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 - 青少年性教育

2021-02-23 老碼農的雜貨鋪

【譯註】本文及其中所有圖片均來自維基百科,老碼農翻譯,略有刪節。如需查看英文版文章,可訪問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ex_education ,或點擊頁面底部的 「查看原文」 連結。

作為家長,我平時主要看的是一些嚴謹的教育題材,因為那些暢銷書和雞湯文缺乏內涵,提出的一些觀點也缺乏足夠的事實依據和邏輯性,有可能對家長造成誤導。為此,維基百科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本文就是最近我看的資料之一,性教育的話題想必也是很多家長所關心的,因此我就花了點時間把它翻譯出來和大家分享。

本文最後還有關於 LGBT 的部分,但基於目前西方 LGBT 的政治正確氛圍,已經很難有人敢於發出另一種聲音。在很多青少年的概念裡, "LGBT is cool"。值得擔心的是,這樣會不會促使本來不是 LGBT 的青少年因為追求 cool 的感覺而導致性別錯亂呢?

我想對他們說:"LGBT is just fine, but not cool. "

性教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性教育是對於人類性行為 ,包括情感關係和責任、人類性器官的解剖圖 、性活動、有性繁殖、合適的年齡、生殖健康 、生殖權利 、安全性行為 、節育和禁慾等問題的指導 。 涵蓋所有這些方面的性教育被稱為全面的性教育 。 性教育的常見途徑有父母或監護人、正規的學校計劃和公共衛生運動。

傳統情況下,在許多文化環境中的青少年沒有得到關於性方面的任何信息,關於這些問題的討論被認為是有禁忌的。這種教學即使有,按照傳統也是留給兒童的父母來進行,並且常常被推遲到孩子將要結婚之前。然而,在 19 世紀末的進步教育運動推動下,在北美學校課程裡引進了「社會衛生」,並出現了基於學校的性教育。 [1]儘管基於學校的性教育取得了這些早期的進展,但是在 20 世紀中期,和性相關的信息主要是從朋友和媒體以非正式的方式獲得的,其中大部分信息具備的價值是不足或可疑的,尤其是在青春期之後的一段時期 ,關於性的問題的好奇心是最尖銳的。 這種缺陷在少女懷孕個案的增長方面是很明顯的 ,尤其是在 20 世紀 60 年代後的西方國家。為了減少意外懷孕,很多西方國家頂著家長和宗教團體在初期的強烈反對,引入了性教育計劃。

愛滋病的爆發讓人們重新認識到了性教育的急迫性。 在愛滋病迅速蔓延的許多非洲國家(參閱愛滋病毒/愛滋病在非洲 ),性教育被大多數科學家視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策略。 [2]Planned Parenthood 等國際組織認為廣泛的性教育計劃具有全面的益處,例如控制人口過剩的風險,以及提高婦女權利 (見生殖權利)。 

根據美國的性知識和教育委員會 SIECUS 的數據,接受調查的成年人中,有 93% 支持在高中、有 84% 支持在初中進行性教育。 [4]事實上,88% 的初中生家長和 80% 的中學生家長,認為學校的性教育有利於他們和自己的孩子談論關於性的問題。 [5]此外,92% 的青少年表示他們希望既能跟他們的父母討論性知識,又能接受全面的學校性教育。 [6]此外,「...Mathematica政策研究中心代表美國衛生部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禁慾到結婚為止的教育方案是無效的。「 [7]

內容

1定義

2證據

3來源

4輿論

5按地域

5.1非洲

5.2亞洲

5.3歐洲

5.4北美

5.5大洋洲

6道德

7LGBT 性教育



定義 

Burt 將性教育定義為對男性和女性生物特徵的研究。 這些特徵決定了人的性行為。性慾是人類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幾乎所有的人,包括孩子,都想了解它。性教育包括所有以性為中心的教育措施,無論採用何種具體方法。他進一步表示,性教育代表了在基於公認的道德觀念的前提下,對家庭的保護、延續、改善和發展。 [8]

Leepson 認為性教育是針對性的反應和繁殖的各種生理、心理和社會學方面的指導。 [8]科爾尼(2008)對性教育的定義則是:「學校制定的全面的行動,旨在為孩子和成年人培養適應社會的態度、實踐和個人行為,這將最好地保持個體作為正常人類,保持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組成部分。」 這意味著性教育包含了性的各個方面,包括有關計劃生育 、生殖 ( 受精 、受孕和胚胎和胎兒發展 ,一直到分娩)以及有關性的各方面的信息,包括: 身體形象 、 性取向 、 性快感 、 價值觀 、決策、溝通、交友、人際關係 、性傳播疾病 (性病)和如何避免它們,以及節育方法。[8] 根據學生的年齡或孩子在特定時間點能夠理解的內容,教育的不同方面在學校中都可以是適當的。 Rubin 和 Kindendall 表示,性教育不僅僅是生殖中的一環,或僅僅告訴孩子嬰兒是如何形成和出生的。 它具有豐富得多的範圍和目標,能幫助年輕人把性以最有意義的方式融入他的現在和未來的生活,並讓他在完全成熟的時候對性的每個方面都具備一些基本的理解。 [9]

證據 

有證據表明,全面的性教育和節育手段的組合能夠減少青少年意外懷孕的發生率。 [10]一項針對全面性教育和單純禁慾教育進行比較的分析發現,禁慾的計劃並沒有減少懷孕的可能性,反而可能會增加。 [11]許多研究表明,對保險套和避孕提供了準確信息的課程會使青少年在有風險的行為、意外懷孕和性傳播疾病方面報告的個案減少。 [12]而那些只教節慾的計劃並沒有證明它們是有效的方案。 [12]

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的報告,「在 2010 年的回顧中發現,『以性別為關注點』 的課程 - 也就是將性別平等納入學習材料的課程 - 在減少危險行為方面比不考慮性別的方案明顯更為有效。」 [12]研究還表明,推遲性行為發生、使用保險套和進行避孕是年輕人對性別角色持平等主義態度的結果。 這樣的個人形成暴力關係的概率更低,罹患性病(包括愛滋病)和意外懷孕的機率也會更低。 [12]

