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品質標準未列PM2.5監測 因實際大範圍超標

2020-12-17 搜狐網
  2008年5月19日,工作人員在北川縣擂鼓鎮檢測空氣品質。加強水、大氣監測運行保障工作,是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和環境安全的重要環節。資料圖片

  本報訊 8月底的環保部常務會議,對《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修訂情況進行匯報。

  根據今年年初徵求公開意見的該標準修訂版,將增加臭氧8小時監測值;PM2.5可吸入顆粒物尚未列入新標準,但開始作為各地指標的參考值。這是目前國內空氣品質指標最具爭議的兩個指標。

  據了解,修訂仍處於徵求意見階段,新標準最終有可能在年底出臺。

  標準雖寬仍能保護公眾健康

  我國在1982年制定了《大氣環境質量標準》,汙染物項目只有6項。1996年進行了第一次修訂,改名為《環境空氣品質標準》,汙染物項目擴大到了10項,此後,環保部又在2000年進行了局部修改,取消了氮氧化物指標,並放寬了二氧化氮和臭氧的標準。

  此次修訂最令人關注的問題之一,是增設了臭氧8小時平均濃度限值。

  環保部《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徵求意見稿)編制說明》(以下簡稱《說明》)中寫道,以連續8小時最高濃度限值為主的臭氧的空氣品質標準已成為世界各國臭氧環境空氣品質發展的趨勢,一小時的濃度限制已不能適應環境管理的需求。

  此次修訂將臭氧8小時的平均濃度限制二級標準設定為160微克/m3,該濃度限值在國際上雖然相對較寬,但基本上能夠起到保護公共健康的作用。

  根據《說明》,6到8小時暴露在臭氧濃度在120微克/m3以下存在健康危害。北京市2001年至2002年臭氧小時濃度在14.4-232微克/m3之間,平均為88.9微克/m3。

  此前臭氧標準為1小時監測值

  我國此前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中,並非沒有臭氧監測,但依據的是一小時的監測值,即一天中監測到的每小時最大臭氧濃度作為指標,但是,這個時間值無法反映長時間累積臭氧濃度給人體造成的慢性傷害。

  「應該說,這是一個科學上的進步,更全面地考慮臭氧汙染造成的效應。」北大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邵敏指出。他還表示,標準設立和信息公開是兩回事。臭氧一小時監測值此前也列入了國家標準,但一直沒有公開。

  背景資料

  可吸入顆粒物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髮絲粗細的1/20。目前,在城市空氣品質日報或周報中的可吸入顆粒物標準為PM10,指直徑等於或小於10微米,可以進入人的呼吸系統的顆粒物。

  臭氧

  是地球大氣中一種微量氣體,含有3個氧原子。雖然臭氧在平流層起到了保護人類與環境的重要作用,但若其在對流層濃度增加,則會對人體健康產生有害影響。臭氧對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對肺功能也有影響,較高濃度的臭氧對植物也是有害的。

  焦點

  可吸入顆粒物暫不實施更嚴標準

  在此次修訂標準中,首次列出了PM2.5,但是並非列入強制的統一標準,而是作為參考值供各地參考。

  在我國當前很多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是主要汙染物,粒徑小於等於10微米可吸入顆粒物叫PM10,粒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叫PM2.5。

  「PM2.5更小,進入人體肺部的也就更多,」北大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小川說,因為顆粒物上會附帶有毒物質,當進入人體的顆粒物更多時,對人體各方面造成的傷害也更多。

  研究顯示,2004年至2006年期間,當北大觀測點的PM2.5日均濃度增加時,約4公裡以外的北大第三醫院的心血管病急症患者數量也有所增加。

  是否有PM2.5監測值,是我國環境空氣品質標準與WHO準則和其他很多國家環境空氣品質標準的首要差別,也是目前我國環境空氣指標中最具爭議的一塊。我國目前的監測,只有PM10的顆粒物。雖然有多個城市和科研機構在做PM2.5的監測,但因為沒有國家標準,就無法進行考核和公開。

  而國際上主要發達國家均已制定了PM2.5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亞洲的日本、泰國和印度也制定了該標準。

  北京市環保局:地方任務將重得多

  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杜少中說,一旦發布了PM2.5的標準,對各地政府環境考核和環保部門來說,將承擔重得多的任務。

  「北京環保局肯定會遵照國家標準來做,指標越多,壓力肯定也越大。」杜少中說,「就像血壓等人的健康指標一樣,三項指標增加到四項了,合格的人也更少了,但要想健康,就應該鍛鍊身體,大氣治理也是一樣,改善空氣品質,減排才是硬道理。」

  據了解,北京市在空氣治理上分了16個階段,實施了200多項政策,是所有城市中政策實施最多的。北京市又從今年開始實施為期五年的「清潔空氣行動計劃」。但是,因為北京市獨特的地理位置,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經濟結構複雜,機動車保有量不斷增長等原因,大氣治理的任務依然非常艱巨,去年的「達標天」也僅佔了78%,一級天數僅為14.5%。

