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杉講透孫子兵法》第五講

2020-08-10 叫我鍾老師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5

今天已經是講這本書的第五天了,要講的內容在所我劃分的大綱中,也已經到了最後的一個版塊,而這也是這些內容中,我認為最關鍵的一個版塊:勝心與虛實自知。

我不由得想起來,在我讀高中的時候,學校裡經常會組織考試,月考、周考、課堂測試等等。而在這些時候,面對情緒緊張的學生們,老師們常常會提起一句話「心態最重要」。

而在這些多如牛毛的試卷衝刷下中,我們也的的確確地體會到了「心態」的重要性。就以我的親身經歷來說吧:在我高中的時候,我的班級裡一直有著這樣一個人,他平時成績特別優秀,上課老師的提問全都會,課堂的小測試都會做,書上所有的知識點都掌握了,按照常理說,這樣的學生肯定會是班級裡的所謂「尖子生」,雄踞前幾名的存在,但是,恰恰就是在每場碰到聯考統測之類的主要考試中,他的分數都會跟坐滑梯一樣,一路滑到低谷,跟他平時的成績相差甚遠。

後來在老師的詢問下才得知:他在每場去在參加這些大型考試的時候,只要一坐到考場上,他的頭腦都會一片空白,後背發涼,手心冒冷汗,往往一場考試考完了都還是渾渾噩噩,在這種狀態下做完的試卷自然是不盡人意。

雖然我的這位同學在平時的小測試中一直都高居班級前三名,但據我所知,他最後的高考成績並不理想,沒能調節好心態的他在選擇了復讀之後仍然只是考了個普通本科,這相對於別人和他自己的期望可以說是相差甚遠,但是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在《華杉講透孫子兵法》中華杉先生講到:勝心是讀書學習的大病,跟同學討論,要壓倒同學;上老師的課,想挑戰老師;讀古人的書,還想勝過古人。一有勝心,讀書就不是懷著學習的虔誠,而是抱著糾錯的快感,和這些人討論學習的時候,我們都會覺得有點不自在,他們的態度不是「學習型讀書」,而是「糾錯型讀書」。簡直就像是為了爭個勝負而讀書。

而其實這種情況不止學生有,我們在平時生活裡也經常會遇到這種人,你在聊天他卻非要來炫耀顯擺,微信朋友圈裡老是貼出一些高級場所或者名牌包包之類,故作姿態,這些人的心態和那些喜歡炫耀自己成績的學生沒什麼兩樣,只不過炫耀的東西不同罷了。

另一個方面是自知。「人貴有自知之明」,現在我們說出來好像帶著一些淡淡的諷刺意味了,因為許多小說和電視劇裡,翻拍常常會對身世清貧的主角們怎麼說,以至於我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總會想起來翻拍那帶著濃濃嘲諷表情的嘴臉,這句話聽起來也好像是在嘲諷別人要看清楚自己的身份一樣。實際上這句話不是這麼用的。知己知彼,重要的是知己,在理解自身情況的前提下去行動。

然而可惜的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人們往往只有在付出了令自己感到痛心的代價之後才能認識到這一點的。所以我們時常有些一廂情願的痴心妄想,比如木桶理論說的那樣:一個由幾塊木板拼成的木桶,它能裝的水,不是由最長的木板,而是由最短的那塊木板決定的。

所以要想木桶裝水多,我們就要想辦法加長那塊最短的木板,只是加長那塊最長的木塊是沒有用的。這裡的最長木塊,指的是我的強項,就是我的實;最短木塊,我的弱項,就是我的虛。成功靠加長最短木塊嗎?弱項就是弱項,要承認自己有弱項,因為要承認自己不是神,我也是人,也有人類的特點。有缺點是所有人類的共同特點,不可能有完美無缺、處處都佔優勢的人。

還有我們從小就被教育的:「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快,人快我變。」現在看來,這也是不承認自己是人類的狂妄之言。別人沒有的我有,別人有的我比他優,別人優的我比他快,他快了我還能變。這怎麼可能呢?這樣的前提就是對方是人,我不是人,我是神。而且如果能做到這樣,兵法也沒有用了,不需要學什麼避實擊虛,我用我的任意部位,去攻擊他的任意部位,都是以石擊卵,他都不堪一擊。

所以華杉先生認為,所謂的「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快,人快我變。」是一句瘋話。正常的戰略是什麼,是「人無我有,人有我無。」這才是符合實際的話,才是正常的標準。

在學習「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時候,我們說,主要問題是不知己,而不是不知彼。但我們很容易去關注別人,卻不注意關注自己,以為自己當然知道自己,其實最不知道的就是自己。同樣,學習虛實,我們也不能只關注別人的虛實,而以為自己都做實了。非也,做不實,無論怎樣做都有虛有實,也不可能把虛都補上,如果要都補上,就都虛了。

不要試圖去「解決」自己所有的虛,要學會在有虛有實中戰鬥,學會不是試圖解決所有問題,而是永遠在問題中前進,這就掌握了虛實的精髓,在這之後,我們才能知道下一步我們該怎樣去做,該怎樣才能成功。

大家都聽說過韓信的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他下令把一萬人布陣在水邊,這樣他們沒有了退路,就會選擇殊死作戰,最後他們活下來了,戰勝了敵方二十萬人,名留青史,大家都覺得這個人實在是厲害,很了不起。

可是真是這樣嗎?