通過強調權利和性別問題,這些計劃有助於減少基於性別的暴力和欺凌,促進校園的安全,讓青年人有能力主張自己的權利,推進性別平等。 [12]

「性健康幹預措施的設計很少考慮到青少年的意見。有青少年提出,性教育應該是更積極的,更少強調解剖和嚇人的手段,它應該集中在性關係中協商技巧和溝通上;性健康課程的細節應該在青少年頻繁出現的地方(例如,學校的廁所,購物中心)進行公告」。 [13]

此外,美國有一項回顧的結論是「壓倒性的證據顯示,討論避孕的性教育不會增加性活動。」 [14] [15] 2007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全面的性教育計劃並沒有像許多人擔心的那樣加速性行為的發生或增加性行為的頻率」。 此外,該報告還顯示,「全面的性教育計劃無論對男女兩性、所有的主要族群、性經驗不足和經驗豐富的青少年、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社區都是有效的。」 [15]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 (UNFPA)推薦進行全面的性教育,因為它使年輕人對自己的性行為作出明智的決定。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的報告說, [16]

「這樣的課程已經採用了多年,它會根據青少年不斷發展的能力,向他們介紹適合其年齡的信息。它包括科學上準確並基於課程的人類繁衍、解剖和懷孕的信息。它還包括了關於避孕和性傳播感染(包括愛滋病毒)的知識。並且,除了信息之外,它還能鼓勵自信心和提高溝通能力。課程還應解決圍繞性和生殖的社會問題,包括文化規範、家庭生活和人際關係。

人權問題、性別平等和性別角色都應納入這些討論的每一個方面。 這包括人權保護、實現和賦予權力、性別歧視的影響、平等和性別敏感的重要性,以及性別角色的思想。 還應討論性虐待、基於性別的暴力和有害的習俗等。 總之,所有這些信息教導年輕人確保能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並尊重他人的權利所必需的生活技能。」 [12]

全面的性教育「使年輕人能夠對他們的性行為和健康做出明智的決定,這些計劃能夠培養生活技能並增加負責任的行為,並且由於它們基於人權原則,它們有助於促進人權、性別平等和青少年的權利。「 [12]

來源

性教育可以通過非正式的方式教導,例如有人會通過與父母、朋友、宗教領袖的交談過程或從媒體獲取信息 。 它也可以通過性自媒體作家、雜誌諮詢專欄作家 、性愛專欄作家 ,或性教育網站提供。 當學校或衛生保健單位提供性教育時,就產生了正規的性教育。 Slyer 指出,性教育應該教導年輕人,他或她應該知道什麼,他或她的個人行為、與他人的關係應該是怎樣的。 [17] Gruenberg 還指出,性教育是青少年對今後生活作出的必要準備。 根據他的觀點,官員們普遍贊同,按計劃進行的某種性教育是必要的。 [18]

有時候正式性教育會作為在初中或高中教育的一部分,形成一套完整的課程。 其他情況下,它只是更加廣闊的生物學 , 衛生 , 家政 ,或體育類課程範圍內的一個單元。 有些學校不提供任何性教育,因為它在某些國家仍然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具體說,在美國也存在一些爭議(尤其是關於孩子應該開始接受這種教育的年齡、性教育涉及的細節程度、包括 LGBT性 教育 , [19]以及關於人類的性行為的話題 ,例如安全性行為的實踐、 手淫 、婚前性行為和性道德)。

Wilhelm Reich 的評價是,在他那個年代的性教育是欺騙性的,專注於生物學,隱瞞了衝動和興奮 ,但這才是青春期孩子最感興趣的。Reich 補充說,這種對生物學的強調掩蓋了一個基本的心理學原理:所有的煩惱和困難是從沒有得到滿足的性衝動中產生的。 [20] Leepson 斷言,大多數人贊成公立學校的性教育,而這種教育已成為一個具有強烈爭議性的問題,因為不像大多數學科那樣,性教育討論的是關於人類生活中特別敏感和高度私密的部分。他建議性教育應該在課堂上講授。[8]青少年懷孕的問題很微妙,很難用性教育來評估。[21]但是 Calderone [ 誰? ]則認為,青少年性虐待和懷孕的問題難以在學校課程中回答,最多只能提供補救;這些問題需要的是預防教育,因此父母應該參與。

在對性教育持續的爭議中,主要爭論點是關於兒童性研究是有價值還是有害;LGBT 性教育是否應該納入課程;[19]採用如保險套和激素避孕的節育方法;以及這些方法用於婚外懷孕、少女懷孕和性傳播疾病等方面。一些保守團體對單純禁慾性教育的支持一直是這一爭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對性教育(包括英國和美國)持保守態度的國家,性傳播疾病和少女懷孕的發生率較高。 [22]

輿論

Angus Reid Public Opinion 調查機構 2011 年 11 月在英國、加拿大和美國進行了一項調查,要求成年受訪者回顧他們的青少年時期,並描述有助於他們更多地了解性的幾大來源。 到目前為止,在這三個國家中的最大比例(加拿大人的 74%,英國人的 67% 和美國人的 63%)的受訪者表示,與朋友的對話是「非常有用」或「比較有用」。 下一個有用的來源是媒體(電視,書籍,電影,雜誌),約五分之三的英國人(65%)和加拿大人(62%)和超過一半的美國人(54%)提到了它。

在另外兩個來源上有一些顯著的差異。 雖然有一半的加拿大人(54%)和美國人(52%)發現他們在學校的性教育課程是有用的,但只有43%的英國人有同樣的看法。 另外,雖然半數以上的美國人(57%)表示,與家人的對話是有益的,但只有49%的加拿大人和35%的英國人有同樣的體驗。 [23]

