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生說--如何正確處理寶寶發熱?-百家號

2020-12-12 寶寶知道

最近很多地方的兒科門診都出現了爆棚的現象,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寶寶是因為發燒來看診的,有的醫院不堪重負已經停了兒科急診服務,家長帶寶寶看門診也會覺得很憋屈,因看病的寶寶太多,看診要等很長時間。那寶寶發燒需要著急看醫生嗎? 如何正確處理寶寶發熱呢?歡迎參考:2015年底,寫給那些正在被」寶寶發燒「困擾的家長

1.寶寶為什麼會發燒?

●正常情況下,人的體溫受司令部—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的調控來維持機體產熱及散熱的平衡,使正常人體溫維持於37度左右。

●最常見的就是各種致熱源引起的發熱。致熱源包括各種病原微生物及其產物,如細菌,病毒,支原體等,以及這些病原體激活機體的白細胞,淋巴細胞產生的幹擾素,白介素等免疫活性因子。這些物質作用於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使這個司令部發出新的指令使代謝增加,骨骼肌陣縮(寒戰),使產熱增長;另一方面,使皮膚血管及豎毛肌收縮,停止排汗,散熱減少。這樣產熱大於散熱,體溫升高,出現發熱。

●當各種原因導致機體產熱增多和或散熱減少時,就會出現發熱。

2.什麼是正常體溫?

在確定寶寶是否為發熱之前,家長們首先要了解寶寶的正常體溫。

肛溫為36.5~37.5℃, 舌下溫度比肛溫低0.3 ~ 0.5℃,腋下溫度為36 ~ 37℃。並且要注意以下影響寶寶體溫的情況。

●1歲以內的嬰兒因為體溫調節中樞發育還不完善,所以體溫受環境溫度影響會比較大,天氣炎熱或者包裹太多,會出現體溫的升高;

●每個兒童的正常體溫略有不同;

●兒童時期的正常體溫較成人稍高;

●晝夜之間有波動,晨間低,下午稍高,但波動範圍小於1 ℃;

●體溫受許多因素影響(如飲食、運動、哭鬧、室溫、穿衣等)。

3.什麼是發燒?

發熱是指寶寶的體溫升高的一定水平,發熱的標準依賴於測量的部位:

●肛溫高於38C

●口腔溫度高於37.8C

●腋下溫度高於37.2

●耳溫高於38C

●前額溫度高於38C

根據發熱(腋下溫度)的高低可以將發熱分為低熱(37.5~38℃)、 中度發熱(38.1~39℃)、 高熱(39.1~40.4℃)及超高熱(>40.5℃)。

4.如何選擇體溫計?

因僅用觸摸來感覺體表溫度是不精確的(尤其寶寶打冷戰時,這時您可能感覺寶寶沒有發熱),所以應該用體溫計測量體溫。

●水銀溫度計:美國兒科協會已不再建議用水銀溫度計了,因為水銀溫度計可能破碎,造成水銀揮發並被人體吸收,從而導致中毒;另破碎的玻璃本身也會傷到寶寶。

●耳部紅外線體溫計:其精確程度取決於其紅外線束到達鼓膜的能力,所以在耳部耵聹較多或測量方法不對時,測量的體溫是不可靠的,並且價格會貴些。但耳溫計方便安全使其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醫院常用。

●電子體溫計:可以測量肛溫、腋溫及口腔溫度。但肛門及口腔溫度比腋下溫度更準確,因為比較安全和準確。

因此建議家長使用數位化的電子體溫計或耳溫計測量寶寶體溫。

5.如何正確測體溫?

●用體溫計之前閱讀體溫計的有關說明書,確保體溫計已經準確校準。

●在每次使用體溫計前,要用肥皂水或酒精清洗體溫計,然後用清水衝乾淨,晾乾或擦乾再用。

●測腋溫:擦乾腋窩內的汗,把體溫計末端放於腋窩中間,使上臂緊貼於胸壁,固定手臂,勿令其隨意揮動,並保持一會兒,當體溫計的提示信號出現時,就可以把體溫計取出讀數了。

 

●由於人的外耳道並非呈直線型,因此使用耳溫計時一隻手儘量把耳廓向後上方拉,讓耳道呈直線型,另一隻手把耳溫計輕輕插入耳道,使耳溫計儘量對準鼓膜位置,按下測量鍵,當電子蜂鳴器出現蜂鳴後,退出耳道並讀數。

