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兩歲時我做的這件事,直到現在還在後悔

2021-03-04 五月三姜

最近,陸陸續續有讀者留言,說自己明明知道不該打罵孩子,可事到臨頭時,還是著急上火、又兇又吼,完全控制不住自己。

到底該怎麼保持情緒的穩定?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也是育兒過程中,最難的一個問題。

在試圖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先想承認一件事。

我打過大姜。

在他兩歲的時候。

大姜小時候是個吃飯困難戶,跟小貓似的,一頓只吃一點點,為了保證營養,我一直單獨給他做飯。

有一天,我提前下班,坐了半小時公車,專門跑俄羅斯魚店買了條海鱸魚,到家後連口水都沒喝,廚房裡忙活了好半天……

結果剛端上桌子,他小手一揮,一把給掀到地上了。一下午的功夫全部白費……

我氣得眼冒金星、渾身哆嗦,抓起他的手啪啪打了兩下。

打完後,我也沒管地上凌亂,把他從高椅抱下來後,自個兒跑到衛生間,趴到坐便上哭得稀裡譁啦。

大姜跟我進了衛生間,自己呆呆地站了一會兒,才怯生生地靠我身上,很小聲地跟著哭起來……

可能就是因為這件事,本來就不怎麼喜歡吃魚的大姜,此後幾乎沒再碰過海鮮……

大姜今年11歲,回頭看看,這是我當媽11年來,最後悔的一件事。

把這件很長時間以來讓我痛苦內疚、羞於啟齒的事情全盤託出,只是想告訴屏幕前的你:我也曾處於這個境況,所以我理解你的感受。

從開始的怒不可遏、打他時的難以自控、事後的心疼後悔、晚上的反覆自責……我全部經歷過。

不光是打過他,大姜小時候,我還很挑剔,經常數落他。

一時的嘴上痛快,換來的,都是晚上的輾轉反側。

二姜出生後,我耐心溫柔了很多,別說打,連高聲訓都幾乎沒有過。

所以,8歲的二姜雖然長得高壯,性子也很調皮,但內心溫柔,感情充沛,和我的關係很親密。三姜也是一樣。

因此,我想把對我有幫助的思考、心路歷程,都一點點寫出來,希望能幫到一些媽媽,少走些彎路,多一些自我控制和成熟心態。


「什麼?我什麼時候兇過他?」自我認知是第一步。

大姜小時候,我雖沒帶娃經驗,但已盡了最大努力,所以一直挺自信的,覺得「我對大姜很好」。

後來二姜出生,有一天早上,我催大姜穿衣服,一歲多的二姜在一旁幫腔,對著大姜喊:「現在!立刻!

我很詫異,問二姜:「為什麼要對哥哥這麼兇?」

二姜說:「媽媽也這樣說呀!」

我大驚失色:「我哪兒這麼兇過?

大姜小聲地接過話:「媽媽,你經常這麼說……」

那天晚上,我很久都沒睡著。

從那次打過他後,我自覺已經很克制,再沒跟他動過手,但是我沒料到:我一直在不自知地對大姜「語言暴力」。


無論他做什麼,我都能挑出毛病;

他稍微慢一點,我著急上火、不斷催促;

他犯個小錯,我一頭火大,口不擇言地批評……

而我自己完全沒意識到。

想到這,我騰地從床上坐起來,打開電腦翻看以前的家庭視頻,然後越看越心驚:我對大姜說話的語氣,真的很不耐煩、很缺乏愛意。

這是我成長過程中熟悉的家庭氛圍:對外人溫和友善,對自家人毫不客氣。

我小時候性格敏感,其實不太喜歡這種氛圍,沒想到長大成人後,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卻給他們營造出一模一樣的家庭氛圍。

「不行,我得改!」是我第一次下決心,也是我逐漸學會穩定情緒的第一步。

所以,那些留言問「該怎樣控制情緒」的媽媽們,祝賀你們!你們已經邁出很好的第一步!

希望本文的內容,可以助你順利走出第二步、第三步……


想讓一個孩子健康成長,最重要的是什麼?

