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發熱的十五大誤區

2021-01-15 兒科醫生鮑秀蘭


寶寶發燒了!每當這個時候不少父母都會焦急萬分,要不馬上餵寶寶吃退燒藥,要不就用「土方」給寶寶降溫,要不就趕緊送院。其實發燒對於寶寶來說並不都是對身體有害的,大多父母容易對寶寶發燒產生誤解。現在就給大家指出引起發燒的常見原因及15個發燒誤區。

一、了解引起發熱的常見原因:

發熱是多種疾病的臨床表現之一,急性發熱在兒科常見於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腸道感染、傳染性疾病、川崎病等,其臨床除了發熱以外往往伴有不同的症狀,如上呼吸感染多伴有流涕、噴嚏、輕微咳嗽;支氣管炎、肺炎常伴有較重的咳嗽、呼吸急促;腸道感染常伴有腹瀉、腹痛、粘液便或膿血便;川崎病多伴有口唇乾裂發紅、眼結膜充血、楊梅舌、淋巴結腫大等;傳染性疾病如麻疹、水痘病程中會出現紅色皮疹、水皰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許多疾病的早期都與上呼吸道感染相類似,容易誤診。

二、用藥過程中的15個誤區:

誤區1:發熱即用抗生素。許多家長一見孩子發燒,馬上就使用抗生素,家長常認為發熱即是炎症,需要使用抗生素,卻不知許多發熱是由於病毒感染所致,如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導致,皰疹性咽頰炎是柯薩奇病毒引起,雖然後期可以合併細菌感染,但見發熱即使用抗生素明顯是一種錯誤的作法。


誤區2:不願接受血常規化驗。由於上述所講的理由,病毒感染不必要常規使用抗生素,因此就診時應該檢查一下血常規,如果白細胞數不高,可暫時不用消炎藥。現今許多家長不願化驗血常規,原因各異,有的家長害怕孩子受疼,有的怕多花錢,更有甚者認為只要發熱血象肯定升高。前兩種姑且可算是理由,但後者卻實屬無知錯誤。因為沒有血象的結果,許多醫院的大夫經常是抗病毒藥物和抗生素同用。為了不讓您的孩子飽受抗生素的副作用,也不讓您多花冤枉錢,希望您作出明智的選擇。


誤區3:積極主動要求靜脈輸液。臨床上確實有許多發熱疾病如肺炎、川崎病、傳染性疾病等需要積極的進行治療,可考慮靜脈輸液,但仍然有許多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輕度支氣管炎、幼兒急疹等有其自然病程,即「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疾病痊癒需要過程,因此只要積極退熱、避免發生驚厥、心肌炎等併發症,預後一般較好,過多的輸液只會留給孩子更多的後遺症。如6個月至1歲左右發生的幼兒急疹,發熱3~4天後,熱退後全身出現皮疹而痊癒,在發熱的3~4天的過多的過多用藥既不能縮短病程,反而會延遲出疹,延長病程。

誤區4:退燒後馬上停藥

  孩子體溫正常後不等於疾病治癒,它只是預示疾病有所好轉,而造成感染的病毒或細菌此時不一定被徹底控制。所以用藥需要一定的療程,才能徹底消滅體內的細菌、病毒而完全治癒,否則疾病有可能「死灰復燃」,所以退熱後不要立刻停藥,儘可能按療程服用藥物。中醫中藥可以說在這方面具有較強的優勢。一方面可以通過調理脾胃,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激發食慾,促進營養的吸收,使機體各器官的功能很快得以恢復,並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清除體內的餘邪,使病情完全治癒。

  誤區5:恢復期進食油膩食物

  孩子在生病的時候,多數會影響脾胃功能,會出現食欲不振,家長不必過於焦急和憂慮,這是一種暫時的現象。燒退了以後,小兒消化吸收功能可逐漸恢復,但不可能一下子恢復到正常水平。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發熱時吃飯較少,病後應儘快補充。其實這時,小兒形氣未充,各個臟腑機能尚不健全,消化能力較弱,過分的補充不但不會吸收,還會增加消化器官的負擔。個別患兒因為體內邪熱未清,又進食油炸甜膩食物助溼生熱,造成病情反覆,中醫稱「食復」。臨床經常看到一些孩子病情本來已經好轉,發熱已經好轉,由於進食過多油膩食品,發熱再次出現。

  因此,退燒後的飲食最好選擇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蛋羹、麵條等,不要讓孩子吃高脂肪的食物,如炸雞、炸薯條、奶油蛋糕、排骨等,以免影響身體恢復

  

誤區6:孩子感覺發熱就是發燒了

  寶寶喊熱,媽媽一摸確實體溫很高。但這就是發燒了嗎?其實孩子感覺身體發熱的原因很多:用力的玩、哭,以及剛從溫暖的被窩中出來,或在熱天處於戶外等,但在這些情況下,孩子的皮膚溫度在10—20分鐘內就能恢復正常,所以發熱的孩子不一定是發燒了哦!