●測口腔溫度:當寶寶4歲以上時,您就可以測量她的口腔溫度了,首先打開電子體溫計,將體溫計的末端一頭放入寶寶舌下,向內插入,讓寶寶含住體溫計,並保持一會兒,當體溫計的提示信號出現時,就可以把體溫計取出讀數了;

●測肛溫的方法:打開電子體溫計,在體溫計的末端塗些潤滑劑(如凡士林),把孩子抱在您的腿上,用兩條大腿夾住他,然後輕柔的將體溫計的末端插入寶寶肛門,插入約1.5-2.4cm,扶穩體溫計約1分鐘,或直到體溫計上的信號燈閃爍(或蜂鳴)提示測量完成為止,取出體溫計並記錄;

6.引起寶寶發燒常見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寶寶發熱最常見的原因是感染,例如:

●感冒或流感;

●呼吸道的感染,比如喉炎或支氣管炎;

●消化道的感染,比如胃腸炎;

●泌尿道的感染;

●另有一些寶寶接種疫苗後也會出現發熱。

7.寶寶發燒了,家長怎麼辦?

(1)正確對待寶寶發燒:

●對於寶寶來說,發熱是機體對抗感染的一種自然反應,除非寶寶曾經有過癲癇病或其它慢性病,只是稍微高一些體溫並不會引起非常嚴重的危險。

●觀察寶寶的行為和精神狀態更為重要,如寶寶規律的吃飯,睡覺,玩耍,多是不需要特別治療的。

●如有機會帶寶寶看醫生,比如做兒童保健,可以和醫生交流下發熱的具體處理。

●當寶寶出現發熱,並且看起來相當煩躁或很不舒服,可以進行治療。

(2)家長需要做的:

●給寶寶補充足夠的液體,包括水,湯,果汁,口服補液鹽等,寶寶體內水分充足,多出汗,多排尿,可以增加散熱;

●保持寶寶整個的房間和整個家裡涼爽舒適,可以給寶寶少穿一些衣服;

●儘量讓寶寶多休息,但也不要強制寶寶睡覺或休息,他也可以在戶外走走,如寶寶體溫已經恢復正常24小時,那寶寶可以正常上學或活動;

●如已確定寶寶發熱是由於高傳染性疾病引起的(比如水痘和流感),就要讓寶寶儘量遠離其它寶寶及老人;

7.如何合理應用退燒藥?(1)常用的退燒藥:

●對乙醯氨基酚:是一種比較安全的退熱藥,該藥是世界衛生組織(WHO) 推薦3個月以上嬰兒和兒童高熱時首選退熱藥,常用劑量是10~15mg/Kg(每次<600 mg),4~6小時服一次,每天最多用4次。其退熱效果與劑量成正比,但劑量過大會引起肝毒性。對乙醯氨基酚可能會引起G-6-PD缺陷症(蠶豆病)的寶寶發生急性溶血反應,所以,有蠶豆病的寶寶應該慎用。代表藥如泰諾林、小兒百服寧、小兒退熱栓等。

 

●布洛芬:是另一種比較安全的退熱藥, 常用劑量是5~10mg/Kg (每天<400 mg),6小時服一次,每天最多用4次。不良反應主要為胃腸道出血、 胃燒灼感、 噁心和嘔吐等。●代表藥如美林、託恩等。

 

(2)如何選擇退燒藥:

●目前常用的退燒藥有2種,1種是對乙醯氨基酚(國內常用的一種是泰諾林),另1種為布洛芬(國內常用的一種是美林)。就算是在國外帶回來的退燒藥,只是藥名不同,但裡面的成分也是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

●3個月以上的寶寶可以應用對乙醯氨基酚;6個月以上的寶寶可以應用布洛芬,當然也可以應用對乙醯氨基酚;相對與布洛芬而言,對乙醯氨基酚的安全性更高一些。

●3個月以下的寶寶如出現發熱,因這麼小的寶寶出現發熱可能是比較嚴重的疾病。一定要先看下醫生並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3)退燒藥應用時的注意事項:

●使用退燒藥之前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並按藥物說明給藥。

●應用退燒藥時是按寶寶的體重計算藥物的給藥劑量,而不是按寶寶的年齡。按年齡只是為了給藥方便。

●口服退熱藥一般可4~6小時/次,每日≤5次。

●儘量飯後服用,不宜空腹給藥,以避免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

●服用時應多飲水,及時補充電解質(可用口服補液鹽)。

(4)關於交替應用退燒藥:

●建議病程中只用一種退燒藥,不要聯合用藥或交替用藥,以減少吃錯或吃過量的風險(因為家長一次給寶寶吃這個,另一次給寶寶吃另一個,這樣很容易混淆)。

●除非應用1種退燒藥後3~4個小時後還沒有效果,可考慮應用另1種退燒藥:

8.能否應用退燒貼?