按地域

主要文章: 性教育課程

非洲

在非洲的性教育一直專注於當地不斷增長的愛滋病疫情 。在該地區大多數國家的政府已經與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非政府組織等合作夥伴建立了愛滋病教育計劃。 這些計劃遭到了美國的全球限制規則的顯著削弱,該規則是隆納·雷根總統最初倡議的,比爾·柯林頓總統暫停了該規則,喬治·W·布希總統重新讓它生效。 全球限制規則「...要求非政府組織同意,作為他們接受聯邦基金的條件是,這類組織既不會執行也不會積極推動把墮胎作為其他國家計劃生育的一種方法.」 [24]。全球限制規則在巴拉克·歐巴馬作為美國總統時再次被暫停。 [25]柯林頓總統在任時支持全面的性教育方法(包括避孕和墮胎的信息),烏幹達新的愛滋病毒傳播的發生率有顯著的下降。 [26]根據烏幹達愛滋病活動家的分析,全球限制規則破壞了社會各界對減少愛滋病毒感染率和愛滋病傳播的努力。 [27]

埃及在公立學校為中學二三年級的準備階段(12-14 歲)的學生講授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統、性器官、避孕和性病知識。 [28]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以及埃及衛生和教育部之間的協調計劃在農村地區更大規模的推廣性教育,並傳播對女性割禮危害性的認識 。

亞洲

亞洲性教育計劃的狀況具有各種不同的發展階段。

泰國

在泰國的性教育有了一些進步,隨著相關課程的每次修訂,性教育的邊界開始前移。在 1938 年,泰國宣布了第一個關於學校的性教育的國家政策,但是直到 1978 年才開始在學校教授性教育。當時它被稱為「生命和家庭的學習」,其內容包括與生殖系統和個人衛生有關的問題。在政府和非政府部門的努力下,教育課程已經有了多次修訂,性教育已被接受為青少年性生殖和健康問題的解決工具。這得益於根據 「國家教育法案 BE 2542」 進行教育改革、對青少年性行為相關問題的認識提高、以及婦女性權益和同性戀運動的出現。 在泰國的性教育課程的另一種新方法是 PATH 制定的 Teenpath 計劃。自 2003 年以來,PATH 還成功地將學校的性教育課程制度化了。

印度

主要文章: 印度性教育

在印度 ,有許多促進性教育的計劃,包括在學校的有關愛滋病的信息,以及公眾教育和廣告宣傳。 然而,愛滋病診所還不是普遍存在。 [29]

印度有一套強有力的預防計劃,與護理、支持和治療攜手並進。 我們已經能夠把流行率控制在只有 0.31%。我們還讓每年的新感染率下降了 50%。

- Shri Gulam Nabi Azad, Hon』ble,衛生與家庭福利部長,2011 年[30]

其它國家

印度尼西亞 , 蒙古和韓國對學校的性教育有一套系統的政策框架。 馬來西亞和泰國已經從制定具體的青少年培訓、信息和材料的視角評估了青少年生殖健康的需求。

孟加拉國 , 緬甸 , 尼泊爾和巴基斯坦都沒有協調的性教育課程。 [31]

在日本 ,從 10 或 11 歲開始就要接受性教育,主要包括生物學主題,如月經和射精 。 [32]

在中國和斯裡蘭卡 ,性教育在傳統上包括閱讀生物學教科書的生殖部分。 在斯裡蘭卡,年輕人到 17-18 歲時會得到教導。 不過,在 2000 年,中國計劃生育協會在十二個市區和三個縣引入了一個新的五年項目,「促進中國青少年和未婚青年的生殖健康教育」。 這包括關於人際關係中的性以及對於懷孕和愛滋病預防的討論。 [33]

在國際計劃生育聯合會和BBC 世界服務製作了稱為 Sexwise 的 12 集系列電視片,討論性教育、家庭生活教育、避孕和養育子女。它首先在南亞播放,然後推廣到全世界。 [34]

歐洲

世界衛生組織和 Bundeszentrale für gesundheitliche Aufklärung 建議對所有年齡段的孩子進行性教育。 [35]

芬蘭

在芬蘭 ,性教育通常納入各種必修課程,主要作為生物課(低年級),以及隨後的一般健康問題課程的一部分。 [36]

法國

在法國 ,自 1973 年以來性教育一直是學校課程的一部分。對於 8 和 9 年級的學生,學校一般會提供 30〜40 小時的性教育,並發放保險套。2000 年 1 月,法國政府在電視和廣播節目推出了一個關於避孕的信息活動,並給高中生分發了五百萬份關於避孕的傳單。 [37] 2013 年 9 月,政府推出了一項名為 「les ABCD de l』égalité」(平等的ABCD)新計劃,其主要目的是「在學校與性別的定型觀念鬥爭」。它的最終目標是在早期培養男孩和女孩之間的相互尊重,以後就可以影響到他們的世界觀。 [38]

德國

在德國 ,自 1970 年以來性教育一直是學校課程的一部分。自 1992 年以來,性教育是政府要承擔的法律責任。 [39]

它通常包括關於成長的過程、在青春期身體的變化、涉及的情感、生殖的生物過程、性活動、性伴侶關係、同性戀、意外懷孕和流產的併發症、性暴力的危險、虐待兒童 和性傳播疾病的所有科目。 它是非常全面的,甚至有時在其課程裡還會包括性交體位之類的內容。 大部分學校會講解如何正確使用避孕工具的課程。 [40]

由世界衛生組織在 2006 年進行的一項關於歐洲青少年習慣的性知識調查表明,德國青少年關心避孕問題。 15 至 19 歲的人的生育率非常低 - 只有11.7 / 1000人,相比之下,英國每千人有 27.8 的生育率,保加利亞每千人有 39.0 生育(正好是歐洲的最高生育率)。 [41]

德國憲法法院,以及歐洲人權法院(後來在2011年),駁回了浸信會反對德國義務性教育的多次控告。 [42]