  但如果孩子仍是感覺發熱不舒服,媽媽可以先通過孩子手心和頸後的溫度,初步判斷體溫是否正常。當然,使用溫度計測量體溫可以最準確的判斷孩子是否發熱:通常用肛表測量直腸溫度,尤其是對小嬰兒會較為準確(正常體溫為37℃--38℃);也可測量腋下或頸部的溫度(正常體溫為36℃--37℃)。學齡前寶寶最好不要用口表測量體溫,以免發生意外。

  誤區7:發燒對身體有害

  寶寶發燒了,肯定是病毒入侵導致感冒了!這是很多父母第一時間的想法。實際上發燒並不都是對身體有害的。發燒會啟動身體的免疫系統,是身體保護機制之一。普通發燒(37.8—40℃)可以幫助生病兒童抵抗體內感染,通常是對身體有好處的。當然啦,寶寶發燒雖然並不是壞事,但父母還是不能掉以輕心,要好好照顧好小寶哦。

  誤區8:發燒會燒壞大腦(發燒超過40℃是危險的)

  寶寶發高燒了,會不會燒壞腦子的。相信很多父母都曾聽說過這樣的說法,所以當寶寶燒到39℃以上時,爸媽都用盡法寶想要把寶寶體溫降下來。事實上,發燒合併感染並不會對大腦造成損傷,所以一般情況下,是不用擔心寶寶會燒壞腦或者落下什麼後遺症。

  但是當體溫高於42℃時,發熱才會對大腦造成傷害,並且只有當身體處在極端的環境溫度下時,體溫才會高到這種程度(比如在熱天把孩子關在封閉的車裡)。當寶寶發高燒時相信大部分爸媽都已經坐不住要把寶寶往醫院送去了,在醫生的照料下,寶寶體溫肯定不會高到那種程度,所以爸媽不必太過擔心。

  誤區9:孩子很容易因發燒導致驚厥

  寶寶發燒引起驚厥,是3歲以下寶寶常見的急症,因為他們的大腦功能還未發育熟。如果寶寶在家中突然發生驚厥,媽咪一定不要驚慌,也不要拍打、搖晃或大聲呼喚寶寶,更不要把寶寶緊緊摟抱。

  事實上,只有4%的兒童會發生熱性驚厥。即便沒有藥物治療,大部分孩子的抽搐也可能在短時間內緩解,所以正確的做法是:父母最好不要隨意搬動孩子,注意保持孩子頭部側向一邊,避免口腔中的黏液吸入氣管造成窒息,同時將寶寶的衣領解開,以免過緊影響呼吸。

  誤區10:熱性驚厥是有害的

  熱性驚厥多表現為突然意識喪失,眼球上翻,面部肌肉僵直,痙攣或抽搐等。熱性驚厥雖然看起來可怕,但它通常會在5分鐘內停止發作,並且不會造成身體的永久損傷。它也不會令兒童有更大風險。但是在下次發燒時,可能會有復發傾向。如果驚厥現象超過5分鐘,應立即到醫院進行治療。

  誤區11:治療發燒必須吃藥

  發燒38度以下,如果寶寶精神好,只需多喝水,補充維生素C含量多的水果,優先使用物理退燒地方法,例如用冷毛巾外敷,使用退熱貼等。


  一般當寶寶在體溫達38.5℃以上或者連續發燒2日以上時才考慮使用退燒藥,而且每次服藥中間一定要間隔4--6小時,多飲水,為避免胃腸刺激,宜在飯後服用。退熱藥治標不治本,可能掩蓋病情,應密切觀察寶寶的病情變化。不同的退熱藥最好不要隨意互相併用,退熱藥也不可自行增加使用次數或增加劑量。用藥時間不要超過3天。