●無論是中國的兒童發熱指南,還是美國兒科協會的發熱治療指南都未提及退燒貼。

●退熱貼裡面添加了冰片、薄荷、桉葉油之類的物質,會讓寶寶局部皮膚感覺涼意,但對寶寶整體降溫幫助不大,有時還會引起寶寶局部過敏,因此不推薦特別使用。

9.能否應用物理降溫?

●酒精擦浴可以降溫,但酒精可能引起寶寶皮膚過敏,也有可能被寶寶的皮膚或呼吸吸收而造成寶寶中毒,應禁止使用。

警示:2015年06月17日羊城晚報訊 寶寶發熱,父母用掉約1000毫升的工業酒精為其「物理降溫」,擦拭身體,不料卻導致寶寶酒精中毒,最終送醫院搶救無效身亡。

●溫水擦浴或泡澡,寶寶高燒時還是先吃退燒藥,但如果寶寶對退燒藥過敏,或者不能耐受(罕見)可以優先選用擦浴。如果發燒讓你的寶寶極度不適,或者孩子嘔吐,可以配合退燒藥使用擦浴。

10.什麼情況下需要帶寶寶看醫生。

(1)家長不需要太擔心的,也不需要著急帶寶寶看醫生的情況:

●3個月大以上的寶寶發熱持續小於3天,寶寶表現與平時相同,精神好,能玩,吃喝正常;

●3個月大以上的寶寶,體溫未超過39度,寶寶發燒通常是感冒或其它普通疾病引起的;

●剛剛注射過疫苗,持續不超過24小時的低熱,通常是預防接種後的正常反應。

(2)家長需要擔心,需要帶寶寶看醫生的情況:

●小於3個月的寶寶突然出現發熱,因有可能是嚴重疾病造成的;

●持續超過5天的發熱,提示可能不是普通感冒引起的,需要查找下引起發熱的原因;

●體溫超過39度,通過應用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後2個小時後仍不退熱;

●寶寶行為發生改變:比如不愛玩耍,很少說話,沒有食慾,對周圍食物漠不關心;

●出現脫水症狀:小的嬰兒換尿不溼的次數減少,或大的寶寶小便的次數減少;

●注射疫苗後體溫超過39度,發熱時間超過24小時,需要找醫生判斷下是不是由於疫苗反應引起的;

●寶寶出現抽搐;

家長任何時候覺得自己判斷不了的情況,不要管上面敘述的內容,及時帶寶寶看醫生。

11.寶寶發燒常見問題解答問題1 發熱對寶寶一定有害嗎?

很多家長都認為發熱對寶寶有害,一旦遇到寶寶發燒就異常緊張,擔心對寶寶有害。

問題解答

●發燒本身並不是一種疾病,,它只是一些疾病的一種症狀或體徵,就寶寶而言,最常見的就是呼吸道的感染,胃腸道感染,或泌尿道的感染引起發燒。事實上,發燒是寶寶身體對抗感染的一種積極行為,可以刺激寶寶機體的某些防禦機制,就類似機體拉響警報器一樣,促進了白細胞釋放溶菌酶,白介素等免疫活性因子,促進巨噬細胞的吞噬活性,攻擊並殺滅入侵寶寶的病原體。從這個角度講,發燒在寶寶自身抵抗感染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發燒對寶寶還是有益的。

●然而,發燒也有不利的一面,比如發燒會造成寶寶不適,會影響孩子的消化功能造成寶寶胃口差,會造成寶寶心率和呼吸增快,也增加了寶寶對液體的需求量。

所以,發燒對寶寶不一定有害,有時甚至還是有益的,家長不要一碰到寶寶發燒就過度緊張,因很多引起寶寶發燒的疾病是良性的疾病,也多是自限性的疾病。家長需要做的就是知道發燒的家庭治療,合理應用退燒藥,給寶寶補充多些水分,並在自己處理不了時及時的帶寶寶看醫生。

問題2 發熱會把腦袋燒壞嗎?

