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熱能酒精擦浴嗎?走出發熱護理誤區,寶寶發熱這樣做

2020-08-26 一米育兒

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寶貝,兒童的免疫系統、各器官組織發育都不成熟,易受到疾病的威脅,一旦發病,還有起病急、病情變化快的特點,再加上兒童配合程度較差,也無法正確表達,所以一旦孩子生病,家長們都會著急。


但是現實生活中,孩子生病時,家長們採取錯誤方法的例子很多,比如寶寶最常見的發熱,就有很多家長走入了護理誤區,這不,今晚我就遇到一個例子,一起來看看怎麼回事吧。


一、姥姥要給發熱的貝貝酒精擦浴

晚上八點左右的時候,出差在外的小師妹麗麗突然求助,說一歲多的女兒貝貝發燒到三十八度多,照看她的姥姥嚇壞了,也不敢給貝貝亂吃藥,正準備做酒精擦浴呢,麗麗問我酒精擦浴的濃度怎麼配置?


現在發熱早就不主張進行酒精擦浴了!


我讓麗麗別著急,趕緊要了電話,告訴貝貝姥姥我大約十分鐘左右就到,讓她先給孩子喝點溫開水,不要酒精擦浴。昨天貝貝來醫院檢查時,就確診為皰疹性咽頰炎,開了些藥回去吃,除了發熱,應該不會有什麼其他的大問題。


等我趕到麗麗家的時候,姥姥正給貝貝裹著厚厚的被子,貝貝一次又一次地踢開被子,姥姥一次又一次地給她裹上,祖孫倆就是像是在拉鋸一樣,見我來了,姥姥長籲一口氣說:「你來我就放心了!你不讓我用酒擦,沒辦法,我正在給她捂汗呢。」。


我趕緊給貝貝把小被子拿開,量了下體溫,38.9℃ ,小傢伙全身發熱,真箇人紅彤彤的,小手小腳也熱的乾巴巴的,這時候應該散熱,而不是捂被子啊。


我給孩子喝了4ml布洛芬混懸液,又跟姥姥說:「阿姨,孩子發燒的時候,不能使用酒精擦浴,在熱度上來之後呢,也不能捂被子,用點退熱貼或者溫水擦一下是可以的。」


姥姥有些懵,反問我:「為什麼?這可是鄰居張大媽告訴我的,她都看大兩個寶寶了!」


我拉著姥姥在貝貝床邊坐下來:「咱們先來了解一下發熱是怎麼回事吧。」



二、了解發熱


  • 什麼是體溫

我們生活中所說的體溫一般是指體表的溫度,可以通過腋窩、口腔、直腸等部位測得,最常使用的是通過腋窩進行測量體溫。


體溫的相對恆定是機體代謝和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由於基礎代謝水平的不同,各年齡段的體溫也不同,兒童、青少年的體溫會略高於成年人,而老年人的體溫低於青壯年。


  • 多少度是發熱?

發熱是指機體在致熱源的作用下,使體溫調節中樞的調定點上移而引起的調節性體溫升高。一般而言,當腋下溫度超過37℃,或者是口腔溫度超過37.3℃,一晝夜體溫波動在1℃度以上的時候,可稱之為發熱。


根據發熱的程度不同,處理也是不同的。


發熱的程度

  • 低熱:37.3~38℃
  • 中度發熱38.1~39℃
  • 高熱39.1~41℃
  • 超高熱41℃以上

但是,我們不能只用發熱的高度、發熱持續時間以及用藥以後退熱的快慢來判斷疾病的嚴重程度,而是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精神狀態、心率、血壓,有無咳嗽、嘔吐、腹瀉、皮疹等症狀綜合判斷。


發熱是小兒最常見的臨床症狀之一,是機體為了對抗疾病所表現出的防禦性反射。發熱時機體代謝和能量代謝明顯增強,嚴重時可導致內臟器官的功能失調,應該及時採取有效地降溫措施。


  • 體溫的測量

目前使用的體溫計常見有水銀體溫計、電子體溫計、額溫槍(紅外線測溫儀)等,家庭使用選擇任意一種就可以。



測量腋溫時,要注意先擦乾腋窩,以免因汗液導致散熱增加而影響體溫值;

嬰幼兒建議測量腋溫,以免出現口溫計被咬破、測量肛溫不舒適等問題;

水銀體溫計建議測5~10分鐘,以保證體溫值的準確性。


姥姥給我的是電子體溫計,10秒就可以讀出體溫值,使用起來十分便捷;額溫槍在多人測量時很佔優勢,因為不需要接觸皮膚,可以避免交叉感染;水銀體溫計一直被認為是最準確、誤差最小的,若是其他體溫計測量體溫值變化較大時,可以使用水銀體溫計複測體溫進行對比。


那麼,孩子發熱時為什麼不能把捂汗,也不能酒精擦浴呢?