波蘭

從西方角度來看,波蘭的性教育從未真正發展過。 自 1973 年以來,在波蘭人民共和國時期,這是學校的科目之一;但是它的水平相對較差,沒有取得任何實際的成功。 1989 年後,它幾乎從學校生活中消失了 -- 目前它是所謂的「家庭生活教育」(wychowanie do życia w rodzinie)課題,而不是「性教育」(edukacja seksualna)-- 學校要求,孩子參加性教育課程必須有家長的明確同意。 這項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天主教教會對性教育提出的強烈反對。 [43]

葡萄牙

有一些性教育內容是作為生物學相關課程的一部分來講解的。另外還有一項旨在為學生提供性教育的正式計劃。 [44]

荷蘭

荷蘭政府提供財政補貼的「愛情萬歲」一攬子計劃( Lang leve de liefde),是在 80 年代後期開發的,目的是讓青少年具備有關健康和性行為自主決策的技能。幾乎所有中學都把性教育作為生物課程的一部分,一半以上的小學會討論性和避孕。 從 2012 年起,所有中學和小學都將實行與年齡相適應的性教育,包括有關性的多元化的教育。這套課程的重點是生殖的生物學方面以及價值觀、態度、溝通和協商技巧。 荷蘭性教育鼓勵的思想包括自慰、同性戀和性快感的主題是正常或自然的,以及有更廣大的情感、關係和社會的力量來塑造性生活的體驗。 [45]此外,根據 Amy Schalet 的發現,荷蘭父母往往會形成與子女的親密關係,公開討論青少年性行為。 荷蘭父母會嘗試接受自己孩子的戀愛關係,甚至在預料他們會發生性關係的情況下還允許留宿。 [46]媒體鼓勵公開對話,衛生保健系統能保證私密性以及不作評判的態度。 荷蘭的青少年懷孕率處於世界最低水平,荷蘭的做法往往被其他國家視為一個榜樣。 [47]

斯洛伐克

在斯洛伐克共和國,不同學校的性教育內容各不相同,最常見的課程類似於英國的「自然科學」主題(涵蓋了生物學和地球科學 )這樣一個較大的課程計劃中的一個片段。 一般來說,在斯洛伐克講解的性教育內容是相當基礎的,有時是貧乏的,雖然不同的學校的授課內容有所不同,並取決於老師對該主題所具備的知識水平。 教師依靠學生提問(而不是紀錄片、討論、教科書和課堂辯論)來授課的情況並不罕見。這些課程通常會按男孩和女孩分班進行。 男孩會學習性的基本知識,通常限於學生和老師之間關於生殖器注釋圖的對話;而女孩還會學習關於經期和妊娠期的知識。[ 來源請求 ]

瑞典

在瑞典 ,性教育從 1921 年起成為中學教育內容,到 1942 年覆蓋了所有年級。[48]這項課程通常是從幼兒園開始,並在學生的整個在校學習期間持續進行。[49]性教育會和生物及歷史等主題結合起來。[32]瑞典性教育協會( Swedish Association for Sexuality Education,RFSU)的理念是強調「性的多樣性、自由和享受」[50],它經常和國家公共健康研究院這樣的政府組織合作。在對性的多樣性的強調下,瑞典的性教育把男女同性戀和異性戀同等對待。他們講解的知識既包括異性戀的性交方式,也會講解同性戀的性交方式。 [50]

瑞士

在瑞士 ,性教育的內容和講解程度是各州自己決定的。 在日內瓦 ,自1926年以來該課程已在中學階段先為女孩講解,而到了 1950 年代,它已經落實到了中學所有班級的義務教育計劃中。 [48]在大多數講法語的州,自 70 年代以來,通用課程已經由各州落實到中學,由正規和經過培訓的專家和學校的衛生服務協作進行教育。

小學的性教育從 80 年代開始,其基本目標是賦予兒童權力,加強他們的資源,並且有能力根據法律和社會是否允許來分辨對錯。他們也會了解自己的權利,知道他們可以有自己的感覺,並了解當他們對某個隱私問題感到不安並希望討論它的時候,應該找誰交談。

最後,這些教育的目標包括增強自主決策的能力,以及表達他們對某個局面的感受和拒絕的能力。 在中學,有 13-14 歲和 16-17 歲的課程,基本目標是讓學生有一個安全的時間段與一位關懷、知情的成年人相處。在保密和相互尊重的情況下,學生可以和了解青少年需求以及在學生的年齡和成熟度下應該了解哪些性知識的成年人進行討論。

在該國說德語的部分地區,情況有所不同。那裡最近剛剛把性教育作為學校實施的計劃,並交給學校教師負責。 雖然聯邦機構授權給每個州決定,但在 Santé sexuelle Suisse -- IPPF(國際計劃生育聯合會)的瑞士分部 -- 的推動下,有一些活動根據不同的關注程度、家長、教師和外部專家意見,探討了把性教育的所有因素納入考慮的做法,並提出了可能的一些模型。

英國

參見: 性別與教育的關係

英格蘭和威爾斯

在英格蘭和威爾斯 ,性教育在學校不是強制性的,家長可以拒絕讓自己的孩子參加這些課程。 該課程著重生殖系統、胎兒發育和青春期的身體和情緒的變化,而有關避孕和安全性行為的信息是隨意的[49],對關係的討論也經常被忽略。 [37]英國的青少年懷孕率在歐洲是最高的之一[50],性教育也是政府和媒體報導的熱點問題。 在布萊頓大學 2000 年的一項研究報告中,許多 14 至 15 歲的青少年對性教育課內容感到失望,並認為缺乏保密性阻礙了青少年向老師詢問關於避孕的問題。 [37]然而,在 2008 年 YouGov 為第4頻道進行的調研透露,僅有十分之三的青少年說他們需要更多性和關係的教育。 [51]

蘇格蘭

在蘇格蘭,主要的性教育計劃是「健康的尊重」(Healthy Respect),它不僅注重生殖的生物學方面,而且還注重關係和情感。 有關避孕和性傳播疾病的教育都包括在該計劃中,作為鼓勵良好的性健康的一種方式。然而,為了應對天主教學校拒絕進行該計劃,針對這些學校制定了一個單獨的性教育計劃。 受蘇格蘭政府資助,名為「愛」(to Love) 的計劃側重於鼓勵孩子推遲性行為直到結婚,並且不講解避孕知識,因此它屬於一種禁慾性教育的形式。 [52]

