋友、同事、鄰居笑著打招呼,開開玩笑;即便有不順心的事兒,也不妨笑著面對,因為人生是「多回合遊戲」嘛,一定會越玩越666滴~
7、孩子有一門科目是短板,平時成績就不好,經常挨罵;考試沒考好,還要挨一頓男女混合雙打。這種方式我是不贊成的。就像一個人被燙傷了一次,還給他每天燙一回?他會瘋掉的好麼。正確的做法是帶他去汗蒸、去燒烤,讓他找到「燙」的樂趣;教他怎樣遠離危險、教他燙傷後怎麼降低損失,讓他可以駕馭「燙」!把他恐懼的這門學科,替換成「燙」,你就知道怎麼做了,hoho!
8、每個人都要做一個「戰士」。在一次次戰鬥中增加勇氣,養蓄一往無前的自信心!「自信」和盲目的「樂觀」是兩回事。自信就是,明知道前面有巨大的困難,依然堅信自己可以做好。「直面每一次戰鬥」還有另外一層意義。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如果遇到困難的時候選擇逃避,大腦會分泌某些激素,使恐懼得到發展。人的任何一種能力都遵循「用進廢退」的法則。逃避的次數多了,獲得恐懼的能力不斷被增強,結果就會形成「魔鬼循環」——遇到困難,便自動選擇逃避。所以我們不做人生的逃兵!要做自己命運的戰士!
END.
文/劉慕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