  爭議

  「勿因不能達標就不實施」

  對於PM2.5未列入強制的統一標準,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說,「這挺令人失望的。」

  根據環保部的《說明》,雖然PM2.5汙染較重,全國113個重點城市2008年的年均濃度遠高於世衛組織的準則值,但如果制定實施PM2.5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將大範圍超標,此外,我國還缺少對PM2.5監測的基礎,因此,從全國角度制定PM2.5的標準依然較早。

  馬軍認為,「不能因為會大範圍超標就不制定這個標準,標準的設置應該以是否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而定。不能因為達不到標準就不公開這個標準。」

  馬軍說,PM2.5的監測就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是可承受的,標準的設立涉及公眾重要的環境知情權。「它可能會對數以億計的人口造成潛在的很大的影響,這麼嚴重的公眾健康的影響,不能永遠瞞著,應該告訴公眾,我們存在這個問題,解釋現在為什麼達不到這個指標,五年解決不了的話,十年,二十年是否能解決。這是激發公眾參與到環境保護的最大的動力。」

  不過,北大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小川則認為,「如果一個標準80%都會超標,那標準就沒有意義了,設置標準要有經濟和技術的可行性。當然從健康角度而言,指標越低越好。」

  本版稿件採寫/本報記者 金煜

(責任編輯:UN913)

