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7月18日晚上發生的事情,和往常一樣,晚飯後孩子跟著爺爺奶奶出去散步,我照樣抓緊時間做自己的事情。
沒過多久,奶奶抱著孩子回來了,說孩子在奔跑的時候,腳下踩滑後腦勺著地摔了。當時我心裡就咯噔一下。
孩子的腦袋耷拉在奶奶肩膀上,一副無精打採的樣子,我忙上去把孩子接過來,只見孩子的小臉上還有淚水的痕跡。
我趕緊檢查孩子有沒有受傷,後腦勺摔著的地方除了有點鼓包,沒有明顯的傷口。又問了孩子剛摔著時有沒有大哭,說孩子當時哭的很厲害。
孩子爸爸拿出剛買的玩具,孩子想玩,自己拿著玩具玩了一下,立馬又要大人抱抱。不管大人怎麼逗他,始終提不起興趣,明顯能感覺到孩子有點焦躁不安,大人抱著的時候也時不時的哭鬧。
孩子越哭鬧,我越不安。因為孩子摔著的是後腦勺,從孩子會翻身開始就知道了,摔到後腦勺會出現的情況,腦震蕩、顱內出血。我不敢大意,趕緊在線問醫生。
在線醫生根據我描述的孩子的反應,最後的建議還是送醫院檢查一下。
有了醫生的建議,我更加迫不及待的要帶孩子去醫院,孩子爸剛開始以為我有點小題大做,但我的態度很堅決,他也就拿上口罩跟著出門了。
最開始去看的兒科急診,急診醫生一聽是摔到後腦勺,便叫我們去看外科急診。於是,我們又馬不停蹄的趕到另一個醫院看外科急診。
現在正是疫情期間,一個患者只能有一名家屬陪同,經過醫院的「重重關卡」,終於掛上了號。
繳完費已經快凌晨了,還有很多人等著看急診,候診區的位置沒有一個是空的,我雙手交叉努力的拖著寶寶的屁股,站在護士臺前等著。
不斷在心裡責備自己,為什麼不跟著孩子一起出去,也許自己看著孩子就不會摔倒。聽說孩子哭的很厲害,他當時得多疼啊,自己這個當媽的卻沒有在身邊,讓孩子獨自承受。
等待總是漫長的。心裡著急,總想快一點知道孩子到底有事沒事,對一個當媽的人來說,等待簡直就是煎熬,當媽後第一次感到心神不寧。
等了一個多小時後終於看到了醫生,醫生詢問了孩子的情況,看了孩子的表現,說是要看孩子腦內有沒有出血,只能做CT,但對這麼小的孩子來說肯定有放射性。孩子沒有出現意識不清,沒有嘔吐,孩子的精神狀態也比之前好了很多,也明白了醫生的話的意思,就提出先回家觀察。
幾個小時的折騰,看醫生只花了幾分鐘,但心裡卻無比的踏實。
從懷孕開始,只要是關於孩子的問題,如果不能保證孩子百分之百安全,寧願白跑一趟,也要去醫院。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免不了磕磕絆絆,但有的情況家長必須要重視,比如孩子摔到頭部的情況。
以下是經過百度和醫生的指導,整理的孩子摔到頭部後的判斷和一些處理方法。
大腦是控制人體的重心,雖然有骨骼保護,但孩子的大腦骨骼還沒有發育完全,兩歲以下的孩子囟門都還沒有完全閉合。
後腦勺著地的一瞬間,後腦勺承受的壓力比較大,震感會以骨骼做為媒介傳遞到大腦,導致腦震蕩。還有一種可能是大腦出現比較嚴重的異常狀態,比如腦出血。
一般情況下,如果摔到大腦後引起重度腦震蕩或顱內出血,會很快發作,最晚也會在24小時內發作,如果孩子沒有明顯外傷,家長也千萬不要忽視,要密切關注孩子反應,一有情況應該立即就醫。
孩子摔到頭部後,出現下列兩種種情況可以先觀察。
一 孩子摔倒後大哭,一會兒就停止哭鬧,吃飯、玩耍等都恢復正常。
二 孩子的精神狀態很好,沒有受到大的影響。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就應該馬上去醫院。
一 頭部有明顯的外傷,這種情況肯定要馬上去醫院。
二 出現嘔吐,說明孩子顱內壓有明顯升高,應該立刻去醫院。
三 孩子摔倒後沒有哭鬧,意識不清,有昏迷,嗜睡的情況,要馬上去醫院。
有的孩子剛摔倒時意識和精神都不錯,過了幾個小時甚至過了兩天後才發作的情況也有,需要家長密切觀察至少三天時間。
另外,孩子在摔倒後半小時內,儘量不要讓孩子睡覺,因為睡覺時家長無法觀察孩子的反應。
從醫院出來的時候,孩子爸也長舒了一口氣,還調侃這次全程消費19元,再添一塊錢,孩子可以去遊樂園坐一次「大恐龍」了(最近孩子超級喜歡坐)。
當媽後,你有感到特別心神不寧的時候嗎?歡迎評論區留言。
我是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同孩子一起成長,做成長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