北美加拿大

由於教育屬於省一級管轄的問題,性教育在加拿大各地有所不同。 安大略省在 1998 年有了省一級的課程。在 2010 年首次提出更新版本,但被 Dalton McGuinty 領導的自由派政府所擱置。 [53]在 2005 年,魁北克省級課程裡去掉了強制性性教育內容。目前該課程是由每位老師自主決定的。自從這個變革之後,梅毒和淋病的發病率在全省上升,一些研究人員和性教育工作者正在批判目前的政策,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 Lisa Trimble 和 Stephanie Mitelman 。 [54]

美國

主要文章: 美國性教育

幾乎所有的美國學生在 7 年級至 12 年級之間至少會接受一次某種形式的性教育;許多學校開始在 5 或 6 年級講解一些主題。[55]然而,學生學習的內容差別很大,因為對課程內容的決定是相當分散的。 許多州有法律規定了性教育課程中教授的內容,並規定允許父母選擇退出。 有些州的法律則把關於課程的決策權留給了每個學區。 [56]

例如,1999 年 Guttmacher 研究所的一項調研發現,在美國 7 至 12 年級的大多數性教育課程涵蓋了青春期、愛滋病、性病、禁慾、少女懷孕的影響,以及如何抵制同齡人的壓力。其他調研的主題,如節育和預防感染的方法、性取向、性虐待,以及有關流產的事實和道德方面的信息,其差異就更為廣泛。[57]

在美國的學校,只有兩種形式的性教育:「禁慾+」和「只禁慾「。[58] 「禁慾+」(也被稱為全面的性教育)把禁慾作為一個積極的選擇,但也會講解在性活躍時如何避孕和避免性傳播疾病。凱澤家庭基金會在 2002 年進行的一項調研發現,58% 的中學校長形容他們的性教育課程為「禁慾+」。 [56]

「只禁慾」的性教育告訴青少年應該禁慾直到結婚,不提供避孕的信息。在凱澤家庭基金會的研究中,34% 的高中校長說他們學校給學生傳遞的主要信息是「只禁慾」。

在美國的 48 個州(除了北達科他和懷俄明州) 2005 年的州法律和政策中,有 21 個州強調「只禁慾」的性教育,有 7 個州強調禁慾性教育必須在該州的性教育課程中講授。只有 11 個州要求學生接受全面和禁慾兩種教育,還有 9 個州在他們的法律和政策中沒有提及任何形式的性教育。[59]

這兩種方法之間的差異及其對青少年行為的影響仍然是一個有爭議的課題。 在美國,青少年生育率從 1991 年已經開始下降,但 2007 年的報告顯示這個數據比 2005至2006 年增加了 3% 。[60]從 1991年到2005 年,報告曾經有過性關係或目前性行為仍活躍的青少年比例出現小幅下降。 [61]然而在工業化國家中,美國仍擁有最高的青少年生育率,也是青少年中性傳播疾病發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62]近年來進行的民意調查發現,絕大多數美國人傾向於更廣泛的性教育課程,而不是那些只教禁慾的課程,而支持禁慾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最近公布了與該結論相反的民意調查數據。  [63] [64] [65]

全面性教育的支持者 -- 其中包括美國心理協會 、 [66]美國醫學協會 、 [67]全國學校心理學家協會 、 [68]美國兒科學會、 [69]在美國公共衛生協會、 [ 70]青少年醫學學會 [71]和美國大學健康協會 [71] -- 認為,青春期後的性行為是定型的,這是至關重要的,因此讓他們了解有關的風險以及如何把風險降到最低的信息就非常關鍵;他們還聲稱對青少年否認這些事實信息會導致意外懷孕和性傳播感染。

另一方面,「只禁慾」 性教育的支持者反對那些不講授他們提倡的道德行為標準的課程;他們認為,只有建立在婚內性行為基礎上的品行才是「健康和建設性的」,而在沒有適當價值觀指導的前提下傳授身體的知識可能導致不道德、不健康和有害的行為。 在過去的十年中,聯邦政府已通過向這些教育計劃投入超過十億美元,鼓勵「只禁慾」的教育。 [72]現在有 25 個州拒絕了這種資助,以便可以繼續講授全面的性教育。 [73] [74 ] [75] [76]聯邦政府資助的兩個主要「只禁慾」計劃之一 Title V,資助期延長只到 2007年12月31日;美國國會正在辯論在過期後是否繼續資助它。 [77]

「只禁慾」教育崛起的影響仍然是一個問題。 迄今為止,「只禁慾」計劃發表過的研究結果沒有發現該計劃對延緩性交有一致、顯著的影響。 [62] 在2007年,美國國會要求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參加禁慾性教育課程的中學生在青少年階段發生性關係(並使用避孕)的可能性和那些沒有參加該課程的同伴是一樣的。 [78]「只禁慾」教育的倡導者聲稱,這項研究是有缺陷的,因為它太狹隘,是從「只禁慾」課程尚處於萌芽階段時開始統計的,而其他研究已經證實了它的積極影響。 [79]

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在 2007 年的報告,美國青少年懷孕的情況表明,青少年的生育率比 2005 年至 2006 年增長了 3%,達到每 1000 人接近 42 胎。 [60]

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的 Anna Mulrine 的記錄顯示,專業人士尚不清楚哪種性教育方法對於防止青少年參與性活動的效果最好,但他們仍在努力探索。 [80]

維吉尼亞

維吉尼亞使用稱為「全國運動」的性教育方案,以防止青少年性行為和意外懷孕。 [81]「全國運動」於 1996 年創建,重點是防止青少年性行為和年輕人意外懷孕。 全國運動設定了在 10 年內將青少年懷孕率降低 1/3 的目標。維吉尼亞州衛生部門[82] 評定維吉尼亞州在 1996 年的青少年懷孕出生率排名為第 19 位。2006年,維吉尼亞州的數據是每 1000 名 15 至 19 歲的女孩的生育率為 35.2 。健康人群 2010年的目標[83]是每 1,000 名15-17 歲女性的少女懷孕率在 43 以下。

