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巖少爺
「掃地僧」是金庸筆下《天龍八部》中的武林大師,平時看起來平淡無奇,只拿著一把掃帚掃地,可卻是位絕對的武林高手。
在哈爾濱理工大學,就隱藏著這樣一位「世外高手」,他叫王曉琮。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
縱觀王曉琮的履歷,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他1964年出生在黑龍江雙鴨山的一個普通家庭,從小他就愛學習和思考。初中時就自學了高年級的數理化等學科。
他14歲考上北京大學少年班,18歲從北大畢業,考入浙江大學研究生院。畢業後在哈理工大學任教,現在是一名講師。主講本科生基礎課和專業外語課。
如果有新學生問師哥師姐:「王老師的專業課怎麼樣?」 得到的回覆是:「神一樣的人物,佩服得五體投地。」
確實,王曉琮一直在三尺講臺上,傳道、授業、解惑,充滿激情。他教書、育人,把畢生所學都奉獻給了學生,奉獻給了他熱愛的教育事業。
同學們雖然知道他治學嚴謹,但卻爭先恐後的去蹭他的課,並以上過他的課為榮。而他也獲得了哈理工「學生最喜歡老師」的榮譽稱號。
王曉琮是全國數學建模競賽評委,是一位數學怪才。他上課從來不帶教材,需要教學的內容早已爛熟於心,那些看起來高深的高數、線性代數、概率論,甚至更為複雜的微積分,到他的手裡,竟然似乎沒有難度,一律口算。
他不僅僅在數學上有超高的造詣,在語言方面,他也是個天才。有一次他要去法國進修,沒有翻譯,他也不會法語,一急之下,他竟然背下了整本法語字典。
如果說這些神一般的傳說不足以概括他的才學,那麼來自競爭對手的表現,足以證明他有多麼的牛。
他曾多次指導學生參加美國大學生競賽獲得「國際一等獎」。美國舉辦的建模大賽,只要知道是王曉琮帶隊參賽,那麼,美國就直接提前研究如何才能保住第二名了,因為冠軍寶座非王曉琮團隊莫屬。
很多同學也通過這項培訓及競賽獲得了閱讀英文學術文獻及撰寫英文學術論文所必需的語言基礎,其中優秀的學生更是通過推免進入北大、清華、中國科學院等著名高校與科研機構深造。
具有這樣的才學和建樹,王曉琮為國家和學校取得的榮譽不勝枚舉,贏得了每一位學生的敬佩和尊重,學生們奉他為神。
有一句話叫做,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初見王曉琮的人,可能會認為他就是個普通的大爺,因為他的穿著實在是樸素,夏天穿的是地攤上買來的塑料涼鞋,冬天穿的是幾十元一雙的黃膠鞋,常年一身舊衣服,樸素到不像是一位大學老師。
可外表的樸實無華難以掩藏他高深的學問和高貴的靈魂。
正如英國作家王爾德有一次去美國旅行,入境時,海關官員問他有什麼東西要報關,他回答說;「除了我的才華,什麼也沒有。」
王曉琮一生省吃儉用,一年四季就兩三套衣服,平時不吃葷,只吃6塊錢的純素套餐,有時吃飯還要舔盤子。後來才知道,原來,他把省吃儉用省下來的錢,私下裡悄悄的資助了貧困學生。
身懷絕學卻甘於平淡,他是真正的中國脊梁。捧著一顆心來,不帶一棵草去。
王曉琮是學術界的一股清流,他有學者的風骨,是世人的楷模,猶如古松不倒,竹節長青。
祝福這位「掃地僧」健康順遂,好人一生平安。向這位平淡卻偉大的「掃地僧」致敬!
我是,我低調的寫,您高調的看。詩和遠方,我們一起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