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集中批駁這三種奇談怪論,中國人要有中國人的志氣

2020-12-27 央廣網

當前形勢下,集中精力辦好我們自己的事情,無論什麼樣的大風大浪,都打亂不了我們發展的節奏,在這過程中有三種奇談怪論千萬要不得:

「忍讓為上」、病態 「崇美症」、「恐美」。

人民日報25日起連續三天刊發署名文章,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對上述三種奇談怪論予以批駁,再次突出強調:

敢於鬥爭才能贏得尊嚴

自尊自信才能走好自己的路

中國人要有中國人的志氣

澎湃新聞注意到,這是自6月初,人民日報陸續刊發《愛國情感絕非民粹主義》《摒棄「恐美崇美」心態》兩篇文章後,一次集中地對「恐美崇美」心態的批駁。

本來在中美貿易摩擦的大背景下,中國人民表達出的同仇敵愾是一種正常、理性的愛國情緒,但是卻有極小一部分人蔑之以「民粹主義」;甚至還有一部分人「恐美崇美」,認為中國只有投降退讓一條路可走,只有成為美國附庸、受其控制、為其打工才有活路。

那麼我們想問問:

愛國就是民粹主義?

愛國,是天然的、質樸的;愛國,也是需要表達的。一段時間以來,中美經貿摩擦升級,美國一些政客試圖強硬打壓中國甚至全面遏制中國發展的舉動,傷害了中國普通百姓的感情。面對美國的極限施壓、無理打壓,中國人怎麼可能心如止水、毫無波瀾?

把正常的愛國情感與民粹主義聯繫到一起,顯然是別有用心。且不說這種論調偷換概念、是非不分、混淆視聽,其無端臆測表達情感的正當性,刻意抹黑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在本質上反映的是極少數人價值觀的扭曲與錯位。

還有極少數人的「恐美症」「崇美症」,根子不在現實,而在心理,與中國歷史上面對列強欺凌時的投降派一脈相承。恐美與崇美,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平日裡看到的是「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一遇風浪,就心慌氣短、腳跟發軟、六神無主、嚇破了膽,不惜葬送近14億中國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夢想。對此,中國人民怎麼可能答應?!

歷史與現實中,總是有跡可循。

忍讓有用嗎?

中外歷史上實在太多了。當年,清王朝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卻招致被瓜分豆剖、亡國滅種的危機;上世紀80年代,日本迫於美國壓力籤下「廣場協議」,最終讓日本陷入「失落的二十年」。歷史一再警示我們,霸權主義的邏輯從未改變,霸權者恃強凌弱的本性也從未改變,在「叢林法則」面前,退讓一步只能換來得寸進尺,委曲一次只會招致更高要價。

「崇美」有用嗎?

從文明發展史看,為什麼中華文明成為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未曾中斷的偉大文明?為什麼中華文明雖經5000多年的歷史變遷而能始終一脈相承?這不僅在於中華文明具有開放包容、兼收並蓄的品格,能夠以和而不同、取長補短的態度學習借鑑其他文明的長處,而且因為中華文明在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鑑中葆有的那一份強烈的自尊自信。

新中國的成立,意味著中華民族結束了近代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了國家的主人;也意味著中國人民從此挺直了精神脊梁,挺起了自尊自信自強的國格與人格。正如毛澤東同志當年豪邁的宣示:「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新中國成立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走過了發達國家幾百年才走完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蹟,中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接近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在世界上揚眉吐氣!

至於「恐美」, 其心態,脫胎於過度「崇美」,是心理上的兩個極端。「恐美症」與「崇美症」,都根源於近代中國的積貧積弱,根源於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會心理。舊中國,看到上海灘堂而皇之豎立的「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時,有骨氣的中國人會憋一肚子氣,沒骨氣的就可能頓生自慚形穢之感,低下頭悄悄躲開。歷史上,面對列強侵略,有多少志士仁人拋頭顱、灑熱血奮起反抗,但也有一些人當漢奸、做走狗留下萬世罵名。