德克薩斯

在德克薩斯州,性教育最近已經成為該州備受關注的一項政策。 隨著最近在德克薩斯州眾議院的抗議浪潮和提出的法案,目前的政策一直是審查的焦點。截至 1997 年,當「參議院一號法案」頒布時,德克薩斯州已決定將學校內的性教育課程留給從單個學校到學區來決定。 學校董事會成員有權批准所教授的所有課程;然而,該法案規定了學校在選擇性教育方案時必須遵守的一些具體標準。 這些標準包括:

對學齡未婚者,要把對性活動的禁慾作為在所有和性活動相關的關係中的首選行為;

相比任何其他行為,應該更多地注意性行為方面的禁慾;

強調一致和正確地在性活動方面禁慾,它是 100% 有效預防懷孕、性傳播疾病、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或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愛滋病)以及與青少年性活動有關的情感創傷的唯一方法;

引導青少年的行為標準,其中避免婚前性活動是防止懷孕、性傳播疾病和感染愛滋病毒或愛滋病的最有效方式;

如果課程內容中包括避孕指導和保險套,要根據實際的失敗率教導避孕和保險套的使用,而不是基於實驗室失敗率的統計數據。

此外,在講解有關人類性行為時,學區沒有被授權可以分發保險套。 [84]

自從這一政策頒布之後,有幾項評估這個從事「只禁慾」方面教學的性教育政策的研究已經完成。 David Wiley 和 Kelly Wilson 博士發表了「只是說不知道 - 德克薩斯州公立學校的性教育」(Just Say Don't Know: Sexuality Education in Texas Public Schools) [85]的報告,他們發現:

性教育通常採用基於羞恥和恐懼的教學方式

促進性別定型觀念

除了禁慾之外,大多數學生病沒有獲取有關人類性行為的信息

所使用的教學材料通常包含事實錯誤,並扭曲了關於保險套和性傳播疾病的真相

據德克薩斯州眾議員 Mike Villarreal 說,「我們有責任確保我們的孩子在課堂上獲得準確的信息,特別是當學生的健康受到威脅時。」 Villarreal 還說:「因為極高的青少年懷孕率,我們在德克薩斯州要處理的問題很多。我們不能允許我們的學校提供錯誤的信息,這樣的代價太高了。」 [86]考慮到這一點,德克薩斯州的許多立法者提出了改善德克薩斯州學校性教育的法案。

德克薩斯州的天主教學校遵循天主教會關於性教育的教義。 一些反對在天主教學校進行性教育的人認為性教育項目對青少年的傷害多於益處。 性教育的反對者認為,兒童在精神和情感上沒有準備好接受這種類型的教學,並認為讓年輕人參加性教育計劃可能促進學生對性愛的關注。

天主教會認為,家長是首要的教育者,在性教育方面也具有當仁不讓的權利和義務。 [90] [91]

教皇通諭《人類生命》(Humanae Vitae) 教導說,教友們必須形成自己的「良心」,對於性教育要把它作為基督徒的決策依據。 [92]

年輕人不應該參與婚前性行為、通姦或不純潔的其他行為或醜聞。

教皇約翰保羅二世說,性教育是「父母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大洋洲澳大利亞

在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州政府在 1981 年推行了一套促進健康和人類關係教育的政策,並納入該州的小學和中學教育。[93]該政策是由教育服務部長 Norman Lacy  MP 於  1979 - 1982 年制定和實施的。

衛生和人類關係教育協商理事會是在 Dame Margaret Blackwood 的主持下於 1980 年 12 月成立的;其成員在該領域擁有相當豐富的專業知識。

理事會有三個主要職能:

就學校的健康和人際關係教育的各個方面提供諮詢意見;

為政府考慮制訂適當的學校課程;

為教師和學校社區的有關成員提供建議並推薦相關課程的標準。

1981 年,協商會議建議通過為學校提供健康與人類關係教育的一套準則,以及一個課程聲明,以協助學校在該教育計劃中的發展。 這些文件在 1981 年 12 月提交給維多利亞內閣,並作為政府政策通過。

紐西蘭 [ 編輯 ]

在紐西蘭,性教育是健康和體育課程的一部分,在前十年的教育(1 至 10 年級)是強制性的,但這個時期之後是可選的。 性健康和生殖健康教育從 7 年級(大約 11 歲)開始,儘管諸如身體、情感和社會發展、個人和人際關係技能以及(非性)關係等更廣泛的問題會在 1 年級(大約 5 歲)開始。 [94]

健康/ Hauora課程,包括性教育組成部分,是紐西蘭課程/ Te Matauranga o Aotearoa (前者為英語授課的學校,後者為毛利語授課的學校)中各州及其學校唯一必須依法與學校社區磋商有關其講解方式的部分,這種磋商至少每兩年必須進行一次。 [95]家長可以以任何理由要求自己的孩子不參加健康課程中的性教育部分,條件是他們以書面形式向學校校長申請,並且至少提早 24 小時通知,以便另作安排。 [96]然而,這並不妨礙教師回答關於性教育的問題,如果一個學生(不管是否參加性教育課程)向他們進行詢問的話。 [94]

道德

家長之間有兩種對立的性教育論點:性自由主義者和性保守主義者。 性自由主義者把關於性的知識看作支持個人對他們的個人性行為作出知情決定的工具,他們贊成在整個學校教育中進行全面的性教育,而不僅僅是在高中。 性保守主義者認為關於性別的知識是鼓勵青少年進行性行為的,他們認為,應該在家庭內部教授性知識,以便在談話中把道德教育包含進來。 性保守主義者看到了教育性教育的重要性,但只認同禁慾方案。

