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經人有四個,為何鎮元子只給兩個人參果?他想『二桃殺三士』?

2021-01-07 瀟湘客讀名著

文/瀟湘客

取經團隊經過四聖試禪心一難之後,來到了萬壽山五莊觀,萬壽山五莊觀裡住著一位老道,道號鎮元子,跟尋常的道士不同,這個鎮元子來頭不小,他被人稱為地仙之祖,與世同君,輩分高的嚇人,跟當時的朝中一品大員三清稱兄道弟,曾經還和朝中一方諸侯如來佛祖的弟子金蟬子有過來往,可以說人脈地位都是非常的尊貴。而金蟬子我們都知道,就是轉世後的唐三藏。

金蟬子曾經在盂蘭會上給鎮元子倒茶,因此與他有故交之情。在唐僧快要到達五莊觀時,鎮元大仙已經得知,但他此時接到了元始天尊的邀請,要去彌羅宮聽講混元道果,沒辦法招待唐僧師徒,於是便留下兩個童子看家,並命令他們在唐僧到的時候,打下來兩個人參果招待他。

人參果是什麼呢?說來罕有,人參果長在人參果樹上,人參果樹在鎮元子家的後花園裡,三界就這麼一棵,是天地所產的一個靈根,一萬年才結出三十個果子,吃一口能活四萬八千歲,不但對普通人,就是對神仙和妖精也是巨大的誘惑,而這唐僧能因為前世給鎮元子敬茶就得到如此福報,可謂真是修來的福分!

但我們知道,在後續情節中,因為人參果一事而產生了很多矛盾,由此一些朋友就腦洞大開,開始質疑起鎮元子這樣做的真實目的,唐僧師徒有四個人,而鎮元子只給了兩個人參果,難道鎮元子是要『二桃殺三士』?

『二桃殺三士』的故事記載於《晏子春秋》,講的是春秋時期齊景公手下有三員大將,由於功勳卓著而變得恃寵而驕,平日裡作威作福,晏子見到後很擔憂,就對齊景公說要早日消除禍患,以防日後不測,齊景公就想了個辦法,有一天將他們三個召集到王宮,要賞賜給他們兩個最珍貴的桃子,可是三個人怎麼平分兩個桃子呢?於是晏子就提出了一個辦法——比誰的功勞大,誰的功勞大就可以優先得到桃子。

結果三個大將爭來爭去,其中有兩個心裡認為另外一個功勞確實比自己大,就羞憤自盡了,而活下來的那一個,因為想到了先前羞辱別人而成就自己的醜態,也滿面羞慚,自殺了,就這樣,齊景公兵不血刃地除掉了三個威脅,這就是著名的『二桃殺三士』。

因此有的朋友就認為,鎮元子實際目的是為了剷除取經人,用兩個人參果除掉四個取經人,其主要根據就是西遊的大背景佛道之爭!但筆者認為這種說法沒有任何的根據,當作一個腦洞還行,真要以此為準就說不過去了。

因為在前者也說過,鎮元子只和金蟬子有交情,所以他給的兩個人參果都是讓唐僧吃的,在原文中兩個童子直接將兩個人參果都送到唐僧跟前也能說明,鎮元子和唐僧的三個徒弟都沒有交情,再加上人參果本來就比較珍貴,不是葡萄和香蕉,隨便都能送一籮筐,所以說不存在要讓他們師徒爭吃。

可能有些朋友認為,萬一鎮元子人比較大方,而且有意結交唐僧的徒弟呢?在這裡筆者想說的是絕無可能,因為鎮元子本身地位極高,與三清稱兄道弟,可以說按照輩分和如來都是同級別的存在,而作為唐僧的徒弟,孫豬沙三人按照輩分來說是如來的徒孫,鎮元子怎麼可能願意和徒孫一輩的人結交?至於最後和孫悟空拜把子,也是因為他知道了孫悟空的為人,有情有義,不會拋棄師傅獨自逃命,和自己的脾氣對胃口,這點豬沙遠遠比不上,因此才願意和他結交。

