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快樂童年」抗辯教育專家的虎媽,她的孩子究竟長什麼樣?

2021-01-10 淑的寶麻麻

一個女人當媽後有多狠?

看看網上一名大V分享的養育經驗:

孩子沒有按時完成作業,她將女兒單獨留在家裡過夜。

並揚言:

感謝自己變得如此心狠手辣。

沒有最狠,只有更狠。

在最近上檔的《親愛的小課桌》裡,又一位虎媽霸氣上線。

這位小朋友(凱凱)今年7歲,上一年級,小小年紀的他,假期作業量多到讓人抓狂。

270張考卷;7本大題;50頁自打卷,合計376張。

一年級小學生至於做這麼多試卷嗎?

當然!

看到這裡,你肯定懷疑,這還是不是親媽?

當然是。

凱凱的媽媽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爸爸從小將她當做男孩子來教育。

她曾是一名公安人員,懷孕後便當起了全職媽媽,她對孩子的教育理念:

沒有快樂童年——小朋友是需要一個嚴格的學習環境和態度的。

在輔導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發現筆畫筆順不對,葉老師指出錯誤,孩子卻說:

「這個字沒學過。」

原來,除了學校的作業,孩子還要寫媽媽布置的作業。

傅首爾向凱凱媽媽求證,她說:

「不做作業,那剩下來不都玩了嗎?」

當別的孩子寫完作業玩耍的時候,凱凱卻因為超額的作業量獨自坐在桌前,媽媽說:

「他自己拖拉呀,這點作業在家裡其實30分鐘之內全都可以做完。」

看到這裡,不禁想問這位媽媽:

「超量的作業對孩子來說真的好嗎?」

01孩子的作業真的是越多越好嗎?

中國有句古話叫「過猶不及」,是指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

一年級小學生寒假做376份考卷,孩子做習題,真的越多越好嗎?

我們來看看科學的解釋:

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H·艾賓浩斯曾經提出著名的「過度學習」理論,他認為:

①適度學習一個人要掌握所學的知識,一定要經常提醒自己通過反覆練習,才能得到鞏固;②過度學習以該知識當時再現不出錯的程度作為100%,鞏固一般保持在學習程度的150%以內為佳,在這一限度內,其學習心理效應最大;③超度學習超過150%,會因學習疲勞而發生「報酬遞減」現象,學習的效果就會逐漸下降,出現注意分散、厭倦、疲勞等消極效應。

簡單來說,就是當所學知識鞏固到不在出現錯誤的水平時,就可以停止,如果再刻意投入時間和精力,效果反而會大打折扣,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學習時間越長越學不進去。

家長以為超額的學習任務會強化孩子對於知識的掌握程度,但是研究結果證實,情況並不如父母期望的那樣。

「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這是中國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現象,「超度學習」的孩子常常因為機械重複,出現身心疲勞、厭學的現象。

那麼,《親愛的小課桌》中這位奉行「孩子沒有快樂童年」的虎媽培養出的孩子究竟怎麼樣呢?

02「媽媽天天說我不好」——打壓式環境中成長的問題兒童

《親愛的小課桌》中共有個6個小朋友,個個思維敏捷、天真爛漫,唯有在媽媽鐵腕政策下成長的凱凱,看得讓人心疼,他身上暴露的問題值得每一位父母反思。

在第一期節目中,凱凱出場,面對教導主任葉老師的提問,他一問「三不知」:

你害不害怕寫作業?不知道!那你喜歡寫作業嗎?不知道!你寫作業快不快?不知道!

集體活動時間,小朋友報數,輪到凱凱這裡,卡了殼,他拒絕回答,最好只要跳過。

自我介紹時,大家踴躍發言,輪到凱凱,他說自己沒名字。

才藝展示,小朋友各顯神通,不管怎樣鼓勵,凱凱就是不願意去表演,最後他說:

「我怕自己跳的不好!」

做數學試卷,寫上正確答案後,卻擦了重寫,傅首爾詢問,凱凱說寫的不好看。

……

說實話,節目看到這裡,真的要被這位「瘋狂」的媽媽氣哭,但更多的是心疼這個7歲的小男孩,別的小朋友飯後都去玩耍,他卻一個人乖乖的寫沒有完成的作業,孩子們打鬧的聲音傳到凱凱耳朵裡,他雙手捂住耳朵。

然而,對於凱凱的懂事,媽媽蜜汁自信,她給凱凱說:

