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地方的兒科門診都出現了爆棚的現象,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寶寶是因為發燒來看診的,有的醫院不堪重負已經停了兒科急診服務,家長帶寶寶看門診也會覺得很憋屈,因看病的寶寶太多,看診要等很長時間。那寶寶發燒需要著急看醫生嗎? 如何正確處理寶寶發熱呢?歡迎參考:2015年底,寫給那些正在被」寶寶發燒「困擾的家長
1.寶寶為什麼會發燒?
●正常情況下,人的體溫受司令部—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的調控來維持機體產熱及散熱的平衡,使正常人體溫維持於37度左右。
●最常見的就是各種致熱源引起的發熱。致熱源包括各種病原微生物及其產物,如細菌,病毒,支原體等,以及這些病原體激活機體的白細胞,淋巴細胞產生的幹擾素,白介素等免疫活性因子。這些物質作用於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使這個司令部發出新的指令使代謝增加,骨骼肌陣縮(寒戰),使產熱增長;另一方面,使皮膚血管及豎毛肌收縮,停止排汗,散熱減少。這樣產熱大於散熱,體溫升高,出現發熱。
●當各種原因導致機體產熱增多和或散熱減少時,就會出現發熱。
2.什麼是正常體溫?
在確定寶寶是否為發熱之前,家長們首先要了解寶寶的正常體溫。
肛溫為36.5~37.5℃, 舌下溫度比肛溫低0.3 ~ 0.5℃,腋下溫度為36 ~ 37℃。並且要注意以下影響寶寶體溫的情況。
●1歲以內的嬰兒因為體溫調節中樞發育還不完善,所以體溫受環境溫度影響會比較大,天氣炎熱或者包裹太多,會出現體溫的升高;
●每個兒童的正常體溫略有不同;
●兒童時期的正常體溫較成人稍高;
●晝夜之間有波動,晨間低,下午稍高,但波動範圍小於1 ℃;
●體溫受許多因素影響(如飲食、運動、哭鬧、室溫、穿衣等)。
3.什麼是發燒?
發熱是指寶寶的體溫升高的一定水平,發熱的標準依賴於測量的部位:
●肛溫高於38C
●口腔溫度高於37.8C
●腋下溫度高於37.2
●耳溫高於38C
●前額溫度高於38C
根據發熱(腋下溫度)的高低可以將發熱分為低熱(37.5~38℃)、 中度發熱(38.1~39℃)、 高熱(39.1~40.4℃)及超高熱(>40.5℃)。
4.如何選擇體溫計?
因僅用觸摸來感覺體表溫度是不精確的(尤其寶寶打冷戰時,這時您可能感覺寶寶沒有發熱),所以應該用體溫計測量體溫。
●水銀溫度計:美國兒科協會已不再建議用水銀溫度計了,因為水銀溫度計可能破碎,造成水銀揮發並被人體吸收,從而導致中毒;另破碎的玻璃本身也會傷到寶寶。
●耳部紅外線體溫計:其精確程度取決於其紅外線束到達鼓膜的能力,所以在耳部耵聹較多或測量方法不對時,測量的體溫是不可靠的,並且價格會貴些。但耳溫計方便安全使其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醫院常用。
●電子體溫計:可以測量肛溫、腋溫及口腔溫度。但肛門及口腔溫度比腋下溫度更準確,因為比較安全和準確。
因此建議家長使用數位化的電子體溫計或耳溫計測量寶寶體溫。
5.如何正確測體溫?
●用體溫計之前閱讀體溫計的有關說明書,確保體溫計已經準確校準。
●在每次使用體溫計前,要用肥皂水或酒精清洗體溫計,然後用清水衝乾淨,晾乾或擦乾再用。
●測腋溫:擦乾腋窩內的汗,把體溫計末端放於腋窩中間,使上臂緊貼於胸壁,固定手臂,勿令其隨意揮動,並保持一會兒,當體溫計的提示信號出現時,就可以把體溫計取出讀數了。
●由於人的外耳道並非呈直線型,因此使用耳溫計時一隻手儘量把耳廓向後上方拉,讓耳道呈直線型,另一隻手把耳溫計輕輕插入耳道,使耳溫計儘量對準鼓膜位置,按下測量鍵,當電子蜂鳴器出現蜂鳴後,退出耳道並讀數。
●測口腔溫度:當寶寶4歲以上時,您就可以測量她的口腔溫度了,首先打開電子體溫計,將體溫計的末端一頭放入寶寶舌下,向內插入,讓寶寶含住體溫計,並保持一會兒,當體溫計的提示信號出現時,就可以把體溫計取出讀數了;
●測肛溫的方法:打開電子體溫計,在體溫計的末端塗些潤滑劑(如凡士林),把孩子抱在您的腿上,用兩條大腿夾住他,然後輕柔的將體溫計的末端插入寶寶肛門,插入約1.5-2.4cm,扶穩體溫計約1分鐘,或直到體溫計上的信號燈閃爍(或蜂鳴)提示測量完成為止,取出體溫計並記錄;
6.引起寶寶發燒常見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寶寶發熱最常見的原因是感染,例如:
●感冒或流感;
●呼吸道的感染,比如喉炎或支氣管炎;
●消化道的感染,比如胃腸炎;
●泌尿道的感染;
●另有一些寶寶接種疫苗後也會出現發熱。
7.寶寶發燒了,家長怎麼辦?
