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虎媽」想到的孩子教育問題

2021-01-10 翟海潮

01中外版「虎媽」大PK

前幾年,美國有一位華裔母親因為她教育子女的自傳書《虎媽戰歌》而出名,這本書連續多次位居美國暢銷書榜首,「虎媽」以嚴格到有點殘酷的教育方式引發了美國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的激烈討論。

在以崇尚個人自由和權利的美國,《虎媽戰歌》之所以引起關注,是因為虎媽的教育方式讓很多美國孩子的父母大跌眼鏡,一度被評價為「虐待兒童」。比如通過辱罵、恐嚇和體罰的方式教育兩個女兒,小女兒在練習小提琴的時候,被要求一直從傍晚練習到深夜,期間不能休息,不能上廁所。

隨著兩個女兒的長大,兩個人都表現的非常優秀,先後考入耶魯和哈佛,成為天之嬌女。從結果來看,虎媽的教育是非常出色的。

無獨有偶,前幾年國內上映了一部描寫國內教育題材的電視劇《虎媽貓爸》,劇中趙薇扮演的媽媽,望女成鳳,為了讓6歲的女兒能夠順利地幼升小,嚴格到有點「變態」,這反映了國內小學教育階段普遍存在的家長焦慮:學區房,學前教育,父母的時間和資金的大量投入等等。

02國內外教育現狀

我作為兩個女兒的父親,看著女兒健康快樂長大是最大的心願,然而隨著女兒們先後進入幼兒園和小學,和周圍的小朋友家長們接觸越多,我們開始感覺到壓力,比如這個同學鋼琴8級了,那個同學作文比賽得獎了,誰的演講太厲害了,還有誰報了多少門課外課。

各類培訓公司的Slogan口號越來越醒目,比如一直在談的「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幼兒園MBA課程,學前掌握1000英語單詞,這些與其說在宣傳培訓的價值,不如說是在製造焦慮,讓家長們為課外補課和學習「加餐」買單。

反過來,如果有相當部分的家長加入了培訓和補課大軍,留給剩下的家長們的問題就不是參加與否,可能是要參加更多的培訓才行,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孩子們不在學場落後。

誰家的孩子都是寶,我們也不能讓女兒表現落後,孩子媽全力開動,先後報名輔導班和興趣班,周末最忙,暑假寒假也都報了名。一段時間下來孩子們確實能學到不少知識,但是課外遊戲時間大量減少,也影響孩子的全面發展。

家長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從上下課接送到課外輔導,真不知道這樣做是否得不償失。

這是上海的情況,國外怎麼樣呢?

我有幾個同學在美國,目前孩子都在就讀美國的中小學,據同學講,跟國內教育競爭一樣,在美國同樣也有升學競爭的壓力,比如說美國加州的公立小學,都是以教育局公布API指數(公立學校學術表現指數)作為參考標準確定學校的教育水平,指數越高,學校越受歡迎。

比如好學區和差學區的房價可以相差兩倍以上。或者可以選擇教育水平普遍更高的私立小學,不過跟公立小學的學費免費不同,美國私立小學,尤其是私立精英小學的收費都非常高,有些高達5萬美金/年,這不是普通家庭能夠負擔的。

很多人都認為,美國的學校教育就是老師帶著學生玩,學生沒有什麼壓力,其實這完全是誤解,誠然,在美國的某些學校,比如在黑色族裔社區,由於經濟水平和學校資源不佳,確實存在學生散養和放任的狀態,但是這絕不是美國的教育現狀,尤其是在中產階級和精英階級內,對教育同樣是非常重視和投資的,跟國內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大家可能看到過一張圖:哈佛大學凌晨4點的圖書館,燈火通明,座無虛席。可見美國的精英學生們對於讀書和學習的熱衷程度。

03應試教育還是主流

現在上海的公立小學都在推行給學生和家長的減負政策,教育局也三令五申,不允許學校和老師給學生布置過多作業和辦課外輔導班,應該說初衷是為了讓孩子們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更自由和快樂的發展自己喜歡的愛好或者專長,為什麼效果不佳,反而會變成各類培訓公司大賺其錢,值得深思。

個人覺得有兩個原因不容忽視:

(1)考試還是應試教育主要的「升級打怪」方式。

不管怎麼詬病應試教育,存在即合理,在應試教育之外,還真找不到更加合理公平的方式。所以不管是國內升學體制,還是走國際學校的國外教育方向,在強調考察孩子們的綜合素質之外,都是以考試分數為主要的衡量標準。