二、走出發熱護理誤區

我曾經參加過一個西部縣城留守兒童看護家長座談會,來參加的基本都是爺爺奶奶輩,說起寶寶發熱時的處理,他們七嘴八舌說出了自己的以下做法:

發發汗就好了,我生病就是發汗,捂著被子睡一覺,發了汗就退燒了。

發燒肯定是感冒了呀,那吃點消炎藥,燒就退了。


這些爺爺奶奶的做法都是欠妥的,我們來了解一下發熱最常見的三大誤區 。


誤區 1 捂汗

說到捂汗,我們需要了解兩個方面的知識:


1.人體最重要的散熱部位就是皮膚,呼吸、排尿、排便也能散發部分熱量。我們採取物理降溫,如擦浴等,就是為了促進皮膚散熱來達到降低體溫的作用。


2.我們要知道發熱的過程分為三個時期:

  • 體溫上升期:在這一時期,皮膚血管收縮,汗腺分泌減少,皮膚溫度降低,可以出現皮膚無力、乾燥無汗、畏寒、寒戰,此期給孩子蓋被穿衣保暖、喝點熱水都是可以的。
  • 高熱持續期:此期因為皮膚血管開始擴張,病人臉色出現潮紅、皮膚灼熱、呼吸加速、脈搏加快、頭痛頭暈、渾身不適等表現,這一時期我們就應該採取降溫措施,如物理降溫、藥物降溫,另外由於機體代謝增加,水分丟失多,因此,此期要及時給病人補充水分,既可有助於退燒,又可利於體內代謝產物和毒素的排洩。
  • 退熱期:此期皮膚血管進一步擴張,皮膚溫度增高,引起汗腺分泌增多,孩子會大量出汗此期要注意及時更換汗溼的衣服、被單,防止孩子受涼。


我跟姥姥說:「阿姨,如果在高熱持續期和退熱期給孩子捂汗,會影響機體散熱,咱們貝貝現在就處於高熱持續期,捂汗是不合適的。」


我實習醫院的兒科門診,曾收治過一個五個月的寶寶,因在家發熱(當時體溫38.8℃),爺爺奶奶想捂捂汗就好了,結果到了第二天早晨,孩子面色蒼白、嘴唇紫紺、呼吸微弱,送到醫院發現,因為捂熱時間過長,孩子出現了多臟器功能衰竭、多器官瀰漫性出血,後果多可怕。

誤區2 酒精擦浴

2015年曾有則新聞報導,東莞一名1歲男童因為在發熱的時候,父母為其進行酒精擦浴,而影響了自主呼吸、陷入重度昏迷,搶救無效死亡了。究其原因,是因父母使用酒精,而且是工業酒精為男孩擦浴所致。


工業酒精裡含有甲醇,對人體的神經系統和血液系統影響都很大,我們平時所說的酒精裡面呢,含有乙醇,用它進行擦浴雖然可以降溫,但因為嬰幼兒皮膚嬌嫩,非常容易造成皮膚損害、過敏甚至酒精中毒,酒精中毒會使孩子產生頭疼、噁心、呼吸困難甚至影響呼吸中樞,因此嬰幼兒應該避免使用酒精擦浴。

誤區3 一發熱就吃消炎藥

造成孩子發熱的原因有很多,其實呢,發熱本身不是疾病,只是一種症狀,是機體為了對抗疾病所表現出的防禦性反射。


我們應該根據孩子的精神狀態、體溫及其他症狀、血液檢查等來判斷孩子發熱的病因,而選擇使用相應的退燒藥、清熱解毒、抗生素等藥物,比如,無細菌感染徵象又無併發症的上呼吸道感染不建議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也就是俗稱的消炎藥,濫用抗生素會造成菌群失調、耐藥等多種不良後果,需要具備一定的指徵才能使用,我們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在世界衛生組織一項研究中,61%中國受訪者認為抗生素可以治療感冒或流感,意識不到抗生素對病毒無效這一事實;35%的受訪者還認為抗生素對頭痛也有療效。這說明我們對抗生素的認知度仍然較低。


我和姥姥一邊給貝貝餵了些溫水,一邊繼續嘮嗑:那寶寶發熱了,都應該怎麼處理呢?


