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鼻史|改變人類歷史的挖鼻

2020-12-23 江小少

我們常規的邏輯裡,去思考什麼事情值得我們去做的時候,都會追根溯源,去尋找它的歷史,先例是後來者理直氣壯的理由,並且如果歷史足夠漫長,那麼這個事情就基本無懈可擊了。

因此,作者在最初也用真實歷史與戲仿虛構相結合,給我們活生生的杜撰了一部挖鼻揀史。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這其中更多的是樂趣與幽默,並不是真正的歷史,畢竟在如此冰冷慘澹的現實生活中,能笑出花來是一件多難得可貴的事情呀,不是嗎?

一、 挖鼻歷史悠久:行為雖然小,人間從未斷。

挖鼻的的歷史究竟有多長呢?根據作者考證,挖鼻是人類一項歷史悠久且從未間斷的運動。

自遠古以來,男人就會挖鼻,直至公元前985年流感暴發,挖鼻更是升華為一種藝術,在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中首次出現到處是鼻涕的現象。並且,儘管有關挖鼻起源的證據隱匿在時間的迷霧之中,但它的歷史似乎還可以再向前追溯至更久遠的年代。我們所見到的最早的圖像資料表明,挖鼻早在公元前4075年就已融入了古埃及文化之中。

埃及小國王皮克-立坤的墓上飾有逾6000年歷史的象形文字,描繪了這位年輕的法老在前往冥府的路上的情景。他頭上戴著一塊象徵著王權的小棉布方巾,就是我們現代人稱之為「手帕」的東西。

皮克大王富麗堂皇的棺材直至1921年才被發掘。開棺之後,人們驚奇地發現皮克大王的木乃伊屍體竟然奇蹟般地保存完好,就如同幾千年前他安息時一樣。

隨後古埃及人練就的挖鼻技巧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手「耳」相傳,如今已傳播至現代世界的各個角落。

二、 黑斯廷斯之戰:一塊鼻垢引發的血案。

作者還認為,挖鼻是歷史發展的動力,因為很多時候改變人類歷史發展的事件都與挖鼻有關。

首先在歐洲漫長的戰爭史上,挖鼻對戰爭結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挖鼻的管理也成為軍隊管理的主要內容。

例如,1066年的黑斯廷斯之戰,英格蘭國王哈羅德,因為挖鼻分心,輸給了諾曼徵服者威廉,改變了英格蘭的歷史進程。

哈羅德馳騁在黑斯廷斯戰場上指揮軍隊時,卻因鼻腔內的一大塊鼻垢而坐立不安,對手諾曼人的弓箭手乘虛而入,一箭將其射中。

哈羅德國王無法專心指揮戰役,因而被諾曼第的威廉公爵打得落花流水。贏得戰役的威廉公爵成為英王,從此改變了歷史。威廉登上國王寶座後下令禁止臣民在公開場合挖鼻,違者格殺勿論,一斧斃命,絕不姑息。

更有甚者,為避免士兵在備戰之時禁不住誘惑將手指插入鼻孔,還特地製作了「鎖鏈手套」。這道「挖鼻禁令」對其後的400多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且是英倫三島挖鼻活動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的主要原因。這道禁令使這位諾曼第公爵獲得了「鼻王威威廉」的綽號。

歷史學家認為,這也是法國軍隊在隨後的幾個世紀中戰無不勝、無堅不摧的關鍵。這從當時法國軍隊為之感到驕傲並且沿用至今的座右銘(「挖我鼻者必受懲」)中便可看出。

三、 「鼻子戰爭」:自由的崛起。

其次,挖鼻被視為一種天賦人權,而對權力的崛起更是人類歷史進程的重要主題之一。例如「挖鼻禁令」這成了限制民眾自由的枷鎖,但這卻是當時國王的特權。

結果,13世紀,挖鼻特權導致英國貴族和國王關係緊張,促成了《大憲章》的誕生。這也是限制王權歷史性的一步,而後民眾的自由意識也隨之覺醒,最終導致了英格蘭內戰的爆發,隨後歐洲大陸的矛盾也始終圍繞著人們日子增長的挖鼻需求與政府極度限制的禁令展開。