所以總的來說,『二桃殺三士』說法太過片面,大家不必信以為真。

相關焦點

  • 一天一個成語:二桃殺三士
    >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成語名字】二桃殺三士 【成語拼音】èr táo shā sān shì【成語解釋】將兩個桃子賜給三個壯士,三壯士因相爭而死。【成語出處】這個成語來源於《晏子春秋.諫下二》,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聞。.晏子入見公曰:此危國之器也,不若去之。.因請公使人少饋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計功而食桃?.皆反其桃挈領而死。【成語造句】1.狡詐的國王,二桃殺三士,以計謀除去了心頭之患。
  • 何為「二桃殺三士」?這其中有什麼故事,「三士」是哪三個?
    何為「二桃殺三士」?這其中有什麼故事,「三士」是哪三個?在漢代樂府詩中有過這麼一首詩:「步出齊東門,遙望蕩陰裡。裡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 關於「二桃殺三士」的故事,也許你被欺騙了
    「二桃殺三士」的典故,有不同的版本,先說一下我認為正確的版本。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有三位著名的勇士:公孫捷、田開疆、古冶子。他們三人武藝高強,勇氣蓋世,為國家立下了赫赫戰功。這三人意氣相投,結為異姓兄弟,號稱「齊邦三傑」。
  • 二桃殺三士的成語典故,你知道其來龍去脈嗎
    有一個成語叫二桃殺三士,不知道大家聽過沒有,一般用來表達運用計謀殺人。這個成語是由一則歷史故事演變而來的,最早記載在《晏子春秋》中。他看在眼裡,憂在心裡:這仨人是莽夫也,他們不講什麼禮儀倫法,勢力太大不是好事,如果將來惹出什麼禍來就不好了。所以他前去拜見齊景公,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齊景公,想把仨人除去。
  • 「二桃殺三士」,千古第一毒計,諸葛亮都為之側目!
    提起「二桃殺三士」這則歷史典故,在民國期間還鬧出了一則趣聞,那時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白話文運動,」當時的著名教育家章士釗看不慣白話文,就寫了一篇小文,說古文言簡意賅,朗朗上口,例如「二桃殺三士」,節奏多美,換成「兩個桃子殺了三個讀書人」,就不倫不類,寒磣死人。
  • 「二桃殺三士」!蔡英文想順勢對蘇貞昌下手?
    島內針對中天新聞臺撤照這一決策有著截然不同的兩種說法,有些人覺得民進黨當局因為政治因素便要封殺中天新聞臺,這一行為同所謂民主背道而馳,也是對言論自由的迫害。蔡當局借中天換照案,欲給蘇貞昌「挖坑」此外,也有人認為民進黨當局廢除中天,是在鞏固領導中心地位,有利於政權的延續。
  • 鎮元子給唐僧送人參果,為何不敢驚動孫悟空?他在怕什麼?
    話說鎮元大仙得元始天尊的簡帖,邀他去彌羅宮中聽講混元道果,臨行前吩咐二童清風和明月:「不日有一個故人從此經過,卻莫怠慢了他,可將我人參果打兩個與他吃,權表舊日之情。」最後,大仙還特別交待道:「唐三藏雖是故人,須要防備他手下人羅唣,不可驚動他知。」鎮元子給唐僧送人參果,為何不敢驚動孫悟空?他在怕什麼?
  • 「二桃殺三士」,蔡英文打算「撤下」蘇貞昌?
    有一種認為這是不對的,在現代社會中不應該只能存在一種聲音。民進黨當局利用了政治力量來封殺中天新聞臺,這是典型的破壞「言論自由」。另一種聲音則認為,這是民進黨當局在排除異己,鞏固自身的政權,中天新聞臺只是被波及到了。根據臺灣媒體分析,對於民進黨當局來說,封殺中天新聞臺顯然是為了鞏固政權的可能性比較大。
  • 力優媽媽成語故事:二桃殺三士
    力優媽媽也想給成語故事過一個100期的小生日,想聽聽喜歡成語故事的小寶貝們,說說你的「成語故事」和你的感受。爸爸媽媽們可以發文字給我,記錄你家寶貝愛聽故事的小細節、小感受。也特別歡迎發視頻給我,讓寶貝講講最喜歡力優媽媽哪個成語故事、為什麼喜歡?
  • 鎮元大仙為何請唐僧吃兩個人參果?他目的是想藉此機會弄死唐僧!
    鎮元大仙為何請唐僧吃兩個人參果?他目的是想藉此機會弄死唐僧!今天小編就要來講講關於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唐僧吃人參果的故事。故事要從鎮元大仙得知唐僧一行人快要到五莊觀時帶領了自己的四十六個徒弟前去上清天彌羅宮聽混元道果去了。混元和道果其實是兩個詞語,不能混為一談。混元可以分兩個意思理解,第一個是先天的混元氣,俗稱無極,就是盤古開天闢地之前的混沌時代。另一個意思就是混元劫,非常古老的劫。而道果實則就是每位修行者修行的成果。
  • 晏子出謀「二桃殺三士」,三勇不懂全身之道,怎怪政治太黑暗?