三、寶寶發熱這樣做

寶寶發熱時,我們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一般採取藥物降溫和物理降溫兩種方法。


1.藥物降溫


我們常選的兒童退熱藥物有布洛芬與對乙醯氨基酚。


如果孩子雖然發熱,但是精神狀況良好,看起來活潑、健康,其實不用急著用退燒藥;

精神狀況不好、和(或)出現明顯不適、體溫≥38.5℃(有驚厥史的孩子體溫≥38℃)的孩子,可以只選用其中一種藥物來退熱;

對嚴重持續性高熱要根據醫囑採用兩種退熱藥物交替使用的方法。


退熱藥物一般半小時起效,多數孩子口服退熱藥物後即可退熱,服藥後要鼓勵孩子少量多次飲水,監測體溫變化。同時觀察有無體溫驟降、大汗淋漓、面色蒼白、四肢厥冷等虛脫現象,以便及時處理(如果有虛脫徵象,可以採取保暖、飲熱水、必要時輸液治療)。


一般退熱藥物的療效可以維持幾個小時,藥效過去之後孩子可能再次發熱,如果體溫再次升高到38.5℃,可以再次服用退熱藥物,但是要注意必須距離上一次使用退熱藥物間隔4小時,如果時間過短,可以使用物理降溫來幫寶寶退熱。



2.物理降溫


所謂物理降溫,就是讓「冷」直接與皮膚接觸,通過傳導或蒸發的物理作用,使體溫降低,比如冷敷法、溫水擦浴等。

嬰兒體表面積大、體溫調節中樞發育還不完善,所以0~3個月的嬰幼兒只建議採取頭部冷敷、開包散熱法;大於3個月的嬰幼兒及兒童可以採取溫水擦浴或冷敷法。


  • 溫水擦浴

如果寶寶在服用兩次退燒藥之間仍(又)發熱,或一直高熱不退的話,我們可以進行溫水擦浴。


溫水擦浴前,我們先做好環境準備

  • 關閉門窗,
  • 室內溫度為25~28℃
  • 大浴巾1塊
  • 小毛巾1塊
  • 臉盆1個
  • 溫水適量,水溫為32~34℃

給寶寶身下鋪大毛巾,小毛巾放於盆中浸溼,擰至半乾,纏在手上成手套狀,以離心方向擦浴;擦拭的時候,要給寶寶蓋好薄被,擦到哪個部位就暴露哪個部位;建議操作者站在寶寶右側,這樣操作起來會更方便。


溫水擦浴步驟如下:

1.脫去上衣,仰臥位,按順序擦拭:

  • 雙上肢:頸部外側 → 上臂外側 → 前臂外側 → 手背,更換毛巾,再從腋窩 → 上臂內側 → 肘窩 → 前臂內側 → 手心,同法擦對側。(擦到腋窩、肘手心等處稍用力並延長停留時間,以促進散熱,要避開心前區、後頸。)
  • 腰背部:側臥位,頸下肩部-臀部


溫水擦浴步驟 圖1 一米育兒繪製


2.穿上衣,仰臥位,按順序擦拭:

  • 外側:髂骨 → 下肢外側 → 足背
  • 內側:腹股溝 → 下肢內側 → 內踝
  • 臀下 → 大腿後側 → 膕窩 → 足跟

(擦到腹股溝、膕窩處稍用力並延長停留時間,以促進散熱,要避開腳心、腹部。)


