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中國汽車研發的創行者,如何在變革中贏先機?

2020-12-12 童濟仁汽車評論

十年前,當主流手機還用塞班系統的時候,汽車還只是人們心目中的代步工具。十年後,塞班早已沒落,而汽車卻成了新的智能集結地。在可以預見的十年內,中國乃至全球汽車行業將面臨一場深刻的變革:在新技術和新資本的推動下,汽車產品和消費理念的升級之戰,已經悄然打響。

在這場變革中,作為一家傳統合資車企,是疲於應對不斷到來的衝擊,還是能以其強大的體系競爭力快速完成轉型?在泛亞汽車技術中心媒體開放日中,筆者似乎找到了答案。

如果說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是中國汽車研發的先行者,相信業內不會有什麼質疑聲。作為1997年上海市一號工程,泛亞與上汽通用同時宣告成立,相比此前中國汽車產業更加熟悉的流水線製造,對於研發人才的培養與鍛鍊無疑要困難數倍。最早一批進入泛亞的180名中方人員,其中不少在研究所裡畫了十幾年圖紙,但卻從未從見圖紙變成真車,甚至這些人中有駕照的不過20多人。

但只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提升能力,20年來泛亞從無到有,從學習到創造,從「在中國製造」到「研發在中國」,到今天泛亞早已被稱為中國汽車開發人才的黃埔軍校——培養了大量的研發人才,推動了行業諸多規範的建立,成為同業學習借鑑的標杆範本。

但也正是這樣一支有著多年積澱的團隊,當面臨產業即將到來的變革拐點時,是否會有像很多其它領域巨頭積重難返的現象呢?或許很多人還認為汽車研發工程師是那種頭戴安全帽,手拿圖紙,每天與零件、機油為伍的形象,但當走進泛亞汽車機車技術中心時,全然是另一幅景象——高性能計算機、先進的測試檢驗儀器,以及一旁正在進行C++或Python編程、分析結果的工程師們。

而這只是泛亞在數位化轉型道路上的縮影。當由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掀起的汽車變革浪潮早已不可逆轉時,背後以數位化為基礎的業務體系改造才是切實的保障——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早在2012年就開啟了數位化轉型。輿論常說汽車行業正在「由硬變軟」,但這一理念之下深層次的意義又是什麼?泛亞提供了一個值得借鑑的答案。

「數位化」究竟有多玄乎?

先舉個簡單的例子:某員工分別用傳統形式和數位化形式向老闆匯報工作:

傳統形式:「報告老闆,這兩天工程完成得差不多了,中旬就能搞定。」數位化:「報告老闆,12月20日工程進度85%,剩下的25%工作會在12月31日前完成。」哪種方式更清晰、更易把控、更能提高效率與質量一目了然。

當汽車產業技術和產品的迭代速度越來越快,周期長、成本高、人員多的傳統汽車研發模式已無法跟上這樣的迭代速度。另一方面,用戶對於汽車產品的期待值也越來越高,縮短周期的同時更要保證產品成本與開發質量。

縮短產品開發時間、降低產品開發成本、提高產品開發質量這樣三個放在一起顯得無比矛盾的目標,在今天的汽車行業卻是每一個車企都必須要完成的任務。

於是,數位化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之匙。將汽車產品及研發過程中的信息轉變為可被計算機解讀處理的數據,以數字模型或機器學習的手段,獲得優化的技術方案;以互聯互通的自動化系統,實現敏捷的開發過程和準確的信息協同。

從2012年,泛亞就開始著手進行數位化轉型,這一轉型滲透架構開發、造型設計、整車集成、零部件子系統開發、試製及試驗認證、運營管理等產品開發全過程,讓整個公司的業務運作逐步從物理手段轉向數字手段,帶來的效果就是將按月、按周計的工作縮減到按小時計,研發效率和成本大幅降低。同時數位化的準確特性也讓研發質量顯著提升,讓更多的資源可以投入到更加前瞻與創新的工作中。

舉幾個實質性的例子:

汽車設計開發中會涉及各種知識經驗、實踐方案、標準規範,傳統流程中這些都需要依靠時間積累、言傳身教,但是如果能夠將其數位化,轉變為自動運行的高效開發工具,能夠讓所有工程師在同一套標準規範下進行開發,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再創造,不斷豐富這套設計開發工具,就能在確保設計開發質量的同時大幅提升開發效率。

在泛亞,類似的自動化開發工具已經有265項,能夠節省開發時間30,000小時,將很多原本工程師的手動作業模式替代為電腦自動的作業模式。

再比如,在車輛試驗的過程中泛亞開發出的TiMS試驗業務綜合管理系統和TDS工程車輛運行遠程監控平臺。前者改變了試驗運行管理需要依靠手動輸入和人工處理的方式,能夠對運行狀態進行過遠程監控和記錄;後者則能實時查看各試驗基地內的試驗車輛情況,並且通過大數據挖掘分析進行後續的設計、決策與診斷。

「快、優、準」,這是數位化給泛亞的工程研發工作帶來的效果,在網際網路和智能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汽車產品開發向數位化升級是必然趨勢,用數位化解決傳統流程中無法調和的矛盾,也是加快向「用戶導向」思維轉變的關鍵一環。

如何在變革中不做被顛覆者?

