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遊記故事:張三丰先打趙公明,後鬥關羽,屢敗屢戰,得武學大成

2020-12-22 老樂說歷史

一年三百六十五,老樂閒聊說今古,看到《張三丰先打趙公明,後鬥關羽,屢敗屢戰,得武學大成》這樣一個標題,您是不是有一種關公戰秦瓊,誰跟誰都不挨著的感覺,但是,您還別不信,正所謂世界之大,無奇不有,老樂最近相對詳細地跟大家交流了《北遊記》這部小說,如果您看過了此前幾篇,對本文就不會感到陌生了,因為書中的主角真武大帝,就是在收降了趙公明和關羽等幾位「財神」之後,開啟了自己的更加神奇的故事。(大致內容,參見:北遊記故事:一個鬧天宮的熊孩子,兩位財神,三大神獸,都歸他管

但這部小說始終與歷史有關,而老樂之所以想到介紹這部書,也是因為最近《大明風華》的熱播,是由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靖難之戰的故事開啟的——為了鼓舞士氣,朱棣說自己的軍隊受到了真武大帝的保護,所以才能成功打敗建文帝。正是因為這段歷史,明朝中後期的一個叫餘象鬥的小說家,才編出了《北遊記》這樣的故事,因此,在真武大帝創業初期,收服關羽和趙公明等神將後,必然要跟明朝歷史產生關聯了。但這個關聯之初,還要有些鋪墊,這樣一來,另一位傳說中的歷史人物出現了,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張三丰。大家對於張三丰並不陌生,如果嚴格地考據,張三丰未必史有其人,但是大家也都相信,他原名張君寶,是元末明初的風雲人物,除去各種武俠小說影視作品的介紹外,《北遊記》算是一個比較早的關於張三丰來歷的故事了。

話說真武大帝得到一眾得力幹將後,每天都是四處降妖伏魔,但對手並不怎麼強,因此閒暇時間更多一些,所以真武大帝偶爾會變成凡人模樣,在世間走動查訪,機緣巧合之下,他認識了年輕的張君寶,這個小夥子嫉惡如仇,還誠信耿直,在當時還是大元朝廷的統治之下,不顧個人安危,救下過朱元璋。他的種種義舉,都讓真武大帝非常欣賞,因此,祖師決定,首先這個凡夫俗子做徒弟,將來可以做自己在人間懲惡揚善的代言人。

就這樣,得到如此神仙器重的張君寶,想不長本事都不可能,除了真武大帝教會他基本的武功以及心法外,真武大帝身邊的一眾神將,自然也是張君寶的陪練。小說並沒有誇張到,讓張君寶擁有可以打敗關羽,擊退趙公明的本事,但正所謂見賢思齊,每天都跟這麼厲害的名將大神切磋武藝,儘管屢戰屢敗,但這種成長鍛鍊機會,讓張君寶想不變成高手都很難。而且,他不僅有先打趙公明,後鬥關羽的機會,由於真武大帝的信任,還將自己身邊最可靠的龜蛇二將安排到張君寶身邊,陪他在武當山時刻鍛鍊技藝。

因此,在某一個清晨,至於為什麼就沒法細說了,反正張君寶突然悟到了陰陽相濟的精妙,直接跟龜蛇二將大戰在一起,並且成功打贏了兩大神獸。這時,關羽和趙公明倒是沒有出現,小說中也沒有給出他們究竟能不能打過張君寶的結論,可能是餘象鬥也不好太過不敬關老爺和黑虎玄壇吧,反正張君寶已經練成本事,真武大帝非常高興,並且誇獎他,悟透了「以意馭力、形神合一、以柔克剛」的三大意境,也許在仙道方面算是小成,但在武學方面,絕對是大成,因此為了這三大意境的豐收,才給他賜名為「張三丰」。

至於張三丰的名字來歷究竟是不是這麼回事,就是見仁見智的事兒了,但在《北遊記》的故事中,張三丰就是這樣機緣巧合地成就了自己的修為,也正是因為他在明朝傳說眾多,而且還有大量的幫助朱元璋和朱棣父子的故事,所以《北遊記》這部小說,也必須要將張三丰的故事糅雜在內,而後才好講述朱棣是如何靠真武大帝神助,成就自己一番帝業的。所以說,小說《北遊記》的文學成就雖然一般,內容也很荒誕,但是想要更好地理解朱棣那段歷史,了解一下這部小說,也是有一定價值的。

