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首古詩詞丨《出塞》-王昌齡

2021-02-07 孔孟之道官微


一天一首古詩詞小國帶您學古詩

孔孟之道國學機 K4PLUS編號:2240

《出塞》

作者: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出塞》是樂府舊題,也是是唐朝詩人王昌齡所作的七言絕句,邊塞詩的代表之一。

內容主要是是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體現出了詩人對戰爭勝利的渴望與期盼以及對士兵們的信心。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詩人以雄勁的筆觸,對當時的邊塞戰爭生活作了高度的藝術概括,把寫景、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合,在詩裡熔鑄了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

王昌齡(698—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


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秘書省校書郎,而後又擔任博學宏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又被後人譽為「七絕聖手」。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

1、但使:只要。

2、龍城:龍城是匈奴祭天集會的地方。

3、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而言,匈奴畏懼他的神勇,特稱他為「飛將軍」。

4、陰山:崑崙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橫貫綏遠、察哈爾及熱河北部,是我國北方的屏障。

依舊是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邊關,徵戰長久延續萬裡徵夫不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而今健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說的是此地


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徵戰未斷的感嘆。二句寫徵人未還,多少兒男戰死


沙場,留下多少悲劇。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共同意願,冀望有「龍城飛將」


出現,平息胡亂,安定邊防。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


一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明人李攀龍曾推獎它是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實不過分。