(1)正確對待寶寶發燒:
●對於寶寶來說,發熱是機體對抗感染的一種自然反應,除非寶寶曾經有過癲癇病或其它慢性病,只是稍微高一些體溫並不會引起非常嚴重的危險。
●觀察寶寶的行為和精神狀態更為重要,如寶寶規律的吃飯,睡覺,玩耍,多是不需要特別治療的。
●如有機會帶寶寶看醫生,比如做兒童保健,可以和醫生交流下發熱的具體處理。
●當寶寶出現發熱,並且看起來相當煩躁或很不舒服,可以進行治療。
(2)家長需要做的:
●給寶寶補充足夠的液體,包括水,湯,果汁,口服補液鹽等,寶寶體內水分充足,多出汗,多排尿,可以增加散熱;
●保持寶寶整個的房間和整個家裡涼爽舒適,可以給寶寶少穿一些衣服;
●儘量讓寶寶多休息,但也不要強制寶寶睡覺或休息,他也可以在戶外走走,如寶寶體溫已經恢復正常24小時,那寶寶可以正常上學或活動;
●如已確定寶寶發熱是由於高傳染性疾病引起的(比如水痘和流感),就要讓寶寶儘量遠離其它寶寶及老人;
7.如何合理應用退燒藥?(1)常用的退燒藥:
●對乙醯氨基酚:是一種比較安全的退熱藥,該藥是世界衛生組織(WHO) 推薦3個月以上嬰兒和兒童高熱時首選退熱藥,常用劑量是10~15mg/Kg(每次<600 mg),4~6小時服一次,每天最多用4次。其退熱效果與劑量成正比,但劑量過大會引起肝毒性。對乙醯氨基酚可能會引起G-6-PD缺陷症(蠶豆病)的寶寶發生急性溶血反應,所以,有蠶豆病的寶寶應該慎用。代表藥如泰諾林、小兒百服寧、小兒退熱栓等。
●布洛芬:是另一種比較安全的退熱藥, 常用劑量是5~10mg/Kg (每天<400 mg),6小時服一次,每天最多用4次。不良反應主要為胃腸道出血、 胃燒灼感、 噁心和嘔吐等。●代表藥如美林、託恩等。
(2)如何選擇退燒藥:
●目前常用的退燒藥有2種,1種是對乙醯氨基酚(國內常用的一種是泰諾林),另1種為布洛芬(國內常用的一種是美林)。就算是在國外帶回來的退燒藥,只是藥名不同,但裡面的成分也是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
●3個月以上的寶寶可以應用對乙醯氨基酚;6個月以上的寶寶可以應用布洛芬,當然也可以應用對乙醯氨基酚;相對與布洛芬而言,對乙醯氨基酚的安全性更高一些。
●3個月以下的寶寶如出現發熱,因這麼小的寶寶出現發熱可能是比較嚴重的疾病。一定要先看下醫生並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3)退燒藥應用時的注意事項:
●使用退燒藥之前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並按藥物說明給藥。
●應用退燒藥時是按寶寶的體重計算藥物的給藥劑量,而不是按寶寶的年齡。按年齡只是為了給藥方便。
●口服退熱藥一般可4~6小時/次,每日≤5次。
●儘量飯後服用,不宜空腹給藥,以避免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
●服用時應多飲水,及時補充電解質(可用口服補液鹽)。
(4)關於交替應用退燒藥:
●建議病程中只用一種退燒藥,不要聯合用藥或交替用藥,以減少吃錯或吃過量的風險(因為家長一次給寶寶吃這個,另一次給寶寶吃另一個,這樣很容易混淆)。
●除非應用1種退燒藥後3~4個小時後還沒有效果,可考慮應用另1種退燒藥:
8.能否應用退燒貼?
●無論是中國的兒童發熱指南,還是美國兒科協會的發熱治療指南都未提及退燒貼。
●退熱貼裡面添加了冰片、薄荷、桉葉油之類的物質,會讓寶寶局部皮膚感覺涼意,但對寶寶整體降溫幫助不大,有時還會引起寶寶局部過敏,因此不推薦特別使用。
9.能否應用物理降溫?
