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專家黃景容新談工匠精神的培育與職業訓練院的建設

2021-02-07 職業雜誌社

       【作者說】上周的「景容新語」裡,我發表了關於什麼叫工匠精神的「謬論」,認為中國當代的工匠精神就是:「兩個力」和「四個一」的結合與外顯。「兩個力」即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四個一」即一心一技、一絲不苟、一以貫之、獨當一面。由於多方面原因,語焉不詳,今稍加解釋。

        一、關於工匠精神的理解

       「一心一技」指工匠的職業態度:一心撲在一項技能類工作上;「一絲不苟」指工匠的做事態度:做事認真細緻,一點兒不馬虎,與「精益求精」是近義詞;「一以貫之」指工匠的技能態度:堅持的勇氣和貫通的智慧;「獨當一面」指社會的信任程度:因為兼具動手、創造兩種能力;因為形成一心一技的敬業精神;因為秉持一絲不苟的做事風格;因為擁有一以貫之的勇氣和智慧,所以,可以單獨承擔或負責一個方面的工作。

        仔細審視咱們祖先中的工匠所為和當下活生生的大國工匠們的事跡,「兩個力」+「四個一」的認識好像並非不靠譜。當然,肯定不是很周全。敬請方家指引。

        二、工匠精神誰培育

        李克強總理2016年3月5日在人大會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培育工匠精神的主體是誰?毫無疑問是企業!既然是企業,那麼,此事與技工院校何幹?與職業院校何幹?與政府部門何幹?細看,還有「鼓勵」二字。「鼓勵」的主體是誰?肯定不是企業。當然是政府。培育工匠精神,企業是主體,但單憑企業主體恐怕不夠?需要政府「鼓勵」,準確地說,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協力推進。

        培育工匠精神,首先是企業的事,其次是社會的事,第三是國家的事。我國現有體制中,與培育工匠精神業務最具相關性的是主管技能人才的政府部門和培養技能人才為主業的職業院校,特別是技工院校。因此,人社部門、職業院校,特別是技工院校對此責無旁貸。

 

        三、工匠精神培育的條件

        呼喚工匠精神,實質是呼喚工匠的培養。弘揚工匠精神,關鍵要創造培養工匠的物質條件。我們只能在具備物質條件的基礎上培養合格的工匠,形成有利於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工匠精神。

        工匠,在我國,就是技能人才。培養工匠,就是培養技能人才。

        工匠的初期是準工匠,這個時期也可以叫學徒。三年出師(中級工)之後,就是正式工匠了。

        我國培養工匠,有漫長的歷史,也積累了許多被外國人羨慕和學習的好經驗。我國也形成了可歌可泣的工匠精神,可惜被自古至今綿延不絕的科舉制度長期貶抑。以致於當今社會,工匠——技能人才培養條件的短板依然非常明顯地存在可就是難以解決——社會看不起的環境短板;培育措施不到位的政策短板;培育政策不公平的法制短板;培育機制不成熟的管理短板;培育平臺緊缺的建設短板;培育能力可憐的業務短板……

        短板不補,短板不真補,短板不會補,短板不快補,短板不好好補,工匠培養和工匠精神弘揚都很可能成為牆上蘆葦,山間竹筍!

 

        四、培育工匠精神的好平臺:職業訓練院   

        什麼叫職業訓練院?人社部2014年12月23日下發的《關於促進技工院校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人社部發[2014]96號)提出:「支持高級技工學校和技師學院建設成集技工教育、公共實訓、技師研修、競賽集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職業訓練院,成為公共職業培訓服務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我的理解, 根據技能人才培養規律,以提高質量、促進就業、服務發展為導向,以高級技工學校和技師學院為主體,按照工匠精神要求開展技工教育、公共實訓、技師研修、競賽集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等業務的相關機構叫職業訓練院。

        1.與職業訓練院有關的幾個關係辨析

        (1)職業訓練院與香港職業訓練局關係。

        相似點:都是非政府部門;都重視職業訓練;都以學制教育與職業培訓為重點。

        相異點:①香港職業訓練局是個區域性專業教育及培訓的統轄機構,下轄40多個教育培訓機構。當時港府將教育統籌局、勞工局和工業貿易署等政府機構中涉及職業教育與培訓的部門和科室分離出來,整合後成立了職業訓練局。而職業訓練院是單一實體平臺。

        ②香港職訓局所需資金主要由港府年度滿足撥付,且學費等由職訓局自收自理。職業訓練院不可能有如此美好的政策待遇。

        ③香港職訓局本身擁有雙證書和中高職立交橋條件。 職業訓練院沒有立交橋待遇。

        (2)職業訓練院與就業訓練中心關係。

後者性質多數是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前者是公民辦學校皆有;後者主要業務是非全日制培訓和再就業服務,前者須開展六項業務。