溫水擦浴步驟 圖2 一米育兒繪製


我和姥姥準備好物品,我親自給貝貝擦洗,貝貝特別配合。


我跟姥姥說:「整個擦浴時間1015分鐘最合適,在擦浴時,我們要注意隨時觀察孩子有無面色蒼白、呼吸異常等不良反應,而且,擦浴時要避開心前區,也就是前胸,以防止引起發射性心率減慢,避開腹部、足底、後頸,防止發生腹瀉、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縮而影響散熱。」


我們還需要在擦浴後30分鐘左右複測體溫,貝貝的高熱持續期已經快過去了,脖頸、腋下開始出汗,體溫降到了38.6℃。


對於溫水擦浴呢,現在國際上也有爭議,有國外專家認為溫水擦浴會給孩子帶來不舒適的感覺,所以我們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和孩子的自我感受,來合理選擇是否進行溫水擦浴。如果孩子在溫水擦浴時感覺不舒服,那就不要再繼續了。


  • 冷敷法

如果孩子高熱不退的話,我們是可以採取冷敷療法的,可將冰袋用小毛巾包裹或者使用溼毛巾、退熱貼等,放置在額頭、頜下、腹股溝、腋窩等大血管流通處降溫。.


但是要注意避開以下幾個地方:前胸、腹部、後頸、足底等部位,因為這些部位對冷熱刺激較敏感,可引起心跳減慢、腹瀉等不良反應。


另外也要注意,新生兒體表面積大、活動少,皮下脂肪較薄加上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因此新生兒及嬰幼兒應採用頭部冷敷,慎用其他部位的冷敷。


冷敷時,冷敷時間不要超過30分鐘要注意觀察孩子的反應,如果發生局部皮膚蒼白、青紫或者麻木時,應立即停止使用,防止凍瘡發生。


冷敷法常用位置圖,另外腋窩也是不錯的選擇哦


3.寶寶發熱時的飲食護理


很多家長會問,孩子發熱時吃什麼好啊?


發熱的孩子,因為發熱、呼吸增快而增加了水分的消耗,不及時補水的話,容易發生脫水。我們要保證充足的水分,可以給予少量多次飲用溫開水,也可以服用新鮮果汁。


發熱也可以導致機體消化液減少、胃腸蠕動減慢,孩子會出現食欲不振、厭食、噁心等表現,所以發熱時,應給予清淡、流質、易消化的飲食,如蔬菜粥、米粥、麵條、餛飩等,可少量多餐。


另外也要注意,發熱時唾液分泌減少,孩子會覺得口乾舌燥,口腔自我清除能力減退,食物殘渣容易滯留在口腔,利於細菌的繁殖和生長,而引起口腔炎、牙齦炎等,我們要保持孩子的口腔衛生,嬰幼兒的話飯後餵少量的溫開水以清洗口腔,大一點的孩子可以飯後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潔。


我和姥姥給貝貝榨了一杯新鮮的橙汁,她高高興興的喝了。



4.寶寶發熱時還要注意什麼?


  • 休息:應保證孩子在家休息,發熱的孩子最好不要上學,不建議做運動。
  • 環境:家中應該定時開窗通風,保持溫溼度適宜,環境安靜。
  • 觀察:觀察孩子的狀態,如有頭疼等不適或及時到醫院就診。


貝貝姥姥說:「哎呀,姑娘,我聽你說著好像很簡單啊,可是,到底什麼時候該帶她去醫院?我這個心裡老打鼓啊!」


我想了想,給姥姥畫了一張圖表。


5.什麼情況下要帶寶寶去醫院?


寶寶發燒時,確實有很多家長很難拿捏到底要不要帶孩子去醫院,來看一下這張圖:



劃重點

  • 如果孩子發熱超過3天,或者3月齡以下的孩子發熱,需要到醫院就診;
  • 如果孩子發熱伴有精神差、頭疼、嘔吐、腹瀉、皮疹、劇烈的咳嗽或喘息、呼吸增快或者呼吸困難、抱怨脖子僵硬等情況,應立刻到醫院就診;
  • 或者孩子發熱伴有難以安撫的哭鬧,及體溫降下來的間歇期孩子精神仍然很差、活動減少,也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做進一步的檢查和處理。


我問姥姥:「阿姨,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可能是因為貝貝精神好多了,漱完口就睡著了,體溫降到了37.7℃,姥姥的精神也特別好,她笑著說:「沒了沒了,都懂了,看來還是要多聽年輕人的,不能光靠老辦法呀。」


福利小教程:高熱驚厥怎麼辦?