相關焦點

  • 金庸筆下,王重陽和張三丰比較,武功有高下,成就難分上下
    當世道家武功之大成只有黃裳,黃裳是大內文官,讀五千四百八十一卷《萬壽道藏》創造出武學至理的武功,皇帝派他帶兵去打明教,並且打贏了,朝野震動。王重陽與黃裳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我們來假想,王重陽得到黃裳寫的《道家至理武功》秘籍,他的才華不次於黃裳,一讀就懂,一練就會,短時間裡成了武功高手。
  • 《倚天》被剛相用金剛波若掌偷襲卻不死的人,除了張三丰還有誰?
    熟讀金庸小說的朋友們想必都知道,《倚天屠龍記》中的張三丰張真人是小說裡的絕頂高手。身為武當拜開山鼻祖,武當七俠之師的張三丰,被推為天下第一高手,乃名揚天下的一代武學大師,悟性超然,是當時無出其右的武學奇才。
  • 《倚天屠龍記》中武功最高的是他,張三丰都要甘拜下風
    後來張無忌身中「玄冥神掌」,張三丰用上了「純陽無極功」為其治療,這門純陽無極功其實就是張三丰從《九陽神功》中領悟出來的,原文:但當時先師覺遠大師傳授經文,我所學不全,至今雖閉關數次,苦苦鑽研,仍只能想通得三四成。
  • 「考碗族」屢敗屢戰不罷休 絕大部分考生成「分母」
    為了捧上公務員這隻「鐵飯碗」,他們到處參加考試,屢敗屢戰,不成功不罷休。逢考必去的「考碗族」,大多數最後難免還是名落孫山,做了龐大的「分母」,成為網友口中的「最悲情」一族。但他們前僕後繼,有一顆「不死之心」。據統計,201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最終152萬人通過資格審查,平均每個崗位有77人競爭。其中37個招錄職位的報名比例超過1000∶1,最熱門崗位競爭比例達7192∶1。
  • 武當山張三丰演示太極劍,最先領悟的並非張無忌,而是小昭
    金庸在原著描寫中,有很多處都暗示了小昭的非同凡響的武學能力。下面首先就從武當山上初傳太極那一段先來說一說。這一段非常的精彩,其中張三丰的「忘記」教學法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其所描繪的太極拳太極劍之精妙也是讓人拍案叫絕。
  • 張三丰一生有3個師傅!最重要的一位卻很普通,甚至連名字也沒有
    張三丰,金庸筆下赫赫有名的一代宗師,也是中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道家的鼻祖。金庸武俠《倚天屠龍記》中,張三丰的武學修為無人能出其左右,完全是居高臨下,鶴立雞群的存在。在金庸先生的全部作品中,張三丰的宗師地位也很高,稱其為金書第一人也不為過。
  • 中土武學史上第一宗師,張三丰成就超五絕,七個徒弟卻不及裘千仞
    有朋友問,張三丰是超越五絕的存在,那他的七個徒弟,有誰達到了裘千仞水平?  武林中,素來有南武當、北少林的說法,這兩個門派因為影響力大,一直以來都是中原武林各大門派的領頭羊,其中少林派的地位,要略高於武當派,因為這個門派才是公認的天下第一大派。  武當派能與少林派齊名,足見這個門派在武林中的影響力。
  • 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十大武學宗師,你能認識幾個?
    他曾經鬥猛虎,斬怪蛛,創劍舞。更有名的是他劍畫合一的境界。唐文宗更是封他的劍術為天下一絕,與李白的詩歌,張旭的書法齊名。他鎮守邊疆,敵寇根本不敢來犯,已經被他嚇得聞風喪膽。不過裴旻最有名的想必別是當了「詩仙」李白的老師了。也因為李白,他的劍術才更加的傳奇。
  • 《金庸武學》愛好者入段自測試卷
    8、袁承志和溫家堡的人相鬥時,用的武器是誰頭上的金釵?  9、周伯通好玩成性,後來他偷學了小龍女的哪一門手藝?  10、降龍十八掌的第一招是什麼?  11、張無忌是從哪裡找到《九陽真經》的?  12、韋小寶學得最好的一門功夫是什麼?  13、東方不敗用的兵器是什麼?  14、天山童姥多少年還童一次?
  • 倚天屠龍記,武力排行榜前十,張三丰只能排名第三
    倚天英雄榜,第九名:俞蓮舟俞蓮舟是武當七俠中的二俠,平素寡言嚴肅,一心專研武功,深得張三丰的真傳。一直以來他的武功都是武當七俠之首,最後更是被張三丰擢升為掌門弟子,以期光大武當武學。俞蓮舟曾經改進虎爪手,雖然狠辣陰毒卻也威力無比,張三丰也捨不得給他廢掉,最終冠名以虎爪絕戶手,列入武當絕學之一。
