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今日正式對外開放!

2020-12-22 騰訊網

9月8日,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以下簡稱「浙大藝博館」)歷經十餘年籌備正式開館,並於今日(9月9日)起,免費對外開放。

位於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的浙大藝博館由國際博物館領域著名設計機構——紐約Gluckman&Tang設計事務所主持設計,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負責施工設計。全館分為博物館區與學術區兩個功能區。博物館區分布於第一層,包括展廳、藏品庫房、修復展示室、學術報告廳和教育活動區等,是博物館開展收藏、展覽與公共教育的場所。學術區分布於第二、三層,由方聞圖書館、專業教室構成,主要面向浙江大學校內師生和專業研究人員。

自浙大藝博館從開館之日起,四大主題展覽將生動展示「以中國為中心、以全球為脈絡」的全文明收藏理念。即「中國與世界: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新獲藏品展」「國之光——從《神州國光集》到《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漢唐奇蹟:中國藝術狀物傳統的起源與發展」和「漢唐奇蹟之北朝記憶——山西忻州九原崗北朝墓壁畫數位化展覽」。

中國與世界: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新獲藏品展

展覽展出的是2009年迄今新獲的部分藏品,旨在詮釋「中國中心、全球脈絡」的收藏規劃和展示籌建期間的收藏成果。

其中中國藝術品全部來自捐贈,展品的時間跨度從唐代至二十世紀中葉,內容涉及書畫、碑刻、瓷器、漆器、金銅造像等。外國藝術品主要來自購藏,也有部分捐贈,內容有日本寫經、古筆切和明治以來漢風書法,及文人畫和版畫;還有東南亞、南亞佛教藝術品以及埃及、希臘藝術品。

展覽時間為9月8日-12月8日。

國之光——從《神州國光集》到《中國歷代繪畫大系》

展覽以近代圖像科技的發展和進步為線索,以近百年來中國繪畫知識的公共化為背景,集中展示由浙江大學、浙江省文物局編纂出版的「中國歷代繪畫大系」項目成果。

展覽時間為9月8日-11月8日。

漢唐奇蹟:中國藝術狀物傳統的起源與發展

展覽通過大量視覺材料展現了中國藝術對於寫實狀物的探索歷程,並對其發展的動因做出一定的闡釋。這個展覽展示的是方聞先生對中國藝術史研究的收官之作,也是他晚年最關心的展覽。博物館希望以此展覽向方聞先生和最先開始這種思考的學者們致敬,也希望在他們的啟發下,把這樣的思考呈現給更多對中國藝術與文化懷有好奇與敬意的觀眾。

展覽時間為9月8日-12月8日。

漢唐奇蹟之北朝記憶——山西忻州九原崗北朝墓壁畫數位化展覽

這是「漢唐奇蹟」特展的一部分,展示了北朝晚期在墓葬壁畫中的寫實狀物發展面貌。內容為浙江大學文物數位化團隊配合山西忻州九原崗北朝墓葬考古,進行壁畫田野信息採集,實驗室計算整合,所形成的原真數字檔案。這是中國墓葬壁畫首次在出土同時,實施全面數位化信息記錄的成功案例。九原崗壁畫的發現和數位化保護,也為觀眾了解北朝晚期的文化與藝術提供了難得的第一手資料。

展覽時間為9月8日-12月31日。

浙江大學副校長羅衛東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浙大藝博館的定位是文明史、藝術史教學博物館,是與收藏文字文獻的圖書館相平行的實物史料庫,也是大學的文科實驗室,其最大的特點是服務實物教學。其首要使命是支持、提升浙江大學的教學、研究與社會服務水平。通過藝術品原作的收藏、教學、研究與展示,開展「實物教學」,讓學生親手接觸到文物、藝術品原作,強化浙江大學「文」與「物」並重的教學模式。

今年5月,浙江大學正式成立藝術與考古學院,這也為博物館帶來重要的學術支撐。此外,浙大藝博館還將聚焦全球教師,通過設立訪學基金,以更開放的辦法,吸引更多的人來「策一個展,開一門課」。

