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進一步調整優化結構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方案》涉及多項利好,不僅提到,要擴大優質普惠幼兒園覆蓋率,還要求提高教師隊伍建設保障水平,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
《方案》提到,力爭通過5 年左右時間,基本建成科學合理、覆蓋全面的教育經費績效管理體系,著力解決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推動教育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不斷提升。
《方案》要求科學規劃教育經費支出。各區要加強教育事業發展規劃與中期財政規劃的統籌銜接,中期財政規劃應充分考慮教育經費需求,充分考慮南京城市定位、外來人口增加、生育政策調整等因素,科學預測學齡人口變化情況,合理規劃配置資源,確保各級各類學校學位充足。
同時完善各級各類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加快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擴大優質普惠幼兒園覆蓋率,實現政府投入、社會舉辦者投入和家庭合理分擔的經費投入機制,逐步建立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的農村學前教育成本分擔機制。
關注教師工資待遇,《方案》要求提高教師隊伍建設保障水平。各區政府要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投入重點予以優先保障,鼓勵吸引優秀人才從事教育工作,努力讓教師成為全社會尊重的職業。優先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政策,財政經費優先保障中小學教職工工資發放。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實現與當地公務員工資收入同步調整,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完善中小學教師收入分配激勵機制,建立重師德、重能力、重業績、重貢獻的教師考核評價標準。加大教師培訓投入,各區按照不低於教師工資總額的1.5% 安排教師培訓經費,並將培訓經費納入年初預算管理。市、區政府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對有突出貢獻的校(園)長、優秀教師,長期從事鄉村教育和特殊教育的教師等給予獎勵。民辦學校應依法為教職工足額繳納社會保障費和住房公積金,並每年從學費收入中安排不少於5% 的經費用於教師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