有的家長問,普通的發熱還好,孩子一旦發生高熱驚厥,家長可能就束手無策了。遇上高溫驚厥怎麼辦呢?


熱性驚厥是指3個月5歲的兒童,發熱初起或體溫快速上升期出現的驚厥,排除顱內感染和其他引起抽搐的原因,常表現為意識喪失、渾身抽搐、強直、雙眼凝視、口唇紫紺。發作大多在數秒或者幾分鐘內停止,嚴重者可持續數十分鐘或反覆發作。抽搐停止後大多入睡。


驚厥是因為兒童的大腦皮質發育還不完善,較弱的刺激就能在大腦皮質形成強烈興奮灶,使神經細胞突然異常放電並迅速擴散所致。熱性驚厥在6個月~5歲兒童中發病率約為2~5%,一般不會留下不良後果。


驚厥發作的時候,我們可以採取以下措施進行處理:

  • 將孩子平臥、頭偏向一側防止誤吸(分泌物很多的話也可以採取側臥位)
  • 解開衣領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嘔吐物防止窒息
  • 就地搶救,不要搖晃、不要強行按壓或捆綁孩子,移開周圍可能傷害孩子的物品,保持環境安靜
  • 驚厥發作不超過五分鐘的話,我們可以觀察任其自行停止,不建議掐人中、將物品塞入患兒口中、強行撬開緊閉的牙關、按壓或者搖晃孩子,以防止發生其他意外傷害
  • 驚厥停止後幫助孩子側臥位休息
  • 驚厥超過五分鐘的孩子要儘快送入醫院進行處理,遵醫囑給予止驚的藥物、吸氧等措施



寶寶發熱是十分常見的情況,媽媽們不用緊張,只要密切觀察寶寶的情況,做好發熱時的護理,必要時及時帶寶寶至醫院就醫,採取相應的治療,就可以從容應對寶寶發熱,呵護寶寶早日恢復健康啦。