很多家長會聽說周邊的人因為小時候發熱沒有及時退熱長大後變傻了。因此,就認為寶寶一旦發熱就得退燒,否則會把腦袋燒壞。

問題解答

●單純的發熱是不會對大腦有影響的。但很多疾病的初期表現只有發熱,如傷寒、結核病、腦炎、腦膜炎等,而這些疾病則可能對中樞神經系統存在潛在的影響,如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出現頻繁的驚厥等,這樣對腦細胞會有損傷,會對智力產生一定的損害。

●部分孩子發熱時會出現高熱驚厥,如果沒有及時處理而出現頻繁的驚厥或驚厥持續時間過長,可能對智力也有影響。

所以發燒本身不會把腦袋燒壞,但應注意引起發熱基礎疾病。

問題3 發熱是不是生病了?

有些媽媽一旦發現寶寶的體溫超過37 ℃, 就趕快給孩子吃退燒藥, 認為寶寶一定是病了。

問題解答

●寶寶體溫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吃奶、運動、哭鬧、穿得過多等原因均可使寶寶體溫暫時升高達37.5 ℃,偶爾達38 ℃,尤其是新生兒或嬰兒更容易受以上條件影響。

●測體溫的方法和時間也影響所測體溫的真實數值,如腋下、口腔、肛門體溫表所測數值依次相差約0.5℃,即腋表最低、肛表最高。

●寶寶體溫暫時升高

相關焦點

  • 兒科醫生說--如何正確處理寶寶發熱?
    最近很多地方的兒科門診都出現了爆棚的現象,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寶寶是因為發燒來看診的,有的醫院不堪重負已經停了兒科急診服務,家長帶寶寶看門診也會覺得很憋屈,因看病的寶寶太多,看診要等很長時間。那寶寶發燒需要著急看醫生嗎? 如何正確處理寶寶發熱呢?歡迎參考:2015年底,寫給那些正在被」寶寶發燒「困擾的家長1.寶寶為什麼會發燒?
  • 寶寶發熱 家長該如何正確處理
    最近天氣轉涼,一些可愛的寶寶又成了醫院的「常客」。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久病成良醫」,可以給發熱的寶寶「對症下藥」。殊不知,由於自己專業知識的欠缺,會給寶寶帶來不良的影響。發熱後,究竟什麼時候就醫、就醫前應如何處理呢?今天,雲南省中醫醫院(以下簡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醫師唐彥博士為你支招。
  • 醫生媽媽如何處理寶寶咳嗽發熱
    寶寶從上周五開始出現咳嗽、發熱,體溫38.5左右,我判斷是支氣管炎,所以周五開始給口服的阿奇黴素、氨溴特羅和霧化的乙醯半胱氨酸,周六仍然咳嗽、發熱,周六的晚上體溫上升到了39度,並且出現了畏寒、寒戰,晚上看了兒科急診,查血常規中性粒細胞數目稍稍偏高一點點,白細胞數、
  • 寶寶發熱出現熱驚厥,家長正確處理的方法
    寶寶發熱出現熱驚厥,家長正確處理的方法。一、當寶寶出現4、看兒科醫生。5、如果驚厥超過15分鐘,拔打120。怎樣避免發生熱性驚厥二、當寶寶發燒時,家長要學會正確處理,以防止出現熱性驚厥:1、首先要保持房間涼爽、舒適,給寶寶鬆開包被,少穿衣服。2、如果是6個月以上的寶寶,要鼓勵寶寶多喝水,如果寶寶不愛喝水,可以水中泡一片檸檬,讓寶寶儘可能多喝水。
  • 兒科醫生說-寶寶打嗝有害嗎?