其實要是敵方再多打一會兒,一萬人就被敵軍消滅了。或者對方高喊繳槍不殺,就會有人要棄械投降了。只不過韓信還有兩千奇兵,突入趙軍營寨,拔了對面的旗幟,插上漢軍旗幟。結果趙軍一自家看老窩都沒了,驚亂奔逃,他才能乘勢掩殺,結果取得了勝利。

所以韓信暗中安排的這兩千奇兵,才是這一戰的關鍵。到後來大家都學會了背水一戰這個成語,那下回布陣,你還敢背水布陣嗎?韓信也只布了這一回,下次他又變了。

學我者生,像我者死。大家表面看見的,討論的,都不是關鍵的。關鍵的兩條,一是當時的前提、條件、情況,二是人家過去十幾年幾十年的功力積累。你看到人家這麼做,成功了,發財了,你就覺得你要是跟著做,也能成功。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不見得。人家能成功,靠的不僅僅是正確的方法,可能人家背地裡還不知道摔了多少跟頭,下了多少功夫,做了多少功課,花了多少心血,又積累了多少人脈,這才有了後來的成功,然後你一看,你只看到了表象。

你說,喲,這樣就行了嗎?我也學他,我也來,結果傻乎乎的你撞得滿頭大包,還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為什麼人家行,你自己就不行。

咱這些說的都是大白話,可孫子兵法的實際內容就是這些:謀定而後動,三思而後行。這也是為什麼孔子推崇先勝後戰。當你拿著這些事情和別人比較一番後,能不能夠勝利,其實在開戰之前你就已經知曉。但你不可能時時處處都勝過別人吧?當你弱小的時候怎麼辦?打不過別人的時候怎麼辦?那只有修煉,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然後找一個合適的時機再和他對戰。

人人都想成功,人人都想發財,但是真正能成功、能發財的有幾個人呢?與其傻乎乎地一味腦袋發熱、隨波逐流,你還不如做好自己手頭應該做的事情,讓自己打好基礎,強大起來。

現在人們普遍認為孫子兵法這部名著其實已經不再是簡單意義上的戰爭著作,而是成為了政治、經濟、外交各個領域領導者的必讀書。孫子的思想不僅在現代軍事領域而且在政治、經濟、外交、體育等各個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在這種廣泛的應用中,人們不僅在古人的深邃的思想中獲取啟迪同時又為孫子兵法注入了新時代的活力。

華杉先生說,閱讀古籍,有時會讓我們很自卑。現代人以為自己創造了很多新名詞、新概念、新思想,無非是「新瓶裝舊酒」的「新」,仔細推敲並沒有任何原創性,反而給大家帶來了更多的認知累贅和信息恐慌。大道都至簡,是我們把世界搞複雜了。

閱讀《華杉講透孫子兵法》,相信你會跟我一樣有很大的收穫。《華杉講透孫子兵法》,之所以我認為會常讀常新,是因為他能夠「糾正」或改變你的一些觀念。先勝後戰,便是其中最為樸素的真理,不過常人容易忘記,又因為它太簡單了,所以難以做得到,而三年賺五百萬,才是人們的目標。再譬如,我們都喜歡把錢花在刀刃上,事態的發展是多面性的,實際上難以做到對資源百分之百的利用。如作者所講,多花冤枉錢,是把錢花在刀刃上的唯一方法。

最後,我要告訴大家,我在《華杉講透孫子兵法》這本書所提取出來的、我認為主要的總結就到這裡了,《華杉講透孫子兵法》是一本很實用的書,它確確實實地將《孫子兵法》中的道理論述出來,並通過華杉先生舉出來的例子人這些道理貼近生活,符合常規。近幾年來,孫子兵法的應用正在向更高層次和更大範圍拓展,組織了許多精彩的孫子兵法應用活動,湧現出許多優秀的孫子兵法應用專家和應用成果。

在經濟、政治和外交等領域都發揮出來極大的作用,影響深遠。而在眾多研究《孫子兵法》的書中,這本《華杉講透孫子兵法》無疑是箇中翹楚,因此我覺得,如果大家也學習相關的知識的話,應該多讀讀這本書。華杉先生的高明之處從他的文字之中可以體現出來,這也是為什麼這本書在豆瓣上能得到9.0分的好評價的原因。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我想講的東西,我的講述就到這裡。親愛的朋友們,讓我們下次再會吧。

