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瀟湘客
取經團隊經過四聖試禪心一難之後,來到了萬壽山五莊觀,萬壽山五莊觀裡住著一位老道,道號鎮元子,跟尋常的道士不同,這個鎮元子來頭不小,他被人稱為地仙之祖,與世同君,輩分高的嚇人,跟當時的朝中一品大員三清稱兄道弟,曾經還和朝中一方諸侯如來佛祖的弟子金蟬子有過來往,可以說人脈地位都是非常的尊貴。而金蟬子我們都知道,就是轉世後的唐三藏。
金蟬子曾經在盂蘭會上給鎮元子倒茶,因此與他有故交之情。在唐僧快要到達五莊觀時,鎮元大仙已經得知,但他此時接到了元始天尊的邀請,要去彌羅宮聽講混元道果,沒辦法招待唐僧師徒,於是便留下兩個童子看家,並命令他們在唐僧到的時候,打下來兩個人參果招待他。
人參果是什麼呢?說來罕有,人參果長在人參果樹上,人參果樹在鎮元子家的後花園裡,三界就這麼一棵,是天地所產的一個靈根,一萬年才結出三十個果子,吃一口能活四萬八千歲,不但對普通人,就是對神仙和妖精也是巨大的誘惑,而這唐僧能因為前世給鎮元子敬茶就得到如此福報,可謂真是修來的福分!
但我們知道,在後續情節中,因為人參果一事而產生了很多矛盾,由此一些朋友就腦洞大開,開始質疑起鎮元子這樣做的真實目的,唐僧師徒有四個人,而鎮元子只給了兩個人參果,難道鎮元子是要『二桃殺三士』?
『二桃殺三士』的故事記載於《晏子春秋》,講的是春秋時期齊景公手下有三員大將,由於功勳卓著而變得恃寵而驕,平日裡作威作福,晏子見到後很擔憂,就對齊景公說要早日消除禍患,以防日後不測,齊景公就想了個辦法,有一天將他們三個召集到王宮,要賞賜給他們兩個最珍貴的桃子,可是三個人怎麼平分兩個桃子呢?於是晏子就提出了一個辦法——比誰的功勞大,誰的功勞大就可以優先得到桃子。
結果三個大將爭來爭去,其中有兩個心裡認為另外一個功勞確實比自己大,就羞憤自盡了,而活下來的那一個,因為想到了先前羞辱別人而成就自己的醜態,也滿面羞慚,自殺了,就這樣,齊景公兵不血刃地除掉了三個威脅,這就是著名的『二桃殺三士』。
因此有的朋友就認為,鎮元子實際目的是為了剷除取經人,用兩個人參果除掉四個取經人,其主要根據就是西遊的大背景佛道之爭!但筆者認為這種說法沒有任何的根據,當作一個腦洞還行,真要以此為準就說不過去了。
因為在前者也說過,鎮元子只和金蟬子有交情,所以他給的兩個人參果都是讓唐僧吃的,在原文中兩個童子直接將兩個人參果都送到唐僧跟前也能說明,鎮元子和唐僧的三個徒弟都沒有交情,再加上人參果本來就比較珍貴,不是葡萄和香蕉,隨便都能送一籮筐,所以說不存在要讓他們師徒爭吃。
可能有些朋友認為,萬一鎮元子人比較大方,而且有意結交唐僧的徒弟呢?在這裡筆者想說的是絕無可能,因為鎮元子本身地位極高,與三清稱兄道弟,可以說按照輩分和如來都是同級別的存在,而作為唐僧的徒弟,孫豬沙三人按照輩分來說是如來的徒孫,鎮元子怎麼可能願意和徒孫一輩的人結交?至於最後和孫悟空拜把子,也是因為他知道了孫悟空的為人,有情有義,不會拋棄師傅獨自逃命,和自己的脾氣對胃口,這點豬沙遠遠比不上,因此才願意和他結交。
所以總的來說,『二桃殺三士』說法太過片面,大家不必信以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