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紋的奧秘我知道_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

2020-12-17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

看,我的掌紋「現身」啦!

本報記者 浦宏攝

    本報訊(記者 何潔) 外貌酷似的雙胞胎,指紋為何完全不同?警察如何運用指紋破案?上周六,本報小記者分別走進位於江蘇警官學院浦口校區、安德門校區的中華指紋博物館,跟隨專業的講解員,揭開小小指紋的神奇奧秘。 

    位於江蘇警官學院浦口校區的中華指紋博物館以我國指紋技術發展運用史為主線,通過實物展品、圖文板面和場景復原等載體,多視角、全方位展現中國指紋文化的發展軌跡。「指紋是人類手指末端指腹上由凹凸的皮膚所形成的紋路,根據中心花紋的形狀,指紋主要分為『弓』『箕』『鬥』以及混雜型等四種形狀。」講解員張銘宸介紹道。「那警察是如何運用指紋破案的呢?」面對小記者們提出的疑問,張銘宸並沒有立即解答,而是讓他們互相觀察彼此的指紋。「指紋人人都有,卻各不相同。即使是雙胞胎,指紋也完全不一樣。指紋終身基本保持不變,而且還有觸物留痕的特性,所以指紋又被稱為『人體身份證』,警察就是依靠這些特性來破案的。」張銘宸還告訴小記者,阿根廷警察武塞蒂赫是世界上首位利用指紋技術成功破獲案件的警察。

    在古代,人們會在文書、案卷、房契、地契等契約上簽字、畫押、按手印以便證明身份。那麼在科技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指紋技術如何被廣泛運用呢?在指紋博物館,小記者們看到手機解鎖、電腦登錄、公司考勤記錄、銀行保管箱密碼等都可以使用指紋識別技術。「我國的指紋技術太先進了,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實驗國際學校小記者卜天祺說。

    在江蘇警官學院安德門校區的中華指紋博物館內,孩子們還體驗了指紋顯影實驗的趣味。「指紋還可以用於藝術創作,我們學校美術課就有用指紋作畫的課程呢!」「我知道了指紋並不是出生後才有的,當我們在媽媽肚子裡三、四個月時就有了。」「指紋的奧秘可真不少,看我的採訪本記錄了滿滿兩頁呢。」參觀結束後,孩子們興奮地分享著收穫。

    活動感受

    讓我吃驚的是雙胞胎的指紋也不一樣,因為老師說每一個人的指紋都是獨一無二的。指紋的作用有很多,比如我們生活中可以用來開指紋鎖、給手機解鎖等,最重要的是警察可以利用指紋來破案。

    ——生態科技島小學二(4)班 屠允宸

    我們做了指紋顯影實驗。老師先讓我們在手上均勻地塗抹上護手霜,然後把整個手掌放在白紙上按一下,接著在紙上撒一點黑色的磁性粉,讓我們輕輕地來回搖晃。哇!不一會兒,一隻黑乎乎的手掌印躍然紙上,上面的紋路清晰可辨,整個過程就像變魔術一樣,真是太神奇了!這個周末我受益匪淺,感謝南京日報讓我有機會學習這樣的知識。

    ——麒麟中心小學四(4)班 劉晨熙

    警察叔叔可以通過比對指紋尋找案件嫌疑人從而快速破案,重要的字據需要當事人摁手印表示確認等。

    回到家,我發現在家裡指紋隨處可見,我的水杯上、ipad屏幕上、文具盒上、玻璃茶几上,好多地方都留下我們的指紋。接下來,我要好好思考,通過指紋識別我們還能做其他哪些事情。

