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祖地:「五洲客家起尋根 盡憶閩寧石壁村」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福州五月二十四日電 題:「五洲客家起尋根,盡憶閩寧石壁村」

    ——客家祖地福建寧化石壁訪問記

  中新社記者 陳國明

  「五洲客家起尋根,盡憶閩寧石壁村」。這是廈門大學著名語言學家黃典誠教授於一九八八年考察客家祖地福建寧化縣石壁村後,寫下了描繪世界客家人對寧化石壁情感的詩句。日前,記者前往寧化石壁村採訪,見到古老的石壁村已是一派欣欣向榮景象,見證了海內外客家人回石壁祭祖熱方興未艾的情景。

  位於閩贛交界的三明市寧化縣石壁村,原來只是個偏僻的小山村,自唐宋以來,由於中原戰亂,漢民紛紛南遷,經長江溯贛江入寧化石壁這個地域廣闊的世外桃源歇腳,並在那裡繁衍生息,形成獨特的語系和習俗,始稱「客家」。隨著客家人的足跡延伸,如今已遍布世界各地。據專家考察證實,石壁村是世界八千萬客家人的祖地,因而有「客家搖籃」稱譽。

  自八十年代中期開始,三明市旅遊部門開闢了「客家祖地之旅」,通過中新社等傳媒的對外報導,吸引了海內外客家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回寧化石壁尋根祭祖的熱潮。由於當時的石壁是一個經濟落後的小山村,為向世界客家人昭示客家人的歷史、客家文化以及客家人根之所在,並讓世界客家人能有更好的祭祖條件,由寧化縣投資和海內外客家後裔捐資計五百多萬元,在石壁村建起了客家公祠。此後,寧化縣每年都舉行一次客家祭祖大典。

  寧化縣客家聯誼會會長張恩庭和寧化客家研究會會長劉善群都是從事石壁客家研究近二十年的學者。據他們介紹,從十多年前開始,馬來西亞太平紳士姚美良及其哥哥姚森良等諸多海外和臺灣地區客家社團領導人,每年都要率團到寧化石壁祭祖。據統計,十餘年來,已有二十五個國家和地區近三十萬客家人到寧化石壁尋根祭祖。許多海外和臺灣的客家老人在祭祖後,總要裝一撮祖地的泥土回到家裡供奉,以表對先祖的敬意。

  客家人具有愛國愛鄉的光榮傳統,他們在回石壁祭祖後,不忘捐資建設祖籍地。如今,展示在記者眼前的是一條平闊公路銀帶般飄進石壁村。由海內外和臺灣客家鄉親捐資在石壁村建起的石壁崇正小學、客家中學,琅琅書聲傳出校園;他們捐建的客家醫院已成為寧化石壁鄉民診治各種疑難病症的救治中心。由海內外客家信眾捐資建成的佛教客海寺,吸引了成千上萬到石壁尋根的海內外客家人前往朝聖。

  流連寧化石壁,見到四處樓房林立,商貿繁榮,百姓豐衣足食。目前,寧化縣正在加速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把客家祖地石壁村建設成為世界客家人的「東方麥加」。(完)