「你乖我就會喜歡你。」

在座的嘉賓都看不下去了,紛紛與其抗辯。

就連節目中的教育專家都反駁說:這是有條件的愛,會造成兩種結果:

安全感缺失(孩子對自己的高要求源於媽媽的高標準);討好型人格(孩子跟媽媽說他的夢想是做完書店裡賣的卷子);

媽媽奉行「鐵腕教育」,洋洋自得,以一己之力抗辯整個嘉賓團,而孩子在眾人堆裡卻成了一隻戰戰兢兢的小老鼠,他時時刻刻在比較,既擔心自己做的不夠好,更擔心別人審視自己的眼光。

1948年美國《兒童發展》雜誌刊登了一篇報導,發現經常受到家長控制的學齡前孩子「沉默、乖順、無抵抗意識」,他們不願意和同齡人互動,對事物缺乏好奇心。

專家建議凱凱媽媽,這樣的家庭教育模式需要調整的,因為學習帶給孩子的只有痛苦,如果長期發展下去,孩子會對學習產生牴觸情緒,甚至是厭學心理。

03孩子需要怎樣的童年?

前幾天,一則硬核老爸育兒的新聞登上熱搜。

9歲男孩暑期沒有上補習班,而是學習了各種戶外運動:皮划艇、槳板、爬樹、荒野訓練等。

父親要求他有足夠的戶外運動時間:

每天不玩兩小時不準做作業。

爸爸認為:

孩子擁有健康的身心更重要。

他說:

「我從來不會強壓孩子,他們喜歡並接受,我才會帶著他們去做。我自己是教練,陪孩子運動,也是確保孩子能夠接受的運動強度下才進行的。」

陶行知說:「教育是培養有行動能力、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人。」

也許,這位爸爸才是孩子們心目中「別人家的爸爸。」

04寫在最後

一個虎媽、一個虎爸,一個揚言「小朋友不需要快樂童年」,一個卻要求「孩子每天戶外運動兩小時才可以寫作業。」

不同的教育觀塑造出不同性格的孩子,究竟哪一種才是真正的教育呢?