相關焦點

  • 詳解PM2.5是什麼?PM2.5標準是什麼?
    PM2.5的標準是什麼樣的呢?  PM2.5的檢測標準最早是由美國提出來的,主要是為了有效檢測工業化而出現的,現今PM2.5指數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測控空氣汙染程度的指數。現在PM2.5寫入"國標",納入各省市強制監測範疇,要求隨時對其進行檢測。
  • 賽納威PM2.5檢測儀,時刻監測空氣品質,專業PM2.5檢測儀生產廠家
    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等於 2.5 微米的顆粒物是細顆粒物,它能較長時間懸浮於空氣中,其在空氣中含量濃度越高,就代表空氣汙染越嚴重。雖然PM2.5隻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品質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
  • 《空氣中PM2.5》20問
    我國環保部門早在1982年就制訂了對TSP監測的國家標準,將TSP納入了空氣品質監測指標,並隨後在全國範圍內開始了規範化監測和數據公布。之後,於1996年公布了對PM10監測的國家標準(即GB-1996),明確將PM10納入了空氣品質監測指標,並自1998開始發布空氣中PM10的監測數據。
  • 房山區建成高密度PM2.5監測網絡,空氣品質升至北京中遊水平
    新京報快訊(記者 應悅)近年來,房山區針對汙染源頭加強監管,建成高密度PM2.5監測網絡,並新建多處汙水處理設施,不斷完善環境治理。記者今日(9月18日)從房山區獲悉,目前,房山區水質已經有了明顯改善,空氣品質從北京全市倒數提升至中遊水平。
  • 空氣品質新國標公布 明確PM2.5濃度標準
    空氣品質新國標公布 明確PM2.5濃度標準     空氣品質新國標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公眾主觀感觀與監測評價結果不完全一致的現象 羊城晚報記者 陳秋明 攝(資料圖片)
  • 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站探秘 咋區分PM2.5和PM10
    空氣品質指數AQI以及PM2.5等汙染物到底是咋檢測出來的?PM2.5和PM10怎麼能區分開?網上汙染物數據不同該信哪個?環境空氣品質數據能作假不?為啥PM2.5值總比PM10低?帶著這些問題,昨日,長春晚報記者來到長春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經開環衛處站,帶您看看監測站點是咋工作的。揭秘1:10個監測點咋選址?
  • 2017年1月鄂州環境質量月報(空氣、水體監測)
    按照國家《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2012)中日均值的二級標準評價。>,測點超標率64.5%;一氧化碳日均值測得範圍0.8-2.2mg/m3,無測點超標;臭氧的日最大8小時平均值測得範圍 ㈡各區大氣環境質量 2017年鄂州市三個行政區納入全省環境空氣品質縣(區)級排名,並且對空氣品質主要汙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PM10)和細顆粒物(PM2.5
  • 2017年7月鄂州環境質量月報(空氣、水體監測)
    按照國家《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2012)中日均值的二級標準評價。本月市區二氧化硫日均值測得範圍3-26μg/m3,無測點超標;二氧化氮日均值測得範圍11-37μg/m3,無測點超標;可吸入顆粒物PM10日均值測得範圍26-104μg/m3,無測點超標;細顆粒物PM2.5日均值測得範圍12-76μg/m3,測點超標率3.2%
  • PM2.5標準大揭秘 你以為的優良空氣並非真得乾淨
    這意味著在首要汙染物為PM2.5的情況下,假設當中國標準的空氣品質指數為50即顯示良好時,在WHO的標準下其實代表著輕度汙染。如果我們以歐美國家的高標準來看的話,有時候貌似乾淨的空氣實際上仍舊存在著可能對身體健康有害的汙染。  我們再來看一下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的空氣品質準則值和過渡時期目標(IT):
  • PM2.5超標臨界值是多少?
    ,這棟六層白樓的頂層上有個白色板房,裡面就安置著能自動檢測PM2.5、PM10、臭氧、一氧化碳的空氣品質分析儀,房頂上則並排豎立著3根汙染物採集器。  「這些類似於『小喇叭』的採集器,每隔幾秒便會過濾空氣中的顆粒,傳送到樓下實驗室的監測儀器上進行自動分析,市民每隔一小時就能在環保局的網站上看到不同區域PM2.5質量。」邊指著樓頂的空氣採集儀,該站點空氣自動監測室的工程師千勇邊向記者講解著PM2.5檢測設備的工作原理。
  • 環保部擬修空氣檢測標準 擬增臭氧8小時監測值
    資料圖片  8月底的環保部常務會議,對《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修訂情況進行匯報。  根據今年年初徵求公開意見的該標準修訂版,將增加臭氧8小時監測值;PM2.5可吸入顆粒物尚未列入新標準,但開始作為各地指標的參考值。這是目前國內空氣品質指標最具爭議的兩個指標。  據了解,修訂仍處於徵求意見階段,新標準最終有可能在年底出臺。
  • 合肥昨日空氣品質20個監測點19個優 PM2.5值大都是個位數
    記者從安徽省空氣品質發布平臺上獲悉,昨日14時,合肥20個空氣品質監測點,有19個達到「優」。濱湖新區站點的PM2.5濃度值僅為3,肥西站PM2.5值僅為2。這麼多年,也沒有出現過,如此好的空氣品質,真是使出「洪荒之力」。  雖然有點悶熱,但可以呼吸到很乾淨的空氣,可以欣賞到藍天白雲,也是一件美事。昨日省城的空氣品質到底好到啥程度呢?
  • 你所不知的9個PM2.5指數超標的地方
    逢年過節燒香拜拜,你知道即使是隔壁宮廟燒香,家裡的PM2.5也會飆高嗎?來看看9個你不知道的pm2.5所在:1.馬路邊交通廢氣 ——道路交通汙染是大氣汙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汽車、電車、摩託車等機動車輛在道路上運行時排放廢氣、產生噪聲和振動所造成的環境汙染。
  • PM2.5口罩有用嗎 PM2.5防護口罩標準
    PM2.5防護口罩標準,PM2.5口罩是指能有效過濾PM2.5微粒的口罩,口罩的密閉性決定了濾過懸浮顆粒分子能力。能夠有效過濾空氣中的隱形殺手——霧霾、病毒、細菌、塵蟎、花粉等微小顆粒。適用於空氣品質較差的環境。PM2.5是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等於 2.5 μm (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細顆粒物,可被直接吸入人體,幹擾肺部氣體交換,引發哮喘、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病等疾病。
  • 環境空氣品質監測規範
    第七條環境空氣品質常規監測項目應從環境空氣品質標準規定的汙染物中選取。國家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網的測點,須開展必測項目的監測(必測和選測項目見附件一);國家環境空氣品質背景點以及區域環境空氣品質對照點,還應開展部分或全部選測項目的監測。地方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網的測點,可根據各地環境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及具體情況參照本條規定確定其必測和選測項目。
  • 室內PM2.5危害更大
    細顆粒物又稱細粒、細顆粒、PM2.5。細顆粒物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它能較長時間懸浮於空氣中,其在空氣中含量濃度越高,就代表空氣汙染越嚴重。雖然PM2.5隻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品質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
  • 空氣品質周報:PM2.5臭氧濃度回落 常平空氣品質最好
    12月22日,市大氣辦發布東莞上周(12月14日至12月20日)空氣品質狀況,一組數據更印證了空氣品質得到有效改善。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監測數據顯示,上周東莞空氣品質處於優良狀態,其中優6天、良1天。全市空氣品質指數為2.52,珠三角排名第5位。PM2.5周均值為21微克/立方米,臭氧周均值為75微克/立方米。
  • 空氣品質不僅是PM2.5,檢測VOC更重要
    說到空氣品質的指標,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應該都是PM2.5。這也是霧霾天氣的最主要汙染源。PM2.5,也就是細顆粒物,只是在空氣中當量直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它能夠較長時間的懸浮在空中,容易附帶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的健康和環境質量影響很大。不過就室內空氣而言,僅一個PM2.5指標就有些太單薄了。
  • 噪聲揚塵pm2.5監測
    噪聲揚塵監測系統PM2.5智能監測系統解決方案一.行業現狀大氣質量已成為當前衡量我國一個城市發展程度的重要標準,隨著城市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高速發展,大氣汙染日益加重,除了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態環境之外,還給我們的身心健康帶來了危害。
  • PM2.5並不是室內空氣品質唯一標準
    近年來,空氣品質問題成為人們愈發關注的焦點。中國空氣淨化行業聯盟秘書長鄧高峰博士認為,中國仍然處於室內空氣品質遭受嚴重威脅的狀態——室外大氣汙染、室內裝修汙染及人員密集造成二氧化碳濃度過高等問題,在影響著建築內人們的生活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