相關焦點

  • 福建省寧化縣石壁舉行第25屆客家祖地祭祖大典_鴻春生活館
    石壁客家祭祖習俗是福建省寧化縣的傳統民俗。寧化石壁客家祖地,地處閩贛交界的武夷山東麓。"北有大槐樹,南有石壁村",石壁是客家搖籃、客家人的祖地。石壁客家祖地的祭祖活動,是建立在客家人對祖先的崇拜和尋根求源的基礎上的,傳承古老傳統的祭祀禮儀。
  • 客家祖地景區將於2月25日正式向遊客開放
    為保障廣大遊客遊覽安全,認真做好景區全域防疫消殺、隔離點設置等防範工作,經請示上級主管部門,同意客家祖地景區於2月25日正式向遊客開放,特此公告。 寧化縣客家祖地服務中心 2020年2月22日 石壁客家祖地地處閩贛交界的武夷山東麓,距寧化縣城西22公裡處的石壁鎮石碧村。
  • 客家人和客家文化
    10月12日,寧化召開第26屆世界客屬石壁地祭祖大典籌備工作會。16日上午,由三明市客聯會、寧化石壁客家宗親聯誼會、馬來西亞居鑾客家公會等社團組織共同主辦的第26屆世界客屬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在寧化舉行。來自省內外58個客家社團的代表齊聚祖地,尋根謁祖,共話發展。
  • 三明寧化客家祖地文化園獲評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原標題:客家祖地文化園獲評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中國僑聯日前確認寧化縣客家祖地文化園為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我省共9個單位和機構獲此殊榮,我市僅寧化縣一家。   寧化客家祖地被客家史學界譽為「客家南遷的中轉站」「客家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客家搖籃」「世界客家人的朝聖中心」。
  • 「我是客家人 我說客家話」將在客家祖地寧化舉行
    現由寧化縣旅遊局、寧化縣文體廣電出版局和福建星動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中國推介——我為家鄉代言》系列活動——「我是客家人  我說客家話」將於5月26日晚19點30分在寧化世界客屬文化交流中心廣場舉辦,活動將通過朗誦詩詞、唱客家山歌及童謠、小品表演等形式,向社會展示客家文化藝術,活動將全程用客家話主持和演出,屆時還將對揚州八怪之一伊秉綬的書法精神進行宣傳,主辦方希望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讓寧化人更了解寧化的客家文化
  • 「謝氏百堂」寶樹堂——世界客屬祖地福建石壁謝氏總祠
    世界客屬祖地石壁謝氏總祠,始建於清康熙51年,佔地面積1061平方米,坐西南向東北,一進合院式磚木結構,由前坪、門樓、門廳 、天井、寶樹堂、襄功堂、紀功堂、花臺、後圍牆組成。外開八字門樓,四跳如意鬥栱,重簷歇山頂;寶樹堂面闊三間,進深六柱帶軒廊,抬梁穿鬥式梁架,硬山頂。
  • 世界客家祖地祭祖大典 三千客屬宗親團聚
    百名兒童誦讀客家祖訓。肖和勇 攝  新華網福州10月15日電(肖和勇)第22屆世界客屬石壁祖地祭祖大典,今天在福建三明寧化縣石壁舉行,海內外60多個客屬宗親會及各界人士3000餘人參加今次祭祖活動。  據了解,客家人的足跡已遍布世界五大洲80多個國家和地區,石壁祭祖大典為全球客家人搭建了一座追根溯源、回歸血脈原鄉的橋梁。  祭祀儀式持續40分鐘左右,包括10個步驟。
  • 靚靚嘅客家風尚服飾秀引爆全球客家,客家文創產業從寧化啟航
    10月13日在第24屆世界客屬石壁祖地祭祖大典暨第6屆「石壁客家論壇」隆重舉辦之際首屆世界客家風尚服飾發布會在福建寧化客家國際大酒店精彩上演首屆客家風尚服飾新品發布會,主體內容分為三部分,一出客家童謠舞曲開場及客家服飾表演秀;一場客家服飾文化名家對講論壇;一次客家風尚服飾產業對接籤約儀式。
  • 福建三明寧化縣一個鎮,是客家人的祖地,擁有高速公路互通
    石壁集鎮位於西溪北岸,集鎮建成區面積超過1平方公裡。這一規模雖然不算大,但在寧化縣內部還是算得上一個較大的集鎮。甚至寧化二中也在石壁鎮,足以見得石壁鎮的「地位」了,這是湖鎮無法比擬的。石壁鎮還有一個特別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她的歷史文化,她是寧化縣唯一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有著燦爛的文化。
  • 19條客家之最,身為客家人,你知道幾個?
    客家第一大菜、第一名菜客家釀豆腐家釀豆腐在客家人的生活中,釀豆腐久負盛名,但凡有宴席必有此道菜,是中原傳統飲食習慣與遷徙地特殊產生生活方式相結合的典範食品。客家現存最古老的圍龍屋興寧東風九廳十八井客家圍龍屋始於唐,目前圍龍屋保存下來的大多數以明清為多。興寧九廳十八井是三層圍龍較大型圍龍屋,始建於宋代保存基本完好。
  • 弘揚傳承客家精神 《客家簡明讀本》福州首發
