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中外版「虎媽」大PK
前幾年,美國有一位華裔母親因為她教育子女的自傳書《虎媽戰歌》而出名,這本書連續多次位居美國暢銷書榜首,「虎媽」以嚴格到有點殘酷的教育方式引發了美國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的激烈討論。
在以崇尚個人自由和權利的美國,《虎媽戰歌》之所以引起關注,是因為虎媽的教育方式讓很多美國孩子的父母大跌眼鏡,一度被評價為「虐待兒童」。比如通過辱罵、恐嚇和體罰的方式教育兩個女兒,小女兒在練習小提琴的時候,被要求一直從傍晚練習到深夜,期間不能休息,不能上廁所。
隨著兩個女兒的長大,兩個人都表現的非常優秀,先後考入耶魯和哈佛,成為天之嬌女。從結果來看,虎媽的教育是非常出色的。
無獨有偶,前幾年國內上映了一部描寫國內教育題材的電視劇《虎媽貓爸》,劇中趙薇扮演的媽媽,望女成鳳,為了讓6歲的女兒能夠順利地幼升小,嚴格到有點「變態」,這反映了國內小學教育階段普遍存在的家長焦慮:學區房,學前教育,父母的時間和資金的大量投入等等。
02國內外教育現狀
我作為兩個女兒的父親,看著女兒健康快樂長大是最大的心願,然而隨著女兒們先後進入幼兒園和小學,和周圍的小朋友家長們接觸越多,我們開始感覺到壓力,比如這個同學鋼琴8級了,那個同學作文比賽得獎了,誰的演講太厲害了,還有誰報了多少門課外課。
各類培訓公司的Slogan口號越來越醒目,比如一直在談的「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幼兒園MBA課程,學前掌握1000英語單詞,這些與其說在宣傳培訓的價值,不如說是在製造焦慮,讓家長們為課外補課和學習「加餐」買單。
反過來,如果有相當部分的家長加入了培訓和補課大軍,留給剩下的家長們的問題就不是參加與否,可能是要參加更多的培訓才行,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孩子們不在學場落後。
誰家的孩子都是寶,我們也不能讓女兒表現落後,孩子媽全力開動,先後報名輔導班和興趣班,周末最忙,暑假寒假也都報了名。一段時間下來孩子們確實能學到不少知識,但是課外遊戲時間大量減少,也影響孩子的全面發展。
家長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從上下課接送到課外輔導,真不知道這樣做是否得不償失。
這是上海的情況,國外怎麼樣呢?
我有幾個同學在美國,目前孩子都在就讀美國的中小學,據同學講,跟國內教育競爭一樣,在美國同樣也有升學競爭的壓力,比如說美國加州的公立小學,都是以教育局公布API指數(公立學校學術表現指數)作為參考標準確定學校的教育水平,指數越高,學校越受歡迎。
比如好學區和差學區的房價可以相差兩倍以上。或者可以選擇教育水平普遍更高的私立小學,不過跟公立小學的學費免費不同,美國私立小學,尤其是私立精英小學的收費都非常高,有些高達5萬美金/年,這不是普通家庭能夠負擔的。
很多人都認為,美國的學校教育就是老師帶著學生玩,學生沒有什麼壓力,其實這完全是誤解,誠然,在美國的某些學校,比如在黑色族裔社區,由於經濟水平和學校資源不佳,確實存在學生散養和放任的狀態,但是這絕不是美國的教育現狀,尤其是在中產階級和精英階級內,對教育同樣是非常重視和投資的,跟國內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大家可能看到過一張圖:哈佛大學凌晨4點的圖書館,燈火通明,座無虛席。可見美國的精英學生們對於讀書和學習的熱衷程度。
03應試教育還是主流
現在上海的公立小學都在推行給學生和家長的減負政策,教育局也三令五申,不允許學校和老師給學生布置過多作業和辦課外輔導班,應該說初衷是為了讓孩子們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更自由和快樂的發展自己喜歡的愛好或者專長,為什麼效果不佳,反而會變成各類培訓公司大賺其錢,值得深思。
個人覺得有兩個原因不容忽視:
(1)考試還是應試教育主要的「升級打怪」方式。
不管怎麼詬病應試教育,存在即合理,在應試教育之外,還真找不到更加合理公平的方式。所以不管是國內升學體制,還是走國際學校的國外教育方向,在強調考察孩子們的綜合素質之外,都是以考試分數為主要的衡量標準。
在我們這一代,簡單講就是應試教育,通過一次或者幾次考試,決定可以上什麼樣的初中、高中和大學。現在的考試更加複雜,除了拉長了考試的周期,還增加了比如音樂特長、體育特長等等方面的考核,這樣讓綜合素質的考察更加全面的同時,確實也變相的增加了家長和孩子們的負擔。
(2)教育資源不均衡
不可否認的是,優秀的老師大多分布在頭部的學校,國內外皆是如此。反過來,學生素質的不同也反過來影響了學校整體的表現,這個觀點可能有人不贊同。
今年上海一所著名的公立小學發生了一件事情,因為一個學生的學習成績實在太差,學校出面和家長溝通,希望家長轉學,可以私下裡給與10萬的補償。這樣同樣說明,好的公立學校是非常注重對就讀學生生源素質的考察,這直接影響到學校畢業生的升學表現。
04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應當並行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認為「美國的基礎教育沒有中國好」,巴菲特等相當多的美國精英也提到中國的基礎教育,也就是中小學教育做得比美國要好。我們或許需要對我們歷來認為應試教育的弊端做重新思考。
我們看一下在2012年基礎能力國際測評(PISA)中,上海中小學學生的能力測評結果在所有三個方面都排在全球第一,美國學生連前十名都擠不進。
我們國家的教育系統這些年在不斷探索和改進如何提高應試教育中體現孩子們素質教育的部分,比如增加更多的科目,比如改變考試的形式,更多考察孩子們的個人特色和能力,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死記硬背,這些都是很好的改進。
這裡要提一下所謂的快樂教育,誠然,讓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興趣和快樂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情況下,要防止快樂教育變成放任孩子玩樂的懶惰教育和教育不作為的藉口,這是絕對不可取的。
05最後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是關係到國家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世界的經濟強國都不遺餘力的將教育作為國家戰略,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我們充分相信政府和國家的教育體系,會繼續改善目前教育中資源不均衡和應試教育的不足,提升基礎教育尤其是中小學教育的效率效果,通過國家的資源投入和改善,在現有基礎上更進一步,為社會各方面的發展持續注入動力和活力。
對於我們家長來說,教育是一場馬拉松,過度地強調考試分數不可取,但是以快樂教育為藉口,放羊式的培養同樣不對。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長和潛力,結合素質教育,把孩子的興趣和潛質挖掘出來,在全面成長的基礎上有所側重,培養特長,這應該是一個理想的方向。
堅持原創不容易!如果您閱讀後感覺滿意,請給予點讚、評論並轉發,以示鼓勵!「本文作者:孫楊正 」
健康跑步,挑戰更多人生可能
人生的荒謬與超越
「四個字」讓曾國藩成為一代「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