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以下簡稱「浙大藝博館」)歷經十餘年籌備正式開館,並於今日(9月9日)起,免費對外開放。
位於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的浙大藝博館由國際博物館領域著名設計機構——紐約Gluckman&Tang設計事務所主持設計,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負責施工設計。全館分為博物館區與學術區兩個功能區。博物館區分布於第一層,包括展廳、藏品庫房、修復展示室、學術報告廳和教育活動區等,是博物館開展收藏、展覽與公共教育的場所。學術區分布於第二、三層,由方聞圖書館、專業教室構成,主要面向浙江大學校內師生和專業研究人員。
自浙大藝博館從開館之日起,四大主題展覽將生動展示「以中國為中心、以全球為脈絡」的全文明收藏理念。即「中國與世界: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新獲藏品展」「國之光——從《神州國光集》到《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漢唐奇蹟:中國藝術狀物傳統的起源與發展」和「漢唐奇蹟之北朝記憶——山西忻州九原崗北朝墓壁畫數位化展覽」。
中國與世界: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新獲藏品展
展覽展出的是2009年迄今新獲的部分藏品,旨在詮釋「中國中心、全球脈絡」的收藏規劃和展示籌建期間的收藏成果。
其中中國藝術品全部來自捐贈,展品的時間跨度從唐代至二十世紀中葉,內容涉及書畫、碑刻、瓷器、漆器、金銅造像等。外國藝術品主要來自購藏,也有部分捐贈,內容有日本寫經、古筆切和明治以來漢風書法,及文人畫和版畫;還有東南亞、南亞佛教藝術品以及埃及、希臘藝術品。
展覽時間為9月8日-12月8日。
國之光——從《神州國光集》到《中國歷代繪畫大系》
展覽以近代圖像科技的發展和進步為線索,以近百年來中國繪畫知識的公共化為背景,集中展示由浙江大學、浙江省文物局編纂出版的「中國歷代繪畫大系」項目成果。
展覽時間為9月8日-11月8日。
漢唐奇蹟:中國藝術狀物傳統的起源與發展
展覽通過大量視覺材料展現了中國藝術對於寫實狀物的探索歷程,並對其發展的動因做出一定的闡釋。這個展覽展示的是方聞先生對中國藝術史研究的收官之作,也是他晚年最關心的展覽。博物館希望以此展覽向方聞先生和最先開始這種思考的學者們致敬,也希望在他們的啟發下,把這樣的思考呈現給更多對中國藝術與文化懷有好奇與敬意的觀眾。
展覽時間為9月8日-12月8日。
漢唐奇蹟之北朝記憶——山西忻州九原崗北朝墓壁畫數位化展覽
這是「漢唐奇蹟」特展的一部分,展示了北朝晚期在墓葬壁畫中的寫實狀物發展面貌。內容為浙江大學文物數位化團隊配合山西忻州九原崗北朝墓葬考古,進行壁畫田野信息採集,實驗室計算整合,所形成的原真數字檔案。這是中國墓葬壁畫首次在出土同時,實施全面數位化信息記錄的成功案例。九原崗壁畫的發現和數位化保護,也為觀眾了解北朝晚期的文化與藝術提供了難得的第一手資料。
展覽時間為9月8日-12月31日。
浙江大學副校長羅衛東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浙大藝博館的定位是文明史、藝術史教學博物館,是與收藏文字文獻的圖書館相平行的實物史料庫,也是大學的文科實驗室,其最大的特點是服務實物教學。其首要使命是支持、提升浙江大學的教學、研究與社會服務水平。通過藝術品原作的收藏、教學、研究與展示,開展「實物教學」,讓學生親手接觸到文物、藝術品原作,強化浙江大學「文」與「物」並重的教學模式。
今年5月,浙江大學正式成立藝術與考古學院,這也為博物館帶來重要的學術支撐。此外,浙大藝博館還將聚焦全球教師,通過設立訪學基金,以更開放的辦法,吸引更多的人來「策一個展,開一門課」。
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日 上午9:00至下午5:00
每日下午4:30停止入館
周一閉館,節假日另行通知
整編自澎湃新聞、浙江大學
編輯:miya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