其實這裡對自由與民主文明的追求,正是歐洲人民對黑暗的中世紀的反抗,而作者用「挖鼻」的隱喻巧妙的表達出來,讓「挖鼻史」演繹成了自由史與現代史。

與此同時,作者將挖鼻與更多的歷史事件和人物相結合,比如「斯諾登戰役」、「發現新大陸」、「文藝復興」等諸多史料,甚至連中國明朝中晚期的情形都可以在其中看到影子。

以往我們學習的歷史有的是宏偉史詩,有的是野史雜談,學習和關注歷史的目的一直都是以史為鑑,學古事明今理,因此在這樣功利化的視角下,挖鼻這件小事也往往被淹沒在歷史的大齒輪中,也因挖鼻行為的「低俗」難登大雅之堂,人們避之不提。

但很多時候跟隨作者的腳步換一種視角去看待我們人類發展的故事,難道不是一件更美好的事嗎?

今天的閱讀就到這裡,感謝你與我一起分享世界,下期,我們來講講挖鼻的科學嗎,它衛生嗎?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技巧嗎?

相關焦點

  • 讀《挖鼻史》有感——挖鼻不僅是門技術,更是一部歷史!
    《挖鼻史》是美國羅蘭 弗雷特的代表作,他被公認為世界挖鼻權威,1934年他出生於匹茲堡,因為機緣巧合對鼻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後來竟然專攻鼻學,並發表了大量的醫學著作,使得不登大雅之堂的挖鼻歷史作為一門藝術呈現在世界面前。
  • 挖鼻史|當挖鼻成為一種藝術
    那麼,最後讓我們來看看,挖鼻這個行為是怎麼成為藝術的。與挖鼻有關的第一種藝術形式是繪畫。有了今天的PS技術,蒙克的《吶喊》、梵谷的《自畫像》、羅特列克的《大使節酒館》,還有達文西的《蒙娜麗莎迷之挖鼻》等等大師的作品都可以跑偏到挖鼻上,並且這個藝術升華在書的封面就展現的淋漓精緻。
  • 挖鼻史
    羅蘭·弗雷特教授是舉世公認的挖鼻史權威,他以這部實用的娛樂指南為廣大挖鼻愛好者「伸張正義」。本書不僅講述了悠久的挖鼻史以及幾個世紀以來發展形成的挖鼻技巧,而且附有挖、捏、搓、彈的技術指南,供廣大同好參考學習。
  • 挖鼻史|這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完美的挖鼻指南
    講完挖鼻的歷史之後,再讓我們看看這本書的第二個部分,簡直可以算的上是人類歷史上最完美的挖鼻指南,我敢說,無論是你想到的,還是沒想到的,統統在這本書中都有所體現,並且將挖鼻進行了系統化的分析,同步還有完備的理論依據,真可謂是出門在外挖鼻娛樂的必備良品。
  • 臺出版「挖鼻史」翻譯書傳授挖得爽快「必殺技」
    中新網2月6日電 天下事無奇不有,連用手指挖鼻屎都有專書介紹島內一家出版社去年底出版了一本名為「挖鼻史」的翻譯書,書中除了詳述挖鼻的歷史,還傳授讀者幾招可以挖得爽快的「挖鼻必殺技」,內容令人捧腹大笑。  據臺灣媒體報導,書中煞有其事地介紹人類挖鼻孔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75年。當時古埃及壁畫中,就有男性以手指挖鼻孔的圖畫,也就是說,人類「挖鼻史」已經超過6000年了。
  • 《挖鼻史》-一本令無數網友慕名已久的曠世奇書
    我們相信在你耐心聽完對這本書的介紹之後,不管是對挖鼻這件事的態度,還是對這本書的態度,應該都會比之前邁出一小步,而每個人的一小步匯集起來就是文化的一大步。讀到這個書名時,大家千萬不要把它誤會成一個動賓結構,因為書名中的這個「Shi」字,不是你想像的那個「Shi」,而是歷史的「史」。本書是要一本正經地探討一下人類挖鼻的歷史。
