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可馨育兒
在我們的既往經驗中,我們總是覺得很多家長在孩子遇到問題時就會求助於學校老師。今天發生的這件事剛好反了過來。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位老師發現班上一個孩子現在的學習狀態很不好,上課也不專心,經過家訪才了解到原來孩子的爸爸媽媽要分開了。老師本想和他們好好說一說孩子的事情,沒想到這位家長直接放話說:「我們把錢交到了,你們就有義務管我們兒子,現在都是你們的責任!」沒想到男孩的老師盡職,家長竟然這樣的滿不在乎。聽到這些話,老師才明白,影響孩子的不是家長要離婚,而是這兩個人。
有很多家長在兒女入學以後,似乎就覺得對他們的培養和自己再無關係。他們將全部希望都放在學校的老師身上。但是,講道理,現在的老師最少一個人管理全班三、四十人,怎麼可能對每一個學生事無巨細呢?這樣即使學校老師再努力也沒辦法培養出一個優秀的人。因為,從根本上,這兩種教育是兩個不同的命題。如果您還不知道這其中的意義,請繼續往下讀。
學校教育主要培養孩子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性情、愛好甚至氣質可能會在自有水平的基礎上得到強化。那麼這種水平是哪裡來的呢?沒錯,就是家庭。
1、對子女的性情的發展的重要性
我們經常說xxx的孩子那個脾氣和他爸爸真像啊!這就體現了家庭在孩子性格塑造中的作用。在孩子上學之前,他身上所有的特點都是受家裡人的影響的,有很多人意識不到這點。總以為孩子和家裡人有相似的地方就都是遺傳的。他們沒有這個概念。這就是很可悲的地方——又想孩子好,又不給孩子提供好的影響。
很多小朋友生活在充滿愛的家庭裡,因此,他們形成溫和的性格的可能性就比較大。相反,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天天只有爭吵的人家,那他們的性格自然也更容易變得急躁。
2、對孩子全面發展的重要性
如果說學校教育是一個一個磚塊,那麼家庭教育就是能夠把這些磚砌成一面牆的水泥。他們相關又互補。如果在孩子上學以後,大人們根本不管孩子,好像只要成績好就可以了。那麼,這樣的孩子在步入社會之後,社會就會對他進行打擊。
一個女孩,學習成績極其棒,在當地排名第一的高中上學。這個女孩每個月回一次家,但是回了家以後,家長就要像照顧嬰兒一樣照顧她,從洗衣刷鞋到購物做飯,家長一手包辦。那這個孩子要做什麼呢?就一件事——學習。的確,這孩子的成績保送頂級大學都沒問題,但是卻失敗了。
為什麼呢?一個近乎成年的人,竟然不知道100元長什麼樣子。可能說出來都沒有人信,但這卻真真實實地發生了。家長本以為孩子學習好就有好未來,家裡的事一件都不用孩子上手,沒想到一個成年人連這種常識都沒有。成績再好有什麼用呢?
如果一些基本的能力沒有讓孩子從小培養起來,那麼小朋友實現成功的可能基本就沒有了。這麼一說,這是那些教師給予不了的。
這兩種這兩種模式本應相輔相成,而有的家庭卻刻意將二者割裂甚至抹去,這無不體現著一些家庭對孩子的不負責!如果,您不想讓孩子被這個社會所淘汰,請重視家庭原因!不要再把責任都推給老師了!(作者:mar12)
圖片來源網絡,只供想像,圖文無關,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