●酒精擦浴可以降溫,但酒精可能引起寶寶皮膚過敏,也有可能被寶寶的皮膚或呼吸吸收而造成寶寶中毒,應禁止使用。
警示:2015年06月17日羊城晚報訊 寶寶發熱,父母用掉約1000毫升的工業酒精為其「物理降溫」,擦拭身體,不料卻導致寶寶酒精中毒,最終送醫院搶救無效身亡。
●溫水擦浴或泡澡,寶寶高燒時還是先吃退燒藥,但如果寶寶對退燒藥過敏,或者不能耐受(罕見)可以優先選用擦浴。如果發燒讓你的寶寶極度不適,或者孩子嘔吐,可以配合退燒藥使用擦浴。
10.什麼情況下需要帶寶寶看醫生。
(1)家長不需要太擔心的,也不需要著急帶寶寶看醫生的情況:
●3個月大以上的寶寶發熱持續小於3天,寶寶表現與平時相同,精神好,能玩,吃喝正常;
●3個月大以上的寶寶,體溫未超過39度,寶寶發燒通常是感冒或其它普通疾病引起的;
●剛剛注射過疫苗,持續不超過24小時的低熱,通常是預防接種後的正常反應。
(2)家長需要擔心,需要帶寶寶看醫生的情況:
●小於3個月的寶寶突然出現發熱,因有可能是嚴重疾病造成的;
●持續超過5天的發熱,提示可能不是普通感冒引起的,需要查找下引起發熱的原因;
●體溫超過39度,通過應用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後2個小時後仍不退熱;
●寶寶行為發生改變:比如不愛玩耍,很少說話,沒有食慾,對周圍食物漠不關心;
●出現脫水症狀:小的嬰兒換尿不溼的次數減少,或大的寶寶小便的次數減少;
●注射疫苗後體溫超過39度,發熱時間超過24小時,需要找醫生判斷下是不是由於疫苗反應引起的;
●寶寶出現抽搐;
家長任何時候覺得自己判斷不了的情況,不要管上面敘述的內容,及時帶寶寶看醫生。
11.寶寶發燒常見問題解答問題1 發熱對寶寶一定有害嗎?
很多家長都認為發熱對寶寶有害,一旦遇到寶寶發燒就異常緊張,擔心對寶寶有害。
問題解答
●發燒本身並不是一種疾病,,它只是一些疾病的一種症狀或體徵,就寶寶而言,最常見的就是呼吸道的感染,胃腸道感染,或泌尿道的感染引起發燒。事實上,發燒是寶寶身體對抗感染的一種積極行為,可以刺激寶寶機體的某些防禦機制,就類似機體拉響警報器一樣,促進了白細胞釋放溶菌酶,白介素等免疫活性因子,促進巨噬細胞的吞噬活性,攻擊並殺滅入侵寶寶的病原體。從這個角度講,發燒在寶寶自身抵抗感染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發燒對寶寶還是有益的。
●然而,發燒也有不利的一面,比如發燒會造成寶寶不適,會影響孩子的消化功能造成寶寶胃口差,會造成寶寶心率和呼吸增快,也增加了寶寶對液體的需求量。
所以,發燒對寶寶不一定有害,有時甚至還是有益的,家長不要一碰到寶寶發燒就過度緊張,因很多引起寶寶發燒的疾病是良性的疾病,也多是自限性的疾病。家長需要做的就是知道發燒的家庭治療,合理應用退燒藥,給寶寶補充多些水分,並在自己處理不了時及時的帶寶寶看醫生。
問題2 發熱會把腦袋燒壞嗎?
很多家長會聽說周邊的人因為小時候發熱沒有及時退熱長大後變傻了。因此,就認為寶寶一旦發熱就得退燒,否則會把腦袋燒壞。
問題解答
●單純的發熱是不會對大腦有影響的。但很多疾病的初期表現只有發熱,如傷寒、結核病、腦炎、腦膜炎等,而這些疾病則可能對中樞神經系統存在潛在的影響,如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出現頻繁的驚厥等,這樣對腦細胞會有損傷,會對智力產生一定的損害。
●部分孩子發熱時會出現高熱驚厥,如果沒有及時處理而出現頻繁的驚厥或驚厥持續時間過長,可能對智力也有影響。
所以發燒本身不會把腦袋燒壞,但應注意引起發熱基礎疾病。
問題3 發熱是不是生病了?
有些媽媽一旦發現寶寶的體溫超過37 ℃, 就趕快給孩子吃退燒藥, 認為寶寶一定是病了。
問題解答
●寶寶體溫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吃奶、運動、哭鬧、穿得過多等原因均可使寶寶體溫暫時升高達37.5 ℃,偶爾達38 ℃,尤其是新生兒或嬰兒更容易受以上條件影響。
●測體溫的方法和時間也影響所測體溫的真實數值,如腋下、口腔、肛門體溫表所測數值依次相差約0.5℃,即腋表最低、肛表最高。
●寶寶體溫暫時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