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小說裡,誰最厲害?毫無疑問——《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厲害如慕容復父子,霸氣如蕭峰父子,均擋不了掃地僧一招半式。掃地僧是何樣的人物?
「只見窗外走廊之上,一個身穿青袍的枯瘦僧人,拿著一把掃帚,正在弓身掃地。這僧人年紀不小,稀稀疏疏的幾根長鬚已然全白,行動遲緩,有氣沒力,不似身有武功的模樣……」
武功和佛法均至絕頂的掃地僧,在少林寺呆了近百年,竟然無一人能叫出他名字。所以,後來大家便把身懷絕學,卻甘於平淡、泯然於眾人者,稱之為「掃地僧」。
1有一天,有一位朋友對我說:「我大學讀的是哈理工,學校有一位『掃地僧』似的老師,非常值得宣傳一下。」
他把這位人物說得超神,成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於是我趕忙去問「度娘」,結果「度」到的資料非常有限。儘管有限,我也給大家分享一下,讓大家窺斑見豹,領略一下「掃地僧」王曉琮的風採。
王曉琮2在「哈爾濱理工大學貼吧」裡,很多學生都在問:
「請問王曉琮老師還在學校上課嗎?」
「請問一下誰有王曉琮老師的課表?」
他們為何會問這些問題?
「我想去聽聽他上的課。」
「我想去蹭王曉琮老師的課。」
王曉琮的專業課怎麼樣?老學生對新學生說:
「神一樣的人物。」
「這個真的是大神。」
「佩服得五體投地。」
3學生在貼吧裡這樣談著王曉琮:
「他上課從不帶教材,教學內容早已爛熟於心。」
「每一次的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王老師都能精準口算。」
「無論多複雜的多少重的積分,他一律口算。」
「他能一眼看出誰的作業是抄誰的。」
王曉琮還是黑龍江省唯一一位全國數學建模競賽評委,他多次帶隊參加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此競賽是美國數學及其應用聯合會主辦的,是當今世界唯一的大範圍、國際性數學建模競賽。而王曉琮指導的學生,幾乎每次都能拿到「國際一等獎」。
4王曉琮王曉琮為何這麼牛?
因為他一直都很牛。他14歲就考上了北京大學少年班,18歲從北大畢業後,又考了浙江大學研究生。因為他是黑龍江雙鴨山人,所以碩士畢業後,他選擇了哈理工。
他不僅僅是數學牛,其他很多學科也很牛。
「他英語水平很高,聽說有一年,他用全英語給學長們上了一堂課。他曾經代表中國到美國參加數學建模競賽,並且是唯一一位不用翻譯的人。」
「他曾經想去美國交流學習,但籤證沒有過,於是他就去了法國,他不懂法語,於是花半年時間把法語詞典背了下來。」
5王曉琮有時脾氣很怪。
有學生在貼吧感嘆:「59分代掛,這是為什麼?」
他覺得老師實在是太狠了,為何就差一分也不給過。於是有學生站出來問:「難道你的老師是王曉琮。」
果然是。
於是,又有學生站出來說:「王曉琮老師就是這樣,該多少分就多少分,超嚴格的。」
王曉琮在講課王曉琮有時脾氣又很好。
很多學生這樣說:
「每次我們去找王老師,王老師都要睡了,一看我們來了,立即說:『給我吧,你們先走,待會給你們。』就只過了20分鐘,王老師就把寫論文的同學叫過去,面對面提出修改意見。就這樣,從此往復。」
「如果你有問題找他談心,王老師絕對傾力相助。我有一次陷入困境去找他,和他聊了兩個多小時。王老師一點也不嫌我麻煩,一遍又一遍地開導我。」
6王曉琮被很多學生稱為「大神」。但為什麼這樣一位大神級老師,不少學生卻不認識呢?
因為他超低調。
學生們這樣描述王曉琮:
「第一次建模培訓的時候,教室進來一個老頭,外表不像老師,像撿垃圾的。他穿的鞋很破,是老式膠鞋。大家都覺得很奇怪,當他介紹是我們老師後,我的下巴都差點驚掉了。再之後,總上他的課才知道,他一直就是這樣的打扮:夏天穿塑料涼鞋,冬天穿黃色膠鞋。鞋子破了,他也不換,一直穿著。」
「他滿臉的大鬍子,瘦弱,近視,並且駝背。一年四季就那兩三套衣服,腳上穿著最普通的涼鞋和膠鞋。第一次見他的人,會以為他是燒鍋爐的大爺。」
「他穿的鞋是那種塑料涼鞋,裝書的袋子也是一般塑膠袋,在我印象裡,他一年四季都穿著那件藍色T恤。我畢業好幾年了,但我現在特好奇,那件藍色T恤王老師還在穿嗎?」
7王曉琮舔盤子一位學生在食堂拍下王曉琮舔盤子一幕王曉琮吃飯也超樸素。
「在食堂吃飯的時候,他經常只打素菜,而且把飯吃得乾乾淨淨。」
「我在一食堂買餅的那家做過兼職,他每天早晨,只吃兩張五毛的雞蛋餅,一碗黑米粥。」
「我們去食堂吃飯,一般男孩子的飯量是兩盤,但王老師只吃一盤,吃得特別乾淨,剩下的一點兒油湯,他會接點熱水融一下,倒米飯裡一起吃乾淨了,甚至還會舔盤子。」
學生們都覺得奇怪——你又不是沒錢,幹嘛要這麼節約啊?
後來大家才知道——他捐助了好幾個貧困學生。
8教書幾十年來,王曉琮教過的學生,有的走上了領導崗位,有的評上了教授、副教授,而他依然還是講師,依然住他的職工宿舍。
他沒機會升職嗎?他沒機會分房嗎?
顯然不是。
學校官方文字這樣解釋:
「面對學術浮躁和功利主義,他選擇了鄙視追逐。他追求卓越,更崇尚學者風範。」
很多媒體聯繫學校想採訪他,他卻留給領導一句話:
「如果記者來採訪,我就辭職。」
9來自哈理工的官網截圖「我從來沒有多高的覺悟和志向。只求做自己喜歡的事業,只求盡能力把事業做好,活得隨性、簡單、自在,保持本來的樣子一直到老。」
有個網友說得特別好:
只有「大智」的人,才能這樣「大愚」。這個喧嚷和功利的時代,不僅需要那些星光閃耀的偶像,更需要這樣樸實無華的「掃地僧」。
(原標題:《吃飯舔盤子的「鍋爐工」,竟是14歲就上北大的「掃地僧」》)
來源:微信公眾號「拾遺」(ID:shiyi201633),作者:拾遺;文章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