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上海市樹德小學將『做家務』列入家庭作業」的消息引發熱議。這份「家務清單」印刷在《樹德作業本》首頁,作業記錄上印製了「家務完成情況」評價表。該校校長稱,為鼓勵學生在家中尋找小崗位,主動參與家務勞動。其實這個也是起源於學校之前的德育項目,「從小事做起,從小家做起,孩子將來才能擔更多義務和責任」。在中國的傳統教育中,孩子一直就是受寵溺的對象,大人們灌輸給孩子的更多道理都是建立在空口白話上的,因為孩子根本就沒有親力親為,他們不懂得如何將家長所說的跟實際生活聯繫在一起,所以他們的辨知力匱乏,動手能力無比缺乏。
其實很久之前,我們就提倡應該推出一些小學生做家務的實施項目,學生在接受正常教育的同時也能更多的關注當下的生活。其實做家務就是一種生活很好的體現,通過做家務,可以學到一些基本的常識,洗瓜果蔬菜,可以增加對一些農作物的認知;擦拭家具可以讓他們知道保持乾淨的重要性;打掃衛生,在使用一些簡單的電器的同時,家長在旁邊督促,同時呢,也能教會他們一些電器相關的小常識,還可以教他們有意識的去規避用手去觸碰電源插座的不良行為。其實這些不起眼的家務,還是能夠起到一些作用的。
其實,現在的家長他們根本不介意自己的孩子從小就要懂得做家務,可以說家長的這種心態其實也是溺愛的一種表現。孩子在家裡被寵上天,等到一定的年齡階段,他們會以為不做家務是理所應當的。這種從小就教他們學做家務,其實對孩子是有好處的,正確的引導孩子學會做家務,不僅能夠讓孩子懂得樂於助人的道理,還能夠促進孩子與家長的近距離接觸,一起做家務,孩子會把這種行為當成是一種快樂。哪怕孩子長大,他們還是會有這種意識去分擔家務,這更多的是一種責任的表現,家長循循善誘,而不是說強迫,這種將做家務列入家庭作業的項目其實是一種很好的誘因,通過學校的教育,才能真正的將這種良好的行為貫徹落實下去。
作為家長不能說孩子的成績好那就說明自己的孩子非常好,孩子的成績好並不代表孩子的德育方面強,成績好只能說明孩子接受知識的能力會強一點。但是不能說成績好,就能忽視其他方面的教育,德智體美勞應該全面發展。這個將做家務列入家庭作業就是德智體美勞的最好體現。德其實是體現在這種由做家務的意識上升到幫助別人解決困難;智是體現孩子在做家務的時候這個過程,孩子會思考做家務的這個過程為什麼會這樣?解決辦法又是什麼,其實也是在啟發孩子,在做這件事之前的考量,畢竟他們是好奇心非常重的,這個時候,家長只需要正確的引導即可。
體其實很好理解,就是親力親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當他們能夠體會這種勞動的艱辛,他們會對自己的父母有種很好的理解,這是雙向的促進作用:美其實在這裡就可以化作是一種很好的褒獎,對於孩子做家務這件事的褒獎其實是讓他們覺得做家務這件事能夠帶來好處的,這種會促進他們養成這種習慣,其實也可以說是一種文明素質的培養;勞是學習和體驗生活的結合,做家務就是體驗生活,能夠讓他們養成這種勞動的觀念和勞動技能的教育。我覺得,這個還是值得推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