性教育的另一種觀點,歷史上受到了像 Wilhelm Reich 這樣的性學專家以及像 Sigmund Freud 和 James W. Prescott 這樣的心理學家的啟發,認為性教育的關鍵在於把身體和自由從社會的控制中解放出來。 這種觀點的支持者傾向於看到社會或個人是否應該教導性知識這樣的政治問題。 因此性教育可以看作為個人提供必要的知識,使之能從社會組織的性壓迫中解放出來,並作出自己的決定。 此外,性壓迫可被視為對社會有害的。 像「Reid 談性」節目裡的 Reid Mihalko [97]這樣的性和關係專家表示,關於身體的親密接觸和健康教育的公開對話有助於培養更多的自尊、自信、幽默,和總體的健康狀態。 [98]

在性教育領域辯論的另一個問題是,到底性道德觀念應該由國家還是家庭來講授。一些人認為性教育應該留給家庭,性教育代表國家的幹涉。

有些人聲稱,某些性教育課程打破了現有的適度概念,或鼓勵接受他們認為不道德的做法,比如同性戀或婚前性行為。自然地,那些認為同性戀和婚前性行為是人類性行為範圍內的正常組成部分的人並不贊同他們的觀點。[ 來源請求 ]

許多宗教教導說,婚外性行為是不道德的和/或心理的破壞,許多追隨者希望這種道德觀作為性教育的一部分來講授。他們允許相信,性知識是必要的,或者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他們推崇基于禁欲的教學課程。 [99]

LGBT 性教育

主要文章: LGBT性教育

在性教育領域爭論的一個主要來源是 LGBT 性教育是否應納入學校課程。 [19] LGBT 性教育包括對女同性戀 、男同性戀、雙性戀和變性人在個人安全性行為方面的實踐,以及關於同性戀的總體性指導。有研究表明,現在還有許多學校不提供這樣的教育。 [100]

LGBT 性教育的支持者認為,把同性戀納入課程內容將為 LGBT 學生提供他們所需的性健康信息, [101] 並有助於改善像自卑和抑鬱症這些存在於 LGBT 人群中的問題。 [102]他們還聲稱,這樣也可以減少對同性戀者的欺凌。 [102] [103]

反對者通常認為,講授 LGBT 性教育內容會對某些宗教不尊重[19],讓學生接觸到不適當的主題。 [100]他們說,把這些內容納入課程設置會侵犯父母控制自己的孩子接觸到哪些主題的權利,而且學校不應該對學生灌輸特定的政治觀點。 [104]目前,很多性教育課程並不包括 LGBT 主題,有研究報告說,學生經常感到在 LGBT 主題上自己沒有得到足夠的指導。 [100] [105]

