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周末幾個朋友一起去吃早茶,有小孩的都把自己小孩帶上了。
其中有一個小男孩三歲多了,他媽媽給他吃瘦肉粥的時候,他很不安分地東張西望,一次次把小勺子扔地上,有時候還會把粥裡的青菜挑出來扔掉。他媽媽說了他幾次不聽後,只好自己動手餵他。
他一邊給他嘴裡塞事物一邊嘟囔著:不好好吃飯這個壞習慣都一年多了,他奶奶一直說等他長大了就好了。可別人家的小孩早就能自己安安分分地吃飯了,你們瞧瞧他?
我桌子對面有位不到兩歲的女寶寶就乖得出奇:她拿著一個豬仔包認認真真地吃著,每一口應該咬哪裡她都有自己明確的安排。一大桌子八、九個人,大家有說有笑,但這個小女孩卻充耳不聞。
小男孩的媽媽很是驚訝地向女寶寶的媽媽取經:你是怎麼讓孩子學會自己吃飯的呀?小女孩的媽媽笑著回答道:"小丫頭六七個月大的時候,我就開始有意識地讓她自己學著吃一些食物了。"
小女孩的媽媽說,她會讓寶寶自己拿著奶瓶喝奶,一開始讓她吃固體食物的時候會餵她,會給她吃煮得軟熟的胡蘿蔔和蒸雞蛋等,後面給她吃到小麵包、小蛋糕的時候,就可以讓她自己拿著吃了。
多番下來,到了寶寶一歲多的時候,她就差不多能自己獨立吃完一餐飯了。
小男孩媽媽聽了感覺受益匪淺,她說:以後我也要好好培養我家寶寶了,得讓他學會獨立用餐,每次都讓我餵實在是太累了。
寶寶不能獨立吃飯,其實是因為父母在寶寶學習吃飯的"黃金期"沒有好好培養。那麼,什麼是寶寶獨立用餐的"黃金期"呢?
什麼是寶寶獨立用餐的"黃金期"
1.獨立用餐"黃金期"
通俗來說,就是寶寶有自己吃飯的意願時,會表達出一些信號,這些信號提醒父母可以培養寶寶自主吃飯的能力了,我們把它稱為獨立用餐黃金期。
寶寶通常會在8 個月左右的時候進入獨立用餐的黃金期。
2.寶寶想要獨立用餐"黃金期" 的表現
什麼東西都想往嘴裡塞。
當寶寶想要自己吃東西的時候,他會無意識地把手上拿到的任何東西都往嘴裡塞 ,無論那東西能否能吃。許多父母帶孩子的時候會忽略這一點,以為只是以為孩子不懂事才什麼東西都往嘴裡塞。
事實上,這是想要自己學著用餐了。
孩子不會獨立吃飯有什麼不好的影響
1.不利於孩子獨立性的培養
如果父母經常給孩子餵飯,而不是讓孩子自己學著吃飯,這會給孩子養成一種不好的依賴,比如爸爸媽媽不給他餵飯他就不吃了,甚至很難學會自己吃飯。
之前在一部美劇中有那麼一個鏡頭:一個孩子已經上中學了,竟然每天還要媽媽給餵飯才肯吃。這樣的情景,縱然使我們感到十分的震驚,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種情況確實存在。
如果一開始的時候爸爸媽媽沒有好好培養孩子吃飯,孩子沒有學會自己吃飯,那麼他們長大之後可能也會想讓爸爸媽媽餵飯,這是非常不好的。
2.影響孩子協調性
我們知道,在孩子吃飯的時候,是需要孩子的眼睛、嘴巴、手等器官是高度配合的,看到食物的位置,用手從盤子裡取出食物,再遞到嘴巴裡,這對於寶寶來說,是一個培養協調能力的過程。
如果父母長期不讓孩子自己吃飯,會影響孩子手部的靈活和手口之間的協調性。
3.可能會讓寶寶討厭吃飯
大多數父母給孩子餵飯的時候總是習慣催著孩子張大嘴巴大口吃,吃快點,催得多了,催得久了,會讓寶寶失去吃飯的樂趣,還有可能讓寶寶對吃飯產生厭煩。
這些都是我們非常不願意看到的。
4.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在父母給孩子餵飯的時候,孩子通常喜歡到處亂跑,一會兒跑的桌子邊,一會兒跟狗狗玩,有時候還會盯著電視看,注意力無法集中。時間久了,會讓孩子養成無法集中注意力的壞習慣。