大姜出生後,我毫無經驗,雖然看了幾本育兒書,但都理解不深,本著「反正生了,就盡我所能地養吧」的想法,一直稀裡糊塗的,沒有清醒透徹地思考過。

不知道對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什麼是可以偶爾放鬆的。

比如,我當時覺得對孩子來說,吃好穿好特別重要。

所以,我就下了很大功夫,給大姜單獨做飯,他一不好好吃飯,不好好喝水,我就壓力山大、心情煩躁,

再比如,我還覺得糾正孩子「禮貌」很重要。

所以,大姜不愛打招呼,我會強迫他,他被逼著打了招呼,但舉止扭捏,我就會沮喪窩火,挫敗感特別強。

這種狀態下,我自己精神緊繃、患得患失、一點就著,大姜懵懵懂懂,不自覺地,也學會了小心翼翼。

我一直隱隱覺得這種狀態不對,但既不知道為什麼不對,也不知道怎麼改變。

後來,我觀察了德國媽媽們,發現她們在小事上很放鬆:孩子一頓不吃,沒關係;孩子不想說話,那就下次試試;孩子弄壞東西,只要別傷了自己就好……

無論小孩做什麼、說什麼,她們的情緒、狀態都特別穩定。

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心態成熟、自理能力強、內心堅定、愛的能力也很強。

慢慢地,我越來越意識到:吃飽穿暖、規矩教養固然重要,但對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最重要的,還是穩定的成長環境,其中最重要一條,就是父母情緒的穩定。

以前,因為細枝末節的小事,我就會情緒緊張、心情挫敗,對大姜挑剔數落,實在是本末倒置,完全錯過重點。

大姜一天天長大,二姜跟著出生,我慢慢接受現實:一個小孩子犯錯、出各種么蛾子,都是很正常的,每個孩子身上都不可避免。

(參考前文《三歲以下幼兒使用需知》)

一頓吃不好、一下午沒喝水、哪天睡晚了、見生人害羞、弄壞東西、日常犟嘴……這些以前讓我覺得「比天還大」的事,其實都無傷大雅,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沒有任何長期影響。

就這樣,逐步地放鬆心情後,我不再為小事,就喋喋不休地數落孩子,而是學會用輕鬆、寬容的態度對待大姜二姜。

放鬆心態,是我學會控制自己情緒的第二步。



精神狀態放鬆後,了解自己體力的極限也很重要。

為母則剛,所有媽媽都想竭盡所能,為孩子做好全部。

但是我們忘了一點,生孩子不是基因突變,不是說當了媽媽,就一下子變成超人,擁有用不完的超能力。

我們也會累,也會腰酸背痛,也會有情緒和體力的雙重極限。

讓我們覺得人間值得,也非常非常重要。

在大姜小時候,我沒意識到這一點,經常到把自己搞得又累又煩,大姜有一點小錯,我的怒火立刻被點燃,之後就很難管住自己。

比如打大姜那次,我當時在投資公司上班,工作壓力本來就大。

結果下了班,還跑那麼遠去買魚,接了大姜回家後,在廚房又切又炒,把自己折騰到體力極限,大姜又不領情,我的情緒才會一下子失控。

在這件事後,我自省很久,發現我情緒的波動,受體力狀況影響很大:又累又乏的時候,我耐心明顯減少,特別容易發火。

想通這一點後,我開始對我的體力進行規劃:

做很簡單的飯、或不做飯、點外賣。

外包家務,請人打掃。

降低對家整潔度要求。

購物主要靠網購。

把下班後的精力、體力,絕大部分放在陪伴孩子身上。

這樣一來,我在和孩子一起的時候,才不會又累又乏,而是精力和耐心較足,有個突發事件,也能以輕鬆、寬容的心態來對待,保持情緒穩定就容易多了。

如果一天下來,實在太累,我會跟孩子們說:媽媽現在需要休息10分鐘,你們先自己玩,咱們訂個鬧鐘,響了就可以去叫媽媽。

別看10分鐘很短,放鬆效果特別好。

我一般會回到房間,躺在床上,有時刷下手機、有時拿床頭的書看兩頁,有時閉目養神,徹底放鬆自己,然後感覺就一眨眼,三姜就跑過來了:「媽媽,你休息好了嗎?鬧鐘響了!」

咬咬牙起身後,真的可以感到身體的疲倦感得到了明顯緩解,再和孩子們相處時,就基本上能保持一種「耐心、有愛、積極回應」的狀態。

除此之外,每隔一段時間,我也會找個方式,讓自己徹底放鬆一下:無論是和朋友聚會、做按摩保養,還是單獨相處兩天,都可以讓我充充電,讓情緒更平更穩定。

當然,要想這麼做,必須要得到帶娃支持,可以是隊友、父母、保姆、或者信得過的臨時babysitter,一個靠不住,可以換另一個選項,總之一定要準備帶娃備用軍。

不苛求自己、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體力局限、局部降低生活要求,是我學會控制自己情緒的第三步。



心裡完全明白,事到臨頭依然管不住嘴,該怎麼辦?

