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熱護理的這幾個誤區,你一定要知道

2020-12-02 母子健康雜誌

寶寶6個月之後,來自母體的抗體消失,就很容易生病了。生病之後,發燒是最常見的症狀,家長們總是非常擔心,在護理中,家長們也有很多誤區,這裡就來說一說。



正確認識體溫

在了解發熱的時候,我們首先要了解正常體溫與發熱溫度。腋測法正常值為36.0℃~37℃。

當體溫升高超過正常波動的上限,即稱之為發熱。


可以根據發熱的程度分為幾級:

低熱:體溫在37.3℃~38℃之間

中等熱:體溫在38.1℃~39.0℃之間

高熱:體溫在39.1℃~41.0℃之間

超高熱:體溫在41℃以上



處理髮熱的常見誤區

誤區一:退熱貼退熱

腦門上貼一貼,就能給寶寶降體溫,這想得也太簡單了。

首先退熱貼只能夠幫助降低局部的皮膚溫度,並不會影響人體的核心溫度。並且僅僅是局部一小塊皮膚貼,幾乎沒有幹預體溫的作用,只相當於安慰劑一樣的作用。

另外,貼退熱貼也面臨著過敏損傷皮膚的風險。


誤區二:擦酒精退熱

不建議!

酒精因其物理特性(揮發性)能夠帶走表面的熱量,這也僅僅能夠暫時改變體表皮膚的溫度,不會影響人體核心溫度。並且,擦酒精帶來的風險是經皮膚吸收而導致酒精中毒,或者皮膚過敏。

人體在肌肉顫動產熱的過程中會表現為畏寒寒顫,而這個時候給寶寶擦酒精,會讓他覺得更冷,顫動得更明顯,或者原本不寒顫的孩子,這麼一擦,反而出現寒顫了,也並不能夠增加舒適性。


誤區三:強迫給孩子洗澡幫助退熱

是否洗澡,要看孩子,如果孩子不樂意那就沒有必要為了退熱去洗澡。

洗澡也只能改變體表溫度,不能改變人體核心溫度。當然,目前發現,通過口服退熱藥物配合洗澡等物理降溫方式能夠幫助加快體溫下降。因為吃了退燒藥,體溫調節中樞下調了體溫調定點,體溫進入下降階段,這個時候配合洗澡可能會讓體溫下降得更快。

但我們的目的並不是讓孩子體溫下降更快,而是為了增加孩子的舒適性,如果孩子樂意接受洗澡,就可以洗,但不是為了退熱,因為沒有退熱藥單純洗澡是起不到明顯作用的。



誤區四:捂汗退熱

不需要!

孩子出汗是因為體溫調節中樞下調後,機體通過汗腺分泌汗液增加散熱來下降體溫。如果體溫中樞的調定點沒有下調,而只是人為地捂汗,會使孩子持續出汗持續產熱,並且最終導致脫水休克、高鉀血症、高鈉血症等問題,這在臨床上也叫「捂被症候群」,是很危險的。

如果在體溫上升的過程中孩子感覺到冷,可以適當為其增加衣物,因為目的是讓孩子更舒適,但不是為了刻意去捂汗來幫助退熱;如果孩子開始覺得熱了,出汗了,需要及時解開衣物散熱,因為這個時候孩子會覺得特別煩熱,解開衣服、吹風都是為了讓孩子更舒服。


誤區五:發熱不能開空調

不一定,要看情況而定。

孩子發熱是由疾病所致,通常是由於各種感染,而和所謂的「受涼」並沒有關係,很多家長在家生怕吹空調,但是到了醫院,發現醫院的空調都24小時開放。所以傳統觀念中的「受涼」並不是疾病的根源。如果孩子覺得熱,可以開空調,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更舒服;如果孩子覺得冷,就不開。


誤區六:一發熱就吃退熱藥

很多媽媽認為發熱是壞事,見不得寶寶發熱。其實,發熱是機體免疫系統為了抵禦感染而產生的一種免疫保護性反應。

研究證明,發熱時機體內的各種免疫功能都優於體溫正常時。這些免疫功能可抑制病原體的生長、繁殖,有利於康復。如果過早用藥物強行降溫,不但存在退熱藥本身的副作用,而且挫傷了機體的自然防禦能力,使病程延長,還可能因退熱而掩蓋了其他症狀,造成原發病的診斷困難,延誤治療。

正確做法是,當寶寶發燒時,可以先觀察,一般是發燒超過38.5℃再使用退燒藥,如果寶寶精神好,沒有什麼不適,即使燒到38.5℃,也不必使用退熱藥。



發燒之後,如何家庭護理?