    ——金陵中學實驗小學二(3)班 朱殷岑

相關焦點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我心中的南京
    雨花臺區實驗小學五(9)班 高明軒 指導老師 陳瑞芳  在我的心中,南京是個好地方。這裡人傑地靈,風景秀美,文化底蘊濃厚。不信,你聽我來說一說。  南京的山水秀美,四季風光各不同。春天,牛首山裡萬物復甦,迎春花迎風招展,綻放的黃色花朵仿佛在吶喊著:「春來啦,春來啦!」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回眸2020
    過去的一年裡,市政協及其常務委員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在中共南京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深入建言資政,廣泛凝聚共識,緊扣打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戰、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履職盡責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傳承非遺迎冬至
    12月12日,南京日報小記者來到午朝門公園內的皇城印象書吧,跟著非遺布貼畫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祁競老師學習製作冬至節氣主題的布貼畫。本次活動由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主辦,明故宮遺址公園管理處、南京日報小記者聯合舉辦。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持續推動南京大屠殺成為「世界記憶」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上的文字介紹是中、英、日三種語言。其中,英文介紹是出自南京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王銀泉之手。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冬日裡,這聲問候很溫暖
    在2020年即將結束之際,武漢的阿峰日前給南京的恩人——鼓樓醫院第二批援武漢抗疫醫療隊聯絡員、心理醫生楊海龍發來了新年問候:我的身心狀態都不錯,你好嗎?簡短的幾句話讓楊海龍心裡暖暖的。   阿峰是誰?一條來自武漢的問候簡訊將楊海龍的記憶拉回到武漢抗疫「戰場」。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大學生給中小學生講科普
    「今天我帶孩子們做的是一個活力創造的項目,應用的是加熱再制的原理,把市面上現成的皂基加熱融化,冷卻幹預之後加入自己喜歡的香精和色素,就可以形成一塊獨一無二的香皂了。」  現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南京大學化學與新材料科普教育示範基地等9所駐棲霞的高校與太陽城小學、燕子磯中學、金陵小學仙林湖校區等棲霞15所中小學共同籤約高校科普教育基地進中小學校園結對,同時,還為高校科技輔導顧問頒發聘用證書。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翻譯歌劇《拉貝日記》,是在傳播和平種子
    「燭光祭」活動中,南京大學外教老師手捧蠟燭寄託哀思。該歌劇的翻譯之一,來自德國的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系教師羅克昨天也來到了「燭光祭·國際和平集會」現場。  「參加國家公祭日活動對我來說意義非凡,它讓我看到了中國人民對待災難的態度,讓我更加理解了和平的重要性。」羅克告訴記者,2004年他來到南京大學學習中文,隨著學習的深入,他產生了深度挖掘南京歷史特別是抗戰歷史的興趣。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山河星辰多美麗
    自從在語文課本上學習了《我多想去看看》,我就一直嚮往著去天山。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新疆旅遊。在那裡,我們看見了天山、天池、草原、星空、銀河、日出、日落、戈壁、湖泊、雪山……各種各樣的風景應有盡有,美麗極了!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雨花:「軟硬」雙輪驅動,進軍都市工業
    按照「全面創新、全域高新」的總思路,雨花以數字產業化為著力點,實現軟體和信息服務業高端化發展,以產業數位化為新方向,加快發展新型都市工業,聚力打造區域創新體系。   為此,該區今年以來持續發力,召開多場推介會。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行前一課」,打好中國人的底色
    撞響和平大鐘、參觀《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在祭場向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敬獻菊花、聽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講述慘痛遭遇……  11月18日,南京大學附屬中學國際部畢業班28名高中生,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加「行前一課」。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探秘城牆肚子裡的博物館