在我們這一代,簡單講就是應試教育,通過一次或者幾次考試,決定可以上什麼樣的初中、高中和大學。現在的考試更加複雜,除了拉長了考試的周期,還增加了比如音樂特長、體育特長等等方面的考核,這樣讓綜合素質的考察更加全面的同時,確實也變相的增加了家長和孩子們的負擔。

(2)教育資源不均衡

不可否認的是,優秀的老師大多分布在頭部的學校,國內外皆是如此。反過來,學生素質的不同也反過來影響了學校整體的表現,這個觀點可能有人不贊同。

今年上海一所著名的公立小學發生了一件事情,因為一個學生的學習成績實在太差,學校出面和家長溝通,希望家長轉學,可以私下裡給與10萬的補償。這樣同樣說明,好的公立學校是非常注重對就讀學生生源素質的考察,這直接影響到學校畢業生的升學表現。

04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應當並行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認為「美國的基礎教育沒有中國好」,巴菲特等相當多的美國精英也提到中國的基礎教育,也就是中小學教育做得比美國要好。我們或許需要對我們歷來認為應試教育的弊端做重新思考。

我們看一下在2012年基礎能力國際測評(PISA)中,上海中小學學生的能力測評結果在所有三個方面都排在全球第一,美國學生連前十名都擠不進。

我們國家的教育系統這些年在不斷探索和改進如何提高應試教育中體現孩子們素質教育的部分,比如增加更多的科目,比如改變考試的形式,更多考察孩子們的個人特色和能力,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死記硬背,這些都是很好的改進。

這裡要提一下所謂的快樂教育,誠然,讓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興趣和快樂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情況下,要防止快樂教育變成放任孩子玩樂的懶惰教育和教育不作為的藉口,這是絕對不可取的。

05最後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是關係到國家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世界的經濟強國都不遺餘力的將教育作為國家戰略,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我們充分相信政府和國家的教育體系,會繼續改善目前教育中資源不均衡和應試教育的不足,提升基礎教育尤其是中小學教育的效率效果,通過國家的資源投入和改善,在現有基礎上更進一步,為社會各方面的發展持續注入動力和活力。

對於我們家長來說,教育是一場馬拉松,過度地強調考試分數不可取,但是以快樂教育為藉口,放羊式的培養同樣不對。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長和潛力,結合素質教育,把孩子的興趣和潛質挖掘出來,在全面成長的基礎上有所側重,培養特長,這應該是一個理想的方向。

