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開始吃輔食後,辛苦的寶爸寶媽就開始進入了給寶寶餵飯的階段。大家都會想,餵飯嘛,有什麼忌諱的,直接餵就好了。然而卻不知道小小吃飯一個事兒,操作誤區可能會影響寶寶的吃飯習慣,嚴重的會直接導致寶寶發燒生病。
剛做好的飯菜,怕燙到寶寶,大人們會習慣性的吹上幾口,再餵給寶寶。這樣看起來是90%家庭都會做的常規操作。但這樣操作實際上危險係數相對也很高。
成人嘴裡有著大量的細菌,而不到1歲的寶寶身體免疫力較低。是有很大可能通過飛沫傳播給寶寶,寶寶感染病菌後,嚴重的會直接發燒生命。家裡人卻不知道原因。
正確來講,餵飯可以先放置涼一下,再餵給寶寶,或者用帶有溫度檢測的變色輔食勺子看看勺子顏色後餵給寶寶。這樣寶寶才能更健康。
寶寶出牙時間不太固定,吃飯的時候又不太愛咀嚼飯菜。很多家裡人就會特別「貼心」的幫寶寶用嘴巴攪碎。
這比上面提到的吹飯號還要恐怖。成人口腔內的病菌要比吹出的氣流裡含量高出超多倍。而又混合了唾液。更增加寶寶的交叉感染概率。
況且不給寶寶嚼飯的機會也影響寶寶口腔和面部肌肉發育。對孩子成長也是不利的。
兒科醫生基本建議3歲以下的孩子最好廚具,餐具,飯菜都專用。同樣是為了避免交叉感染。增強寶寶免疫力。
寶寶的餐具相對從設計和使用上來說,自身是比較符合寶寶安全設定的。不會因為餐具掉落地上可能引發杯子或者碗的破碎導致寶寶受傷。
總是希望寶寶多吃的家長,在寶寶吃完玩耍後,拿著勺子在後面追著給寶寶餵食。寶寶當然為了滿足爸爸媽媽的餵食需求,也會象徵意義的吃上幾口。
殊不知。這樣的餵食習慣,會讓寶寶飲食更不規律。本身寶寶可能已經吃飽了。過度餵食可能會導致寶寶積食。即使寶寶沒吃飽,個人也不建議再追著屁股後面餵食。不利於寶寶的吃飯習慣和吃飯禮儀培養。寶寶一旦習慣邊玩邊吃,長大後更是不可控制。
專注力在玩上不是在吃上這個事兒長期以來對寶寶脾胃發育也很有害!
寶寶不吃飯的時候,不要在後面追趕餵食,寶寶會以為是你在跟他玩耍。而很多家裡人喜歡追上後直接就是一勺飯。孩子還沒吃完就繼續跑,食物殘渣還在嘴巴裡隨著跑動的慣性。很容易吸入寶寶氣管。造成嗆咳。嚴重點會有窒息危險。
吃飯就是吃飯,請培養寶寶專注在吃飯一件事兒上的同時做好防止交叉感染的可能,絕對不跟寶寶打鬧,引誘,逼迫。吃飯事小,寶寶事大。在寶寶生長過程中讓寶寶走在一條「好好吃飯」的路上的確比較難。但讓寶寶在吃飯的岔路上越走越遠對身體和成長也不是什麼好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