  誤區12:如果不及時退燒,體溫會一直升高

  寶寶發燒時爸媽們都會很緊張地給寶寶嘗試各種退燒方法,他們普遍認為如果不及時給寶寶退燒,寶寶的體溫會一直升高,繼而容易「燒壞腦」。其實,每個人的大腦內都有個「恆溫調節器」,所以由感染引起的發熱,體溫常會在39.5—40℃達到最高點,而很少會超過40.6—41.1℃。而且正如前文提及,只有當身體處在極端的環境溫度下時,體溫才會高到像後者這種程度。

  誤區13:體溫降下來後,就不會再反彈

  大部分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熱通常會持續2—3天。因此,當藥力逐漸減弱,體溫就會回到原來的水平並需要再次治療。只有徹底制服了病毒時,發熱才會消失。

  誤區14:如果發熱時體溫很高,說明病情很嚴重

  發熱時體溫高,引起的原因不一定嚴重。一些父母認為寶寶體溫一直降不下來,導致感染的原因肯定很嚴重。事實上,對藥物沒有反應的發熱可能是由病毒或細菌造成的,與感染源的嚴重性無關。如果孩子出現高熱持續不退、精神萎靡、呼吸急促、面色灰暗、咳嗽加重等情況,即使體溫不高也需及時就醫。

  誤區15:口腔溫度在37.1-37.8℃是低燒

  在這範圍內的溫度是正常的。體溫在一天之中是有變化的,它一般會在下午和傍晚時達到最高點。而低燒的真正範圍是37.8—39℃。另外提醒父母的是,給寶寶測量體溫有多種方法,學齡前寶寶最好不要用口表測量體溫,以免發生意外。推薦父母使用耳朵測溫計,測量體溫既安全又快捷。

對於家長來說,應該關注的不僅是「孩子病了怎麼辦?」,還應該包括孩子平常的體質增強和良好衛生習慣養成。


1、合理飲食,增強孩子抗病耐寒的能力。家長要多給孩子吃含蛋氨酸和無機鹽的飲食,比如芝麻、葉類蔬菜和乳製品。乳製品富含鈣、胺基酸等營養物質,可以幫助孩子增強抵抗力。

2、及時增減衣被,合理穿衣。

3、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廚房油煙及時換氣,家長不在室內抽菸,及時開窗換氣。

4、保持戶外活動,多曬太陽。一定的戶外活動有助於增強孩子體質。太陽中的紫外線可殺死體表的部分病毒和細菌,同時能促進鈣、磷吸收。

5、家長應該注意孩子的生活細節,培養孩子健康的飲食習慣和衛生習慣。比如少讓孩子吃生冷刺激性食物,防止病從口入;以及讓孩子飯前便後勤洗手,正確洗手,也能降低得感冒的機率。


添加朋友→查找公眾號:xiehebaoxiulan (長按複製)

添加朋友→查找公眾號:baolanbeibei (長按複製)

添加朋友→查找公眾號:bxljiankang (長按複製)


【聲明:本文來源於網際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覺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為了讓更多的早產寶寶家庭能夠分享到科學實用的育兒知識,如果您有好的建議或育兒經,可以隨時與我們溝通與分享