相關焦點

  • 嬰幼兒發熱,禁用酒精擦浴
    近日,我科收治一例3月左右患兒,因發熱家屬給予口服藥物及酒精擦浴等處理後,體溫可降,但漸出現意識障礙,入院後經腰椎穿刺等檢查,考慮神經系統感染可能,但不典型,同時不排除酒精中毒性腦病可能性。嬰兒可以用酒精擦浴嗎?是不允許的也是不建議的。
  • 寶寶發燒、發熱時,這些誤區您犯了嗎?
    家長們看到寶寶發燒了自然是心急如焚,各種退燒的招數也是五花八門,比如捂汗、亂吃退燒藥、酒精擦浴……其實這些「退燒絕招」並不科學,反倒給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這個土方子對成人來說,這樣做有時候確實有效,但對寶寶是不適合的。 原因分析:寶寶四肢供血不足,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善,如果被包裹過嚴,反而無法散熱,同時導致脫水、代謝性酸中毒,更嚴重的還會引起腦缺氧。臨床上有一種專屬於兒童的疾病——「捂熱症候群」。
  • 寶寶發熱護理的這幾個誤區,你一定要知道
    寶寶6個月之後,來自母體的抗體消失,就很容易生病了。生病之後,發燒是最常見的症狀,家長們總是非常擔心,在護理中,家長們也有很多誤區,這裡就來說一說。誤區二:擦酒精退熱酒精因其物理特性(揮發性)能夠帶走表面的熱量,這也僅僅能夠暫時改變體表皮膚的溫度,不會影響人體核心溫度。並且,擦酒精帶來的風險是經皮膚吸收而導致酒精中毒,或者皮膚過敏。人體在肌肉顫動產熱的過程中會表現為畏寒寒顫,而這個時候給寶寶擦酒精,會讓他覺得更冷,顫動得更明顯,或者原本不寒顫的孩子,這麼一擦,反而出現寒顫了,也並不能夠增加舒適性。
  • 用醫用酒精給發熱寶寶降溫,可以嗎?
    記者 餘敏 通訊員 王雪飛昨天,有則新聞在微信朋友圈廣泛轉發:東莞常先生1歲多的兒子發熱,聽說用酒精可以降溫,他就從工廠拿來一瓶工業酒精,擦孩子的腋下,約用了1000毫升。哪知孩子擦了酒精後就不省人事,搶救無效死亡。
  • 用醫用酒精給發熱寶寶降溫,可以嗎?·杭州日報
    記者 餘敏 通訊員 王雪飛 昨天,有則新聞在微信朋友圈廣泛轉發:東莞常先生1歲多的兒子發熱,聽說用酒精可以降溫,他就從工廠拿來一瓶工業酒精,擦孩子的腋下,約用了1000毫升。哪知孩子擦了酒精後就不省人事,搶救無效死亡。
  • 寶寶發熱處理流程
    寶寶一旦發熱,家長們就慌了,就算是三更半夜也要馬上去看醫生或者到醫院掛急診,真有必要這樣做嗎?答案是否定的。     那寶寶發燒我們該怎樣處理才對呢?    首先,我們對發熱的機理有個基本的認識,這個在以往的推文中已經說過,現在我們來複習一下。    發熱的本質是致熱源(一般是病原體產生的一種物質)導致體內的體溫調節中樞上調體溫引起的,發熱後機體的炎症介質升高,機體處於一個免疫強化狀態,這樣有利於清除病菌。相當於外敵入侵了,我們要進入一級戰備狀態一樣。所以發熱對於機體抵抗疾病來說,是有益的。
  • 寶寶發熱,一定要避免這幾個誤區
    每當寶寶一發燒,家長就會著急。就盼著能快點退燒,好受一點!但有時候,爸媽對發熱的認識和應對方式並不一定是正確的。比如,不少爸媽害怕高熱會燒壞寶寶的腦子,事實上,除非是 41 ℃ 以上的超高熱或某些顱內感染引發的高熱,大多數情況下,不用擔心發熱會影響寶寶的大腦。多一些正確的認識,就能少點無謂的擔憂;多知道一點科學的應對方法,就能幫助寶寶少受點罪。
  • 江西寶寶發熱到死亡僅一天…千萬別這樣給孩子退熱,太危險
    也就是說寶寶發熱時,精神只要好,就說明病情較穩定,就應該讓機體與疾病抗爭,這樣有利於增強寶寶抵抗力。如果你家娃體溫高於這個溫度,才叫做發熱。✘酒精擦浴發熱用酒精擦浴,孩子容易皮膚過敏,孩子容易醉酒,損害肝臟腎臟大腦等器官。
  • 寶寶發熱物理降溫幾大誤區,家長們你們中招沒?
    那麼小孩發燒採用物理降溫這幾大誤區家長中招沒?下面跟隨喜芽孕育的黃大夫一起來看看。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敬請告知物理降溫在哪些方法不適合應用?(1)酒精擦浴:嬰兒的皮膚很薄,酒精滲透性很強,容易通過皮膚吸收,可能出現酒精中毒的症狀。
  • 寶寶發燒怎麼辦?用物理的方法給寶寶發熱降溫!修正育兒知識分享!
