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流雲在草青青
具體到個人,答案不絕對。有的人會去,有的人不會去,不一而論,莫衷一是。生活基礎、生存壓力、就業技能、工作觀念、認知水平、價值觀不同,選擇不同。
雖說職業不分貴賤,但現實中,大多數人在有生活基礎的前提下,還是會顧忌工作的體面與尊嚴,保姆這份工作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就是伺候別人的代名詞,社會的尊重程度目前還不夠。
保姆屬於家政人員,家政人員還有很多細分,比如做家務的保姆,帶普通小孩的保姆,照顧老人的類似於護工的保姆,有月嫂,家庭教師,司機等。
對掙扎在生存一線的絕大多數人來說,別說年薪10萬,照顧一老人和一小孩兒,就是報酬再低些,工作更繁重或更難承擔些,即使內心不願意,衝著錢的份兒上,也會去的。畢竟生存是第一需要。
對於生存已經不是問題的絕大多數人來說,很少有人會去。畢竟照顧老人和小孩,很辛苦,責任又大,很熬心血,又需要護理技能和保育技能,大多數的主人也有一定的要求,可能比較挑剔,社會地位又不高,沒面子。
有一次,偶然的機會,朋友介紹我去某個老幹部家收購她想轉讓的老郵票。看到這位老幹部正在大聲呵斥一個看上去可能不到20歲的小保姆,罵得狗血噴頭,什麼蠢豬笨豬啊,廢物啊……,不堪入耳,可見一斑。
對於有能力不費力就能賺到比做保姆更多的錢的人,尤其是衣食無憂、養尊處優的絕大多數人來說,有誰會去做呢?至少在生活中,我自己還沒有看到身邊有這樣的真實例子。
所以大多數肯去做保姆,照顧老人孩子的人,大多是出於生活所迫,或是看在錢的份上才去做。勢利眼作怪,給人家做保姆,大多數人會覺得沒面子,但也不絕對。
近年來月嫂和高級家教式保姆就越來越吃香,薪水也越來越高。有的老師,甚至是碩士就放棄了本職工作,改做月嫂或高級式保姆。這方面近年來媒體報導了好幾個例子。
如,杭州32歲雙語女碩士劉雙辭職做家政,陝西人,本科和碩士均畢業於西安外國語大學法語專業,熟練掌握法語和英語兩門外語。畢業後,她已有近5年的工作經歷,年薪最高時曾達到30萬。
曾在在非洲一家大型跨國企業做過2年客戶經理,回國後,先在某上市公司做了1年銷售,然後到了杭州雙語早教中心做了1年多的早教老師。再後來,到杭州的一家家政公司應聘家庭雙語教師,曾引起很大的社會反響。
但說實在的,過去和目前肯從事這種行業的大多數人,沒有幾個劉雙,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或者文化水平比較低,或者是沒有別的技能,沒有其他很好的謀生辦法;或者是看在錢的份上,真正熱愛這種事業,又有比較高的職業素質和技能的人,目前還是鳳毛麟角。
正因如此,還出現了保姆荒,保姆行業的缺口很大。不少家庭對保姆並不滿意,很難找到更合適的人,都是在將就著用,互相將就是常態。
同時,我們也看到,目前我國做家政的大多數人是文化素質較低,中老年人居多,未來還是需要更年輕,更有素質的人投身到家政市場,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才能跟上社會節奏和時代需求。所以希望從事家政服務的朋友,要努力學習技能,提高文化素質,而且人品很重要!
有需求就有發展,放眼未來,保姆的市場前景還是很廣闊的。希望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上能摒棄對做保姆的偏見和歧視,一方面保姆收入能獲得較大程度的增加,另一方面保姆能真正擁有社會顏面。
到那個時候,題主就不會問這樣的問題了。當然到那個時候,肯做保姆的人就會大有人在,甚至趨之若鶩。到那時候,保姆的職業技能一定也有了明顯的提高,或許會成為激烈競爭的行業呢,那將是僱主和保姆共同的福音。盼望這一天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