    上周六,南京日報小記者來到了位於集慶門城牆內的鈺緣泉博物館,了解唐宋到明清時期中國燦爛的瓷器文化,還跟著繩結老師學做可愛的小蜻蜓。  鈺緣泉博物館收藏了大量的古代陶瓷器精品,一進博物館,小記者們就被吸引了。「這個是乾隆年間的素胎龍紋水盂,旁邊那個是雍正年間的大理石釉水盂,都好精緻哇!」「這個康熙年間的青花石榴壺好漂亮啊,瓶身顏色、花紋都很精美呢!」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國內首屆草莓AI種植大賽人工智慧更勝一籌
    「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是在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導下、由中國農業大學和拼多多聯合舉辦的國內首屆「人工智慧VS頂尖農人」的數字農業種植競賽。賽事吸引了全球超過17支AI隊伍參加,經過初選之後,共有4支AI隊伍入圍決賽,一同進入決賽的還有大賽主辦方特邀及報名的4支頂尖農人隊伍。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增強獲得感 展現新作為
    「領導和群眾把村支書這個擔子交給我,我必須不遺餘力努力工作,才不會辜負黨和人民的信任。」一句話,飽含何臘保作為村民致富帶頭人的擔當與責任感,也道出了一名退伍軍人的無悔追求。今年9月27日,在2020年度南京市「最美現役軍人」「最美退役軍人」「最美軍嫂」授牌儀式上,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市委宣傳部、市人社局、市婦聯和南京警備區政治工作處聯合為10名同志授予「最美退役軍人」稱號,何臘保就是其中之一。  一座崇軍、愛軍、擁軍的城市,必定是孕育優秀軍人的沃土,南京就是這樣的城市。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多維發力 打造思政育人新格局
    「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無論我走到哪裡,變化的是祖國日新月異的美麗山河,不變的是我為國盡責、為民服務、真誠做人的初心。」今年春天,校長劉永彪結合自己的豐富閱歷,為全校學生上復學第一課。他說,在新冠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學校有大量青年學生志願參加了家鄉的防疫工作,展現了金科學子的朝氣蓬勃和愛國情懷。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奢侈機械腕錶展示1319個機芯零件
    日前,在南京德基廣場亮相的薩克森精密制表傳奇175周年巡展上,可以看到這面機芯牆。  限量發布的「致敬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18K蜂蜜金紀念系列,包含三款1815系列腕錶:1815纖薄腕錶,表殼直徑為38毫米,厚6.3毫米。腕錶的琺瑯錶盤經過手工精心打造,飾有阿拉伯數字和火車軌分鐘刻度,限量發行175枚。
  • 腸道益生菌或可改善孤獨症_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
    近日,南京醫科大學國家生殖醫學重點實驗室兩位教授課題組的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    孤獨症已成為危害嚴重的全球公共健康問題,是世界上人數增長最快的嚴重性病症,佔中國兒童精神殘疾首位。如今全球每20分鐘就有一個孩子被診斷為孤獨症。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看這些「牛人」如何圓夢名校研究生
    本報記者採訪了3位今年成功考上頂級名校的南京學生,希望他們的故事能給備考的你帶來啟發、注入力量,也提前祝願考生們能考入心儀學校。  大一掛科沉迷魔術  重整旗鼓考上清華  【小檔案】  程方正:南京工程學院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力165班,初試、複試總成績771.5分,被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院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系錄取。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顛覆性技術製備材料 超級顯微鏡打破壟斷
    今年是南京創新名城建設的第四個年頭。1月4日召開的2021年創新名城建設推進大會,發布了創新名城建設十項重大創新成果。信息通訊、網絡安全、智能製造、生態監測……這些成果為把南京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提供了關鍵和強有力的支撐。昨天和前天,記者對其中的部分成果進行了詳細探訪。
  • 省養老產業基金入股福康通_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
    省養老產業投資基金與南京福康通健康產業有限公司「打造大健康產業鏈」入股籤約儀式,日前在福康通總部舉行。省老齡產業協會、省民政廳、市民政局、市社會福利服務協會等負責人出席本次籤約儀式。省養老產業投資基金總經理黃守華與南京福康通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總裁胡曉代表雙方籤署入股協議並授牌。
  • 夏日樂悠悠
    暢玩在滁州_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
    在這裡,你可以享受愉快的水果採摘、刺激的原生態山林漂流,在歡聲笑語的親子樂園、植被茂密的森林公園裡暢玩……從南京出發,只要1小時車程,你想要的各色體驗這裡應有盡有。     「莓」好時光    珠龍藍莓採摘    在滁州南譙區珠龍鎮珠龍村蓮花組,悠蘭山藍莓谷已然碩果纍纍等君採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