如今的新中國與半殖民地的舊中國早已不可同日而語。新中國成立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取得的成就舉世公認,即使是美國那些對華抱有敵意的人也不能不承認中國的發展成就,只不過他們硬要把這些成就說成是美國的「恩賜」。即便如此,今天中美兩國的發展水平仍有很大差距,美國在經濟、科技、軍事等方面依然擁有明顯優勢。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打開國門看世界,看到了差距,絕大多數國人看來了奮起直追的志氣,但也有極少數人看出的是「美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以致匍匐在地、頂禮膜拜,至今都直不起腰來。40多年來我們一直是向世界發達國家、先進水平學習的,其中美國就是我們一個重要的學習對象,「學習借鑑」成了我們的「後發優勢」,我們取得的發展成就與學習借鑑分不開。這個過程中,就有極少數人當「學生」當慣了,面對「老師」的蠻橫霸道不講理,也只會低三下四、忍氣吞聲。

現在可以看得很清楚,美國一些人就是要借經貿摩擦遏制中國,甚至揚言把中國「打回第三世界」。在這個時候,恐懼、害怕是沒有用的。近14億中國人不可能放棄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中國也不可能改變已經被實踐證明了的正確發展道路。中國如果在霸權壓力下一味退讓,那就真要犯顛覆性的歷史錯誤。上世紀90年代初,面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制裁,鄧小平同志堅定地說:「中美關係要搞好,但不能怕,怕是沒有用的。中國人應該有中國人的氣概和志氣」「你越怕,越示弱,人家勁頭就越大」。小平同志這番話,是總結歷史和現實得出的結論。

我們要奉勸這三種奇談怪論的人:

第一,那種「高調招敵」「忍讓為上」「委曲求全」的論調,不是別有用心,就是犯了幼稚病。世人都知道,美國一些人信奉的是「叢林法則」。叢林法則是什麼?就是欺軟怕硬、弱肉強食。面對視「叢林法則」為圭臬的人,服軟、示弱能求得安全嗎?恰恰相反,你越服軟,人家越是會看你軟弱可欺;你越示弱,人家越是要拿你當任其宰割的魚肉。

第二,病態的「崇美症」,根源於中國近代積貧積弱、備受列強欺凌的屈辱歷史,是一種殖民地半殖民地文化的迴光返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進步,是我們打開國門、虛心向世界上一切先進文明成果學習的結果,今後我們還要這樣做,堅定不移做下去。而現在美國一些人的做法,恰恰是背道而馳,企圖關起門來,用隔絕、隔離、封閉來實現美國的「再次偉大」,這註定不會成功。中美經貿摩擦的是非曲直正在接受世界的檢視,誰對誰錯、誰高誰下,世人自有公論。極少數「崇美症」患者,是把自卑自棄、崇洋媚外的心態拋到太平洋裡去的時候了!

第三,患有「恐美症」的人真該撥開迷霧看世界。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大批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而美國等西方國家卻深陷各種麻煩、面臨變革壓力。現在很多國家的日子都不好過,相比之下,中國的日子算好過的。美國一些人找中國的麻煩,就是見不得我們過好日子,小心眼兒裡滿是「羨慕嫉妒恨」,對中國使出「圍追堵截」百般手段,想把中國擋住、摁住、掐住,不讓我們奔跑追夢。然而,公道自在人心,美國一系列單邊主義、破壞規則、蠻橫霸凌、任性胡來的行為,已經引起國際社會普遍譴責,正在盡失人心。

最後,我們想說的是,這三種奇談怪論只是極少數人的心態,大多數中國人正以自己的壯志豪情立足本職崗位,做好自己的事情用自己的實際心動投入到偉大徵程中去。

澎友cclvfy說:

從我們站起來的那一刻就意味著我們不再退讓。

澎友風語&者說: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是一帆風順的,必將買過一道道坎,我們在歷史的挑戰面前要勇往直前,面對強敵「亮劍」,天佑中華,中國一定到達應許之地。

澎友I7zQZn說: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卑不亢,敢於鬥爭,奮勇向前!