在孩子發熱的時候,所有的處理唯一的目的就是儘可能讓孩子舒服,簡單來說就是怎麼舒服怎麼做,沒有什麼不舒服就什麼都不做。那麼發燒時,家長能做哪些呢?

物理降溫:推薦使用降低室溫,減少衣服,但不推薦冰袋和退熱貼。當發燒處在高溫持續期和體溫下降期時,使用物理降溫方法可能會讓寶寶舒服一些。

藥物降溫:當體溫≥38.5℃時,可以使用退熱藥。目前針對兒童推薦使用的退熱藥只有布洛芬(6個月以上)和對乙醯氨基酚(3個月以上)。未經醫生允許,最好不要給2個月以下的寶寶服用任何藥物,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鼓勵6個月以上寶寶的多喝水。

如果發熱是某種高傳染性疾病的症狀之一,要遠離別的寶寶或其他易感人群。

居家做好病情的觀察,比如寶寶是否嘔吐、腹瀉、咳嗽、起疹子等等,因為發熱是潛在疾病的表現,可以是嚴重的膿毒症、腦炎,也可以是普通感冒或是幼兒急疹



寶寶發熱什麼時候看醫生?

  • 2個月以下寶寶出現發熱。
  • 出現39℃以上高溫,這種高熱可能提示嚴重的感染或脫水。
  • 發熱是一種症狀,如果伴隨有其他症狀,如嘔吐、腹瀉,也要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就診。
  • 如果發熱持續超過24小時,即使寶寶沒有其他不適,也最好去看醫生。
  • 高熱的同時出現哭鬧、煩躁,應立即帶寶寶到醫院就診。