        (3)與高級技校、技師學院關係。

        ①當前關係。當前形勢下,少數院校外,很多高級技校、技師學院主要開展學制教育,職業訓練院的其他五項功能較少涉及。職職業訓練院的功能全面,具單獨存在的必要。

        ②將來關係。當兩層次院校具備了開展六項功能時,建議保留技工院校當前管理體制,參照香港職業訓練局的模式:一是所需資金主要由政府年度滿足撥付;二是學費、培訓費等收入由職業訓練院按規定自收自理;三是擁有相應層次的雙證書。在此前提下,逐步淡化技工院校,顯化職業訓練院,全面開展六項業務。

        2.推行職業訓練院的意義何在

        中國需要一種借鑑西方模式又有堅決有別於西方模式,適應經濟新常態的技能人才培養體式。職訓院的推行更能與經濟社會新常態相適應;更能體現現代職業教育的核心內涵;更能代表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方向;是人社部在科學總結先進院校長期實踐經驗基礎上推出的一種具有戰略引領意義新培養模式;意味著學校功能不再僅僅是學制教育與職業培訓並舉,而是以學制教育與職業培訓為主,兼顧其他業務的六元並舉。意味著技工院校可以享受國家在就業服務和公共培訓服務兩個體系更多的優惠政策。意味著培養工匠,培育工匠精神有了更加合適的平臺。

        3.職業訓練院的特點

        把高級技工學校和技師學院建成職業訓練院。這種辦學體式,建國以來首次提出,具有四個特點:

        一是多功能。技工院校不僅要辦好技工教育,還要抓好公共實訓、技師研修、競賽集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等工作。六個功能,就是學校的六項職責,也是六項常規任務。這種新的功能定位,在我國所有技工院校功能定位中是從來沒有過的,功能增加,任務更多,有為的空間更大,可能產生的社會貢獻度更高,吸引力更強。

        二是合需求。首先,符合市場發展的需求。技工教育、公共實訓、技師研修、競賽集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六個功能基本對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無論是中國製造2025計劃,還是三產業的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都長期需要這六項功能的服務;其次,符合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需求。六個功能對於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和畢業就業後職業素質、技能水平的繼續提高都是切實有用的平臺;再次,符合國家培養大批高素質工匠的要求,六個功能有質量的實施更體現中國技工院校的發展方向和中國特色職業教育的核心內涵。

        三是能達到。高級技工學校和技師學院本來就是國家培養高層次技能人才的主要陣地。二十世紀末,勞動保障部培訓就業司就提出高級技工學校要形成學制教育、職業培訓、技能鑑定、就業服務四位一體的綜合基地。多年來,一些院校已經依此開展工作並形成相當規模,取得不少經驗。現在不過加了「技師研修、競賽集訓」兩項,同時,將「職業培訓」提法改為「公共實訓」,實際上是將職業培訓細分為公益性質和市場性質兩類。前者由政府「有形之手」直接掌控,靶心對著用人市場所需但培訓市場無法提供且一定會影響國家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緊缺」、「高端」、「險難」、「引領」四類技能培訓業務。

        後者讓市場「無形之手」——規律發揮決定性潛導潛控作用。但「公共實訓」的主體仍可合理協調兩類培訓所需的人力、財力、設施設備、場地等各種資源開展公益性質和市場性質兩類技能培訓。因此,只要政策有扶持、資金能到位(直接給學校),在現有的辦學條件和培養經驗的基礎上,經過努力,可以逐步實現。

四是易就業。按照六個功能要求推行工匠人才培養的職業訓練院,就業應該比較容易。就業質量也應該比較高。

        4.職業訓練院建設路徑建議

        (1)制定職業訓練院的章程。章程是職業訓練院正常運行的綱領性文件。

        (2)明確職業訓練院的審批。暫按職業培訓機構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根據屬地管理的原則,由省或地市來審批。

        (3)設立職業訓練院的辦事機構。根據《章程》設立職業訓練院六個機構,並配備相關人員:

        ①公共實訓部。負責全院(校)公共實訓、社會化培訓業務。負責人應該擁有技能培訓、技能鑑定的經驗,且是當地技能鑑定主管部門技能鑑定考評員庫中的成員。建議公共實訓部分公共實訓、社會化培訓兩項業務設立市場開發小組,按年度制定工作計劃。

        ②技師研修部。負責全院(校)技師、高級技師研修業務。負責人應該擁 有豐富的技術經驗,且是當地技能鑑定主管部門技能鑑定高級考評員庫中的成員; 