    小的寶寶經常會出現打嗝,有時也會造成寶寶不舒服及嘔奶,有的家長擔心寶寶打嗝會對寶寶有害,那麼打嗝的原因是什麼呢?家長如何正確處理寶寶打嗝呢?歡迎參考:兒科醫生說-寶寶打嗝有害嗎?1.打嗝的原因是什麼?●如果是用奶瓶餵養時儘量讓寶寶上半身直立的餵養,把奶瓶也儘量抬高以使奶充滿奶瓶的奶嘴,以預防寶寶吞入氣體,家長也可以嘗試用下開口大小不同的奶嘴;●正確給寶寶拍嗝,家長可以嘗試不同的拍嗝方法,比如俯肩拍嗝法,在拍嗝之前用一塊棉布或毛巾鋪在媽媽的一側肩上,以免拍嗝時寶寶溢奶弄髒媽媽的衣服,然後抱直寶寶,放在肩膀上,讓寶寶的下頜靠著墊布,媽媽一隻手抱著寶寶,另一隻手呈空心掌狀,從下往上輕輕叩擊寶寶背部
  • 兒科醫生說--寶寶囟門有什麼奧秘?
    門診中經常碰到家長問寶寶囟門的問題,如寶寶的囟門正常嗎?什麼時候能閉合?可以摸甚至洗囟門局部嗎?囟門有什麼重要的作用嗎?歡迎參考:兒科醫生說-寶寶囟門的奧秘1.什麼是囟門?寶寶顱骨之間的連接處,有2個骨頭缺損區,醫學上稱為囟門,較大的一個位於頭頂,稱為前囟,較小的一個位於腦後,稱為後囟。前囟出生時較小,以後隨著顱骨的生長而增大,寶寶6個月後隨著骨化而逐漸變小,大多於寶寶1歲至1歲半時完全閉合。後囟較小,多於出生時或出生後8周內完全閉合。2.家長們如何正確看待寶寶囟門?
  • 流感高發寶寶發熱、咳嗽、腹瀉該注意什麼?看看兒科醫生的說法!
    導語:流感高發期,醫院的兒科門診人滿為患,不管是不是真的情況嚴重,家長都會帶孩子來看醫生,這樣才更放心。但是人多排隊的時間就長,看病時間卻幾分鐘完事。醫院都是患兒,待得時間越長,還會增加患病的機率,如果能夠掌握一些寶寶疾病的應對措施,寶寶情況不重的話就能夠自己在家裡處理,寶寶也不用受來回顛簸的痛苦。到底該如何應對一些常見的發熱、咳嗽、腹瀉症狀呢?
  • 兒科醫生說--如何治療和預防寶寶肺炎?
    最近天氣轉涼,很多寶寶減少了戶外活動,喜歡待在室內,由於室內是細菌和病毒的溫床,再加上空氣不流通,寶寶就很容易感染肺炎,儘管多數肺炎經過合理治療都會治癒,但有時肺炎處理不及時就會危及寶寶生命,那什麼是肺炎
  • 兒科醫生說--寶寶揪耳朵一定是中耳炎嗎?
    很多家長都會發現有時寶寶會揪耳朵,這時家長就擔心寶寶是否患了「中耳炎」,究竟什麼原因會引起寶寶揪耳朵呢?寶寶揪耳朵一定是「中耳炎」嗎?歡迎參考:兒科醫生說—為什麼寶寶總是揪耳朵? ●如果寶寶精神好,很開心的玩,睡眠也好,胃口也好,那多不是耳朵疼痛引起的,家長就不需要擔心; ●如寶寶有哭鬧或不適,還有吃自己的小手,玩具或咬奶頭時那寶寶有可能在出牙; ●如寶寶哭鬧,但無發熱,有可能就是耳垢過多引起的; ●如寶寶有發熱,哭鬧,有時甚至看到耳朵流液體,那有可能是耳部感染;
  • 兒科醫生說--如何區別痱子和溼疹?
    7月盛夏炎熱的天氣使寶寶渾身都汗涔涔的,寶寶的身上就容易出現皮疹,家長往往對皮疹比較擔心,其實寶寶可能是出痱子了,那麼什麼是痱子呢?怎麼預防和治療寶寶出痱子呢?如何區別痱子和溼疹呢?歡迎參考:兒科醫生說-是溼疹,還是痱子?1.什麼是痱子?
  • 兒科醫生說--寶寶便秘怎麼辦?
    便秘是一個惡性循環,當寶寶大便比較硬時,因拉大便時會引起疼痛,寶寶往往不願意拉大便,就造成寶寶大便又存在寶寶腸道內,造成寶寶大便更硬,寶寶就更不願意拉,最後實在忍不住了,就會拉下很硬的大便,甚至1粒1粒的,有時大便較堅硬就會損傷寶寶腸道,引起寶寶肛裂,造成寶寶便血。 2.便秘的可能症狀有哪些?
  • 兒科醫生說-如何避免給寶寶濫用抗生素?
    兒科門診中,經常碰到有些家長要求我給寶寶開抗生素,並認為寶寶不吃抗生素炎症就好不了,而在我國確實存在著抗生素濫用的情況,那麼什麼是抗生素呢?什麼情況下寶寶需要應用抗生素呢?如何避免給寶寶濫用抗生素呢?