  • 張無忌若沒出手,張三丰會死在武當山嗎?不會,但比死更痛苦
    文/金寶講故事晚年張三丰的武功境界到了什麼程度?文中說道,少林寺的空相來到武當後山張三丰的小院時,還沒來得及敲門,他的走路聲、呼吸聲已經將他的身份暴露。只聽裡屋傳出張三丰的聲音:「少林派哪一位高僧光臨寒居,老道未克遠迎,還清恕罪。」
  • 張三丰實力果真碾壓陽頂天?其實不然,這二人或許可以打平手
    這本小說主人公乃張無忌及其父親張翠山,張無忌與張翠山歸屬武當派,武當派創教祖師是張三丰。《倚天屠龍記》世界觀中,華夏大地已經落入蒙古人之手,中原門派無時無刻不想著驅除胡虜,光復河山。張無忌陰差陽錯學會九陽神功,乾坤大挪移等絕學,後當上明教教主。
  • 百歲張三丰解開真相
    文/金寶講故事 在金庸的武俠世界裡,湧現出了許許多多天賦異稟的武學奇才,他們機緣巧合又修煉了獨一無二的武功秘籍。因此在金庸的武俠世界裡,他書中諸位高手的排名到底是如何?這一直以來都是各位武俠迷爭論的熱點。今天金寶想和大家討論的是,掃地僧若和達摩祖師打起來,他們到底孰強孰弱呢?
  • 郭襄16歲那年曾說過句話,黃蓉聽了很鬱悶,張三丰聽了則會很絕望
    覺遠大師和張君寶可惜覺遠大師《九陽真經》尚未大成,這一陣不惜內力的狂奔,終究是消耗過大,傷了元氣,在夜裡念誦完《九陽真經》後,覺遠大師含笑溘然長逝,他心中想的就是終於將自己這個幼徒送走,免於處罰了。後來的張君寶因為完全是自己在山洞中閉關修煉武功,沒有師父指點,很多武學道理都得靠自己領悟,所以一直到30多歲才內力大成,四十歲左右才創出自己的武功,開始稱霸江湖。相對郭靖在《射鵰英雄傳》中二十左右就參加華山論劍,力抗五絕級高手黃藥師和洪七公三百招不敗,張君寶成名太晚,而他少的就是名師指點,以至於走了不少彎路。
  • 《九陰真經》總綱說九陰極盛是災害,與真經中的武學自相矛盾嗎?
    因為經書之名就以「九陰」給出了該武學是偏重陰柔的定義,而且後來《九陽真經》的創作者鬥酒神僧,也是批閱了《九陰真經》之後,覺得《九陰真經》陰氣太重,一味崇揚道家黃老之學,只重以柔克剛,以陰勝陽,未及陰陽互濟之妙,才創下的《九陽真經》。但是在《九陰真經》的總綱上,卻言明了「陰陽互濟」之道才是武學的最高境界,這是不是黃裳自相矛盾了呢?
  • 張三丰死後留下十個字,幾百年無人參透,最終被石破天輕鬆領悟!
    話說中華大地人才濟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句話在武俠世界裡也十分流行,縱觀金庸全書,武功類型著實不少,有的人畢生精研掌法,如北宋末年大俠蕭峰、南宋末年的大俠郭靖;有的人則專愛習練劍法,如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獨孤求敗、後世笑傲江湖的令狐衝;還有些人喜歡研究內功心法,如少林寺的掃地僧、武當派的張三丰以及當年創作「九陽神功」的鬥酒僧,然而他們武學類型雖然不同,卻都達到了絕頂的境界。
  • 金庸小說七大祖師排名,張三丰進不了前五,第一可碾壓達摩祖師!
    在金庸武俠小說當中高手甚多,讀過金庸武俠小說的朋友都知道,在江湖之中有許多名動武林的門派,比如《天龍八部》中的少林寺,乃是武林中的泰山北鬥,再如後世《倚天屠龍年記》裡的武當、峨眉等派,也都是驚豔江湖的大派,而每一個門派必然都有一位創派祖師,今日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講金庸筆下七位祖師的故事。
  • 難怪張三丰的武功與全真教如此相似,你看看他與王重陽是什麼關係
    張三丰17歲遠赴武當山,於山石巖壁之間苦練「九陽神功」,在未來數年時間裡,他開創了一門神功,名為「純陽無極功」,這套武功有一個修煉條件,即純陽之體:張三丰並未婚娶,雖到百歲,仍是童男之體,八十餘載的修為,那「純陽無極功」自已練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 張三丰為何能成為一代宗師,看看他師父是誰?那人比楊過和覺遠強
    金庸筆下有不少結合真實歷史背景創作出來的故事,甚至有直接將歷史人物加入到故事中的做法,這樣的做法讓武俠的故事有了一種史詩感,但相對於完全架空的故事而言,此舉會要求作者更嚴謹的處理各種劇情,因為歷史元素都是相對嚴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