編輯/蘇蘇 文/慧子



❤ ❤ ❤ ❤ ❤ ❤ ❤ ❤ ❤

相關焦點

  • 寶寶發熱,一定要避免這幾個誤區
    每當寶寶一發燒,家長就會著急。就盼著能快點退燒,好受一點!但有時候,爸媽對發熱的認識和應對方式並不一定是正確的。比如,不少爸媽害怕高熱會燒壞寶寶的腦子,事實上,除非是 41 ℃ 以上的超高熱或某些顱內感染引發的高熱,大多數情況下,不用擔心發熱會影響寶寶的大腦。多一些正確的認識,就能少點無謂的擔憂;多知道一點科學的應對方法,就能幫助寶寶少受點罪。
  • 寶寶發熱能酒精擦浴嗎?走出發熱護理誤區,寶寶發熱這樣做
    但是現實生活中,孩子生病時,家長們採取錯誤方法的例子很多,比如寶寶最常見的發熱,就有很多家長走入了護理誤區,這不,今晚我就遇到一個例子,一起來看看怎麼回事吧。這可是鄰居張大媽告訴我的,她都看大兩個寶寶了!」我拉著姥姥在貝貝床邊坐下來:「咱們先來了解一下發熱是怎麼回事吧。」
  • 孩子發熱的4條護理誤區,你中了幾條?
    *本文所涉及專業部分,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你想知道的發熱知識,全在這裡! 面對孩子的反覆發熱,焦慮是肯定的,就連我一個學醫的人,看見孩子生病,心中也難免沉不住氣。
  • 這些寶寶發燒、發熱的誤區,你知道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誤區一:寶寶覺得發熱就是發燒了寶爸寶媽一聽到寶寶喊熱,用手一摸感覺溫度確實很高。難道這就表明寶寶發燒了嗎?如果寶寶跑跳等用力玩耍、哭鬧、或熱天在戶外時間過長等,也會導致體溫升高,但體溫一般會在15分鐘左右恢復正常。所以,發熱不一定就是發燒。但如果寶寶仍感覺不舒服,媽媽可以通過溫度計來判斷寶寶是否發燒。誤區二:發燒對身體是有害的不是所有的發燒都對身體有害。發燒會讓寶寶不舒服,精神變差、食欲不振等,但發燒會激活身體的免疫系統,是身體的保護機制之一。
  • 這些寶寶發燒、發熱的誤區,你知道嗎?
    今天馬姐姐給寶爸寶媽普及一下那些關於寶寶發燒、發熱的誤區。(4)穿的過多:由於寶寶本身調節體溫功能還未發育完全,若穿的太多或太緊或環境溫度太高,都有可能導致寶寶發燒。誤區一:寶寶覺得發熱就是發燒了很多寶爸寶媽一聽到寶寶喊熱,用手一摸感覺溫度確實很高。難道這就表明寶寶發燒了嗎?
  • #經驗榜#【護理心得】寶寶發熱護理誤區
    作者:寶寶知道 泯萱灰媽寶寶生病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但事實上,每年1-2次感冒發熱發燒,是寶寶增強抵抗力的重要過程,所以,媽媽們不要談之色變,用平常心,正確護理,正確對待就好了~ 每當灰寶發燒,我第一時間會給他洗一個溫水澡,讓他舒適,幫他降溫
  • 寶寶發熱了,一定要避開這 5 個退燒誤區,你我一個也錯不起
    一說到寶寶發燒,媽媽們簡直是談之色變,尤其到了秋冬季,寶寶感冒發燒的高峰期,寶寶動不動就發燒,弄得家長們措手不及!,面對外界病原體刺激時,誤以為「敵軍入侵」,於是免疫系統將這一情況上報給寶寶的大腦,偏偏大腦體溫調節中樞也不怎麼成熟,因而出現「反應過度」的情況,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高熱。
  • 武漢兒保中心:寶寶的紅屁屁嚴重!這幾個護理「誤區」,寶媽早點糾正
    寶寶的紅屁屁嚴重!這幾個護理「誤區」,寶媽早點糾正 剛出生沒多久的寶寶不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行為,只能是哭鬧。想必孕媽一定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遇到過這種行為,半夜經常會被寶寶的哭鬧驚醒,不知道是為何原因,等到了第二天才發現寶寶的屁屁出現了很多的紅色點點。
  • 幾個關於乳牙的護理誤區,不要踩雷了!
    幾個關於乳牙的護理誤區,不要踩雷了! 各種數據表明我國寶寶的乳牙患齲率在日益上升,而乳牙齲齒也已成為我國兒童健康的評判標準之一,所以一定要注意幫助寶寶保護好乳牙。下面的這些乳牙護理誤區,很多家長都會犯,我們不妨看看:
  • 寶寶發燒、發熱的十五大誤區
    如6個月至1歲左右發生的幼兒急疹,發熱3~4天後,熱退後全身出現皮疹而痊癒,在發熱的3~4天的過多的過多用藥既不能縮短病程,反而會延遲出疹,延長病程。 誤區4:退燒後馬上停藥  孩子體溫正常後不等於疾病治癒,它只是預示疾病有所好轉,而造成感染的病毒或細菌此時不一定被徹底控制。
