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幼兒園開學,我朋友的女兒安妮作為最新一批的小朋友入園。本來全家就很擔心安妮不適應幼兒園的環境,害怕孩子哭鬧、想家。一天下來,老師說安妮哭鬧的問題倒不大,就是午飯幾乎沒吃。這可嚇壞了前去接孩子的爺爺奶奶。老實說,別的小朋友都能自己拿小勺子吃飯,差一點的孩子可以用手抓著吃。但是安妮對著飯一動不動。老師擔心安妮不吃飯身體不好,在忙完其他小朋友之後,過來給安妮餵飯,但是安妮依然不肯吃。就這樣幾乎僵持了半個下午。
聽到孫女的一天竟是這樣度過的,爺爺奶奶非常生氣。晚上回家趕緊給孫女做了頓好的,一口一口餵到嘴裡,孩子吃的很香。爺爺奶奶反覆叮囑孩子,中午一定要吃飯。可是第二天依然如此。是不是幼兒園的飯不好吃,孩子吃不慣呢?這天晚上,爺爺奶奶給孫女買了她愛吃的水果,第二天早上做了孫女愛吃的菜,給孫女帶飯。可是安妮還是沒怎麼動,水果也只吃了一點。
這可把全家急壞了,孩子總不吃午飯不行啊!早晚在家都吃的好好的,怎麼到幼兒園不吃呢?是不是老師不專業?是不是幼兒園夥食不好?在爺爺奶奶的催促下,我的朋友、安妮的媽媽只好請假去了幼兒園了解情況。園長聽了安妮的狀況,又問了問安妮在家吃飯的情形,終於有了答案:不怪老師怪家長。
園長指出了安妮在家吃飯時家長犯的幾個錯誤:
1. 家長餵飯。安妮在家吃飯的時候,四個大人裡至少要騰出兩個人餵孩子吃飯。一個在一邊又是唱歌又是演節目的都孩子張嘴,一個拿著飯,看準時機趕緊餵到孩子嘴裡。這樣一頓飯幾乎要花上半個多小時,甚至是一個小時。孩子吃得慢慢吞吞,大人也忙得滿頭大汗。
孩子小的時候雖然需要父母餵飯,但是慢慢的,父母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孩子自己進食的意識。比如讓孩子用手抓,或者用小勺等工具輔助。即使是吃得到處都是也不要氣餒,凡事都有個過程,慢慢的孩子就會越來越熟練,父母就可以撒手讓孩子自己吃了。
如果怕孩子不好抓,可以做一些塊狀的食物,讓寶寶的小手可以捏住。如果怕吃的到處都是,打翻餐具,給孩子圍上圍嘴,購買可固定餐具等等。
2, 吃飯看電視。安妮家有吃飯看電視的習慣。安妮不愛吃飯,家裡為了哄她好好吃飯,就播放動畫片給她看。其實吃飯看電視會分散孩子的精力,讓大腦無法把全部精力放在消化這件事上。這樣長期下去 ,孩子腸胃功能紊亂,消化不良,會影響孩子身體發育。
在吃飯這件事上孩子無法專注,其實還會影響很多事情。比如做事不認真、上課走神,精神不集中等等,都跟小時候邊吃邊玩的壞習慣有一定關係。
孩子喜歡看電視,可以把電視節目當做獎勵。但是不可以在吃飯的時候看,跟孩子約好先吃飯,後看電視。如果吃飯吃的好,吃的乾淨,還可以獎勵玩玩具。總之,讓孩子專心吃飯,不要做其她分散注意力的事情。
3, 追著餵飯。安妮吃飯的時候一點都不老實。一會兒拿著娃娃玩起來,一會兒拉著小車滿屋跑。爺爺奶奶有耐心,抱著飯碗跟在孩子後面,走哪兒就餵到哪兒。飯是餵進去了,但是等餵完已經涼的差不多了。
追著餵飯拖慢了孩子進食的速度,加上空氣流動,食物都冷掉了。吃涼食容易引起寶寶脹肚、腹痛,孩子在跑動中咀嚼不完全,可能會有大塊吞咽、甚至會磕碰、食物卡在喉嚨裡的危險。家長一定要讓孩子養成安安靜靜吃飯的習慣,教孩子細嚼慢咽。
園長列舉了安妮家長做的不當之處,也告訴了他們為什麼這樣做會讓孩子在幼兒園不愛吃飯。首先孩子在家養成了不餵就不吃的壞毛病,在幼兒園無法做到獨立進食。即使是老師餵飯,因為沒有爺爺奶奶耐心有趣,沒有電視看,孩子鬧情緒不肯吃。其次,追餵、吃飯看電視等習慣讓孩子的腸胃有點弱。爺爺奶奶怕孫女中午吃的不好,所以早上餵了很多,導致孩子上午消化不良,所以中午不願意進食。
安妮家長的問題,你是否也出現過呢?其實,我國早在2016年的《中國膳食指南》中早就提出讓嬰幼兒鍛鍊自己進食的建議了。讓孩子自己吃飯,養成獨立自主的好習慣,就從今天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