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把家庭教育推給學校,就大錯特錯了

2020-12-13 騰訊網

文/可馨育兒

在我們的既往經驗中,我們總是覺得很多家長在孩子遇到問題時就會求助於學校老師。今天發生的這件事剛好反了過來。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位老師發現班上一個孩子現在的學習狀態很不好,上課也不專心,經過家訪才了解到原來孩子的爸爸媽媽要分開了。老師本想和他們好好說一說孩子的事情,沒想到這位家長直接放話說:「我們把錢交到了,你們就有義務管我們兒子,現在都是你們的責任!」沒想到男孩的老師盡職,家長竟然這樣的滿不在乎。聽到這些話,老師才明白,影響孩子的不是家長要離婚,而是這兩個人。

有很多家長在兒女入學以後,似乎就覺得對他們的培養和自己再無關係。他們將全部希望都放在學校的老師身上。但是,講道理,現在的老師最少一個人管理全班三、四十人,怎麼可能對每一個學生事無巨細呢?這樣即使學校老師再努力也沒辦法培養出一個優秀的人。因為,從根本上,這兩種教育是兩個不同的命題。如果您還不知道這其中的意義,請繼續往下讀。

學校教育主要培養孩子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性情、愛好甚至氣質可能會在自有水平的基礎上得到強化。那麼這種水平是哪裡來的呢?沒錯,就是家庭。

1、對子女的性情的發展的重要性

我們經常說xxx的孩子那個脾氣和他爸爸真像啊!這就體現了家庭在孩子性格塑造中的作用。在孩子上學之前,他身上所有的特點都是受家裡人的影響的,有很多人意識不到這點。總以為孩子和家裡人有相似的地方就都是遺傳的。他們沒有這個概念。這就是很可悲的地方——又想孩子好,又不給孩子提供好的影響。

很多小朋友生活在充滿愛的家庭裡,因此,他們形成溫和的性格的可能性就比較大。相反,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天天只有爭吵的人家,那他們的性格自然也更容易變得急躁。

2、對孩子全面發展的重要性

如果說學校教育是一個一個磚塊,那麼家庭教育就是能夠把這些磚砌成一面牆的水泥。他們相關又互補。如果在孩子上學以後,大人們根本不管孩子,好像只要成績好就可以了。那麼,這樣的孩子在步入社會之後,社會就會對他進行打擊。

一個女孩,學習成績極其棒,在當地排名第一的高中上學。這個女孩每個月回一次家,但是回了家以後,家長就要像照顧嬰兒一樣照顧她,從洗衣刷鞋到購物做飯,家長一手包辦。那這個孩子要做什麼呢?就一件事——學習。的確,這孩子的成績保送頂級大學都沒問題,但是卻失敗了。

為什麼呢?一個近乎成年的人,竟然不知道100元長什麼樣子。可能說出來都沒有人信,但這卻真真實實地發生了。家長本以為孩子學習好就有好未來,家裡的事一件都不用孩子上手,沒想到一個成年人連這種常識都沒有。成績再好有什麼用呢?

如果一些基本的能力沒有讓孩子從小培養起來,那麼小朋友實現成功的可能基本就沒有了。這麼一說,這是那些教師給予不了的。

這兩種這兩種模式本應相輔相成,而有的家庭卻刻意將二者割裂甚至抹去,這無不體現著一些家庭對孩子的不負責!如果,您不想讓孩子被這個社會所淘汰,請重視家庭原因!不要再把責任都推給老師了!(作者:mar12)