澎友一點都不好笑以詩言志:

雪壓枝頭低,雖低不著泥。一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

相關焦點

  • 中國人,不必再滅自己志氣,長他人威風
    當時我記憶猶新,這篇文章最後旨在表達德國人的嚴謹,再簡單的數字都要保證準確無誤,必須用計算機計算才行。於是老師在講臺上呼籲我們學習德國人的嚴謹。還有一次,說的是中日兩國小學生一起去參加夏令營,期間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困難,中日兩國小學生變現差異巨大,中國小學生自理能力非常差,日本小學生則相反,他們表現相當優秀,過後有人大呼我們的教育有問題,要改革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 baby被人民日報點名:中國人為什麼偏要取個英文名字
    說起anglebaby大家應該都有耳聞過,然而楊穎這個名字卻不一定被眾人所知道。其實anglebaby徹底火起來的時候還是《跑男》,剛開始出來的時候《跑男》也是火得一塌糊塗,而baby作為唯一的一個常駐女嘉賓,因此很多人記住了她。
  •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練習及答案
    ②於是有人慨嘆曰: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③如果單據這一點現象而論,自信其實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後來信「國聯」,都沒有相信過「自己」。假使這也算一種「信」,那也只能說中國人曾經有過「他信力」,自從對國聯失望之後,便把這他信力都失掉了。④失掉了他信力,就會疑,一個轉身,也許能夠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條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漸玄虛起來了。
  • 中國人更有長遠眼光
    中國人更有長遠眼光   調查顯示,中國人表現出更高度的信任,但是在熟人和遠距離的熟人之間有比較明顯的差異。中國人有更強的信念,相信努力工作可以帶來成功,而不是運氣和關係網,這是所比較的6個國家中最強的。  另外一個問題:你認為不勞而獲可恥嗎?在這個問題上,中國人再次表現出對不勞而獲強烈的鄙視,而瑞典人的態度卻相反。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戚發軔:激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志氣
    有科學家認為,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會永遠躺在搖籃裡,而需要不斷擴大自己的生存空間。當今時代,航天能力被視為一個國家強大與否的重要標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從「東方紅一號」升空到現在,我國航天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穩、邁得遠。
  • 黃智賢:臺灣人也是中國人 在我們這代讓中國統一
    4月2日,黃智賢再度發文稱,臺灣人也是中國人,「在我們這一代,讓中國統一,文明昌盛,追求14億同胞的幸福,不能是臺灣人的志氣和肝膽?」黃智賢(圖片來源:微博@黃智賢星球)黃智賢的文章以《一國兩制救臺灣》為題。
  • 中國人太會起名了!這些名字的故事,一定要講給孩子
    11月24日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有網友感慨中國人太會起名了!這些大國重器的名字都充滿詩意這些名字的故事一定要講給孩子這就是中國人的浪漫轉自 | 人民日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來源: 中國教育報
  • 我是中國人
    「中國男兒,中國男兒,要將只手撐天空。睡獅千年,睡獅千年,一夫振臂萬夫雄。長江大河,亞洲之東,峨峨崑崙,翼翼長城,天府之國,取多用宏,黃帝之胄神明種。風虎雲龍,萬國來同,天之驕子吾縱橫。」這是香港僑界合唱團獻唱的紅色歌曲《中國男兒》的一段歌詞。歌詞氣勢恢弘,視野寬廣,上下五千年,寰宇八萬裡,一氣呵成,盪氣迴腸。這原是一百多年前的陸軍軍歌。
  • baby被點名批評,好端端的中國人,為什麼非要取個英文名字
    baby被點名批評,好端端的中國人,為什麼非要取個英文名字 說起楊穎,想必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了吧!她從最初的模特出道,一直到現在發展成為全能的藝人,但在演技方面也是得到了許多網友的質疑。