我們應該在吃飯的時候給寶寶制定一些規矩,比如說必須要在餐桌上坐好,並且要傳授給"食不言,寢不語"之類的道理,但如果孩子已經習慣了被爸爸媽媽追跑著吃飯的形式,就有可能讓他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很難遵守規則,甚至表現出來做事不專注的情況。
因此,培養孩子獨立吃飯,同時也是在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在孩子獨立吃飯"黃金期,父母應該怎麼做
1. 培養寶寶自己吃飯
父母應該以自己的意志讓孩子學會自己吃飯。
有時候寶寶能獨立地自己吃飯了,卻突然想要媽媽喂。這時候如果媽媽覺得他反正已經會自己吃了,再喂喂沒有關係,那就很可能導致前功盡棄。
如果孩子堅持讓媽媽喂,媽媽可以簡單地餵他幾口,然後漫不經心地表示他已經吃飽了。這樣,他如果想吃的話,就會自己去吃。
有經驗的父母可能會發現,寶寶在十個月以後,就會習慣於用勺子吃輔食,每次給寶寶餵飯他都喜歡來搶父母手上的餐具,這其實就是訓練寶寶自己吃飯的一個很好的時機。
這時候,父母在每次給寶寶餵飯時,就可以給寶寶另外準備一個勺子和一個小碗,最好是不易碎裂的塑料製品,讓寶寶自己拿著,學著自己"餵自己"。
這時的寶寶一般還不會舀碗裡的食物,而是拿著餐具高興地敲敲打打,父母也不用很著急,可以藉機培養孩子對吃飯的興趣。
可能在孩子一歲左右,他可能就學會用勺子來舀碗裡的食物了,還會模仿大人把勺子裡的食物送到自己嘴裡,想自己學著吃飯。這是訓練寶寶自己吃飯的最佳時機。
剛開始時,父母可以在寶寶碗裡放少一點兒食物,若是固體的話要求軟而碎,防止寶寶一下子把所有的東西全塞到嘴裡,這樣容易噎著寶寶。
當寶寶吃東西時,弄得滿身、滿地都是是很正常的事情,吃得亂、吃得慢,是大部分寶寶剛學時常有的情況,大人千萬不要嫌收拾起來麻煩,因為這是讓寶寶獨立用餐的必經之路。
我們做家長的,只要放寬心,多給寶寶一點時間。
2. 建立寶寶吃飯的儀式感
當寶寶可以獨立吃飯的時候,父母最好給寶寶準備一套專用的餐具,讓他和大人一起坐上餐桌,給寶寶建立一種"我可以和爸爸媽媽一樣自己吃飯"的意識。
孩子有了這種意識,有了吃飯的儀式感,會更有興趣和相信自己吃飯。
3.引導寶寶學會用勺子
用勺子舀起食物,並把它送到嘴裡,這對於大人來說易如反掌,但對於剛進入獨立吃飯的"黃金期"的寶寶來說,卻是很一件困難的事,他們從練習到學會這件事,可能需要好幾個月。
家長也可以利用遊戲來增加寶寶練習的機會,而且寶寶可能會覺得好玩,加深孩子使用勺子吃飯的興趣。
比如把黃豆放在一隻盆子裡,再給寶寶一把勺子和一個碗,教寶寶用勺子把蠶豆從一隻碗裡舀到另一隻碗裡。家長也可以拿一把勺子,跟寶寶比賽一起舀。當然要儘量讓寶寶贏,這樣寶寶會更喜歡這個活動。
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可以適當地給予一點兒幫助。還有,在寶寶成功的時候,家長別忘了大聲地表揚一下。
值得注意的是,玩遊戲時,一定要有人在旁邊看著,並讓寶寶知道這是遊戲,不能把碗裡的食物放到嘴裡。如果寶寶用勺子在碗裡敲來敲去,家長也不必在意,孩子愛怎麼來就怎麼來,只要不做危險的事就行。
4.要記得給寶寶鼓勵
無論是當寶寶能夠完成遊戲訓練還是可以比較自如地獨立用餐後,父母要及時給寶寶鼓勵,要讓寶寶知道:我真棒,我會自己吃飯了。讓寶寶產生一種成就感,也有助於寶寶自信心的培養。
同時也讓寶寶對自己吃飯更有信心,能更好地堅持下去。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