圖片來源網絡,只供想像,圖文無關,侵刪。

相關焦點

  •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應該以哪一種為主
    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傳承,社會底層人的孩子,成年後大多數還生活在社會底層,農民的孩子會種地,商人家的孩子會經商,沒有經商經驗的農民家庭,是無法傳授孩子經商教育的,同樣,沒有種地經驗的商人家庭,也是無法教會孩子去如何種地。
  • 學校教育跟家庭教育哪個更重要?學校:家庭教育,父母:學校教育
    孩子,是每一個家庭的希望,父母既然把孩子生下來之後,又花費那麼大的力氣將其養大成人,自然是希望他能夠成才的。因此才會把他送到學校,希望學校將他教育成才。而學校當然是希望能夠把孩子教好,可問題是老師跟學生的數量相差還是很多的,難免估計顧忌不到孩子,一旦發生了什麼,家長就會認為是學校的錯,而學校又認為是家長在家中沒把孩子教好。那麼學校教育跟家庭教育哪個重要?教育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學校教育跟家庭教育缺一不可,沒有誰更重不重要一說。缺少了家庭教育,孩子難免性格上有問題,缺少學校教育,孩子或許少了成才的資本。
  •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邊界在哪裡?
    家庭教育與學校最大的區別在於:第一,家庭教育是個別化的教育,針對孩子個別的關注、指導和教育,必須由家長來完成,學校無法替代;而學校則是面向大多數學生的教育,提供的只是一個公共的、普遍的教育,需按照統一進度、統一的課程,很難真正關注每一個兒童的差異。
  • 別將「熊孩子」推給學校
    目前家長已經對小孩進行批評教育。幼兒園的小朋友鬧情緒,這樣的情況司空見慣。按常理來看,幼兒園小朋友心智尚未成熟,個人情緒極易因為各種影響而發生波動,獨自哭叫吵鬧以及相互頑皮都屬情有可原。無論是聽話的「乖兒童」還是淘氣的「熊孩子」,都有必要在家庭教育中強化社會人培養意識。作為孩子家長或法定監護人,首先需要對自家孩子的性格、情緒以及思維行事習慣,有著客觀的判斷。既不能啥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好」,返之吹毛求疵看自家孩子什麼都是錯;也不能一味寵溺啥都不當回事。其次,要及時承擔起對孩子的正常家庭教育責任。
  • 家庭教育的責任,切不可推給別人
    如果說教師上課時,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將課堂教育所能起到的效果發揮到極致。那麼負責家庭教育的家長也同樣需要全身地投入其中,才能將家庭教育這件事的效果發揮出來。如果孩子表現不好,那就一定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1如果一對父母真的抱有這樣的想法,那麼他們真的是錯失了教育孩子最關鍵的部分。首先,孩子是自己的孩子,不是別人的。指望將孩子的教育責任全部推給老師、學校,其實是一種對孩子的教育不負責任的表現。
  • 漫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銜接
    在孩子學習成長環境裡,家庭教育為孩子成長、早期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從不同成人成長經歷來看,孩提時他們的家長也走過不少彎路,待孩子成為學生進入學校,教師的作用不斷增強。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需要家校共育,需要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的銜接,更需要學生的教師尊重不同孩子的差異性,需要教師用愛與尊重喚醒學生的知行合一。
  • 教育孩子是家庭教育重要還是學校教育重要
    教育孩子是家長一生的事業,但教育的問題也一直困擾著每位家長。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會對老師說:「我們不懂教育,孩子就交給你們,你們多費心,辛苦了。」其實,教育不只是取決於學校老師的教育,更取決於家裡面家長的教育。我們常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學校,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哪個更重要?
    從古至今,我們沒有像今天一樣如此重視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形成「點、線、面」全覆蓋的教育責任網。三種教育缺一不可,當然也有主次。在我理解中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參與佔比應該是51%、35%、14%,原因如下。
  •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種教育形式哪個更重要?
    來源:兒童睡前故事會人的教育形式可以分為三種: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你知道合格的家庭教育應該具體教導哪些內容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又該具體教些什麼呢?這就是三種教育形式的基本情況。學校教育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有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可是,你知道三觀是怎麼形成的嗎?在哪裡形成的呢?與三種教育形式有什麼必然的聯繫嗎?每一個人都會接受這三種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
  • 學校教育「應試化」,家庭教育「功利化」,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
    對於孩子來說,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哪個更重要? 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性格品行有直接影響。在成長、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如果沒有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的人格、習慣和價值觀就會產生偏差,而學校教育相對來說,其實是家庭教育的補充和完善。