相關焦點

  •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奇思妙解
    作為企業家的華杉,自幼熟讀經史,兵書戰策、儒學經典爛熟於心,又廣泛涉獵西方哲學,融會貫通,觀點自成一家。尤其針對人們對《孫子兵法》的普遍誤讀、誤解,做了鞭辟入裡的詳解分析。 01 兵法的「計」是計算,而非計謀孫子兵法第一篇講「計」,不是奇謀巧計,是計算的計,是現代的SWOT分析(優劣勢分析法):優勢、劣勢、威脅、機會。
  • 146《華杉講透孫子兵法》華杉
    《孫子兵法》第一篇講實力對比,風險評估,勝算幾何,第二篇就講費用預算,資源保障,這和我們經營的道理,真是一模一樣。漢武帝之世,被稱為「盛世」。中國歷史上的好日子,就是治世和盛世。人們都津津樂道盛世,卻不知道治世才是人間天堂,盛世你可能就會家破人亡,做了盛世讚歌中的炮灰。治世是什麼呢?就是休養生息,稅收極低。
  •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10000字思考筆記(上)
    比如,我現在就可以很有底氣的說:我完整的學過《孫子兵法》。有文為證。以下是我學習得到APP精品課《華杉講透孫子兵法》的三萬字思考筆記,我會分上中下三篇陸續發出。感開始輸出得到精品課——《華杉講透孫子兵法》的知識卡片。之前零散的寫過一些卡片,大約30張的樣子,只是就這麼寫著,不知是好是壞,也不知盲點和進步空間在哪裡。正好借這次的見感思行21天行動營,和優秀的夥伴同行,互動反饋,打開盲維、激活思路。
  • 這一次,我們徹底讀透《孫子兵法》
    昨天,《華杉講透孫子兵法》這本書的作者,華杉老師同名課程《華杉講透孫子兵法》,在得到App重磅上線。不到24小時,就有15000人訂閱。在原書的基礎上,這門課做了大升級,不僅提純並豐富了原書精華,更由華杉老師親自講述。
  • 牢記《孫子兵法》口訣,你就能立人生於不敗之地!
    ——《孫子兵法·謀攻篇》【華杉講透】:人生就是不斷地埋下伏筆,我們99%的工作,其實都是準備工作。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你都準備好了,機會來的時候,就能當機立斷,一擊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 學習《孫子兵法》,我推薦這本書
    這裡以學習《孫子兵法》為例。第一階段:無知者無畏。該階段你對孫子兵法一無所知,只是想要學習《孫子兵法》,於是上網一搜關於《孫子兵法》高分書籍,囫圇吞棗的買一堆回來,並且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研讀,刻苦專研;第二階段:無知者有畏。
  • 到菊屋學《孫子兵法》,孩子能學到什麼?
    到了現代,也只有軍校才會把《孫子兵法》當成教材來學習。為什麼普通人對《孫子兵法》有那麼多誤解呢?是因為根本沒人傳授《孫子兵法》的原意,都是道聽途說,以訛傳訛。 歷代注釋《孫子兵法》的人中,以曹操為最權威,因為他本身就是領兵打仗的人,對《孫子兵法》知行合一,加上他文治武功都非常全面,所以他對《孫子兵法》的注釋最準確。
  • 思維導圖詳解《孫子兵法》(1):本書到底講了點啥
    00 不講兵法的《孫子兵法》《孫子兵法》估計是人們誤解最大的一本書。
  • 從孫子兵法講婆媳相處之道,巧用「離間計」
    從孫子兵法講婆媳相處之道,巧用「離間計」《孫子兵法》是由孫武所著的書籍,是一本講述了關於戰爭兵法的兵書,它被譽為「兵學聖典」,那又和我所要講的婚姻有何關係呢?咱們前人有句話說得好「婆媳戰爭」,婆媳之間的關係很微妙,而就像是一場戰爭一樣,因為自古以來婆媳之間的關係是最難處好的。
  • 張翔:為什麼要解讀《孫子兵法》?002解讀孫子兵法
    ◎而我們要講的《孫子兵法》。首先他不是小說,不是演義,而是一部先進的軍事理論著作。他講的全是規律性的東西。講的全是道。而規律性的東西,他是不會局限於任何行業、任何種族和任何國家的。就像人餓了就要吃東西,這就是規律。不管你是古代人還是現代人,不管你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是這樣。
  • 寫作訓練第29天---《孫子兵法》學習心得記錄(一)
    最近剛學習華杉在得到開設的《孫子兵法》30講,發現真的是又刷新了我對《孫子兵法》的認知觀。一直以來都覺得《孫子兵法》是軍事戰略上最著名,最權威的一部經典軍事著作,懂得《孫子兵法》之道的人一定是個戰無不勝的厲害角色,比如諸葛亮。可沒想到我打開該課程的發刊詞就讓我頓時傻眼了,發現我對《孫子兵法》的誤解還挺深的。
  • 只把《孫子兵法》看成兵書的人,在戰略上就輸了