傳統汽車領域,整車廠的很多部件依賴於供應商,自己並不會花大力氣的開發。但在未來新能源、自動駕駛、車載互聯等領域,如果核心部件依然受制於供應商,整車廠的話語權將會大大降低,這是由整車製造的核心及利潤空間轉移所決定。

新能源、車聯網,自動駕駛技術,這三個重點技術領域近年來在資本的推動下,突破速度遠快於傳統汽車數十年的進步,這也讓更多門外的野蠻人看到了顛覆汽車行業的機會。

但事實上,無論是我們可以看到的上汽通用在這三個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的成就,還是我們看不到的在研發支持、業務管理上多個數位化應用平臺的落地,都表明這家傳統車企在技術發展趨勢的前瞻及相應的研發投入上,其實遠大於大多數所謂的「汽車行業顛覆者」們。反而是很多新興的汽車製造商,沒有任何量產車型的實踐和技術積累,一切美好的產品描述,都是未經用戶驗證的空中樓閣。

有一個數據特別能夠體現這樣的趨勢。在去年上汽通用和泛亞招聘的近千名研發人才中,其中50%集中在軟體開發、電子、計算機、數學、統計等專業,從事人工智慧、電子架構及軟硬體開發、信息系統安全、智能駕駛、網聯、汽車後市場等工作。軟體人才的集聚,充分表明智能化、網聯化的技術開發能力將是泛亞發展的重點。

20年來,泛亞早已成為通用全球開發體系的重要資源,除了我們所熟知的新賽歐的開發並出口、GL8換代的自主開發、全新英朗架構的開發等產品自主設計開發外,泛亞同樣也在承接通用在電氣化、移動互聯、自動駕駛等各方面的優勢技術及全球技術標準。通用自身正在由傳統汽車企業向科技企業轉變,上汽同樣提出了「新四化」戰略,在這樣的背景下,上汽通用及泛亞汽車技術中心無疑將獲得股東方強大的支持。而中國網際網路市場的高度發達、中國用戶對新事物的高接受度,以及泛亞出色的本土化研發能力,很多功能在中國的落地甚至要早於通用汽車在北美市場——車聯網就是典型範例。

明年一季度,位於泛亞金橋園區的泛亞軟體中心將正式啟用。在這裡,不僅會進行車載軟體生態圈的開發,同時也會進行軟體開發平臺的打造。當消費者越來越重視使用體驗,而汽車產品也從單純強調科技逐步進化到強調「好用」時,無論是V2X技術、5G技術、人機互動、三電技術、智能駕駛,最終都需要有「好用」的軟體呈現在用戶面前。

如何布局未來,在上汽通用或泛亞這裡不僅是一句口號或幾頁PPT,而是多年前所做出的趨勢判斷在今天的凝練,是深厚的技術底蘊和量產車型的實踐,是各個領域多年來緊密相連、協同合作後產生的深度理解。

所以,對於泛亞的認知,除了在整車及動力總成方面的完整開發能力,其同樣在新能源、智能科技、車聯網技術等方面也有了大量的技術儲備和戰略布局。至少在目前,這樣的核心競爭力,讓「被顛覆」一詞不僅不會與上汽通用、與泛亞產生聯繫,相反甚至會作為「顛覆者」的角色出現。

幾年前,曾有輿論討論如果當年沒有建立泛亞,今天中國的汽車自主研發會是怎樣一種態勢?當然,歷史沒有如果,但卻是通向未來的鏡鑑。儘管在網際網路造車浪潮和本土汽車企業的崛起過程中,很多泛亞所培養出的工程研發人員出現了流失,但是從創立之初種下的創新、包容的文化基因,讓泛亞直到今天仍然走在中國汽車研發的最前沿。

面對即將出現的汽車產業變革,上汽通用及泛亞也早在多年前就有了前瞻性的布局,在新能源、車聯網、智能駕駛的戰略布局與嘗試,在研發與業務管理的數位化轉型,強勢的市場洞察能力與本土化研發實力,以及針對中國市場的營銷能力,這些都是上汽通用一直強調的體系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也是這家合資車企繼續領先市場和行業發展的最堅實基礎。