  • 您認為家庭教育重要,還是學校教育重要?
    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並不是那麼的涇渭分明的,這兩者之間是需要相互作用才能有更好的發展,對於孩子來說家庭和學校都不可或缺。 一、家庭教育是孩子學前教育的基礎 對於孩子來說,家庭教育是貫徹孩子成長的整個人人生,與學校教育不同,家庭教育在孩子上學之前就已經開始。
  • 「安博教育」淺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
    【安博教育】淺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是多麼的重要!當一個人呱呱墜地時,教育已經悄無聲息地來到你的身邊。人的一生中有三次教育,分別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是我們最先接觸到的教育,也是最關鍵的一個教育。猶如你人生中的第一步,家庭環境決定一個孩子的性格,習慣。當孩子在小的時候,他們是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的,他們只會聽別人說,父母說髒話,他們也就聽下了,他們的模仿能力也特別的強。父母做事的時候應該想想孩子會不會模仿,會不會帶壞孩子。
  • 家庭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家庭
    育人是一項綜合工程,不僅需要學校的努力,也需要家庭和社會的配合。對於目前上海家庭教育中的一些現象和問題究竟該怎麼看,基於不同的角色與身份,會做出不同的解讀。本刊將陸續刊發相關方面的見解,與讀者共同討論這一問題。 希望孩子成長、發展好不是壞事,但怎樣讓孩子好卻是難事。
  • 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學校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即家長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大家都說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學校,那麼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意義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
  •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哪個對孩子的發展更重要?
    家長卻忽視甚至放棄家庭教育的德育與適應社會生存能力的培養;把教育視為學校的責任,注意力牢牢地盯著學校,把學校當成教育的「無限責任公司」。在學校摔一跤、假期在家受傷,放學路上出現意外、假期去河裡遊泳淹死等等,都要去學校鬧一鬧,找一找學校的麻煩,讓學校出"血「。
  • 家庭教育,先家庭後教育:家庭是硬體,教育是軟體
    很多家長為孩子付出很多,也學習很多家庭教育課程,看很多家庭教育書籍,為什麼還是教育孩子很困難?因為主次顛倒,沒有抓住家庭教育的主幹!家庭教育,很多家長只行使「教育」功能,忽視了「家庭」功能!家長總想著怎麼教孩子,怎麼教育孩子!
  • 枕頭說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的關係
    相反,險風惡浪更激勵我們增強學校訓練的信心和強度,並提醒我們注意把遊泳池訓練和江河湖海訓練結合起來」。枕頭的理解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像行駛在教育道路上的套著三匹馬的馬車,都能朝著一個方向奔跑,它們就能產生合力,順利到達目的地;否則就會產生分力,不能正常前進。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奠定作用,而社會環境對孩子也有很大的影響,並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影響越來越大。
  •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之反差,映射出鄉村教育之亂象
    學校教育從來都不是單獨依存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夥伴,家庭教育又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配合得默契,孩子必定有美好的前程,反之孩子就是吃盡苦頭。這些教育亂象瀰漫著整個農村家庭,五花八門的育兒方式衝擊著學校的教育。當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反差時,就會嚴重的阻礙著學校教育的發展。只有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同步進行,並列前進時,農村學校教育才能有日新月異的變化。當前的形勢,農村學校教育非常薄弱,如何才能更好的發展起農村教育事業,一直以來都人們最為關心的事情。
  •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哪個更重要?看完你就明白了!
    相對於學校教育,孩子在一個家庭的時間是最長的,很多的重複訓練的過程是在家裡面完成的,所以家庭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相較於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則是個體教育。每個孩子都是個體,父母需要依照孩子的成長階段,從他的興趣和性格出發,以對孩子的長期的教育計劃為藍圖,選擇正確的、和主流的學校教育互補的家庭教育內容。
  • 如何學習家庭教育
    如何學習家庭教育?學習是一個人的終身事業。從一個人出生來到這個世界上就開始了探索與學習,首先是在父母的幫助下學會坐和獨立行走。然後到了讀書的年齡就走進了學校。在學校裡接受科學文化知識的教育與學習。學校畢業後走進職場又需要學習工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