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養兒樂趣多,看著寶寶一天天健康長大,爸爸媽媽們做夢都在笑!可是寶寶成長的過程中,樂趣無窮的同時也會有許多的煩惱,比如說——寶寶的吃飯問題!寶寶無法自己獨立吃飯,大部分不是他們本身的問題,而是爸爸媽媽沒有放手讓寶寶去嘗試。因為大部分父母感覺寶寶自己吃比較慢,飯菜涼掉了對胃不好;或者擔心寶寶自己吃飯會把飯撒得到處都是;有些爸爸媽媽覺得寶寶還小,長大了就自然會獨立吃飯……這些往往就導致了孩子四五歲了依舊無法獨立吃飯。其實,如果從小就培養良好的吃飯習慣,根本不用追在後面餵飯。
寶寶多大的時候能夠獨立吃飯?
寶寶能夠獨立吃飯的時間比家長想的早
在很多家長的心中寶寶只有到了兩周歲甚至三周歲的時候才能夠獨立吃飯,其實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因為隨著寶寶對於世界的了解逐漸增多他們也會不斷的對周圍進行探索並且產生好奇心,在他們看到家長吃飯的時候也會進行模仿。
其實,對於大多數的寶寶來說一般在十二個月左右的時候就能夠獨立吃飯了,比很多父母想的還早。
做法
一、換換烹調方法孩子吃飯坐不住的理由不一定在於菜的味道不好,有時是因為烹調的方式讓孩子無法接受。所以不 妨經常換換烹調方式,清蒸啊紅燒啊,讓寶寶有新鮮感。另外,大多數的孩子都喜歡色彩鮮豔的食物,若把飯菜做成灰灰的,恐怕就難吸引孩子乖乖坐著吃飯了。此外,溫度太冷或太熱的食物孩子也不會喜歡。
二、教會孩子用筷子 不少吃飯坐不住的孩子都是由父母餵飯的,所以孩子三歲後父母就可以教他學用筷子,學會自己吃飯,也容易坐得住。三歲以下的孩子也要讓他學會用勺子自己吃飯,若他能自行吃光,就會有成功感,慢慢就能增加他對吃飯的興趣。雖然開始弄得滿桌飯粒臉上身上都一塌糊塗,但是這是必須有的一個開始。
三、讓孩子有飢餓感 孩子之所以不肯乖乖坐下吃飯,有時是因為他不餓。所以,要想辦法讓他有飢餓感。父母可以在孩子吃了幾口就跑開的時候,心平氣和地說「好了,孩子吃飽了」,然後把碗收掉,不要在乎他剩下多少。幾次下來,孩子就會知道不乖乖坐下吃飯就會餓肚子。這個方法聽著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因為父母首先要硬下心來,不能總擔心孩子餓,給他零食吃,那就適得其反了。 吃完飯。
家庭常見的錯誤吃飯方式
一、無固定座位——寶寶玩到哪餵到哪,邊吃邊玩,甚至追在屁股後面餵飯,寶寶的注意力被分散了,還怎麼讓神經心理好好發育?注意力分散後,寶寶的食慾也會下降的,別再當小餐椅是擺設啦。當然啦,大人們也別邊吃邊看電視或邊玩手機。
二、不給寶寶自己握勺的機會——這裡指的是10個月以上的寶寶,10-12月時寶寶最好能學會自己用勺子,這樣他們就會有一定的進食能力。這種能力有什麼好處呢?能讓寶寶有自信心和責任心,也能讓他們更有食慾,更能培養獨立進食的行為。
三、用食物來當獎勵——有的爸媽喜歡拿食物(尤其是零食)來當寶寶表現好時的獎勵,這個最好別,不然寶寶會把吃東西當成一種目的。那不用食物用什麼?口頭表揚,或者五角星、小紅花,或者乾脆愛的抱抱。
想要自主進食的表現
一、喜歡搶別人手中的東西
寶寶看到家長手裡拿東西的時候,總想搶過來塞進自己的嘴裡,不管能不能吃,寶寶都會往嘴裡放,這個現象就說明現在他對吃飯的意識已經很強烈了。
二、喜歡模仿大人吃飯的動作
很多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寶寶越來越大的時候,有一段時間總喜歡盯著大人的嘴巴,大人吃飯如果發出咀嚼的聲音,寶寶也會吧唧嘴發出響聲,吸引父母的注意。
三、用勺子戳食物
如果媽媽餵飯時,寶寶很抗拒而且心情很煩躁,但是如果給他一個勺子,他的情緒就會平復或者用勺子戳食物,這個現象就表示寶寶現在很想用自己的獨自吃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