復盤。

和孩子的情緒管理一樣,復盤,重現當時的場景,是父母學會控制情緒最有效的方法。

有時候,孩子也沒有犯很大錯,但我們一時火大,行為慣性地批評孩子,事後也可能會後悔,但當時就是管不住自己,怎麼辦?

大姜三四歲時,經常犯一些無傷大雅的小錯,我經常披頭訓他,他每次被訓,都會渾身一震,臉上又委屈又茫然……

晚上睡覺前,我會難受很久:在他眼裡,又出現了那種委屈神情……

該怎麼改掉我的行為慣性?

我開始在睡前,復盤這些經常出現的場景:他趴在桌子上吃東西、他把玩具扔一地、他不跟人打招呼……

我以前都是怎麼做的?哦,好像是直接訓……

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我可以告訴他:優雅的紳士會坐直了吃飯哦!家裡這麼亂,看著很難受,我們兩個一起收拾好不好?要不要打招呼?不想嗎?說不定下次?

一遍遍在腦海裡演練這些場景後,下一次再出現,我的情緒就能更穩定一些,如果還是會發火,就再次復盤……

我自己的情緒成熟也較晚,所以只能用一次次復盤的笨辦法,讓自己學會用寬容、有愛的方式來對待孩子。

這個方法雖笨,但效果還不錯:經歷了三個姜的磨練後,我基本能做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無論他們出什麼么蛾子,我都能遊刃有餘、眉都不皺地見招拆招。

這麼多年以來,我一直嘗試彌補,想給大姜一個相對寬鬆、支持的環境。

效果挺顯著的:他自信、堅定很多,自理能力較強,對事情也有自己的見解。

時不時的,從他的第一反應中,還是能感受到幼兒時期對他的影響。

比如,無論對方的責怪是否有道理,大姜的第一反應都是自省;

外人不經意的大聲抱怨,他就會聯想自身,情緒受到影響。

對別人的態度很敏感,很容易感覺「被人冒犯了」。

一個人小時候的境遇,真的可以從他的細微表情、行為慣性上看出來。

每次看到他這樣,我都感到內疚後悔,也想問自己:是不是我改變地太晚?

然後轉念一想:早一天改變,總比晚一天好,又能振作起來……

養了三個孩子,我越來越覺得,以前我每次披頭就訓,是因為我不知道除了訓孩子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更好的教育孩子。

但最近幾年,我發現,和「吼」、「訓」比起來,遊戲式教育方法更有效。

比如大姜二姜經常打架。大姜毒舌,二姜說不過時,就會一下子跳到哥哥身上打人,大姜被打得哇哇大叫。

這時候,姜爸說:「就這樣打多不過癮!先停下,把你們自由拳擊的裝備穿上再打吧!」

等他倆真把東西穿好,氣也基本消了……

這個話題比較大,有空咱們專門寫一篇,好好聊一下,好不好?