    隨著冬季的到來,氣溫也隨著下降,寶寶發熱成了各位父母的頭疼事。很多年輕的父母們不知道該如何給寶寶降溫,使用藥物降溫不是好方法,最好使用物理降溫。下面我們介紹幾種有效的寶寶降溫的方法。 首先來說一下寶寶發熱降溫的方法,常用的降溫方法有兩種: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寶寶發熱時,最好先選用物理降溫法。以下介紹三種常用的物理降溫法。 1、溫水擦浴。
  • 寶寶發熱了,一定要避開這 5 個退燒誤區,你我一個也錯不起
    所以,發燒用酒精退燒的說法完全沒有科學依據,千萬不要拿孩子的身體「做實驗」。溫水擦浴說了這麼多,有些家長開始犯嘀咕了「孩子發燒不能捂著,也不能用酒精,溫水擦擦身體總沒有問題吧」不好意思,溫水擦浴並不推薦,
  • 新生寶寶發熱該如何退熱?
    作者:寶寶知道 雲捲雲舒B新生兒發熱初生兒體溫超過正常體溫稱為發熱。常見原因有:當夏天氣溫炎熱時,會伴隨環境溫度而使體溫升高;若體液攝入量太少,則會產生脫水熱;此外若感染或服用某些藥物後也可引起發熱。因此平時應注意小兒是否發熱。
  • 寶寶發熱這樣應對!
    如何保護寶寶免遭新冠病毒肺炎的「毒手」,成了家長們最重視的問題。如果這期間寶寶出現了發熱,家長們又擔心到醫院引起交叉感染,那除了體溫監測之外,該如何正確應對寶寶發熱?……就讓快醫君給你來詳細解答。如何應對寶寶發熱情況?
  • 夏季,寶寶發熱如何快速降溫?別用酒精擦身了,醫生教你4個方法
    寶寶發燒擦酒精是一種錯誤的物理降溫方法。酒精可以通過皮膚被人體所吸收,尤其是寶寶的皮膚比較嬌嫩,更加容易吸收酒精裡邊的乙醇。再者說,有些寶寶發燒可能是由細菌感染導致的,乙醇可以和頭孢類的消炎藥物引起雙硫侖樣反應,因此這個是最重要的危害。
  • 寶寶發燒、發熱的十五大誤區
    寶寶發燒了!每當這個時候不少父母都會焦急萬分,要不馬上餵寶寶吃退燒藥,要不就用「土方」給寶寶降溫,要不就趕緊送院。其實發燒對於寶寶來說並不都是對身體有害的,大多父母容易對寶寶發燒產生誤解。  因此,退燒後的飲食最好選擇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蛋羹、麵條等,不要讓孩子吃高脂肪的食物,如炸雞、炸薯條、奶油蛋糕、排骨等,以免影響身體恢復  誤區6:孩子感覺發熱就是發燒了  寶寶喊熱,媽媽一摸確實體溫很高
  • 兒科醫生說--如何正確處理寶寶發熱?
    ●酒精擦浴可以降溫,但酒精可能引起寶寶皮膚過敏,也有可能被寶寶的皮膚或呼吸吸收而造成寶寶中毒,應禁止使用。警示:2015年06月17日羊城晚報訊 寶寶發熱,父母用掉約1000毫升的工業酒精為其「物理降溫」,擦拭身體,不料卻導致寶寶酒精中毒,最終送醫院搶救無效身亡。
  • 指尖醫生 | 兒童發燒可以酒精擦浴嗎?
    指尖醫生 | 兒童發燒可以酒精擦浴嗎?「兒童發燒時,用酒精擦浴降溫可行嗎?」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本期,針對這個問題我們為您請到來自華山北院有十年專業護理經驗的兒科主管護師武媚進行專業解答醫護簡介:兒科主管護師武媚 32歲 10年從業經驗
  • 小兒發熱的規範處理原則
    發熱是人體的一種自主防禦功能,所以退熱藥使用應當慎重。兒童身體各方面機能尚未發育完善,用藥更應慎之又慎。把退熱藥和其他藥一樣用,不論體溫的高低,每4小時即服用1次,有時體溫不太高也服用退熱藥,這種做法是不妥的。退熱藥只是臨時性用藥,沒有必要定時服用。退熱藥的作用是降低寶寶高熱,增加舒適度,並非一定要降至正常,這需要一個過程。適當的發熱是機體對抗病原體的一個免疫過程,並非一無是處。
  • 寶寶發熱?警惕幼兒急疹,家庭護理這樣做!
    最近發現微信群裡諮詢幼兒急疹的家長多了起來,還有些只是發熱沒有出疹子的寶寶,爸爸媽媽在群裡諮詢退燒的方法。 我們經常說幼兒急疹是個馬後炮,先是發熱,燒退後疹子才出來,醫生才好判斷。但是,這對於剛升級當爸爸媽媽的人,寶寶突然發熱到39度,是個不小的考驗。
  • 我家寶寶發熱是這樣處理的!
    作者:寶寶知道 小甜甜~淑涵談起我家寶貝發熱這個問題還是讓我這個做媽媽的揪了不少心,每當她發熱我就能感覺得到。記得夜裡發熱,小孩身體熱燙燙的,手心,腳心都是滾燙的,我夜裡跟他爸爸講,我說:「寶寶是發熱了吧,你來瞧瞧!」結果他爸爸摸摸女兒額頭說:「不熱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