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日 上午9:00至下午5:00

每日下午4:30停止入館

周一閉館,節假日另行通知

整編自澎湃新聞、浙江大學

編輯:miyagi

相關焦點

  •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開館
    9月8日下午,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在紫金港校區正式開館。中宣部文藝局局長湯恆、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出席開館儀式。浙江大學黨委書記任少波為捐贈者頒發捐贈榮譽證書,校長吳朝暉院士講話。校發展委員會主席、浙江大學黨委原書記張曦,校發展委員會主席、浙江大學原校長楊衛,黨委副書記鄭強,學校老領導鄭造桓、程家安、卜凡孝、王玉芝出席。副校長羅衛東主持儀式。 湯恆、顧玉才、任少波、吳朝暉、張曦、楊衛、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葛學斌、省教育廳黨委副書記幹武東、省文物局局長柳河以及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院長、藝術與考古博物館館長白謙慎共同為藝術與考古博物館開館揭幕。
  • 浙江大學:參觀藝術與考古博物館
    2019年9月8日,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藝術與考古博物館正式開館,為這裡增添了一座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鑑的殿堂。2019年11月27日中午,在單位的安排下,我跟同事們一起,前往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參觀——
  •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成立!師資強大!
    在浙江大學喜迎建校122周年之際,5月20日,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在紫金港校區成立,進一步形成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傳承、社會服務於一體的藝術與考古學科生態體系。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整合藝術學系、文物與博物館學系、藝術與考古博物館、文化遺產研究院、中國古代書畫研究中心等單位建立。
  • 浙江大學成立藝術與考古學院 目前先設四個學系和一個博物館
    都市快報 通訊員 吳雅蘭 柯溢能 記者 胡信昌在浙江大學迎來建校122周年之際,5月20日,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在紫金港校區成立,浙大進一步形成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傳承、社會服務於一體的藝術與考古學科生態體系。
  • 「小隊實踐」走進浙大藝術與考古博物館,探索藝術與考古!
    樂學同遊-小隊實踐定製活動一起走進浙大藝術與考古博物館探索藝術與考古小隊實踐>浙大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博物館簡介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Zhejiang University Museum of Art and Archaeology)設於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西區,館體建築佔地50畝
  •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成立於2019年5月,由原文物與博物館學系、藝術系、文化遺產研究院、藝術與考古博物館、中國古代書畫研究中心等單位組建。學院現擁有考古學、藝術學理論兩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藝術設計學二級學科博士點,現設藝術史系、考古與文博系、設計藝術系、美術系四個學系,藝術史研究所、文化遺產與博物館學研究所、中國藝術研究所三個研究所。
  • 山東大學博物館入選歷史考古類國家一級博物館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曲順 通訊員 博宣 青島報導12月21日,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關於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的公告》,山東大學博物館入選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成為目前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僅有的兩所高校博物館之一
  • 山東大學博物館入選歷史考古類國家一級博物館
    聯合網訊 12月21日,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關於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的公告》,山東大學博物館入選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成為目前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僅有的兩所高校博物館之一,也是全國高校唯一的歷史考古類國家一級博物館。
  •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建院首次畢業作品展在杭州西溪美術館展出
    展覽作品呈現明顯的多元與跨界風格,同學們並不局囿於自身專業,涉獵廣泛、形態多彩,充分體現出藝術與考古學院兼容並蓄、學科交叉的明顯特色。本文共遴選出若干優秀作品,以饗廣大讀者。全部作品可參見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公眾號。視覺傳達設計 https://mp.weixin.qq.com/s/xGlQ9lckaE9n3EvEmBVM0Q
  • 中國國家博物館一行來訪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與中國國家博物館早已有合作。2019年11月27日,學校受邀赴中國國家博物館,雙方籤署合作協議,共建中國國家博物館-浙江大學中國夢研究中心,浙江大學研究任務定位為「中國夢與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王春法表示,浙江大學學科門類齊全,底蘊深厚,是全國名列前茅的綜合性大學。
