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表示,語文新課標中「誦讀篇目的建議」改為「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推薦數量從14篇增加到了72篇。隨後,不少網友對此展開了討論。有網友支持這項改革,認為可以弘揚傳統文化;但也有網友表示,作為老師突然增加50多篇文言文,需要重新備案很久。並且考試中,文言文的分數佔比不多,沒有必要增加58篇。對此,成都某高中語文老師李曉玫表示,「古詩文是每個孩子必須練就的『童子功』。」
學生
與其背誦文言文不如多做一些題
「課內外讀物建議篇目,覆蓋先秦到清末各個時期。」正在成都某中學讀高一的段俊礬(化名)說,從高二上學期開始,背誦推薦篇目將增加50多篇文言文,壓力一下就增大了。略有偏科的他,平時學習中最怕文言文背誦,如今文言文背誦篇數增加,考試要求更高了。
對於這個消息,段俊礬從內心非常牴觸,並且讓他做好了高二選擇理科的決心。「原來自己還在猶豫,高二分班時選文科還是選理科,看到文言文背誦篇目的增加,可見高考中文言文的佔比會比原來高很多。」為了規避自己的弱項,他決定選擇理科。「提高了對文言文的學習要求,但按照以往的高考佔比,文言文考題並沒有太多分值。」段俊礬表示,與其浪費時間在背誦文言文上面,不如多做一些高考中佔比較高的分數題。
像段俊礬一樣牴觸背誦推薦篇目增加的高一、高二學生不佔少數。而問其原因,大部分同學都表示,文言文繞口,不易理解。
「完全靠死記硬背,應付考試,生活中並沒有太大用處。」正在讀高二的芝姚認為,文言文背誦篇目的增加加重了學生的壓力,讓本來學習壓力就重的高中生更沒有休息時間了。「現在課外補習班,最多的是英語和數學,可能以後還要增加一個文言文背誦班。」芝姚說,不指望在高中生活能減壓,但也不要突然增壓。在她看來,文言文喜愛者和討厭者分布都比較極端,「喜歡的人一天能背誦兩篇文言文,不喜歡的甚至一周都背不下來一篇。」
家長
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孩子今後受益匪淺
「從現在的電視節目中就可以看出來國家對傳統文化的大力宣揚。」女兒讀高一的家長王洪偉表示,從新聞上看到了高中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增加的消息,他非常支持。「加強中華文化傳統文化教育很有好處,即使現在孩子們不理解,今後一定會受益匪淺。」王洪偉認為,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更是自有妙處,如果能夠體會古人在寫文時的境界,更是妙不可言。
「孩子現在小可能不理解,就只能死記硬背,但是當真正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時,就不會再覺得困難了。」王洪偉表示,古詩文就像現在的普通話一樣,非常普遍,只是用當時的語言來描繪事情,就像現代詩。只要理解其中的意思,想像當時的場景,很容易就能背誦下來,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困難。
「我女兒現在正在讀高一,平時有國家寶藏、中國詩詞大會這些節目時候,我們都會一家觀看。」王洪偉說,一方面想要培養孩子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另一方面想讓她通過電視演繹增長知識。
為了培養孩子的興趣,有時候在觀看古詩文接龍的電視時,一家三口也會發起挑戰。「現在古詩文都成了網紅,背誦古詩文是入門,所以培養孩子的興趣很關鍵。」王洪偉透露,他已經跟孩子商量好了,提前從高一就開始背誦增加的古詩文。
老師
古詩詞學習重在積累將培養學習興趣
對於語文新課標中「誦讀篇目的建議」改為「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一事,成都某高中語文教師李曉玫表示,聽、說、讀、寫是語文的幾大核心能力,其中,讀和寫是基礎,「讀」就是要多讀多背經典古詩文,這樣「寫」才言之有物。
李曉玫稱,從歷年來高考語文全國卷中就能看出來,古詩文的佔比越來越高,一般包括有9分的文言文選擇題,10分古文翻譯,還有11分的古詩鑑賞,再加上5分的名篇名句默寫,關於古詩文的考題一共有35分,「就是試圖通過考試,引導廣大學生多學習中華傳統文化。」
「應該從小就培養學生廣泛閱讀,特別是大量閱讀和背誦古詩文的習慣。」李曉玫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所以青少年要從深度和廣度上對古詩詞有所積累,博眾家之長。古詩詞的浸潤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們會在晨間或午間讓學生誦讀經典古詩文,先易後難,由淺入深,可採取班級誦讀、古詩文接龍等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李曉玫說,在新課標出爐後,學習方式也會有所調整。「由於教材容量和任務加大,老師也會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嘗試組織學生討論,辯論等。」
專家
隨著人生閱歷的豐富會成為成長的力量
「古詩文背誦篇目大幅增加,無疑是與時俱進的教改風向標。」對於新課標增加了古詩文的篇目,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專家胡光偉教授表示,古往今來,無論教育制度發生怎樣變化,傳統文化的脈都不應該斷,此乃維繫教育的根本。古詩文凸顯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示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特有魅力,對於青少年來說,將帶來更多的「獲得感」,對其在人生起步階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不無益處。
「古詩文背誦篇目的大幅增加,不僅僅是讓學生多背幾篇文章,還在於培養學生讀說聽寫的基本能力,在掌握語言能力的同時,提高和拓展豐富的想像力,這一點對學生來說特別重要。」胡光偉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座知識寶庫,更是一座精神寶庫,它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對高中生的未來成長大有裨益,有些經典篇目可能這個年紀的學生暫時無法完全理解,但現在先背熟。」胡胡光偉表示,以後隨著孩子人生閱歷的豐富,會有自己的感悟,甚至成為人生成長的力量。
古詩文如何學?在生活中從小給孩子灌輸傳統文化
「我注意到,此次高中新課標要求閱讀的各類古詩文,不僅覆蓋先秦到清末各個時期,同時將原標準『誦讀篇目的建議』改為『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數量從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海南華僑中學語文老師徐永清認為,這體現了教育部門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呼喚傳統文化回歸。
徐永清認為,過去搖頭晃腦、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宜,而是應該聽聽孩子的想法,結合他們的興趣點,找到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讓孩子愛上國學,喜歡上傳統文化。這些對老師來說是壓力,也是挑戰,需要思考、學習、提升。
徐永清認為,孩子傳統文化的學習不能光依靠老師,家長也是及其重要的一方面。「傳統文化的學習不僅可以應付考試,更重要的是能教給孩子做人的道理,教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徐永清說,而達到這一目的,需要家長在生活中從小為孩子灌輸傳統文化。他表示,傳統文化學習並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從小積累,建議家長少些急功近利,多些以身示範,帶領孩子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