        ③競賽集訓部。負責全院(校)技能競賽業務。負責人應該具有豐富的技能競賽經驗,且是省市級以上技能競賽獲獎者;

        ④技能評價部。負責全院(校)技能評價業務。負責人應該擁有豐富的專業技術經驗、技能鑑定經驗,與行業協會和主流企業關係良好,且是當地技能鑑定主管部門技能鑑定高級考評員庫中的成員;

        ⑤就業服務部。負責全院(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跟蹤服務和社會勞動者就業服務工作。負責人應該擁有豐富的就業服務經驗;

        ⑥辦公室。負責職業訓練院的文秘、材料綜合、接待、信息服務、部門協調等工作。負責人應該擁有豐富的行政協調能力、文字綜合能力、溝通交流能力。

相關焦點

  • 煙臺黃金職業學院多路徑培育工匠精神
    頂崗實習以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為核心,通過多個崗位輪崗,真正實現校企共育人才。創新優化課程設計 將工匠精神融入育人全過程將「工匠精神」要素融合滲透到人才培育方案中。第一,校企一體共建人才培育方案。以「訂單班培養」等形式,企業技師、學院專業教師共同參與實訓課程的研究建設,定期開展交流活動,將企業的安全管理、設備維護、工作手冊等資料引入教學內容,「把廠區車間變成課堂」, 實現了「教師專業化、教學企業化、學生職業化」。以工匠孵化基地建設為契機 構築工匠精神育人平臺成立大學生創新工作室,打造培育工匠精神的硬核載體。
  • 推進工匠精神培育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
    一、多渠道推動工匠精神培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把「工匠精神」作為學校文化的內核,構建「匠心文化」,弘揚「匠心價值」。將「工匠精神」所代表的職業理想、職業素養、職業責任等融入課程教學體系、實踐育人體系、文化建設工程等人才培養全過程,不斷強化學生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和內化,培育具有工匠精神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 大漢國際工匠院創始人傅勝龍:工匠精神創造美好生活
    會上,大漢集團董事長、大漢國際工匠院創始人傅勝龍做了主題為《工匠精神創造美好生活》的演講。演講中傅勝龍董事長對大漢國際工匠院的定義、規劃、商業模式和建設運營設想進行了闡述,表示大漢金橋國際新商業生態城將致力於打造人力、資本、產業聚合的新商業生態和產業網際網路的新樣板。
  • 破解工匠精神培育難題 助力珠海經濟發展
    在新時代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對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製造」走向「中國智造」「中國創造」具有重要意義。然而作為培養新時代工匠的主陣地,當前,高職教育在培養學生工匠精神這一方面卻有很多新問題亟待解決。
  • 培育「工匠精神」推動高職教育發展
    人才因素是產業價值鏈上的高附加值環節,也是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核心,產業升級與創新發展需要高素質專業人才,實現我國由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的轉變,建設製造強國需要龐大的具有「工匠精神」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指出, 要把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作為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和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推進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 大漢國際工匠院與9所職校籤約 工匠精神教育正式啟動
    紅網時刻9月22日訊(記者 彭雙林 通訊員 汪偉)9月21日下午,由大漢國際工匠院主辦的「工匠精神創造美好生活」大型主題論壇在湘江新區大漢金橋國際未來城舉行。當天,大漢國際工匠院與9所職校(長沙財經學校、長沙高新技術工程學校、長沙市望城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常德財經學校、醴陵陶瓷煙花職業技術學院、湖南省商業技師學院、永州市工商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長沙汽車工業學校、瀟湘職業學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同時與中建三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標誌著大漢國際工匠院崇尚的工匠精神教育正式啟動,其構建的人力資源培訓與專業技能資格認證邁出了第一步。
  • 評論| 孫海梅:培育「工匠精神」推動高職教育發展
    將「工匠精神」培育滲入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中。「工匠精神」是祖祖輩輩的能工巧匠們世代錘鍊傳承的技藝、手藝、活計等造物文化的寶貴遺產,它是魯班的「鋸」、是賣油翁的「銅錢」、是千年古剎的「無梁殿」、是嫦娥奔月的「神州飛船」。寧波高職教育的發展,就要將這種「工匠精神」滲透到高職校園文化中,滲透到高職教育環節上。
  • 涵養君子人格 培育大國工匠
    面對新徵程,山東理工職業學院如何不負時代、不辱使命?怎樣敢於擔當、勇於作為?這一直是院黨委深入思考努力破解的教育命題。讓人高興的是,學院在創新性探索與實踐中,不但成功破題而且碩果纍纍,以更高戰略、更寬視野、更強擔當,將發展重心轉移到質量提升與內涵發展上,走出一條立德樹人、培育具有君子人格和新時代大國工匠特色的育人新路。
  •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
    文 徐耀強從本質上講,「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現代科技時代,「工匠」似乎遠離我們而去。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僅需要大批科學技術專家,同時也需要千千萬萬的能工巧匠。
  • 弘揚工匠精神!2019「西安工匠之星暨西安工匠」評選啟動