    、生動展示客家民系形成、發展、播遷歷史、佐證海峽兩岸客家鄉親血濃於水淵源的《客家簡明讀本》,28日在客家主要祖籍地福建首發。  《客家簡明讀本》由福建省客家聯誼會會長林開欽著,是作者繼《論漢族客家民系》後的又一力作。全書約兩萬多字,以簡約的文字,回答了什麼是客家、客家民系及有關客家的諸多問題,記載了客家的源流、發展、播遷歷史和客家精神,以及客家民系與各民系、民族的和諧相處,簡明、生動地展示了客家民系的悠久歷史。全書具有準確性、結論性、簡明性、知識性及圖文並茂的鮮明特點,體現了客家文化的深厚底蘊。
  • 「客家之最」身為梅州客家人,你知道幾個?
    客家第一大菜、第一名菜客家釀豆腐  客家釀豆腐在客家人的生活中,釀豆腐久負盛名,但凡有宴席必有此道菜,是中原傳統飲食習慣與遷徙地特殊產生生活方式相結合的典範食品。總面積3835平方公裡,人口185萬,具有客家血緣的人口數達140萬,客家話為全縣的通行語言,現隸屬玉林市。
  • 祖地尋源:兩岸客家青年學生黃帝陵祭始祖
    你好臺灣網龍巖8月7日消息(記者 陳少偉)8月6日,由福建省新聞出版廣電局主辦,龍巖市臺灣事務辦公室、龍巖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龍巖人民廣播電臺承辦的《「祖地尋源」海峽兩岸客家青年學生重走客家遷徙路廣播夏令營》活動在陝西省延安市黃帝陵舉行啟動儀式。
  • 「客家第一街」——瓦子街
    從此,從西晉起與汀州屬同一行政區近500年的龍巖,逐步融入閩南民系、閩南文化圈,與閩西的其他客家縣漸行漸遠。不管是古新羅縣還是汀州,他們的治所都曾經在長汀村,長汀村在哪裡呢?康熙版《上杭縣誌·建置志·古蹟》有明確的記載:「舊州,縣北十五裡,長汀村。唐時郡治自新羅遷此,後又遷東坊口,因名舊州」。
  • 兩岸客家美食歌謠文化交流活動團到福建寧化參訪
    兩岸客家美食歌謠文化交流活動團到福建寧化參訪 2013年03月25日 10:23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研究火德文化,傳承客家精神!
    《火德文化譜新篇》——李人旺客家兒女夢故鄉,李氏一族輝上杭;石壁寨下譜新曲,開元盛世慶輝煌。火德精神傳後世,文化研究激情揚;優秀子孫歸故裡,專家學者講文章。今天我們歡聚在古邑上杭,石壁寨下,客家開元大酒店。為李火德文化研究中心成立設慶典,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上杭有著深厚的文化歷史積澱,素有「詩畫之鄉」美稱,這裡歷史悠久,民風淳樸、山川秀麗。是紅色故土,綠色家園,客家祖地。上杭氣候宜人,商機無限,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 汀州客家歷史不容歪曲
    2017年1月,文化部向福建下發《關於同意設立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實驗區的復函》,同意設立閩西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2011年5月,國務院公布,文化部頒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祭祖習俗(石壁客家祭祖習俗)》。
  • 舌尖上的客家年味
    舌尖上的客家年味□餘希言放寒假了,我的心情也變得越來越興奮,因為很快就可以回老家過年了,到時不但可以見到爺爺奶奶哥哥姐姐,而且還能吃到非常多好吃的東西。我的老家在福建省寧化縣,是著名的客家祖地。爸爸告訴我,客家人是一群非常特殊的人,是漢民族一個重要的分支,始於晉代的五胡亂華,中原人民為了躲避戰亂,不斷地南遷,千百年來經過五次重大的遷徙,最終在寧化縣石壁形成客家民系,從此誕生了客家人。客家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客家飲食文化,保留了許多古代中原人民的飲食習慣,形成了現在獨特而誘人的客家美食文化。
  • 五洲客家音 四海桑梓情——記海峽衛視「客家人」欄目開播十周年
    該系列紀錄片共八集,形象地紀錄了閩西客家祖地的老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生動歷程。  攝製這個系列紀錄片的,是海峽衛視「客家人」欄目組。  十年甘苦結碩果  2010年6月,海峽衛視攜手福建榮宇傳媒有限公司聯合製作「客家人」,周播,24分鐘電視專欄,這也是國內唯一一檔以傳播「優秀客家文化、弘揚客家精神」為宗旨電視節目。
  • 「客家祖地」實力破圈!「抖在寧化」抖音話題播放近400萬次!
    本屆寧化抖音大賽以#抖在寧化為主題,要求參賽者從不同的視角拍攝寧化"客家祖地"公共品牌的宣傳短視頻,目的是讓每一位寧化人,都能為寧化代言、為"客家祖地"公共品牌代言,用優秀的短視頻作品向外界推廣"客家祖地"公共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