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缺位,讓中國人錯失矯正行為的方式,亂套價值體系的坐標。從群體性失語到群體性失信,從結構性錯位到結構性錯亂,中國人的形象一次又一次經歷著世人的考問,不僅外國人看不懂,連中國人自己也看不明:祖宗不滿,子孫不解。——純道題記
中國人缺少信仰,世人皆知。在十三億人口中,敢於公開表明自己宗教信仰的人不足百分之一。雖然在公開宣誓忠於某種主義的人中,也有不少人經常出入宗教場所,但他們卻不能公開表明自己的信仰傾向。內心存在一種信仰,而不能表達,錯亂自然而然地存在了。
正因為缺少信仰,或者缺少有過公開表明信仰某種宗教的儀式,許多人的行為便依然不受信仰戒律的約束,他們以自己覺得對的方式行事,或者以自己覺得錯的標準來規避事態。
缺少信任與缺少信仰一樣,無標準行事方式在人們的生活中蔓延。把錯的當對的,把對的當傻的,譬如,滿街的辦證廣告,就是專門給人提供假學歷、偽證明的黑色產業。當人們花些小錢就能搞到一本學歷證書的時候,那些認認真真學習和迎考的人,便成為了傻瓜。本來人的能力,是靠實際使用來體現的,錯亂之後的中國人,卻寧可相信假學歷,卻不敢承認真能力。
看看民國期間的國學大師陳寅恪、錢穆、劉半農、梁漱溟、金克木等人,在學歷上都沒有可以稱道的證書,但他們卻不失大師風範,讓多少教授與博士以研究他們為生。現在,學文學的研究莫言、學經濟的研究李嘉誠,學美術的研究齊白石,學佛學的研究星雲大師,去看看他們的學歷,他們沒有大學學歷,關鍵他們也沒有上街去辦一證假學歷證書的念頭和必要。然後,查查官場,有多少人在位子上獲得了博士、碩士學位,除了他們自己相信「高人一等」外,又有許多人真的會相信他們的貨真價實呢?
不僅如此,錯亂還存在於任何想做善事的人身上。當一個人準備幫助別人時,他首先要證明自己是一個好人,不是那個肇事者。扶跌倒的老人,先讓人幫助錄像;幫鄰居看護孩子,先要證明自己不會拐走孩子;幫別人做成生意,先要表明自己不想從中漁利。在中國,有時做個好人的成本要比做個壞人的成本大得多。這樣的錯亂,讓人們自然地向不好的人一面傾斜,如果實在無法容忍自己變成了壞人,則自然格式化為統一的「冷漠人」。
在利益面前,許多本來不壞的人,也會露出驅利的面目,錯亂的語言讓不是中國人的人聽不懂。你說孩子讀書最辛苦,校長就說中國的基礎教育是全世界最好的;你說中國人看病貴,院長就說你沒錢來看什麼病;你到派出所去報案說家裡失竊了,所長說你怎麼不把東西放放好,把貴重物品放在家裡幹嗎?(不放在自己家裡,難道要放到所長的家裡去嗎?)於是,一切本來可以稍稍改變就可以改善的東西,就慢慢地固化起來,並從此頑固不化,積重難返了。
辦一個公司,要蓋幾十個章;辦一個婚姻關係,要跑幾十趟;辦一個公證,需要提供無數個證明,莫名其妙的證明要求衝你而來,你不辦?我也不辦,管你重要不重要,緊急不緊急。錯亂的中國人,只看證明,不看真偽與是否必要,只是為了可以推卸掉自己的責任。而有的證明真的是全世界沒有,譬如,讓你自己去辦一個無生育經歷證明,一個無異地刑事紀錄證明、一個父母遺產無其他繼續人證明,等等。想出這些要求的人,錯亂了自己,還想同時錯亂別人。
有錢不是壞事,但只有中國人想把它變成壞事。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多有錢,開著名車、提著名包,喝著名酒,穿著名衣,以至全世界都知道中國人有錢了,各國小偷都開始圍著中國人轉,轉多之後,就轉多了人命,在海外,有多少針對中國人的命案是衝著炫富的人而去,或許只有死者自己知道。
為了一個手機,可以賣腎;為了一個包包,可以賣淫;為了一個職位,可以出賣朋友,在一些中國人那裡,沒有不可以賣的。在經濟大潮中,何以中國人習慣了賣血賣子,賣身賣笑,一切尊嚴都變得毫無價值,唯有錢財才是王道?上下五千年的中國,能出其右的,還有哪個朝代?
這般慘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國丟失了信仰。大多數人不信佛陀、不信上帝、不信真主,只相信有權有勢、有錢有財,只相信自己的標準,對所有的清規戒律不當一回事,以每每走在法律的邊緣而沒有出事洋洋得意,甚至互相交流經驗,炫耀個中「秘笈」。
如果變成了一個有信仰的人,任何正信的宗教都會勸人為善,都能通過一定的戒律來約束自己信眾的行為。佛教認為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也是世間一切道德行為的總歸。國家的法律、學校的規章、機構的制度,是來自外在的約束;而佛教的戒律,是發自內心的自我要求,屬於自律範疇,因此,人一旦有了信仰,就會由內而外服從這些戒律的要求,而不會總想著去鑽些空子出來為自己行方便。佛教強調「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在佛教中,戒律是無所不在的,因持戒嚴明而專立一宗,即律宗,近代高僧弘一法師即是律宗的代表人物。佛教在家信眾戒有:優婆塞、優婆夷所受持的五戒、八關齋戒、十善戒;出家和尚戒有:沙彌、沙彌尼所受持的十戒,式叉摩那所受持的六法戒以及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的具足戒等。
當一種具有民族根基的信仰被取締之後,新的價值觀無法及時和牢固建立,甚至因為新的價值體系本身存在諸多不足,導致人們行為上的錯亂就不足為怪了。要改變這種情形,就必須重構中國人的信仰基礎,讓更多的人從內心自發,而不是從外部約束中獲得人性本具的對真善美的嚮往和追求。
錯亂的中國人,只代表中國人中的一代或二代,絕不應該成為中國人的整體形象。我們這代人註定會成為歷史長河中的一段笑話,太多的錯亂和太多的荒唐,集中出現在過去的這些年代裡,讓這段歷史充滿著滑稽的內容和可笑的段子。身處這個時代裡的人,把這些錯亂整理出來,或許也是一種價值,至少可以作個警世牌坊,告誡子孫不要再重蹈覆轍。
(《百態中國人》系列,只是勾畫中國人中的一種常見現象,每種狀況並非通指所有中國人,請勿隨意對號入座,若有巧合,純屬偶然,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禪藝會圖文歡迎其他微信平臺和網站轉載,轉載無需事先徵得同意,但請註明出處。本輯圖片採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