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刊發新聞分析文章說,「NCC」關閉中天新聞臺,對蔡英文而言,是進可攻、退可守的選擇。一來,52臺頻道就此收歸綠營勢力可控範圍;同時,如關臺引發反作用力超乎預期,也可名正言順將責任推向臺行政主管部門,順勢拔掉蘇貞昌。
中天新聞臺撤照決策,在島內引起兩種極端聲音,一種認為民主社會不該只有一種聲音,蔡當局以政治因素封殺新聞臺,是迫害言論自由,重傷民主;另一種則是在鞏固領導中心思維下,認為排除異音,有助政權延續。
文章認為,對蔡當局而言,今天選擇廢掉中天,主要誘因自與第二種思維脫不了關係。只是,懂得民意趨向的民進黨,當然也曉得臺灣有過半數民眾反對中天關臺。因此撤照與否,對蔡英文而言確屬兩難,即便拿下52頻道誘惑再大,終究得思考會否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然而,若從民進黨派系鬥爭現況看,選擇關閉中天,對蔡英文無疑是「二桃殺三士」的權衡之計。因為年初政壇早已傳出「內閣」改組聲浪,但突然冒出的新冠疫情,讓蔡當局不宜陣前換將,改組被迫暫緩;而事後防疫有成的成績,更讓蔡難以開口要蘇下臺走人。
文章說,如今,中天審照案恰巧給了蔡英文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機會。簡單說,就是既然今天主導撤照的力量主要是來自綠營的新、蘇等派系,蔡英文大可順勢將決定權放給「蘇內閣」,如果關臺後的民意反彈不如想像中嚴重,那至少可藉此掃除中天這股不利執政的媒體監督力道。
但反過來說,假若民意憤怒爆表,剛好可順勢發動等待已久的「內閣」改組,藉此化解關臺的負面衝擊,更可趁機拿掉蘇貞昌的權力。對蔡英文而言,這就像是不用弄髒手也能有利可圖,何樂而不為。只是,所謂的「民主與言論自由」,卻也已在綠營這波政治鬥爭中淪為祭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