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良熱狗5元一根、可口可樂5元一罐、哈根達斯冰淇淋12元一球……這不是某個便利店的促銷廣告,而是某家電影院的「外賣清單」。
在按下「暫停鍵」100多天後,電影院終於等來了開門復業的曙光。雖然恢復營業的時間仍未最終確定,但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際的電影院,卻早已紛紛開始自救。無論是促銷零食還是推廣電影套票,它們都在努力維持著,等待寒冬過去,春天到來。
南寧沃美影城在網上推出了零食外賣服務。
影城售賣零食主動自救
5月11日,記者在南寧民族影城看到,雖然售票大廳還是大門緊閉,但是影城一樓的廣場前,幾輛載滿了爆米花、薯條和各種飲料的推車,儼然擺出了「美食街」的氣勢。
「零食和飲料目前都在進行特價售賣,現在這裡就叫做『民族影城美食廣場』。」影城的工作人員賣力地向往來的行人推銷著,不時有路人停下來詢價,購買零食。
南寧民族影城將零食小攤擺到了路邊。
「我們在努力自救,讓影院慢慢恢復生氣,收入不再為零。」南寧民族影城的工作人員馬先生說,受疫情影響,今年全國影院都停擺,民族影城也遭受「重創」。「不過,大家的積極性還是很高的,這段時間影城推出了套票預售、零食外賣,在線上做了一些抽獎活動,還搞了各種防疫宣傳和電影資訊宣傳,以此維持影城的熱度。」馬先生說。
購買100元的預售套餐,就可以拿到4張通兌全影廳的電影票;爆米花和薯條等零食,價格只是此前門市價的一半……這些比平時都要大力度的促銷優惠,確實吸引了部分市民。馬先生坦言,他們在一樓擺出零食攤點半個月了,銷量從最開始的每天四五份,到現在每天二三十份,「一直都在增長,尤其是晚上,散步路過的市民多了,銷量好很多」。
雖然這些收入遠遠補貼不了影城的虧損,但他們還是希望能夠通過活動維持一下熱度,等影城開放後,讓觀眾迅速回歸。
外賣收入杯水車薪效果甚微
今年年初,影城們都為迎接春節檔準備了大量食品飲料。因疫情停業後,為了處理這些保質期有限的食品,不少影院都開始做起了「外賣」。
2月18日,萬達電影官微就最早發文稱「賣品部雲開店」:全國各地的萬達影城可將多款零食飲品無接觸安心配送到手。記者瀏覽各售票APP也發現,目前南寧多家影城都推出了零食賣品線上下單購買,上門自取服務。
影院在網上推出的菜單。
市民唐女士就在南寧民族影城樓下購買了一個零食套餐。她表示,「希望用行動為影城打打氣,希望它們能夠早日渡過難關,恢復營業。」
不過,對於影城推出的外賣,也有市民不太感冒。市民林先生在接受採訪時就認為,雖然平時自己和朋友去電影院看電影時都會買爆米花,邊看邊吃,「但是現在沒有電影看,你讓我專門去影城買個零食回家吃,我覺得沒有這個需求。」
截至目前,包括大地影院、金逸影院、博納影院在內的國內多個影院,均已通過線上渠道,將店內的零食、飲料、電影衍生品等多種產品,以單獨或打包的形式在線上銷售。從銷量來看,「零食電商」業務雖然吸引了一定消費者,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浪費,但其收入與影院本身承擔的成本相比,仍是杯水車薪。
記者了解到,外省的一些影院甚至還開發了「婚紗拍攝場地」「室內運動場」等業務,但實際上效果並不理想,完全無法「止血」。
行業等待理性回歸
「對外銷售零食只是影城清庫存的一種方式,作用僅限於解決於賣品業務的成本壓力。實際上,房租水電等方面的成本不是一個小數,在正常經營狀態下,電影院售票收入佔到了影城收入的八成以上的,銷售零食賣品不能根本解決經營困難。」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說。
在電影從業人員龍先生看來,從經營角度來說,目前電影院經營者能主動做的事情相對有限。因為此次疫情衝擊的並非只是個別影院,而是整個影視行都遭受了巨大衝擊,「據說到現在為止,全國已經倒了接近3000家影院,佔原來總數的三分之一。」
龍先生說,在疫情衝擊下,電影院行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突顯,若要根本改變影院的經營挑戰,則需要多方力量共同推動行業渡過當下的難關。近年來,國內觀影人次已呈現出增長趨緩的趨勢,但影院與銀幕數量卻仍保持較快的擴張速度,使得市場競爭快速加劇,呈現出膨脹、飽和的狀態,增加了各影院的經營壓力。「疫情過後,或許會出現併購整合潮,這並不是一件壞事,也是時候讓電影院行業恢復到理性的狀態了。」
編輯丨陳程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