    然而,這些為今人熟悉的思考方式,早在2500年前的古書裡就被講透了。 三國時,曹操誇這本書「深矣」;唐朝時,李世民又贊它無人能出其右;到了今天,那些深諳大眾心理的精英群體,又都在默默研讀它。 這本書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典、戰略奇書《孫子兵法》。
  • 海外教育領域與《孫子兵法》
    教育界掌握著激活《孫子兵法》工具,如翻譯工具、研究工具、教學工具、傳授工具等;有激活《孫子兵法》的專業人才,世界最著名的《孫子兵法》傳授的漢學家、翻譯家、博士、教授、高級講師等專家學者,大都出在知名大學。當教育與《孫子兵法》不斷融合,全球眾多軍事學院、知名高等學府及商學院都開設《孫子兵法》課程,收到了超乎想像的歡迎 。
  • 《孫子兵法》全篇學習心得分享
    今天和大家分享:《孫子兵法》全篇學習心得分享博勻課堂:博勻經典晨讀(279):《孫子兵法》全篇學習心得分享一:      歷經沒有間斷的67天連續學習《孫子兵法》,我們終於逐篇逐段地解讀完了。也希望大家可以參與到《孫子兵法》的學習總結與互動交流中來。    我讀完《孫子兵法》,覺得「孫子」有三個重要的思想,需要把它們提煉出來,那就是:慎戰思想、全勝思想和巧戰思想。        今天我們總結下《孫子兵法》三大戰略思想之一:慎戰。
  • 陳春花:管理者為什麼還要讀一本關於《孫子兵法》的書
    題記:本文為北大王寬誠講席教授、國發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教授為宮玉振教授新書《善戰者說:孫子兵法與取勝法則十二講》所寫的推薦序言。《孫子兵法》對於絕大多數國人而言,可以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然而,大部分人對《孫子兵法》的理解基本就止步於此了。短短六千字,少有人通讀,更不要說讀懂讀透了。相隔2500多年,管理者為什麼還要讀一本關於《孫子兵法》的書?宮玉振老師的《善戰者說:孫子兵法與取勝法則十二講》,給出了充足的理由。
  • 孫子兵法全球行:臺學者解秘孫子兵法「密碼」
    中新網臺北12月31日電題:臺灣學者解秘《孫子兵法》「密碼」  記者韓勝寶  中評社曾發表評論:誰讀懂了《孫子兵法》?中國人。這樣回答其實只是答對了一半。為什麼?因為對中華文化與中華智慧還不大了解或者了解不夠。那麼如何才能破譯中華文化與中華智慧的密碼呢?
  • 當《論語》《孫子兵法》和「算盤」交匯
    筆者觀察,瑞蚨祥的儒家文化特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管理上講仁義,講禮儀,講規矩,講秩序。瑞蚨祥對店員「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倡「自尊、自勵」,樹文明店風。紀錄片中,瑞蚨祥北京店鋪的老員工回憶,店裡規定員工不能打架,如果兩個員工打架,一起辭退。二是講誠信,不欺客。
  • 《孫子兵法》核心摘錄
    《孫子兵法》的「計」不是奇謀巧計,而是計算的計,是計算不是計謀。《孫子兵法》是講實力決勝的書。「計」是基本面,不是操作面,是最拙的,不是最巧的。孫子的核心思想:先勝後戰,稱之「贏了再打」。有奇謀巧計就有精彩的故事,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因而眾所周知,而真正的戰略,真正的勝戰,看上去往往平淡無奇,是沒有故事的,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
  • 一張圖讀懂《孫子兵法》的邏輯結構
    《孫子兵法》的邏輯結構《孫子兵法》成書年代在2500年以前,雖然孫子的語言很優美,邏輯也很清晰,但畢竟是用古文寫的,對古文功底並沒有那麼深厚的普通讀者來說,並不是很友好,很容易讀著讀著就讀不下去了,筆者初學的時候也走了不少彎路,總結一張關於《孫子兵法》邏輯結構的圖,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 陳春花:管理者為什麼要讀一本關於《孫子兵法》的書?
    相隔2500 多年,管理者為什麼還要讀一本關於《孫子兵法》的書?宮玉振老師的《善戰者說:孫子兵法與取勝法則十二講》給出了充足的理由。 孫子作為古往今來對全人類影響力最大的思想家之一, 一直以來都深深地影響著人類智慧的發展進步。戰略管理學大師明茨伯格曾說:「《孫子兵法》在今天來講也是一部傑出的著作,幾乎沒有什麼新的觀點能超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