相關焦點

  • 豐田聯合國內車廠研發燃料電池 多贏還是獨贏?
    這一天,豐田聯合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籤署合營合同,並成立了「聯合燃料電池系統研發(北京)有限公司」。該公司以豐田和億華通為主,由各公司共同出資並致力於在中國開展能為構建清潔環保的移動出行社會作出貢獻的商用車燃料電池系統研發工作。
  • 產業文化深度變革 長城汽車的密碼是什麼?
    之於長城汽車而言,2020年是變革之年。曾經在1990年7月起,一頭扎進起初只有60餘名技術人員的研發車間,埋頭搞技術的魏建軍,在2020年7月長城汽車30年生日的這一天,用反思代替了慶祝。很多人不解的是,長城汽車已經是中國汽車品牌的領頭羊,旗下多款主力車型更是中國市場中為數不多的全球車型,宏圖已成就,藍圖正當時,魏建軍為何如此悲觀。在魏建軍看來,看不到危機才是最大的危機。
  • 佛吉亞汽車座椅中國研發測試中心投入使用
    原創佛吉亞汽車座椅中國研發測試中心投入使用 汽車江湖網      2019/3/7 10:47:34      小編體驗 【汽車江湖-業界動態】日前,佛吉亞汽車座椅中國研發測試中心暨無錫座椅機電產品生產基地正式落成並投入使用。
  • 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把包括「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在內的黨中央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貫徹落實好,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奠定堅實基礎。
  • 中國消費市場瞬息萬變 ASICS亞瑟士如何把握先機?訪日本亞瑟士公司...
    摘要:中國消費市場瞬息萬變,ASICS亞瑟士將積極應對、擁抱變革、把握先機,陸續推出眾多針對中國消費市場的舉措。隨著2020東京奧運會的臨近,東京奧運會及帕運會金牌合作夥伴日本ASICS亞瑟士公司總裁廣田康人先生近日接受中國媒體聯合採訪,強調中國市場在該品牌全球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廣田康人表示,中國消費市場瞬息萬變,ASICS亞瑟士將積極應對、擁抱變革、把握先機,陸續推出眾多針對中國消費市場的舉措。
  • 長城汽車「變革」密碼:迭代不止,行則將至
    尤其今年下半年,長城汽車在A股的累計漲幅曾達到223%,總市值突破2000億大關,一躍而整車市值排名第三的車企。就在近日,剛剛過了而立之年的長城汽車,市值還超過了百年車企——福特。長城汽車憑什麼能在傳統車企中脫穎而出?眾說紛紜。
  • 堅定轉型決心 東風汽車集團在變革中開疆沃土
    汽車產業作為國家支柱型產業之一,在過去五年堅持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十三五」期間,各汽車企業通過實施新能源汽車和大力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等舉措加速變革之路。>  提升核心競爭力 重點布局新能源領域  東風成立至今已走過51年,見證了中國汽車產業跨越式發展
  • 長城汽車「變革」密碼:迭代不止,行則將至_易車網
    長城汽車憑什麼能在傳統車企中脫穎而出?眾說紛紜。但作為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有著自己的考量,他堅定的表示,「長城汽車目前的市值完全被低估,資本市場還沒有發現我們的價值」。話裡話外,無一不在透露這家傳統車企的變革野望。躬身入局,長城思辨資本市場向來對科技股青睞有加,從促進社會進步、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維度上講,科技具備被「看好」的獨有屬性。因此,當越來越多擁有科技背景的車企進入資本市場,傳統製造業的既定標籤會逐漸被打破,他們也將進入一套既有的評估體系。
  • 如何定義中國汽車這五年
    ——寫在「十三五」收官之際  在即將告別「十三五」、走進「十四五」之際,回想一路走過的這五年,覺得它確實波瀾壯闊、風雲激蕩、非同尋常,對中國、對中國經濟、對中國汽車,都如是。  於是,我們就想,該如何定義中國汽車這五年呢?毫無疑問,我們得儘量「貼近」事實本身,抓住這五年與此前五年、此後五年都不一樣的東西。
  • 抓住智能化時代,中國21世紀就贏了!
    當每個國家都可以像買汽車一樣買到智能生產線,衣帽鞋襪鍋碗瓢盆這種沒有技術含量的商品,很可能每個國家就會實現自我內循環,再也沒有跨境流通的意義了。但像手機、汽車等這種高端工業產品,核心技術和產業鏈將決定一切。也就是說,即使有智能生產線,因為智慧財產權,沒有第二家能生產蘋果和華為手機。同樣,如果手機產業鏈中國最齊全,即使拿到印度或巴西生產也省不了多少錢。
  • 2020年中國智能互聯-汽車產業變革研究報告