  • 專家:11個寶寶發熱的用藥和護理誤區,你都知道嗎?父母必看!
    孩子發熱時小臉紅撲撲、身上燙燙的,整個人都想掛在你身上的時候,最讓人著急又焦慮。這時候的新手父母往往都手足無措,恨不得用各種辦法幫孩子降溫,心慌意亂之下常常會犯一些錯誤,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這些誤區。1、發熱是不好的,是一種病。
  • 寶寶鼻腔敏感的護理誤區你知道多少?
    很多人都知道鼻子不舒服是一件多麼痛苦的事情,而現在就有很多寶寶正在飽受鼻敏感的困擾。一些家長不正確的護理方法,往往會導致寶寶的鼻敏感越來越嚴重,那麼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寶寶鼻敏感的護理誤區都有哪些?目前鼻敏感寶寶越來越多,空氣當中的灰塵,蟎蟲,黴菌都有可能會誘發鼻敏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會讓寶寶健康受到影響。因此平時一定要注意良好的護理措施,減少這些物質對寶寶造成的刺激。
  • 寶寶滿月到底要不要「剃光頭」?幾個常見護理誤區,新手寶媽易踩
    幾個常見護理誤區表姐家的寶寶剛滿月,不少親戚來探望,有幾個老人對表姐說:「孩子滿月必須做個『滿月剃』,以後頭髮才能長得又黑又亮!」>,這下表姐當時就炸了,把全屋的人都損了一遍,不管不顧地帶孩子去了醫院。
  • 寶寶發熱了,一定要「不擇手段」降溫嗎?
    第一次遭遇女兒發熱,是在四個多月的時候,當測量腋溫發現是38°多的時候,我的心裡其實也很忐忑。不得不承認,儘管自己心裡明白,發熱或許並不是壞事,但初為人母的心卻忍不住揪了又揪…生怕會因為自己護理不當而加重女兒的不適感。
  • 關於寶寶睡覺的幾個誤區,作為媽媽的你要知道
    晚上就睡的好了,還有的說既然寶寶不想睡就讓他自己玩唄,玩累了自己就睡了,其實這些都是誤區。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關於寶寶睡覺的幾個誤區,作為媽媽的你一定要知道。,想著各種辦法讓寶寶不睡覺,甚至睡著了都要把萌寶叫起來,以為這樣晚上肯定就好好睡覺了,其實到了晚上寶寶並沒有像婆婆想像的那樣。
  • 給寶寶斷奶時,一定要避免這幾個誤區
    親貝網小編了解到,母乳餵養是媽媽和寶寶的親密時光。很多的寶寶非常依賴母乳,本質上不是因為飢餓,只是享受和媽媽親密接觸的時光而已。但是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還是要斷奶的。斷奶可謂是一大難題,很多媽媽在斷奶這件事上非常擰巴。很多老人都會有各種各樣奇怪的辦法,讓孩子斷奶。這些方法,真的有用嗎?
  • 寶媽想要產後快速恢復,一定要避開這幾個誤區
    很多媽媽在生完寶寶後,由於對產後一些知識的不了解,或者因婆婆和媽媽不科學的護理方法,導致了一些月子病的發生,甚至對以後的生活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以下幾個誤區,如果媽媽們不知道的話,很容易出現問題哦。 1,不做產後檢查。很多媽媽覺得,自己出了月子期就是恢復好了,不需要再去醫院做什麼檢查。
  • 小兒發熱 家長護理請避開5大誤區-新快網-新快報官方網站(明天報紙...
    在護理時也要避開誤區,要注意觀察寶寶的身體狀況,為醫生看診提供幫助。 ■新快報記者 陳思陶 龔吉林 通訊員 林惠芳 誤區 1 發熱燒出肺炎、燒成「傻子」 正解:發燒不一定是壞事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兒科的李增清主任醫師指出,家長擔心寶寶發燒可能影響腦部智力、燒出肺炎等。
  • 寶寶發燒新手媽媽一定要知道的7種降溫護理方法,發熱怎麼辦?
    寶寶發熱很快會變嚴重,因為他的免疫系統沒有達到抵抗細菌和其它微生物的能力,所以發熱很容易擴散到全身感染,這幾個方法輕鬆應對寶寶發熱:1.補充充足的水分:多喝水可以緩解發燒的症狀,讓體內的毒素更好排出來,發熱只靠藥物退燒水分補充不充足會出現反覆發燒,降低藥物的效果,如果寶寶不喝水儘量想辦法,比如可以喝點牛奶,果汁,電解質飲料等
  • 對於寶寶的黃疸治療的幾個誤區,要多注意
    關於治療黃疸的一些誤區,新手媽媽們要多注意。黃疸他分的病理性黃疸和生理性黃疸。對新生兒寶寶的黃疸他是會出現的比較早。正常生理性黃疸一般是在寶寶生後兩天到三天才開始出現。病理性黃疸一般是寶寶二十四小時之內它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