西北媽媽交流2群:QQ288520481

新浪微博: @鮑秀蘭新浪微博 @早產兒媽媽互助會

寶籃貝貝預約諮詢電話:400-6010-262

寶籃貝貝官網:www.baolanbeibei.com






相關焦點

  • 這些寶寶發燒、發熱的誤區,你知道嗎?
    寶寶的健康,牽動著寶爸寶媽的心,牽動著姥姥、姥爺、爺爺、奶奶的心。每當寶寶生病了,特別是當寶寶發燒、發熱,寶爸寶媽都會變得很焦慮,採取各種降溫措施,如:服用退燒藥物、用「老」辦法降溫等。其實,不是所有的發燒、發熱都是有害的。
  • 這些寶寶發燒、發熱的誤區,你知道嗎?
    寶寶的健康,牽動著寶爸寶媽的心,牽動著姥姥、姥爺、爺爺、奶奶的心。每當寶寶生病了,特別是當寶寶發燒、發熱,寶爸寶媽都會變得很焦慮,採取各種降溫措施,如:服用退燒藥物、用「老」辦法降溫等。其實,不是所有的發燒、發熱都是有害的。
  • 寶寶發燒、發熱時,這些誤區您犯了嗎?
    01 寶寶發燒常見的4個誤區 誤區一:捂熱退汗 「吃點藥,捂一會,等汗出來就不燒了。」 誤區二:發熱就吃退燒藥 很多媽媽認為發熱是壞事,見不得寶寶發熱。
  • 孩子一發燒就用抗生素?關於小兒發熱的5大誤區,不要再中招了
    每一個寶寶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所以寶寶的健康牽動著每位爸媽的心,因此每當寶寶生病時,父母都會異常焦慮。關於寶寶發熱其實是有一些誤區的,很多父母都不知道,那麼下面就來講一下寶寶發熱的一些誤區吧。寶寶發熱有哪些誤區呢?一、發燒對身體有害並不是所有的發燒都是對身體有害的。
  • 寶寶發燒避免五大降溫誤區
    第1頁:寶寶發燒避免五大降溫誤區 第2頁:寶寶發燒避免五大降溫誤區 很多年輕父母抱著發燒的寶寶,一臉焦慮……在處理寶寶的發燒這一問題上,家長們辦法多多,但卻讓寶寶因此而「受苦」不少,存在諸多誤區。  寶寶一發燒,家長就給寶寶捂得嚴嚴實實,穿得「裡三層,外三層」,搞得像個裹蒸粽。
  • 寶寶發熱護理的這幾個誤區,你一定要知道
    寶寶6個月之後,來自母體的抗體消失,就很容易生病了。生病之後,發燒是最常見的症狀,家長們總是非常擔心,在護理中,家長們也有很多誤區,這裡就來說一說。>很多媽媽認為發熱是壞事,見不得寶寶發熱。正確做法是,當寶寶發燒時,可以先觀察,一般是發燒超過38.5℃再使用退燒藥,如果寶寶精神好,沒有什麼不適,即使燒到38.5℃,也不必使用退熱藥。
  • 寶寶發熱,一定要避免這幾個誤區
    每當寶寶一發燒,家長就會著急。就盼著能快點退燒,好受一點!但有時候,爸媽對發熱的認識和應對方式並不一定是正確的。比如,不少爸媽害怕高熱會燒壞寶寶的腦子,事實上,除非是 41 ℃ 以上的超高熱或某些顱內感染引發的高熱,大多數情況下,不用擔心發熱會影響寶寶的大腦。多一些正確的認識,就能少點無謂的擔憂;多知道一點科學的應對方法,就能幫助寶寶少受點罪。
  • 寶寶發燒「捂汗」沒有用 避免五大降溫誤區
    很多年輕父母抱著發燒的寶寶,一臉焦慮,有的要求醫生儘快給孩子吊針,有的不見到醫生絕不使用退燒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兒科李棟方博士發現,在處理寶寶的發燒這一問題上,家長們辦法多多,但卻讓寶寶因此而「受苦」不少,存在諸多誤區。
  • 寶寶發熱能酒精擦浴嗎?走出發熱護理誤區,寶寶發熱這樣做
    但是現實生活中,孩子生病時,家長們採取錯誤方法的例子很多,比如寶寶最常見的發熱,就有很多家長走入了護理誤區,這不,今晚我就遇到一個例子,一起來看看怎麼回事吧。發燒肯定是感冒了呀,那吃點消炎藥,燒就退了。這些爺爺奶奶的做法都是欠妥的,我們來了解一下發熱最常見的三大誤區 。
  • 寶寶發燒會燒壞大腦?這4個常見誤區,影響了很多人
    發燒是寶寶很常見的一個問題,然而,很多家長在面對自己寶寶發燒時,總擔心會燒壞小腦袋。所以,處理起來還是免不了會手忙腳亂的,甚至是「病急亂投醫」,頻頻誤入很多誤區。那麼,發燒真的會燒壞寶寶的大腦嗎?在給寶寶的退燒路上,家長都陷入過哪些誤區?
  • 寶寶發熱如何正確處理?90%的家長都會陷入這幾大誤區
    寶寶一發熱,全家都著急!主要因為嬰幼兒中樞系統尚未發育完全,體溫調節功能較差,往往比成人更容易發熱。很多家長也會有很多疑慮「寶寶一發燒我們就要去醫院嗎?」「捂汗能退熱?」3個月以下的寶寶、或是寶寶本身就有基礎性疾病,一般肛溫≥38℃或腋溫≥37.5℃就可以定義為發熱。