  • 兒科醫生告訴你:寶寶受外傷時該怎麼處理才正確?
    如何幫助寶寶度過意外受傷,這就很重要了。今天我們來好好聊一聊寶寶的幾種常見外傷的正確護理方式。一、寶寶在外面玩的時候被地上的碎玻璃渣刺傷了怎麼辦?首先要先找出是何種物品導致刺傷,處理刺傷傷口時要把手洗乾淨,並使用消過毒的器具。
  • 寶寶發燒怎麼辦?兒科醫生來支招
    寶寶生病總是免不了,而每一次生病,對家長來說都是一場煎熬。尤其是在醫院的發熱門診裡,寶寶打針後的哭聲真的讓家長心疼。如果寶寶精神狀態好、吃喝玩耍也比較正常,那麼即使體溫超過 38.5℃,也可以不用藥、繼續觀察。如果寶貝精神差,不願玩耍,沒什麼食慾,這時家長就需要注意,判斷是否吃藥或送醫的情況。但又如何判斷呢?家長們也會有各種問題:1. 什麼情況下,需要送寶寶去醫院?2. 寶寶發燒,該用什麼退燒藥啊?3. 在家該怎麼護理寶寶發燒?
  • 兒科醫生說--寶寶腹瀉,什麼情況下需看醫生?
    門診中很多腹瀉的寶寶,有些家長一旦發現寶寶拉肚子就會匆忙帶寶寶來看醫生,其實有時候是沒有必要的,家長經過一般的家庭治療就會好轉,那到底什麼情況下需要帶寶寶看醫生呢?歡迎參考:兒科醫生說-寶寶拉肚子,什麼情況下需看醫生? 知道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帶腹瀉的寶寶看醫生是腹瀉家庭治療的重要原則之一。
  • 兒科醫生說-寶寶咳嗽類似「小狗叫」?警惕喉炎!
    最近氣轉涼,有的寶寶出現咳嗽,並且這種咳嗽與平時的咳嗽不同,類似於小狗叫樣,有的寶寶會有聲音嘶啞,咽喉痛,那寶寶可能正在經歷急性喉炎,急性喉炎處理不當會危及寶寶生命,那什麼是喉炎,如何預防和治療呢?歡迎參考:兒科醫生說-寶寶咳嗽類似「小狗叫」?警惕喉炎!
  • 兒科醫生說--寶寶腹瀉的家庭治療三原則
    很多寶寶都會出現腹瀉,腹瀉後家長往往比較緊張,不知道怎麼處理,但如果家長掌握了以下3個原則,就可以在家先進行家庭治療,成為寶寶腹瀉的家庭醫生,碰到寶寶腹瀉不再緊張。歡迎參考:兒科醫生說-寶寶腹瀉家庭治療的3個原則。
  • 寶寶發熱處理流程
    寶寶一旦發熱,家長們就慌了,就算是三更半夜也要馬上去看醫生或者到醫院掛急診,真有必要這樣做嗎?答案是否定的。     那寶寶發燒我們該怎樣處理才對呢?只是發熱後渾身會覺得不舒服,長時間高熱可能會導致脫水,年齡小的寶寶還可能出現高熱驚厥,但這些都可以通過用退熱藥來解決。其實就算是出現了高熱驚厥,除了場面比較嚇人,也基本沒什麼大問題(腦炎除外)。所以發熱對機體來說是利大於弊的!    發熱只是疾病的一個表象,發熱的原因需要專業的醫生去診斷鑑別的,如何診斷在這裡我們就不討論了。
  • 寶寶發熱,沒那麼難處理!
    不過還好,吉恩每次都能夠較快的適應並且戰勝病菌,當然這也是離不開我的正確處理。第一次發熱:吉恩小頑皮白天都興奮得沒睡覺,到了晚上八點多就開始呼呼大睡。當時我還沒多在意,十點左右吉恩開始睡不安穩,我一摸渾身都熱,趕緊去掉吉恩身上蓋的毯子,讓他儘快散熱。
  • 兒科醫生說--寶寶大便有血怎麼辦?
    寶媽問:你好,張醫生,我家男寶,3個月15天,體重6.25KG,精神,食慾正常,每天大便3-4次,一直母乳餵養居多,第二個月開始晚上一餐配方奶,混合餵養,上周發現大便帶血絲(圖片1,2張裡圈住地方),檢查了肛門附近沒破損,大便有點水,還有泡沫,偏深黃色,帶臭,驗了一次大便,但血絲持續斷斷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