    陽光訊(記者 徐龍 曹文豪)為弘揚大國工匠精神,進一步激發職工愛崗敬業、鑽研技術、攻堅克難、創新超越,大力營造向先進工匠學習、弘揚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圍,中共西安市委組織部、中共西安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西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西安市總工會在全市範圍內組織開展第三屆「西安工匠之星暨西安工匠
  • 大足:弘揚勞模精神 培育大國工匠
    近日,在重慶市大足區政協舉行的接待委員活動,專題協商「弘揚勞模『工匠』精神,加快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活動中,來自當地一輪胎企業鉗工付朝川倍感自豪,「有了勞模工作室,和同事們交流、探討技術難題的機會更多了,還增加了和區內外同行之間的技術比拼機會。」  付朝川口中的「勞模工作室」是以全國勞動模範、大足區政協委員賀小琴等人為技術骨幹的勞模創新工作室。這究竟是怎樣一個工作室呢?
  • 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近年培育20餘名大國工匠
    一所高職院校靠什麼練就成眾多大國工匠的「發源地」呢?近日,該校校長方小斌分享了造就大國工匠背後的「六字經」——圍繞「合」「創」「強」「特」「優」「精」六字做文章,在六個方面加強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職業技能的提升、職業素養的塑造。
  • 佛山:建設技工大軍 打造工匠高地
    南海信息技術學校校長嚴少青說,該校去年10名同學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金牌總數位居廣東第一、全國第五。在此背後,佛山正在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 以工匠精神匯聚新徵程的強勁動能
    、技能報國之路,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11月24日,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總書記深刻闡述了「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深刻內涵和重要意義。他指出,在長期實踐中,我們培育形成了「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邁向新徵程,揚帆再出發,亟待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勞動者揮灑汗水、奉獻智慧。
  • 齊齊哈爾關注:龍沙區技工院校弘揚「工匠精神」,點亮技能人才職業榮光
    龍沙區為破解「技工荒」,改變人才觀,倡導和弘揚「工匠精神」,樹立技能人才觀的正確導向,聚焦產業工人發展的問題難點,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及職業尊嚴,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龍沙區改革推進組織成員單位及各社區藉助龍沙英才自媒體平臺、微信朋友圈、社區居民微信群全面擴大技工院校的招生宣傳工作,充分調動技工的工作積極性,培育好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產生的重要土壤。
  • 傳承粵商文化 培育工匠精神——廣州市商貿職業學校校園特色專訪
    中國教育在線訊 2017年1月9日,中國教育在線特別舉辦的《職引未來》系列訪談活動,本次活動走進廣州商貿職業學校,特此採訪了廣州商貿職業學校張立波校長。張校長長期紮根職業教育第一線,對中職生培養、中職教育改革有深入研究。中國教育在線與張校長圍繞學校的育人文化、辦學特色、專業建設進行了深入探討。
  •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大師名師領銜 培育交通人才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緊緊圍繞人才強省戰略,立足交通行業,結合專業布局,依託高水平專家、行業領軍人才以及大國工匠組建大師(名師)工作室,打造高水平教師團隊,聚焦高技能人才培養。自2016年以來,學院成功立項建設5個省級大師工作室、5個院級大師工作室,雙師團隊打造和人才培養成效明顯。
  • 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掀起學習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熱潮
    大眾網教育·海報新聞訊 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召開後,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上下迅速行動,開展形式豐富的活動,在學院掀起學習熱潮。  楊德將回憶了11月24日在北京參加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的經過,談了自己對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理解。他說,這些精神用更通俗的話來講就是能吃苦、能奉獻的精神,是許多年幹好一項工作的堅持。
  • 淺談高職護生職業道德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養
    應用型高職護理專業往往更關注「技術與技能」的培養,存在理論知識泛化、與實踐脫節、職業教育欠缺等問題,人文精神的培育更是以簡單的說教和死板的課堂重複為主。工匠精神的實質是對職業道德的遵守,體現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要求,與護理職業教育和護理專業學生職業道德培養有著高度的統一性和內在的聯繫。
  • 中經評論:點亮藍領職業榮光 培育更多「大國工匠」
    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在廣州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賀信中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