盧梭說:「誤用光陰比虛擲光陰損失更大,教育錯了的兒童比未受教育的兒童離智慧更遠。」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感謝閱讀——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一年級萌娃寒假做376張考卷,虎媽稱「小朋友不需要快樂童年」
    凱凱的媽媽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爸爸從小將她當做男孩子來教育。她曾是一名公安人員,懷孕後便當起了全職媽媽,她對孩子的教育理念:沒有快樂童年——小朋友是需要一個嚴格的學習環境和態度的。「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這是中國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現象,「超度學習」的孩子常常因為機械重複,出現身心疲勞、厭學的現象。那麼,《親愛的小課桌》中這位奉行「孩子沒有快樂童年」的虎媽培養出的孩子究竟怎麼樣呢?
  • 素人媽媽以一己之力反駁教育專家和嘉賓團,傅首爾:她太瘋狂了
    最近,有一位虎媽的雞娃模式引發爭議,她對自己的強勢的教育理念直言不諱,並迷之自信:「我的教育理念是,沒有快樂童年,小朋友是需要一個嚴格的學習環境和態度的」。葉一茜表示「孩子的童年需要快樂」,她一直注重孩子的綜合素質培養,而不是只盯著成績,她鼓勵和支持女兒發展體育競技,這一方面契合孩子的天賦與天性,同時能讓孩子有更強健的體魄,森碟姐弟的優秀也是有目共睹的。
  • 《虎媽貓爸》:被遮蔽的美國教育真相
    用專家唐琳的話說,越失敗的人越把壓力轉嫁到孩子身上,越把自己不能實現的人生強加給孩子。何謂「美國先進教育理念」反觀唐琳,她是跟羅素一樣出身的嬌嬌女,兩個人曾演繹過一段不食人間煙火的校園愛情。畢業後,唐琳到美國讀書,學成歸國創辦了自己的兒童教育服務機構。對羅素的父母來說,本來就更容易接納唐琳這樣門當戶對的女孩。
  • 《虎媽貓爸》引觀眾熱議 教育專家:眼光要長遠
    原標題:《虎媽貓爸》引觀眾熱議 教育專家:眼光要長遠   在中國,孩子的教育永遠是家庭中的重中之重——這不,正在東方衛視黃金檔熱播的《虎媽貓爸》戲裡,新科金像獎影后趙薇變身「虎媽」和「貓爸」佟大為鬧得不可開交;戲外,她更是自曝為女兒報了鋼琴、珠心算一大堆興趣班。
  • 快樂教育是個坑?再讀《虎媽戰歌》,我們誤解了什麼
    有人說,美國的窮人才搞快樂教育,精英的孩子都在苦讀。這個說法的正確與否不好說,不過,我倒是想起一本書《虎媽戰歌》。相信對於很多父母來說,這本書都不陌生。作者蔡美兒嚴格到近乎嚴苛的育兒觀,曾在美國掀起軒然大波。
  • 「虎媽」式教育,讓孩子變成沒有感情的學習機器,他真的快樂嗎?
    她在節目中向大家分享的教育理念就是:「沒有快樂童年,小朋友是需要一個嚴格的學習環境和態度」。而在課後徐敬凱不僅需要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2張卷子,還要額外完成媽媽給她布置的2張卷子和一篇閱讀,這只是一個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就開始面臨那麼大的學習壓力!而「虎媽」表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學會先苦後甜,如果在上學期間享樂、偷懶,那麼將來一定會吃享樂、偷懶的苦。
  • 快樂教育是個坑?再讀《虎媽戰歌》,或許我們都有所誤解
    有人說,美國的窮人才搞快樂教育,精英的孩子都在苦讀。這個說法的正確與否不好說,不過,我倒是想起一本書《虎媽戰歌》。相信對於很多父母來說,這本書都不陌生。她對孩子的教育方法,讓很多奉行「快樂教育」的美國人大為震驚,甚至指責蔡美兒是在「虐待兒童」,說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一定會出現心理問題云云。而多年過去了,蔡美兒的兩個女兒早已長大成人。
  • 我們是否需要「虎媽」
    來自加州的米切爾湯姆表示:「兩個星期前我還不知道蔡美兒是誰,現在人人都知道她是一個偏激的人。我基本不認同她的觀點,但我熟悉她在書中描述的那種教育方式,因為我是被一個『虎爸』養大的人。」  湯姆的批評還算是溫和的,蔡美兒這些天已收到上百封電子郵件,其中絕大多數對她的育兒方式提出質疑。面對一浪高過一浪的指責,蔡美兒給《華爾街日報》寫文章進行解釋。
  • 虎媽貓爸不可行 隨心所欲不可取 快樂教育到底應該怎麼做?
    但是,明仔媽媽卻不這麼想,「如果孩子真的感受到了恐懼,幾千塊錢的損失與他受到的傷害和恐慌比起來,是不足一提的,大不了可以我來學嘛。」在明仔媽媽看來,快樂絕對不是教育追求的目標,尊重孩子自主性的成長與遵守規矩也並不矛盾。作為家長,她接受自己孩子是一個普通的小孩兒:有些方面發育得比別人強,有些方面發育可能還要比別人滯後。
  • 《虎媽貓爸》教育,到底是要快樂,還是要成功