  • 發燒真的會燒壞大腦嗎?孩子發燒別踩這些誤區
    夏至之後,廣東進入「暴雨+高溫」的天氣多變期,門診發燒的小病號也明顯增多。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兒科主任醫師李增清介紹,很多家長在面對自己寶寶發燒時,總擔心會燒壞小腦袋,所以處理起來還是免不了會手忙腳亂的,甚至是「病急亂投醫」,頻頻誤入很多誤區。  那麼,發燒真的會燒壞寶寶的大腦嗎?在給寶寶的退燒路上,家長都走過哪些誤區?
  • 寶寶發燒常見的6個誤區,你有沒有入坑?
    寶寶發燒是非常常見的現象,寶寶從來不發燒反而不正常了。所以家長一定要知道寶寶發燒了應該如何正確處理,但是現實中很多家長在處理寶寶發燒的問題上,總是會陷入一些誤區,給寶寶造成了更大的傷害。
  • 孩子發燒,除了著急,還得繞開這些誤區
    來源:健康時報網寶寶又又又發燒了一遇到孩子發燒,大多數媽媽還是無法淡定,尤其是現在特殊時期,去醫院擔心交叉感染,不去醫院又怕耽誤了孩子。但是病急不能亂投醫,否則一旦陷入退熱誤區,容易造成相反效果。【誤區】發燒會燒壞腦子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兒科主任醫師吳珺:家長之所以著急帶發燒的孩子看醫生,是因為很多人都錯誤地認為發燒可能把腦子燒壞,或是燒成肺炎,實際上,這是把概念搞反了,肺炎、腦炎可能有發燒症狀,但如果肺部沒有感染,或本身沒有腦炎,發燒是不會燒成肺炎或腦炎的。如果孩子發熱了,家長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使他涼快下來。
  • 寶寶夏天發燒時,很多寶媽在給寶寶物理降溫時,容易犯的幾個誤區
    導讀:寶寶夏天發燒時,很多寶媽在給寶寶物理降溫時,容易犯的幾個誤區,那怎麼樣降溫更有效呢?兒科專家告訴你最有效的方法。,會有一些誤區,那麼我們來看看有哪些:一:長期使用抗生素降溫;用抗生素降溫(有合併感染例外)對小兒夏季熱是無效的,而且還會引起菌群失調,所以應該忌用。
  • 寶寶「發燒」超過38度能不能吃「退燒藥」?這些用藥誤區,您真的...
    很多寶媽照顧寶寶時,最怕發生的一件事就是寶寶生病。因為每到寶寶生病的時候,寶媽就會感到特別的無力,那一刻的心情真的可以說是糟糕透了,恨不得自己替寶寶難受。當然,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作為寶媽,唯一能做的一件事就是照顧好寶寶,讓寶寶能更快的好起來。寶寶「發燒」超過38度能不能吃「退燒藥」?這些用藥誤區,您真的了解嗎?
  • 寶寶發熱物理降溫幾大誤區,家長們你們中招沒?
    感冒發燒在生活中十分常見,尤其是小孩跟老人更是高危人群。小孩發燒怎麼怎麼來降溫呢?對於孩子來說,發燒吃藥容易危害健康,因此物理降溫成為主要的方式。那麼小孩發燒採用物理降溫這幾大誤區家長中招沒?下面跟隨喜芽孕育的黃大夫一起來看看。
  • 孩子發燒,家長的4大常見誤區
    孩子發燒,大人操心,有的時候孩子幾天燒不退,大人每天帶著孩子去醫院。今天來聊聊關於孩子發燒,家長4種常見誤區。圖片來自網絡誤區1 孩子發熱會燒壞腦子嗎?比如家長們都聽過或者遇到過高熱驚厥,它會導致大腦短時間缺血缺氧,有可能會引起一些腦功能的損傷,因此醫生建議體溫超過38.5的寶寶服用退燒藥。還有一些疾病,本身就會引起嚴重的腦補病變,孩子的發熱就是腦部病變所引起的。
  • 寶寶發燒超過38度能不能吃退燒藥?這些用藥誤區,您真的了解嗎?
    寶寶發燒感冒不要慌,科學用藥才不傷身。發熱是症狀,是人體的免疫防禦措施,是保護孩子的,並不會燒壞腦子。一般來說,孩子發燒是抵抗力在與病毒做鬥爭,所以寶媽們大可不必急急忙忙的把孩子送去醫院,只需要在家裡觀察寶寶的情況,那麼應對寶寶發燒,媽媽們應該做些什麼呢?
  • 孩子發燒的6個常見誤區,家長很容易犯,別再躺槍了
    誤區2:發燒要立刻吃藥發燒的孩子,家長自然不能掉以輕心,要細心觀察,跟蹤孩子的體溫變化。但並不是孩子一發燒就要馬上吃藥,如果孩子精神狀態良好且小於38.5℃,是沒必要用藥的,用物理降溫的方式幫助寶寶退燒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