    ,那肯定想好了萬全之策他建議景公把派人賞賜給這三個人兩個桃子,並對他們三人說:請三位大人比較誰的功勞大,再決定誰應該吃桃子迷糊的景公雖不是很明白其中的意思,但晏子一向聰明有計謀,景公很信任他,於是就照辦了
  • 蔡英文「二桃殺三士」順勢拔掉蘇貞昌
    只是,懂得民意趨向的民進黨,當然也曉得臺灣有過半數民眾反對中天關臺。因此撤照與否,對蔡英文而言確屬兩難,即便拿下52頻道誘惑再大,終究得思考會否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然而,若從民進黨派系鬥爭現況看,選擇關閉中天,對蔡英文無疑是「二桃殺三士」的權衡之計。
  • 人參果為何能夠延壽?出處有何秘密?土地神是否撒謊了呢?
    題:人參果為何能夠延壽?出處有何秘密?土地神是否撒謊了呢?《西遊記》故事裡,唐僧師徒西天取經,路過五莊觀,不巧鎮元子去了上清天彌羅宮,只留下清風和明月兩個道童看家護院。鎮元子離開五莊觀之前,就已經知道唐僧不日就要到達自己的地盤,於是,吩咐徒弟打下兩個人參果,送給唐僧,以盡地主之誼。
  • 五莊觀唐僧為什麼不敢吃人參果,原來那人參果是穿腸毒藥吃之必死
    在《西遊記》中鎮元子的人參果是和王母娘娘的蟠桃老君的仙丹一樣能使人長生不老的寶物。然而當唐僧來到五莊觀看到人參果的時候竟然因為人參果長得像嬰兒一樣拒絕食用。有人認為他迂腐不堪,然而細讀西遊記我們無不發現這個人參果雖然可讓人長生不老,但對於唐僧來說無異於穿腸毒藥,這是為何呢?
  • 孫悟空被壓五行山下時,有個送桃給他吃的小孩是什麼身份呢?
    後來有個小孩路過。猴子遠遠地就喊住了他,這孩子給猴子摘了桃子吃,吃得津津有味,比大鬧天空時的蟠桃還好吃。那麼這個孩子到底是什麼身份呢?為啥要給猴子送桃子吃?我們先來分析下,孫悟空大鬧天空時得罪了不少人,包括海裡的龍王,地下的閻王爺,可以說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都受過他的欺負,他被壓在五行上下高興還來不及呢,不可能去給他送桃的。
  • 三公子論jian譯文,一玉殺三士,jian者到底何許人也?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吧,原文:譯文及故事:有三個公子,三個人分別叫騫、戩、翦,都喜歡爭強好勝。騫生性奸滑,戩是勇猛堅強,翦卻是文武兼備。三人共得一件叫瑐珔的美玉,都想獨吞但是又不能很好的鑑賞。翦說,他用弓箭,他的弓和箭全是上好的材質做的,非常強勁有力。蹇沉默了一會,說,你們儘快散開吧,讓我們共同見識你們的勇猛,但是務必做到適可而止,勿傷人命。三個公子踐行諾言,迅速散開。騫第一個迅速出擊,雙鐧砸中翦的小腿後根;戩也大吃一驚,出手便刺,正中騫的肩膀;而翦因為要跑開遠射被砸中小腿後回頭慌忙搭箭便射,結果射中戩的眼瞼;至此,三人幾乎同時出手同時重傷。
  • 西遊記:鎮元子為何強調,只能拿倆人參果待客?分析才知他心機深
    看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在地面上第一個能夠打敗孫悟空的人,其實就是鎮元子大師了。鎮元子雖然不是天庭所認可的神仙,在天庭裡面沒有仙籍,但是他確實地仙之祖。經常與元始天尊這些人一起講經傳道的人物,僅僅一招袖裡乾坤就讓孫悟空逃不掉。
  • 孫悟空偷人參果,為啥不給白龍馬也偷一個?他是忘了還是有意為之
    這一點或許和吳承恩在整個官場中的經歷有很大關係。他通過塑造白龍馬這一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許多人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所處位置。在萬壽山五莊觀,孫悟空因為偷食人參果,而與鎮元子大仙結下梁子,整個事件中,白龍馬無疑是最冤枉的一個。
  • 悟空為何要和鎮元子結拜?你看五莊觀後院,除了人參果還有什麼
    這句話的內容頗多,這鎮元子明顯是把自己看成了與三清平起平坐的人物,「故人」二字更是顯出對四帝的不尊重,他只是將他們當成曾經交往過的人,連朋友都算不上,剩下的自然是赤裸裸的瞧不上眼。悟空聽了兩個童子的描述,笑的打跌,嘲笑道:「只講老孫會搗鬼,原來道童會捆風」,又聽鎮元子被請上彌羅宮聽講,更是毫不客氣的大罵:「人也不認得,你在那個面前搗鬼?扯什麼空心架子?那彌羅宮,有誰是太乙天仙?請你這個潑牛蹄子去講什麼?」
  • 《西遊記》作者設計取經路過萬壽山五莊觀是為了揭露唐僧身份造假
    似這萬年,只結得三十個果子。果子的模樣,就如三朝未滿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鹹備。人若有緣,得那果子聞了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這段介紹鎮元子,(觀裡有一尊仙,道號鎮元子,混名與世同君),短短十幾個字,給鎮元子刻畫出了一副醜惡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