堅持原創不容易!如果您閱讀後感覺滿意,請給予點讚、評論並轉發,以示鼓勵!「本文作者:孫楊正 」

健康跑步,挑戰更多人生可能

人生的荒謬與超越

「四個字」讓曾國藩成為一代「聖相」

相關焦點

  • 「虎媽戰歌」嘯動美國教育理念
    經《華爾街日報》、《時代》雜誌、全國公共廣播電臺等美國主流媒體的報導,「虎媽」一夜成名。  蔡美兒是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其父親是從菲律賓移民美國的華人。「虎媽」有三大「成功經驗」:不理會孩子的自尊心;認定孩子必須孝順父母;堅信小孩子不明是非,需要父母指引。
  • 沒想到美國大選最大的讚歌,是虎媽教育的成功
    高普蘭出色的教育背景,讓孩子們從小相信接受良好教育的重要性,也讓孩子明白,勤奮工作是獲得回報的前提和必經之路。  高普蘭是科學界裡極少數的有色人種的女性之一,也讓孩子們相信有色人種並不是未來成就的天花板,要打破偏見總是會有方法。
  • 《虎媽貓爸》:被遮蔽的美國教育真相
    儘管《虎媽貓爸》引發的是兒童教育問題的大討論,但嚴格來說,正如劇的英文名所表明的,Tiger Mom,這是一部《虎媽傳》。它講述的是「虎媽」畢勝男在職場、家庭、情場等不同情境中如何不屈不撓、不依不饒直至完全主宰自己的命運,並且成功地將家裡家外關係理順,帶領全家走上「和諧」之路的故事。其中「小三」唐琳是個海歸教育學家,而她打動畢勝男丈夫的重要法寶是她「先進的」教育理念。
  • 虎媽教育孩子被老人訓斥,如何面對教育孩子的複雜性問題
    只要父母一開始教育孩子們,老人們就會從各個地方出現,然後攔住父母不讓他們責罵孩子,並且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出父母小時候的糗事,以此去安慰孩子。父母被打臉感覺很不舒服電視劇《虎媽貓爸》也有類似的情節,媽媽想要女兒上更好的小學,為此給女兒制定了很多嚴格的要求,比如每天早上跑步鍛鍊身體,每天要默寫生詞還有抽背課文。
  • 9年前聲震美國的虎媽:她的女兒在「虎式」教育下真的成才了嗎
    美國耶魯大學的一位華裔教授,她的兩個女兒雖然都在美國長大,可是這位虎媽蔡美兒一直都採用中國方式教育自己的兩個孩子。這位媽媽對兩個女兒的教育非常嚴格,她在她的書《虎媽戰歌》當中說到自己曾經在大女兒七歲的時候因為彈錯鋼琴曲,發女兒晚飯一直練琴練到深夜,這期間還不讓孩子喝水和上廁所。
  • 美國虎爸虎媽vs放養式家長:那些我們常常迴避的教育問題
    在美國爆火的油管頻道Jubliee專注於不同人群、不同觀點的對談分享,致力於呼籲人們擁抱共情,談話內容包含方方面面的社會話題,至今已收穫了超過500萬關注人數。這次他們請來了三位「放養式」家長的代表與三位虎爸虎媽討論那些教育中最常「避而不談」的問題:· 孩子能自己做主嗎?· 孩子是否擁有絕對的隱私?
  • 教育孩子怎樣做最有效?媽媽做「虎媽」爸爸別掉隊
    沒想到結婚幾年,她卻成了不折不扣的「虎媽」,一輔導孩子學習就暴跳如雷。沒辦法,既然生了孩子,就想把他教得有出息。可是孩子他爹輔導作業能磨蹭到半夜,教孩子打遊戲倒有一手。如果小莉不做一隻「母老虎」,他就只會天天跟著寶爸一起嬉皮笑臉。然而這樣的教育方式雖然段時間看著有效,卻包含著很多問題,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了分析一下。
  • 八年前聲震美國的虎媽:她的女兒真的是在「虎式」的教育下長大的
    幾年前,虎媽狼爸型中國教育非常流行,他不同於通識教育的理念,這種教育方式比較傳統,更喜歡用命令和強硬的手段督促孩子學習。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虎媽pioneer蔡美兒,他對女兒極其嚴厲,使虎媽出名美國!這種教育在中國很普遍,效果往往因人而異。八年後的由著名的美國和虎媽教育的孩子真的成了天才嗎?更不用說,這種教育真的很有用,大女兒現在是耶魯大學的高材生,她不僅長得漂亮美麗,而且非常聰明,從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女兒自信勇敢,眼睛神採奕奕,有著非凡的才華。
  • 「虎媽」蔡美兒談「美國華人」身份
    蔡美兒的演講探討她在美國中部以「外來者」的身份生長的歷程,以及這個「外來者」的視角對她一生決定性的影響,而《虎媽戰歌》的出版更使她捲入西方世界裡一場關於親子教育的文化論戰。我很好奇,《虎媽戰歌》如何改變了蔡美兒的人生?在貿易戰的氛圍下,蔡美兒如何看待她的華人身份認同?在演講後,我跟「虎媽」做了一對一的訪談,為我心裡憋了很久的問題尋找答案。
  • 虎媽PK貓爸:何種方式更適合教育孩子?
    2011年年初,美國的《時代》周刊刊登出了一篇文章《為什麼中國媽媽更勝一籌》("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在美國全國上下引起了轟動。該文章出自於美國華裔教授蔡美兒的新書《虎媽戰歌》,該書介紹了蔡美兒女士嚴格教育兩個女兒的一些事例記錄。蔡美兒女士便是書中的「虎媽」。
  • 美國專訪蔡美兒:最富爭議的虎媽