  • 挖鼻技術指南,你Get到了嗎(上)
    挖鼻是一項最為古老的娛樂項目,據說也是男人們最喜歡的消遣活動。但是,挖了這麼多年的鼻屎,你了解挖鼻麼?還有,你真的會挖麼?「挖鼻屎」這一活動有怎樣的歷史發展進程?挖鼻的「挖、捏、搓、彈」等技巧,你知道怎么正確使用麼?這些答案都可以在《挖鼻屎》,哦,不,《挖鼻史》這本書中找到答案。
  • 鼻腔腫痛與經常挖鼻有什麼關係?
    鼻腔的前端為鼻前庭部分,此處腫痛為鼻前庭炎。鼻腔內部腫痛為鼻炎,但腫痛程度不如前者厲害。一般經常愛挖鼻的人都容易得鼻前庭炎或鼻癤。鼻前庭為皮膚覆蓋,所以它有毛囊、皮脂腺,經常愛挖鼻的人鼻前庭皮膚容易感染,有的為毛囊炎,有的為癤腫,有的鼻前庭的皮膚幹、紅、皸裂為單純的前庭炎。
  • 挖鼻孔的科學——為什麼人類天生就喜歡挖鼻孔?
    為什麼人們喜歡挖鼻孔?科學家們發現,並非所有的挖鼻孔都是在鼻孔裡有異物或受到刺激時發生的。在許多情況下,它是人類無意識的行為。難道手指天生適合挖鼻孔?為什麼人類要挖鼻孔?從所需的角色和道具來看,首先要感謝進化的魔力。
  • 強制挖鼻症候群:愛挖鼻孔的人,或早或晚身體要承受3個後果
    一、為什麼挖鼻孔會讓感染新冠風險更高?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表示,新冠病毒傳染的主要途徑是眼、口、鼻的黏膜,避免新冠病毒感染除了戴口罩,還要勤洗手。口、鼻是病毒入侵的重要口徑,如果雙手沒有及時清潔到位,在沾染了病毒後觸摸口、鼻,就容易將病毒帶入體內。
  • 亂挖耳屎越挖越多易感染!耳塞或因鼻敏感可能是鼻咽疾病的原因
    在鼻敏感、感冒的日子,除了不斷打噴嚏和鼻水直流,你也可能感覺耳道堵塞。當耳道堵塞時,耳朵內或會感到脹悶、疼痛不適,或是聽力下降的情況。事實上,耳道堵塞可以有很多不同原因,耳鼻喉科醫生指,耳道堵塞的原因主要是與耳朵或鼻子有關,包括耳垢多、耳部感染、氣壓改變(如坐飛機)、感冒、鼻敏感等,嚴重者更可能是因為患鼻咽癌或突發性失聰所致。1.耳咽管阻塞耳咽管阻塞是造成耳道堵塞的一種可能原因。耳咽管是連通中耳和鼻咽的管道,用作維持鼓膜內外氣壓的平衡,以及有引流作用,把鼓室中的分泌物排出。
  • 清鼻堂科普:長期挖鼻孔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
    有的人很喜歡挖鼻孔,尤其是在鼻子不通氣的時候,雖然剛挖完鼻很爽,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會帶來什麼樣的傷害? 清鼻堂:長期挖鼻孔的危害有哪些?
  • 強制挖鼻症候群:經常挖鼻孔的人,可能得遭受3大後果!
    丫丫喜歡挖鼻孔。上課的時候挖,寫作業的時候挖,走路上的時候挖,在家裡看電視的時候也挖…… 不過最近,丫丫的鼻子越來越不舒服,又幹又癢實在讓人想打噴嚏。媽媽以為她感冒了,帶她去看醫生,醫生檢查後對丫丫說:「以後別再挖鼻孔了!」
  • 你為什麼忍不住挖鼻孔?經常挖會讓鼻孔變大嗎?看完才能真相大白