  • 在韓國這座城市,最不能惹的就是中國人,中國人有自己的學校
    在韓國這座城市,最不能惹的就是中國人,中國人有自己的學校說起韓國這個國家,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狗血的偶像劇和精湛的整容技術。單憑這兩點就已經俘獲了萬千少女的心,她們紛紛想去韓國面基長腿歐巴,順便再整個容,變得美美噠!
  • 西方傳教士為什麼要給中國人治病
    不過,要使這個推論站得住腳,其中有兩個重要問題必須釐清:一,基督教傳教士向中國傳播西醫,本意完全是給中國人看病嗎?二,傳教士的醫療事工是何時在中國大規模發展起來的?           1835年,郭雷樞曾在《中國叢報》上發文,第一次提出「醫療傳教」的特殊理由:「現今正在派遣傳教士的差會應該向這個蒙昧的種族派遣醫生,……將會通過獲取中國人的信任而為傳播基督教鋪平道路」,「中國人不能理解抽象的真理,卻對世俗的身體和利益有超乎尋常的關注,既然如此,就可以首先通過改善他們的世俗境遇,然後再導他們進入信仰的思考。」
  • 做事要有底氣,做人要有志氣!有志氣的人,生活永遠都壓不垮
    做事要有底氣,做人則要有志氣,有志者事竟成,有志氣的人,生活永遠都壓不垮,相反,人無志,則天下無可成之事。那麼,做人應該有怎樣的志氣,又應該如何立志呢?牢記以下九條關於志氣的做人天規,就沒誰能阻擋你出人頭地。
  • 再論為何不承認是「中國人」?
    我叔叔也回應道:「我們要消滅『萬惡的共匪』」說完二人哈哈大笑,後來還成為了很好的朋友。故事二:我四年前去臺灣,曾在捷運上聽到三個臺灣年輕人的對話。其中一個說:「上次我和XX去韓國玩,去店裡買東西,人家問我們是不是中國人,我當時就說我們怎麼會是中國人,講話都不一樣的好嗎?」
  • 錯亂的中國人
    現在,學文學的研究莫言、學經濟的研究李嘉誠,學美術的研究齊白石,學佛學的研究星雲大師,去看看他們的學歷,他們沒有大學學歷,關鍵他們也沒有上街去辦一證假學歷證書的念頭和必要。然後,查查官場,有多少人在位子上獲得了博士、碩士學位,除了他們自己相信「高人一等」外,又有許多人真的會相信他們的貨真價實呢?
  • 1900餘歲的它,刷屏了中國人的朋友圈!
    1900餘歲的它,刷屏了中國人的朋友圈! 王劍波 攝 在這一天, 1900餘歲高齡的它 備受矚目, 刷屏了金華人的朋友圈, 更吸引了全國人民的眼球, 讓中國人為之驕傲
  • 柬埔寨30萬的中國人真實生活,物價非常的高,集中在金邊以及西港
    柬埔寨30萬的中國人真實的生活,物價非常的高,集中在金邊以及西港說到旅行,也是隨著近幾年來,人們的生活條件也是越來越好,所以旅遊行業是越來越受歡迎了,很多人也都非常願意利用假期的時間,出去走走,並且除了國內的各大景點之外
  • 中國人在芬蘭的故事,要從200多年前說起……
    中國僑網4月5日電 中國國家主席時隔22年再次對芬蘭進行國事訪問,中國人在芬蘭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9世紀。「聖誕老人」和「精靈」裡塔·馬蒂拉在閱讀中國小朋友寄來的信件。(圖片來自人民日報 管克江/攝)  芬蘭北部的羅瓦涅米市位於北極圈上,是公認的聖誕老人的故鄉。雖然聖誕已過,這裡的「聖誕老人」卻依舊忙碌。
  • 中國人最缺的三種教育:性教育、愛的教育、死亡教育
    中國人最缺的三種教育:性教育、愛的教育、死亡教育看到這個標題,大家也許會感同身受,目前的教育只能說是知識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是靈魂的教育,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一說這三個教育,好好地聊一聊它們是怎麼影響我們?
  • 「感受到了中國人的熱情好客」
    近日,黎巴嫩駐華大使米莉亞·賈布爾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網專訪時表示,黎中兩國友好交往歷史悠久,建交近50年來雙方人文交流合作不斷深化,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等特殊時期相互伸出的援手,都將有力推動兩國關係持續向前發展。
  • 首例中國人被確診新冠!10名中國人偷渡回中國,被越南抓了!
    據越南國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導委員會的消息,自8月14日6時至18時,越南新增18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中峴港市15例,廣南省2例,其餘1例是非法入境越南的中國人,已經接受隔離。這名非法入境的中國人為第912號確診病例:在胡志明市,男性,今年27歲,中國國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