    虎媽熱潮的背後,有著中美兩國國勢一揚一抑,以及美國教育頹勢引發國民不滿和危機感的大背景,也因為虎媽教育方式本身,引發了教育科學領域的重新認識和檢討,比如經常性的重複訓練在學術與發現中的地位等。不過,虎媽的話題一開始就註定要躍出單純的教育領域,成為一樁「比較文化」事件。
  • 教育「軍備競賽」中的虎爸虎媽
    問題是,虎爸虎媽所倡導的「軍備競賽」式的教育會有光明的未來嗎?為什麼在美國和中國虎爸虎媽那麼流行?如果從經濟學視角去分析,至少有兩個外部環境的維度可以考慮:社會平等程度和社會流動性的程度。新保守主義,推動了很多國家不平等的加劇,這種不平等首先體現在受教育程度不同所帶來的收入不平等。
  • 蔡美兒的虎媽教育備受爭議,「虎」背後的教育實質,值得我們學習
    《虎媽戰歌》這本書在2011年出版的時候,就掀起了軒然大波。當時,美國的《華爾街日報》表示:"上一次引發如此大規模的討論,還是蘇聯搶在美國前面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的時候。"同年,虎媽本人被《時代》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虎媽"一詞也迅速流行併入選"2011年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語"。
  • 優秀的孩子是"逼"出來的:這位虎媽的成功教育轟動了美國教育界
    如果沒有家長在旁邊適時的&34;上一把,很多時候孩子根本就不會自覺地去努力學習。但是,現實中很多孩子叛逆和厭學的案例又告訴我們,倘若做父母的把孩子&34;得太緊,不但收穫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所以,在教育孩子上,我們應該要結合實際情況,在孩子能接受的範圍內,科學地進行&34;功。虎媽蔡美兒的成功教育或許值我們得借鑑!
  • 做一個「虎媽」有好處,但要注意這兩點,別在孩子的教育上走彎路
    虎媽貓爸的教育模式,在一段時間內非常流行,因為在電視劇上不斷播出的這種教育模式,很多女性看到虎媽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優秀的孩子,不禁紛紛效仿。雙雙從沒有想到這麼優秀的女兒,內心竟然如此軟弱。雙雙此時才深刻地意識到,原來自己這麼長時間以來的教育方式都是錯誤的,自己嚴格的態度,強硬的說法竟然讓孩子不知不覺中失去了自我。
  • 「虎媽」「狼爸」的教育之道不可取
    在有關「虎媽」(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蔡美兒,《虎媽戰歌》一書的作者)的討論後,中國媒體最近又炒起了用雞毛撣子將三個孩子打進中國最高學府之一北大的「狼爸」——香港商人蕭百佑。先「虎媽」後「狼爸」,我想我們很快將覆蓋整個動物界吧。這些斯巴達式父母教育的報導引起了西方父母的恐懼,也引起了中國父母的自滿,他們的心態都是不健康或不正當的。
  • 告別虎爸虎媽?華裔教育方式有了新選擇
    告別虎爸虎媽?轉向西方模式?華裔教育方式有了新選擇(僑界關注)據美國《紐約時報》近日報導,「虎媽」式教育方式伴隨著亞裔的代際發展而漸顯頹勢。一方面是曾經受益於「虎媽」式教育方式的優秀亞裔二代在反思傳統教育;一方面是脫離「虎媽」式教育方式的亞裔三代卻可能面臨不再「優秀」的尷尬。
  • 曾火遍美國的「虎媽」蔡美兒,如今9年過去,她家孩子成才了嗎?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虎媽"、"狼爸"這樣的詞語,在他們這種過於嚴苛的教育理念下,孩子的成長基本上是讓人滿意的,不夠這樣的教育方式褒貶不一。外國人認為尊重孩子,給予孩子自由才是比較好的教育理念,而"虎媽"、"狼爸"式的家庭教育卻是極其高壓,稍顯殘酷,不過也體現了家長的良苦用心。
  • 《虎媽戰歌》:中美教育大戰
    書中指出中國父母得以「成功」的三大特質:不理會孩子的自尊心;認定孩子必須孝順父母;堅信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指引。虎媽訂立的十大家規,以及許多看似苛刻的教育方式,令許多美國父母甚至中國父母無法接受,譬如:每科考試成績都要拿A、不準看電視、不準參加學校社團活動、琴練不好不許吃飯、達不到要求就罵女兒是「垃圾」。
  • 堅定而有方法的教育!——讀《虎媽戰歌》
    對於《虎媽戰歌》,不是喜歡。而是感動!感動蔡美兒對兩個女兒的巨大付出。感動蔡美兒對下一代人人生的負責。感動蔡美兒對教育的巨大貢獻。許多家長會說,這種高壓會讓孩子失去自主性,會讓孩子抑鬱,會很危險。但是,其實虎媽的教育方式和許多我們看到的社會上的一些失敗案列在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儘管表面看起來很相似,高壓,訓斥、懲罰、衝突當然也有獎勵。 首先,虎媽給予了孩子一種對待做事的態度。這種態度是真誠、認真,專注,不斷練習,追求卓越,而且切切實實是在虎媽親力親為的幫助下貫穿於整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從不鬆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