  • 遊於藝 | 浙江大學啟動「遊於藝」實物教學計劃(公益),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師資培訓
    11月21日,浙江大學啟動了「『遊於藝』中小學實物教學及推廣計劃」,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樓可程主持了啟動儀式,他介紹,「文」與「物」猶如鳥之雙翼,缺一不可。「遊於藝」計劃是由浙江大學主辦,香港田家炳基金會資助的公益項目,以浙江大學的師資為主要支撐力量,以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為基地,目標是推行以文物或者藝術品實物作為教學樣本的、文與物並重的 「實物教學」模式,通過師資培訓,學生研學、課堂教學等形式,提升教師利用博物館實物資源進行教學的能力,提升學生的閱讀實物能力、美學素養和批判性思維,踐行教育部和國家文物局的《意見》。
  • 希臘第三階段首日恰逢國際博物館日,考古文化遺址重新對外開放
    中新社·華輿訊據中希時報報導5月18日是希臘逐步解除封鎖的第三階段的首日,在關閉近兩個月後,包括雅典衛城、古奧林匹亞和希臘國內共計200個考古遺址,在今日重新對外開放。根據報導,首批開放的文化遺址將在每天上午8點開放,晚上8點關閉。並按照希臘衛生專家的指示,採取一切必要的衛生安全措施。
  • 浙大決議籌建藝術與考古學院,並建綜合性高校中首個藝術史系
    浙江大學特聘教授、國際著名藝術史家方聞追思會在紫金港校區舉行。10月25日,浙江大學特聘教授、國際著名藝術史家方聞追思會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舉行。另外,消息透露,明年,我國第一家藝術史教學博物館「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及藝術與考古專業圖書館「方聞圖書館」(The Wen and Constance Fong Library)將同期於浙江大學開放。澎湃新聞記者查詢發現,這是浙大官方首次確認籌建藝術與考古學院並建立藝術史系的消息。
  •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25周年館慶展在京舉行
    展覽作品    5月27日,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迎來25周年館慶。在AMS藝術、科學和人文基金會/吉莉安·賽克 勒女爵士與阿瑟·姆·賽克勒博士藝術、科學和人文基金會的鼎力支持下,鮑蓓、崔岫聞、E.V.戴、阿南迪塔·達塔、馬克·福克斯、安妮塔·格萊斯塔、尼古拉斯·埃雷拉、瑪麗亞姆·納傑德、託尼·斯科特、泰祥洲、徐冰、展望多位國際知名藝術家作品將於5月27日至8月27日期間在賽克勒博物館展出, 5月28日、29日將舉辦為期兩天的「融匯:國際藝術與文化」研討會。
  •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博士生導師、王小松教授作品欣賞
    王小松1964年出生於中國武漢現任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副院長 / 教授 / 博士生導師2003作為中國國家人事部引進專家,任浙江大學藝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主任/ 教授1997獲得柏林藝術大學造型大師生學位,任教於Victor Gollancz成人大學1996獲得柏林藝術大學碩士學位,任德中文化交流協會理事 / 文化總監1994入選德國藝術家協會會員1992作為自由藝術家 / 設計師定居柏林
  • 山東大學博物館入選國家一級博物館
    12月21日,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關於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的公告》,山東大學博物館入選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成為目前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僅有的兩所高校博物館之一,也是全國高校唯一的歷史考古類國家一級博物館。
  • 大學博物館,該是什麼樣
    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西南角,坐落著一座外形方正、青灰色調的四層混凝土砌塊建築,這就是浙大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受疫情影響,博物館自年初以來沉寂了5個多月,於6月恢復對在校師生開放,11月1日起正式重新向社會公眾開放。  近日,走進浙大藝博館的參觀者最大的願望,就是體驗1:1復原的雲岡第12窟。
  • 圖:中國古代性文化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圖:中國古代性文化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 新華·博物館日報(第261期):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遺址公園5月1日...
    【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遺址公園5月1日試開園】3月24日,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遺址公園博物館、遊客服務展示中心及其配套工程基本的外部結構已基本完成。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遺址公園計劃於2020年5月1日試開園,旨在打造一個集遺址保護、旅遊觀光、文化體驗、生態休閒為一體的世界級大遺址公園旅遊目的地。
  • 從浙大藝博館看大學博物館,該是什麼樣
    浙江在線12月8日訊(記者 曾福泉 通訊員 柯溢能 吳雅蘭)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西南角,坐落著一座外形方正、青灰色調的四層混凝土砌塊建築,這就是浙大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受疫情影響,博物館自年初以來沉寂了5個多月,於6月恢復對在校師生開放,11月1日起正式重新向社會公眾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