參考文獻

【注】在我翻譯的過程中,該詞條又有了一些修訂,因此我的參考文獻引用序號也和當前的版本不一致了。對參考文獻感興趣的讀者,請到原文查看一致的參考文獻內容。

相關焦點

  • 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是強調Copyleft自由內容、協同編輯以及多語版本一個的網絡百科全書項目,以網際網路和Wiki技術作為媒介,已發展為一項世界性的百科全書協作計劃。項目由非營利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負責相關的發展事宜。維基百科由全球各地的志願者們合作編撰而成,整個計劃已收錄了超過3,000萬篇條目,其中英語維基百科以超過450萬篇條目在數量上位居首位。
  • 十問維基百科
    由於維基百科依照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協議(CC BY-SA 3.0)和GNU自由文件許可協議(GFDL)公開發行,所以你甚至可以把維基百科的整個內容一個字不改的彙編成一本書,只要標明來源是來自維基百科就行。2.維基百科怎麼創建條目?在維基百科裡面創建一個條目比百度百科難的多。
  • 維基百科資料
    維基百科(英語:Wikipedia,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商標)是一個自由、免費、內容開放的百科全書協作計劃,參與者來自世界各地。這個站點使用Wiki,這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編輯維基百科中的任何文章及條目。
  • 拯救維基百科
    甚至在智慧型手機廣泛普及之前,就有研究一致表明,這些對新人來說是艱巨的任務。「哪怕是最年輕、最精通計算機的參與者也無法輕鬆完成這些任務,」2009年的一次用戶測試斷言。難以發展新志願者導致編輯參與程度連續七年下滑。在維基百科尚處在巔峰時期的2005年,有幾個月裡被升為管理員的編輯超過60人。這些管理員在編輯英文版維基百科時享有特殊權限。而過去一年裡,有時候每月提升一名管理員都很難。
  • 維基百科可靠嗎?
    維基百科擁有以253種語言撰寫的800多萬個詞條,僅其法語版就有58萬個詞條,而可敬的《大英百科全書》「只不過」收錄了10萬多個詞條。訪問量統計表明,維基百科現已躋身全球十大網站之列。  熱情與猜疑之間……  維基百科是應當追隨的榜樣嗎?能夠通過它最終實現「知識社會」的夢想嗎?但願如此吧——因為說到底,我們在維基百科看到的究竟是哪種知識?
  • 維基百科 20 歲了!
    1 「 人人都可以編輯的自由百科全書 」 — 維基百科,在 1 月 15 日這一天, 20 周歲了。即使到了今天,維基百科已經得到了大量的學術機構對其內容可靠性的確認,但它仍然缺少像《大英百科全書》那樣的老牌資訊庫所具備的嚴肅性和權威性。那些老牌的百科全書,是花錢聘請學術專家來編纂的。
  • 《經濟學人》雜誌:維基百科的岔路口
    「刪除主義者」則認為,如果維基百科繼續保持和提高詞條的相關度和質量,將會變得更加成功.他們的觀點是,維基百科應當保留波蘭團結運動五名最重要領導人的詞條,以及五個最重要皮卡丘角色的詞條,除此之外的詞條將會削弱維基百科的質量和品牌.他們堅稱,由於存在過多有關瑣事的詞條,很多人並不認真看待維基百科.基於這一原因,那些有關瑣事的文章應當刪除.
  • 瘋狂的維基百科,瘋狂的Google
    2006年,在線百科全書–維基百科增加約2000萬用戶,居全球在線新聞和信息來源地首位。根據Alexa數據,www.wikipedia.org 流量超過qq,新浪們,成為全球第9大網站。很好,這個數字很瘋狂。你一定想知道瘋狂的維基百科是如何瘋起來的。
  • 創立了維基百科的人,竟然要顛覆維基百科?
    這一連串的吐槽維基百科的不是別人,正是基百科聯合創始人Larry Sanger (拉裡·桑格)。這位專門研究知識論的哲學博士在離開了維基百科 16 年後,仍然在關注著平臺的發展情況。最重要的是,作為全球用戶訪問量排名第五的維基百科,實際上卻是一個非營利性的機構。相比其他像 Facebook、谷歌、蘋果、亞馬遜等科技大公司收集用戶數據做廣告,零廣告的維基百科,宛如網際網路行業的一朵奇葩。然而,為何創始人 Larry 對目前維基的狀況頗多微詞?
  • 創立了維基百科的人,竟然要顛覆維基百科?| 獨家
    這一連串的吐槽維基百科的不是別人,正是基百科聯合創始人Larry Sanger (拉裡·桑格)。這位專門研究知識論的哲學博士在離開了維基百科16年後,仍然在關注著平臺的發展情況。之後被全球讀者共享的維基百科,(「Wikipedia」),在2001年1月15日誕生了。由於 Wiki 系統裡人人都可以補充材料、編輯詞條,網友們開始大量關注維基百科。在維基百科頁面上,右上角的 「You can edit this」 按鈕讓網友們興奮於信息共享的新體驗。
  • 維基百科大會和理想主義維基人
    喬穎欣也經常思考中文維基書寫人群小的原因,維基百科比較生硬和清冷的頁面在她看來對許多已經習慣了瀏覽門戶網站的用戶來說是很不習慣的,「對不熟悉維基百科的人不友好」。維基百科大會開場時像個夏天朋友們的聚會。來自50多個國家的400多個維基人從電腦屏幕背後走出來聚首討論維基百科的發展,解決問題。從印度到中國,從以色列到莫三比克,按照維基百科創始人吉米·威爾士(Jimmy Wales)的說法,惟一缺代表的是南極洲。
  • 在維基百科寫文言 | Further我們
    在本土百科類產品質量不佳、中文維基百科難以訪問的大環境下,文言版維基百科承載了某種象徵意義。作為文言版維基百科的業餘編輯者,北京師大附中高一 8 班學生王程可希望自己能一直為「這片淨土」堅守下去。身在理科實驗班卻熱愛古文辭賦的他,如同在追趕流量的網際網路中始終默默無聞的維基大典,在不能掉隊的年代做著看似不合時宜的事情。
  • Happy birthday,20歲的維基百科!
    1月15日,維基百科(「任何人都可以編輯的免費百科全書」)將迎來20歲的生日。作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閱讀人次最多的數字大百科全書,維基上有用數百種語言撰寫的、超5500萬個詞條。每個詞條的詳盡注釋全都是由志願者撰寫。僅其英語主站的620萬篇內容,如果以傳統方式出版,就需要約2800卷。
  • 維基百科(三):與社交媒體逆向而行
    本期我們討論維基百科如何持續增長,並且因緣際會重新回到社會聚光燈下,以及這種新的積極形象與維基百科獨特能力之間的關係。 為增長而招募編輯 據媒體報導,2005年到2007年是維基百科發展最快的階段,編輯人數保持快速增長。之後,維基百科遇到了增長瓶頸。
  • 維基百科離線數據包下載及使用
    此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百度百科的詞條是可以隨意編輯的,這樣就導致術語的嚴謹性和數據的準確性有所講下降,而且百度的產品在國內的口碑每況日下,廣告太多,使用體驗並不是很好。眾所周知,在全球百科全書類的產品中,維基百科絕對算得上最佳。
  • 維基百科:分享知識的新方式
    網上百科全書維基百科(www.wikipedia.org)最近跨越了一個新的裡程碑:輸入條目達到60萬。與此同時,其中文版本條目也突破了7000大關。   維基百科的精彩   其實,維基百科對美國以及不少英語國家的人來說已經並不陌生。
  • 維基百科網站即將大幅改版
    DoNews 9月25日消息(記者 劉文軒)知名線上百科全書網站維基百科(Wikipedia)在過去 20 年來,已經擁有 5300 萬個條目,支持各種語言,但用戶界面始終沒有任何明顯變化,一些元素看起來甚至有些過時。
  • 蘇格蘭版維基百科的大部分內容是由美國人用英語寫的
    據外媒報導,六年多來,一位維基百科用戶--AmaryllisGardener--在蘇格蘭版維基百科上寫了超過23000篇文章,並進行了超過20萬次編輯。許多文章都是在他還是青少年的時候寫的。AmaryllisGardener是蘇格蘭維基百科的管理員,維基百科用戶現在不知道該怎麼辦,因為他們對國家頁面的影響已經如此之大,他們唯一的選擇似乎是完全刪除蘇格蘭語版本,或者將整個事情恢復到2012年。這個情況是由r/Scotland上的一位reddit用戶發現的,他偶然查看了一篇文章的編輯歷史。
  • 維基百科逃離甲骨文魔掌
    日前,全球知名的維基百科宣布,將切換到另外一款開源資料庫MariaDB。據稱,在MySQL變故之後,MariaDB(由MySQL創始人發明)正在成為開源資料庫的主流。近日,維基傳媒基金會負責網站架構的高層Asher Feldman透露,他最近將維基百科中的英文百科全書,轉移到了MariaDB 5.5.28資料庫。
  • 維基百科創始人慾臨時關閉英文版網站
    維基百科創始人吉米·威爾斯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14日上午消息,據美國科技網站Digitaltrends報導,為抗議頗具爭議的《禁止網絡盜版法案》(SOPA),維基百科創始人吉米·威爾斯(Jimmy Wa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