相關焦點

  • 朗誦 《出塞》王昌齡
    《出塞》是王昌齡早年赴西域時所作。詩人所處的時代,正值盛唐,這一時期,唐在對外戰爭中屢屢取勝,全民族的自信心極強,邊塞詩人的作品中,多能體現一種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敵制勝的強烈自信。同時,頻繁的邊塞戰爭,也使人民不堪重負,渴望和平,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詩正是反映了人民的這種和平願望。
  • 【名家解讀】王昌齡《出塞》
    王昌齡《出塞》
  • 唐詩三百首朗讀精選:《出塞》王昌齡
    點上方綠標收聽唐詩宋詞朗讀者唐代·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達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的願望。  詩人從描寫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
  • 出塞
    百度百科一分鐘了解出塞二首·其一01:44出塞 王昌齡 婷婷詩教02:20《出塞》詩文賞析01:464-6年級閱讀打卡第5期開課了,第1課:出塞16:59《出塞》【唐】王昌齡(火眼猴朗讀)00:38出塞二首出塞 (唐代王昌齡詩作)一般指本詞條出塞是多義詞,共18個義項
  • 王昌齡最經典的一首詩,只是開頭七個字,便令人拍案叫絕!
    王昌齡,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與高適、岑參合稱「三大邊塞詩人」。其詩語言精煉,意蘊豐富。風格委婉含蓄,意境深遠。尤以七言絕句見長,有著「七絕聖手」的美譽。王昌齡的經典詩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今天小編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便是其中一首經典詩作《出塞二首·其一》。
  • 王昌齡寫了一首非常霸氣的詩,開篇便驚豔了世人,令人熱血沸騰
    讀一首唐詩,最是能夠看出詩人品格,這也就是現在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品格代表了高度。在眾多的唐詩中,有這麼一首,一開篇便是驚豔了世人,那麼便是王昌齡就寫了一首非常霸氣的詩,讀了令人令人熱血沸騰。應當說這是一首非常知名,相信大部分人都讀過的詩,那麼它便是《出塞二首·其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 七絕聖手---王昌齡
    王之渙和王昌齡、高適是好朋友,三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年輕的時候遊手好閒,既不讀書考進士,也沒想過要做詩人。有一天不知是互相約好,還是像魚玄機一樣受了新科進士的刺激,突然拿起筆開始寫詩,並且很快聲名鵲起。  開元中,他們三人已經名滿天下,經常一起遊山玩水,不醉不歸。這日微雪天寒,三人照例去旗亭飲酒取暖,那裡允許他們拖欠酒錢。有一群梨園子弟隨後走進旗亭。
  • 小學古詩《出塞》朗讀+知識精講+課件教案
    出塞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②關:關口。但是在長安,王昌齡並沒有很好的際遇,於是,他就離開長安,來到邊疆,投筆從戎。這一離開長安,王昌齡就如曠野逐風一樣,足跡踏遍了祖國的邊陲,甚至到達了當時的碎葉,也就是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一帶。王昌齡跟隨著軍隊的足跡,領略了邊疆的大好風光,也見識了戰爭的殘酷。在邊疆期間,他寫下了大量豪氣幹雲的詩篇,成為當時詩壇耀眼的巨星。
  • 王昌齡送別友人後,寫下一首七言絕句,千年後成了高考作文題
    王昌齡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被譽為「七絕聖手」、「詩家天子」。王昌齡的七絕寫得有多好?明朝的王世貞曾說「七言絕句,少伯與太白爭勝毫釐,俱是神品」,詩仙李白在詩壇上的地位毋庸置疑,而王昌齡和李白在七絕一道上不相上下,「神品」二字足見他的成就是有多高了。清朝的潘德輿甚至直接將王昌齡的七絕評為第一,「七絕第一,其王龍標乎?」
  • 統編教材四上古詩課例《出塞》
    師:唐朝愛國詩人王昌齡來到西域遊歷,見證了邊塞的金戈鐵馬,壯懷激烈,於是,他揮筆寫下了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出塞》。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這首詩歌。(點擊課件,板書課題:出塞)2. 指導書寫「塞」字師範寫,生書空,並寫兩個。師:課題中的「塞」字是個多音字,在這讀——sài,「塞」指的是什麼?
  • 清朝詩人徐錫麟的這首《出塞》,堪稱近代經典之作!
    出塞,即遠出邊塞的意思,古人有很多關於出塞的古詩,例如王昌齡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之渙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等等。今天,小編要向大家推薦一首非常霸氣的詩,那便是徐錫麟的《出塞》,這首詩寫得很是有氣勢,雖然只有寥寥的數語,但是同樣的不失為一首難得的佳作,讀來更是令人熱血沸騰。出塞清代:徐錫麟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
  • 一天一首古詩詞|《天淨沙·秋思》馬致遠
    一天一首古詩詞,小國帶您學古詩《初中生必背古詩詞》孔孟之道國學機K4plus編號:2916
  • 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
    古意唐·李頎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唐詩,李頎《古意》
    此詩題為「古意」,標明是一首擬古詩。開始六句,把一個在邊疆從軍的男兒描寫得神形畢肖,栩栩如生,活躍在讀者眼前。第一句「男兒」兩字先給讀者一個大丈夫的印象。第二句「少小幽燕客」,交代從事長徵的男兒是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幽燕一帶人,為下面描寫他的剛勇獷悍張本。這兩句總領以下四句。他在馬蹄之下與夥伴們打賭比輸贏,從來就不把七尺之軀看得那麼重,所以一上戰場就奮勇殺敵,殺得敵人不敢向前。
  • 一天一首古詩詞——原創賞析/李商隱《無題》賞析
    (聲明:本文注釋、背景、賞析部分為原創,未經「一天一首古詩詞」公眾號帳號主體許可不得公開使用。)
  • 20200908每日一首      出塞
    出塞【唐】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1.注釋(1)但使:只要。如果有李廣這樣的將軍立馬陣前,一定不會讓敵人的鐵蹄跨過陰山3.主題點撥這是一首邊塞詩,表達了詩人對戰爭勝利的渴望與期盼以及對良將的信心。
  • 用古詩詞取霸氣的男孩名字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們喜愛運用古詩詞來為男孩取名,從而體現男孩的文化底蘊,在古詩詞中不僅能給男孩取到富有詩意的名字外,還有很多種風格類型選擇,其中霸氣風格的男孩名字也可以借鑑古詩詞來查找。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看看出自古詩詞取名男孩霸氣的名字內容!
  • 秦時明月,萬裡長徵,龍城飛將,邊塞詩《出塞》詳解!
    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學習《出塞》,要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先思考詩歌主要寫了什麼內容,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然後結合詩句,想像詩歌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最後結合詩意,感受詩歌的意境。
  • 小學常考必背古詩詞80首(附拼音)!一天一首,強烈建議人手一份
    小學常考必背古詩詞80首(附拼音)!一天一首,強烈建議人手一份我國是一個文化古國,前前後後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從那時候起有很多優秀的文學作品以及詩詞歌賦就被流傳了下來,而現在這些文學作品早已進入義務教育的學習內容,從小學開始就必須要學習掌握的。
  • 一天一首古詩詞:江雪
    唐詩宋詞天天讀唐詩宋詞查詢,古詩詞分享!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用具體而細緻的手法來摹寫背景,用遠距離畫面來描寫主要形象;精雕細琢和極度的誇張概括,錯綜地統一在一首詩裡,是這首山水小詩獨有的藝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