    二劇中的矛盾,從表面看是虎媽和貓爸對孩子教育問題的分歧,其實根源還是奶奶與姥爺教育理念巨大的差異。兒媳只是看不慣她的教育方式,但她卻看不慣兒媳的一切。最可怕的是這個婆婆會把老公的前女友帶回家!《虎媽貓爸》婆婆過生日,前女友站在老公身邊她教育的小女孩茜茜,一出場就讓人喜歡不起來。
  • 虎媽教育的孩子成啥樣?7年後聽她自己來講講 …
    7年前她因為《虎媽戰歌》引起一場關於中西教育大討論。她得到很多稱讚 - 嚴格管教,孩子才能成功;她也收穫很多質疑 - 書中說的成功,多為外在功名,如學習成績、上名校、高收入等,過於世俗功利。七年過去了,她的子女教育究竟帶來了什麼樣的成果呢?
  • 9年過去了,備受爭議的「虎媽教育」,和她的女兒們都怎樣了?
    還記得「虎媽」蔡美兒嗎?當初一本《虎媽戰歌》讓她火遍全美,卻也因為苛刻的教育方式,成為了眾矢之的。對於西方人來說,尊重其自然,並且給孩子自由才是好的教育方式,「虎媽」的十條家規、辱罵和高壓的教育手段,無異於太過於殘酷。對於中國人來說,雖然能理解「虎媽」望女成鳳的心理,但對於她的教育方式也是褒貶不一。
  • 7歲男孩寒假做完376張試卷,過度的虎媽教育真的適合孩子嗎?
    徐敬凱的母親之所以能引發諸多關注,實在和她「瘋狂到近乎變態」的教育方式脫不開關係。在她心裡,「小朋友不存在快樂童年,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嚴格的學習態度和環境而田亮的妻子葉一茜表示孩子的童年是需要快樂的,相比學習成績
  • 「虎媽戰歌」吸引全球目光 專家建議跟著孩子成長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跟著孩子成長  教育就是要幫助孩子在社會環境中成就自己,實現自我價值,這就需要從小養成健康自信、獨立自主的個性,具備自我成長和自我修正的能力  當蔡美兒擂響「虎媽戰歌」時,全球都為她那虎虎生威的教育方式所吸引,鮮有人注意到她的轉變:允許女兒放棄小提琴而打網球
  • 從美國「虎媽」想到的孩子教育問題
    01中外版「虎媽」大PK前幾年,美國有一位華裔母親因為她教育子女的自傳書《虎媽戰歌》而出名,這本書連續多次位居美國暢銷書榜首,「虎媽」以嚴格到有點殘酷的教育方式引發了美國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的激烈討論。在以崇尚個人自由和權利的美國,《虎媽戰歌》之所以引起關注,是因為虎媽的教育方式讓很多美國孩子的父母大跌眼鏡,一度被評價為「虐待兒童」。比如通過辱罵、恐嚇和體罰的方式教育兩個女兒,小女兒在練習小提琴的時候,被要求一直從傍晚練習到深夜,期間不能休息,不能上廁所。隨著兩個女兒的長大,兩個人都表現的非常優秀,先後考入耶魯和哈佛,成為天之嬌女。從結果來看,虎媽的教育是非常出色的。
  • 虎媽培養超級雞娃,傅首爾:把童年還給孩子,虎媽:不敢
    近日,在火爆的新型萌娃課業教育類綜藝《親愛的小課桌》中,一位虎媽以硬核的教育理念,引發了廣大網友的熱議。她讓年僅7歲的兒子,在一年級寒假中,竟然做了376張試卷!這種堪比高三學生的刷題學習法,著實令人瞠目結舌。
  • 剝奪孩子的快樂童年,我們究竟在擔心什麼?
    ,爸媽就把教育玲玲的責任交給了姥姥。這些年,我在個案諮詢中接觸到很多像玲玲、小佳這樣的孩子,他們沒有快樂的童年,失去了原本屬於孩子的童貞,每天像霜打的茄子我常常在想:剝奪孩子的快樂童年,我們究竟在擔心什麼?
  • 新綜藝媽媽談孩子不應有快樂童年遭嘉賓開懟
    親愛的小課桌開播,有位素人媽媽的教育理念遭到其他嘉賓的不理解,在她看來,小孩子是沒有快樂童年的,於是她讓孩子一個寒假做了376張卷子,錯三道,就再加一張。王櫟鑫說我寧可我女兒一輩子不吃苦,自己從小也是在「散養」狀態下長大的,反而也很自覺的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了。
  • 一個暑假做376套試卷,這位虎媽的教育方式引爭議:孩子可憐
    在她的觀念裡,唯有嚴格的童年,才能成為長大後快樂的資本,眼前如果快樂了,長大後就只能吃苦!虎媽教育成典型,孩子卻傷不起這位「虎媽」的教育方式,毫無疑問地引發了巨大爭議,甚至很多網友都表示這孩子太可憐。但其實徐敬凱媽媽的教育方式,就是當下多數家庭的縮影:奉行打壓式教育,忽略孩子感受,希望孩子按照自己規定的路線發展。若家長沒有在孩子身上收穫預期的效果,便都歸咎於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不僅僅失去了快樂的童年,還容易形成自卑心理,不利於性格養成。
  • 「虎爸虎媽」與「人牆父母」,這2種父母的教育方式惹爭議
    其實早在2011年,耶魯法學院華裔女教授蔡美兒就曾出版過一部自傳式作品,叫做《虎媽戰歌》,裡面主要講述了蔡美兒以中國式教育方法管教兩個女兒的全過程。這本書連續數月位居美國暢銷書榜首,一時間,「虎媽」蔡美兒火遍了全美,甚至她還因此登上了《時代》周刊雜誌。作為「虎媽」的典型代表,蔡美兒的教育堪稱嚴厲殘酷,甚至很不「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