    年中國成為智能汽車強國 全球市場中,國外企業佔據主要地位,其中Tier1領域博世和大陸,達到20%,其餘廠商有電裝、德爾福、日立汽車、博澤等汽車零部件巨頭;Tier2領域市場前十廠商同樣主要來自歐洲、美國日本等國家。中國電子汽車市場基本被外資或者合資企業壟斷,國內企業市場地位較弱,高附加值的汽車電子產品板塊,如動力系統、安全系統中,國內企業佔比極小,這和該行業技術壁壘較高有關。
  • 「汽車人」榮威iMAX8:以科技創新夯實自主向上
    iMAX8的問世,是優秀中國品牌日益自信、成熟的表現,也是中國車企厚積薄發之後強大實力的必然。作為榮威品牌燃油車中均價最高的產品,iMAX8再次打開了品牌向上的通道。文/《汽車人》管宏業跨國汽車品牌用時間和先機立下的產品標杆,正一個接一個地被自主汽車靠近甚至突破。即使是中高檔MPV領域,被美系品牌一家獨大壟斷了十餘年,市場上還是出現了變革的曙光。來自上汽榮威的iMAX8有望成為新的破局者。
  • ...訪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董長徵
    與人們通常理解中的速度不同,豐田對速度的期望並不是銷量和市場份額,而是發自對汽車業激烈轉型和未來定位的深刻思考。近期,《中國經營報》記者就豐田的布局、規劃以及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等相關問題,專訪了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董長徵。
  • 贏在變革——華為的三次生死轉型
    秦德老師:大家早上好,非常感謝龍波的介紹,今天給大家分享的主題是贏在變革。我親歷了從一開始對變革牴觸,到後來不但順應了變革,而且主動投身到變革之中的過程。其實從華為的轉型過程中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共性的問題,講華為,但大家可以在裡面看到自己的問題。
  • ​專訪上汽集團副總裁藍青松:新時代自主車企的「戰略變革和數字...
    2019年,上汽大通MAXUS南京工廠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評為「燈塔工廠」,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在追趕西方先進位造業過程中取得顯著進步的最好最新例證。9月13日下午,上汽集團正式宣布中國汽車行業首個「氫戰略」,全球首款燃料電池MPV——上汽大通EUNIQ 7正式發布。
  • 如皋科技創新搶佔行業先機
    一項項核心技術從「跟跑」到「領跑」,賦能實體經濟——如皋科技創新搶佔行業先機11月27日,如皋市委、市政府為5名首屆「科技強企人物」頒獎。江蘇湯臣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總經理吳華鋒是獲獎者之一。
  • 對話:車企該如何擁抱真變革,打造新汽車
    從近幾年中國汽車市場的累計銷量增速來看,車市已經完成了從增速市場變為了存量市場的轉變。在這種背景下,要在產品日趨同質化的存量市場中破局而出,改變就顯得至關重要。與此同時,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快速推進,也給汽車產業帶來了新的技術變革浪潮,給車企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
  • 【2020汽車藍皮書論壇】圓桌討論:車企該如何擁抱真變革,打造新汽車
    從近幾年中國汽車市場的累計銷量增速來看,車市已經完成了從增速市場變為了存量市場的轉變。在這種背景下,要在產品日趨同質化的存量市場中破局而出,改變就顯得至關重要。 與此同時,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快速推進,也給汽車產業帶來了新的技術變革浪潮,給車企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
  • 大打汽車文化牌,這家主題餐廳也太可了吧!
    這家餐廳,豪車元素隨處可見。 從吃什麼,到在哪吃、如何吃……「吃」正逐漸演變為一種文化消費,越來越多消費者不僅關注餐廳產品的口味,也重視用餐環境所營造的文化氛圍。 起源於上海的1886德國汽車餐廳,主打沉浸式汽車文化體驗。餐廳打破常規形式,將汽車文化與美食、美酒、音樂相融合,單日營業額最高超10萬元。
  • 勇而知微 一個中國示範性汽車企業的誕生|汽車評價
    但長城汽車是個例外。正如魏建軍在寫給長城汽車全體員工的信中所提到的:「雖然中國汽車產業在短短數十年間,已經擁有了一批能夠在全球汽車市場上叫得上名號的品牌,但中國汽車產業之「困」卻始終如影隨形。『沒有危機感才是最大的危機』。此時此刻,用這句話來形容長城汽車乃至中國汽車產業,是最為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