下篇文章見啦……

相關焦點

  • 養貓三年,我後悔沒有早點做這6件事,你做了嗎?
    現在越來越多人養貓,而很多鏟屎官為了貓咪的健康,也比較注重科學養貓。但是也有些寵主沒有很好的養貓習慣,比如我。養貓三年,我後悔沒有早點做下面這6件事,你做了嗎?而治療口腔疾病的過程絕對是一種折磨,看著貓咪難受,真的會很後悔沒有早點給它刷牙!2、沒早點給貓咪定期驅蟲剛開始養貓的時候,我以為貓咪一直在室內不出門,而且家裡的環境也非常乾淨,不需要給它做驅蟲的工作。
  • 讓月嫂做了這件事 我後悔不已
    雖然價格不菲,但是這個月子我真的很清閒,一點兒也不累,可是我做了一件事,讓我後悔不已——讓月嫂太多的抱著孩子,甚至晚上陪著孩子睡。我只是負責當個人肉奶瓶而已。知道為什麼我後悔不已嗎?當月子滿了45天之後,月嫂走了,我經歷了近一個月的水深火熱的時間。
  • 兩歲半兒子語言發育慢,因為這件事媽媽釋然了
    「你說我兒子都快兩歲了,還不會說話,怎麼辦啊,我都快愁死了!」曾經閨蜜一通電話,滿滿都是初為人母的焦慮。作者:龔新關印 製圖「這有什麼可著急的,反正小孩早晚都會說話,快一點慢一點有什麼區別?這又不是賽跑。」
  • 女人到四十,還在為這三件事煩心,難免會老來後悔,多珍重
    女人到了四十歲這樣的年紀,已經經歷了許多事了,應該到了一種心靜如水的境界了。然而,大多數女人還在為這個家庭操勞。其實,青春已逝,是該「保養」自己的時候了,如果還在為這三件事而煩心,到老年時候,難免會後悔啊。第一件事:丈夫收入不高。常言道,人比人,氣死人。
  • 把三個兒子送進斯坦福!這位媽媽說:這10件事絕對不能做
    >她卻總是儘可能陪伴三個兒子在陳美齡的教育下三個兒子也都考進了美國史丹福大學她還很自豪地告訴說:我的三個孩子都會做家務哦對女朋友也都很好的!我記得有一個家長跟我說,女兒不喜歡洗澡,我想獎勵她(玩具)。我說,你可以說:「好,你洗乾淨,可以幫媽媽化妝」,如果是男孩,你可以跟他說:「你做好這件事,你可以跟爸爸化妝」,這樣他一定會喜歡的。你要讓小朋友知道,獎勵他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是家庭成員之間可以交流的事。有很多媽媽,教育小孩的時候,為他們定製每天的時間表,做好功課才能玩。
  • 人生苦短,25件臨終前會後悔的事你做了幾件
    第一悔,沒有做自己想做的事;第二悔,沒有實現夢想;第三悔,做過對不起良心的事;第四悔,被感情左右度過一生;第五悔,沒有盡力幫助過別人;第六悔,過於相信自己;第七悔,沒有妥善安置財產;第八悔,沒有考慮過身後之事;第九悔,沒有回故鄉;第十悔,沒有享受過美食;第十一悔,大部分時間用來工作
  • 曾是情歌天后,卻遭遇女兒猝死兒子車禍,56歲的她最後悔這件事
    許多人都覺得,在娛樂圈的生活要比做普通人容易,我想,他們可能只看到了明星表面上的光鮮亮麗。有的人出身一般靠著自己十幾年的打拼才有了今天的地位,比如章子怡、姚晨;有的人即使出身很好,但依然十分努力,比如吳尊、林俊傑;也有的人雖然事業順風順水,但是事業之外都不盡如人意,比如張韶涵、張栢芝。
  • 養娃7年,做這幾件事,讓兒子遠離手機屏幕
    前幾天有一位媽媽問我,孩子假期沉迷手機該怎麼辦?9歲的孩子暑假一開始就去了爺爺奶奶家,每天一睜開眼就是看手機,也不出門,就想宅在家裡玩手機,作業不認真做,也不去跟其他的孩子玩。家裡有一個叔叔也是這樣,熬夜玩遊戲,第二天睡到中午起床,結果兒子也學叔叔的樣子,爺爺奶奶也管不了,情況越來越嚴重。這種情形,一定要馬上把孩子從這個環境中拉出來。
  • 懷孕時最後悔沒做的5件事,看看你做了幾件?
    雖然懷孕生產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但是換個方位來想,這也是人生一個重要的體驗,男人想體驗還沒有呢!有些事情只有在孕期來做才是最有意義的,其實認真想一想這也是作為媽媽最為值得驕傲的。有些媽媽特別後悔在孕期沒做某件事,打算在要二胎的時候一定要補回來,滿足自己的願望,否則真的就是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那到底是哪幾件事呢?1、沒有去拍一套孕婦照。近幾年好多女明星都會在孕期拍一套孕婦照,很驚奇的是有一些明星的孕婦照好像比什麼宣傳照、精心修過的大片看著更加美,因為孕婦照好像自然的在散發出一種母性的光輝,讓媽媽看著更加美麗溫柔。
  • 原形畢露:曾是情歌天后,卻遭遇女兒猝死兒子車禍,56歲的她最後悔這件事
    許多人都覺得,在娛樂圈的生活要比做普通人容易,我想,他們可能只看到了明星表面上的光鮮亮麗。有的人出身一般靠著自己十幾年的打拼才有了今天的地位,比如章子怡、姚晨;有的人即使出身很好,但依然十分努力,比如吳尊、林俊傑;也有的人雖然事業順風順水,但是事業之外都不盡如人意,比如張韶涵、張栢芝。
