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殺三士」的典故,有不同的版本,先說一下我認為正確的版本。
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有三位著名的勇士:公孫捷、田開疆、古冶子。他們三人武藝高強,勇氣蓋世,為國家立下了赫赫戰功。這三人意氣相投,結為異姓兄弟,號稱「齊邦三傑」。三人自恃武藝高強,有功於國家,非常驕橫,不把別的官員放在眼裡,在齊景公面前也不知收斂。
晏子是看到這一切,擔心三人為亂齊國,決心除掉他們。
晏子
一天,魯昭公來訪,齊景公命晏子摘取名貴的「萬壽金桃」宴請魯昭公。晏子摘來了六枚金桃,齊景公和魯昭公各食一枚,晏子和景公的寵臣叔孫婼各食一枚。剩下兩枚,晏子建議讓眾臣自述其功,功勞最大的兩位可以吃到這兩枚桃子。面對兩個嬌豔欲滴、異香撲鼻的大桃子,三個勇士早就饞涎欲滴了。
公孫捷搶先上來說:「想當年主公在桐山打獵,被猛虎圍困,是我力劈猛虎,救下主公,這功勞夠大吧!」景公稱:「大」,於是賜酒賜桃。
打虎
古冶子急忙上前說:「我曾經保護主公過黃河,河中老鱉掀起巨浪,是我跳進黃河,斬殺老鱉,才使主公轉危為安。這功勞算大嗎?」景公說:「大」,於是賜酒進桃。
這時田開疆大步上前說:「我曾奉命攻打徐國,斬殺名將,俘獲五百餘人,威震諸侯,徐國、郯國、莒國等國君畏懼,一起推舉主公為盟主,成就齊國霸業。這樣的功勞有資格吃桃嗎?」
晏子說:「田將軍的功勞,要十倍於他們兩位。可桃已經沒了,明年再給你補上,怎麼樣?」景公也說:「你的功勞最大,可惜你說得太晚了,以致於掩掉了你的大功,太可惜了!」
二桃殺三士
田開疆說:「斬鱉打虎,都是小事。我跋涉千裡,血戰成功,反而不能吃桃,在兩國君臣面前受辱,還有什麼臉面活下去!」說完拔劍自刎。
公孫捷大驚,說道:「我等微功而食桃,田君功大,反不能食。田君已死,我有何面目生存!」於是也拔劍自刎。
古冶子見狀,大聲道:「我們三人情同兄弟,發誓同生共死。現在他們二人已死,我怎忍心苟活於世上?」說完也拔劍自刎了。
這就是著名的「二桃殺三士」的故事。
就是這兩個桃子殺掉了三勇士
而我們見到最多的版本,說吃到桃子的是劈猛虎的公孫捷和攻城略地的田開疆,而斬殺老鱉的古冶子功勞最大,因未吃到桃子最先自殺而亡。這個我們只要想一下,春秋戰國時期,是群雄爭霸的時期,成就霸業是當時各諸侯王的最高目標,所以,說古冶子功勞最大是不符合當時實際的,因此這個版本應該有誤傳。
還有一個版本,說的是公孫捷、田開疆先吃到桃子,功勞最大的古冶子未吃到桃子。因此公孫捷和田開疆羞愧而自刎,古冶子見狀,也追隨二人而去。說兩個人同時羞愧而自刎,這個不太符合人的心理,而且這裡也說斬殺老鱉的古冶子功勞最大,因此這個版本也不太可靠。
關於「二桃殺三士」,漢樂府詩《梁甫吟》,詠的就是這個故事。
《梁甫吟》據說是諸葛亮所作
梁甫吟
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裡。
裡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
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氏,
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
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