    挖鼻孔這一行為,究竟有多深入人心?看看你的表情包就知道了那麼問題來了——你為什麼忍不住挖鼻孔?經常挖會讓鼻孔變大嗎?人類最早有記錄的「挖鼻」史,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美國「鼻學家」羅蘭·弗雷特的奇書《挖鼻史》[1]中,還用表格列舉了鼻孔的進化史——看上去,幾千年來,人類的鼻孔似乎真的被越挖越大了。挖鼻,在臨床上,一直屬於耳鼻喉科範疇。雖屬冷門領域,但出過不少挖鼻專家。
  • 愛挖鼻屎的人注意了,顱內感染風險暴漲,人類如何正確挖鼻屎?
    你知道人類為什麼這麼喜歡挖鼻屎嗎?鼻腔作為我們人體跟外界空氣連接的首要渠道,是需要過濾掉空氣中的粉塵和細菌的,它可以調節吸進身體空氣的溼度和溫度,減少外部空氣對呼吸道的刺激;另外人一天大約會分泌500-1000毫升粘液,這些粘液在鼻纖毛的擺動下會被慢慢移入鼻腔下部並轉到咽部,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會留在鼻孔,隨著水分的蒸發和粘液與鼻纖毛中攔截的粉塵和細菌結合,
  • 當心病從鼻入!挖鼻孔會帶來這種危害!護理鼻子的這些小知識,必知!
    挖鼻孔增加肺炎風險人們常說「病從口入」,英國科學家最新發現「病從鼻入」——挖鼻孔也會患上肺炎。英國利物浦熱帶醫學院研究員維多利亞·康納博士及其研究小組對40名成年參試者進行肺炎細菌在人體皮膚上的傳播過程試驗。參試者被隨機分為4組,每組10人,各組均接受肺炎細菌通過手指傳播的測試。
  • 明知挖耳朵不好卻控制不了?談耳鼻喉科的三大身不由己
    耳鼻喉科的三大身不由己一、耳朵癢,越挖越癢,都已經挖到痛了,卻還是身不由己!「儘量減少自己挖耳朵,有特殊情況醫生會清」。這句話大概是耳鼻喉科醫生告訴病人的,回饋感最差的一個,很是挫折,大家都會反駁說:「很癢,不挖忍不住!」、「耳屎不挖,塞住怎麼辦?」、「洗完頭耳朵有水,要用棉花棒吸乾呀!」。但事實是:1、沒有挖耳屎,就沒有傷害!急性外耳炎大多都是自己挖出來的。
  • 清潔鼻腔靠挖鼻?專家:可能會出現接觸感染,試試鼻腔衝洗法清潔
    別以為戴上口罩就萬事大吉,原來挖鼻孔也有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耳鼻喉科專家表示,鼻腔是人體唯一不閉合的器官,作為人體與外界空氣接觸的第一道防線,如果人們在接觸「新冠」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後用手去挖鼻孔,可能會發生接觸性感染。
  • 孩子鼻出血怎麼辦
    此法適用於反覆少量出血並有明確出血點者,鼻內鏡下燒灼效果更佳。 填塞法止血:是最有效和常用的鼻腔止血方法。適用於出血較劇烈、滲血面較大或出血部位不明者。此法是利用填塞物直接壓迫鼻腔出血部位,使破裂的血管閉塞而達到止血目的。包括經前鼻孔鼻腔填塞法、經後鼻孔鼻腔填塞法。
  • 孩子吃手、挖鼻就說是敏感期?說不定是「病」!如何判斷?
    小女孩說:」忍不住在地上撿頭髮吃,有時地上沒找到,著急了就拔自己的……「其他常見的類似現象經常也有類似的爸爸媽媽們的留言,例如有些孩子愛吃手指甲;有些孩子愛挖鼻孔,挖了鼻Shi還要放進嘴巴;有些孩子愛吃紙,每過一段時間,孩子總會丟失作業本;還有些孩子愛吃雞骨頭,每次飯桌上有雞骨頭總要嚼爛吞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