  • 我一年級兒子成績墊底,2個月逆襲全班第三,只因我做這2件事
    作為一名老師,我這兩天特別想分享這個真實的故事。2019年9月21日,一個叫我的粉絲跟我說,他兒子剛上一年級,剛開始學習識字部分時一切進行得非常順利,可一進入拼音階段娃和自己都崩潰了!一個六歲的孩子每天十點了還在讀拼音,結果是6個單韻母和3個整體認讀都已經讀完了,四聲調連在一起都能讀,超級溜!
  • 兒子母乳餵養到兩歲半,我背奶2年,成了大家眼中的「奇葩」
    導讀:兒子母乳餵養到兩歲半,我背奶2年,成了大家眼中的「奇葩」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兒子母乳餵養到兩歲半,我背奶2年,成了大家眼中的「奇葩」!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件事對孩子傷害很大,千萬別做
    多年後,兒子自己也熱愛上了製作模型才忽然意識到,沒有得到模型主人的同意就帶走他的東西是多麼過分的事。這件事也一直讓他對模型主人心懷愧疚。失去與難受的體驗只會讓孩子更厭煩共享這件事,以及不喜歡那個被分享的小孩。
  • 群主被吐槽紅包錢少扎死人:做這事挺後悔
    事因:群裡對罵相約面談1993年出生的成某系河北省承德市人,小學文化,案發前是一名鏟車司機。他說自己幾年前開始使用微信,除了把認識的朋友都加為好友外,還用軟體自帶「附近的人」功能加了許多陌生人,這其中就有一個叫做「A品文玩」的女網友。
  • 這位兩歲小孩隨口能哼唱英語,因為父母做了這件事!
    這就說明,孩子都理解了,可是還不能用語言表達。這是因為,他還在輸入階段。 每個孩子在說話之前,你以為啥也沒學會,但其實不然,孩子是在接收大量的信息,直到某天可以大量輸出。▌5. 這就是母語學習的整個過程! 那麼問題就來了:「我家孩子,我每天都陪他講話,讀繪本,也很嘮叨的和他互動,可是孩子兩歲了還是不會說話啊!我都急死了!」 問題出在哪裡?
  • 不想有遺憾,就做好這3件事
    看到媽媽偷偷地哭,我心如刀絞,父親到現在還沒有真的活明白,到現在還在為我擔心、為我的兩個兒子擔心,怕我負擔不起他們的生活,也怕他們給我帶來非常大的壓力。 一直為生計奔波,忽略父親很多,我很痛苦希望能幫幫我,謝謝你!
  • 3歲準備入園的寶寶,這6件事父母在孩子兩歲時就需要準備了
    導讀:3歲準備入園的寶寶,這6件事父母在孩子兩歲時就需要準備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3歲準備入園的寶寶,這6件事父母在孩子兩歲時就需要準備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做這幾件事,讓兒子遠離手機屏幕|大慶市思凱樂高級中學
    管理孩子的屏幕時間這件事,絕不能交給「順其自然」,那樣只會讓孩子越陷越深。這樣的日子持續二十天,會形成習慣,最後還有可能成癮,到時你想要孩子去改,就非常困難了。 另外要考慮一下過去這些年,在習慣的養成上,父母是不是做到位了?因為每個孩子習慣的形成,其實跟家庭環境及父母的引導息息相關。
  • 劉德華最後悔做錯了3件事,這件惡事讓人大快人心
    這完全是拿錢來培養導演。最重要的是,寧浩成名後,劉德華並沒有要求他籤約自己的公司,可見劉德華是真抱著幫人成名的心態在做這件事情。劉德華可以說是娛樂圈出了名講義氣,好脾氣的人,但他卻說自己最後悔做錯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打保安。在成都開演唱會時,保安追打過於激動的粉絲,為保護粉絲劉德華跑下臺打了保安。
  • 合肥女子將兩歲兒子從14樓扔下,受審時大哭,導火索是丈夫在家抽菸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教育方式,就是父母一直處於溺愛孩子,不管孩子做的事情有多麼過分,父母總是不捨得去批評他們。有一名女子竟然將自己兩歲大的兒子從14樓直接扔了下去,對於這件事情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目前這名女子已經被警方依法逮捕。據了解,這名女子之所以會做出這種的行為舉動,完全是因為丈夫在家裡吸菸,就是因為這條導火索才導致他們夫妻二人產生了矛盾,從而使得妻子一氣之下,竟然將兩歲大的兒子從14樓扔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