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11月26日訊又是一年國考時,國考的話題再次引發熱議。持續火爆的公務員考試,催生出一個特別的族群———考碗族。為了捧上公務員這隻「鐵飯碗」,他們到處參加考試,屢敗屢戰,不成功不罷休。逢考必去的「考碗族」,大多數最後難免還是名落孫山,做了龐大的「分母」,成為網友口中的「最悲情」一族。但他們前僕後繼,有一顆「不死之心」。
據統計,201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最終152萬人通過資格審查,平均每個崗位有77人競爭。其中37個招錄職位的報名比例超過1000∶1,最熱門崗位競爭比例達7192∶1。公務員考試多年來一直高燒不退,即使絕大部分人最終都不過是做了人家的「分母」,但每年依然還有100多萬人為此甘願當「炮灰」。
■「鐵飯碗」的魔力吸引百萬考生趨之若鶩
據人力資源網站調查顯示,80%以上的應屆畢業生都對公務員工作青睞有加。甚至還有甘願放棄外企企業、民營企業開出的高薪聘請條件的在職青年,這個「族群」還在「擴軍」。專家表示,公務員熱度不減,是受今年「最難就業季」影響。網友們則不以為然,「我們身邊許多學生是找好工作,但同時參加公務員考試的」,有不少人是辭了工作認真備考才考上的,儘管沒有工作備考的日子更加難熬,網友楓林說:「破釜沉舟,相信自己這次一定成功。」
公務員這個職業到底有著怎樣的魔力,能讓百萬考生趨之若鶩,甚至辭職備考?就業難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公務員職業的穩定性是一大「亮點」,記者對參加公務員考試的50位學生做了一個小調查。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回答兩個字:穩定。當然,還有社會地位,工作壓力小等等,很多職業都是比不上的。「8小時工作制,不用加班」,網友@西北歸來調侃:「死也要死在編制裡!待遇不是一般的好啊!」「辛苦三五年,幸福一輩子!」但性價比最高並不意味著最適合自己,國考大軍中又有多少是糊塗上陣、盲目跟風?有時候,執著和偏執只有一線之隔。
■錫城考生忙趕考網友「加油」打氣談經驗
今年國考,我省今年設立了南京主考區和無錫、揚州、徐州3個分考區。其中江蘇區考生總數為64909人。無錫共設10個考點,考試當天小雨淅淅瀝瀝,趕考的人中不乏屢敗屢戰的「考碗族」,小徐就是其中一位,他已經是第四次參加國考了,不巧的是上個星期剛剛摔斷了腿,只得一瘸一拐地趕到考場,他說自己前三次都沒有進面試,雖然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卻有一顆不死之心,想要再試試。
圍觀的網友紛紛感嘆「無錫火車站今天乘客三分之二是參加2014年國考的」,「蘇州火車站也是清一色的學生」。更多的是送上鼓勵,為他們「加油」打氣,也有網友分享自己的國考經歷,有的炫耀順利「上岸」,有的則「一把辛酸淚」,網友@慕容兮然說,自己是第二次參加國考了,希望能早日「上岸」。過來人談經驗,考上了的也不輕鬆,「圍城」裡也不易,捧上了心中的好飯碗,並不意味萬事大吉。用一位老公務員的話說,做公務員,看似朝九晚五很簡單,其實真的要幹好,不僅身累,而且心累。 (王高巖)
微博熱議
@慕容兮然:明天國考了,下午開車去無錫。第二次考國考,上次是在2009年,什麼時候我才能上岸啊。
@Laser9615:剛從無錫回到蘇州,表示蘇州火車站也清一色的學生。
@海洋貝殼兒:城外的看城裡的很美,城裡的卻羨慕城外的。
@又白又嫩一顆蔥:從另一個側面反映當前的找工作難問題。
@夢想家Martinzhou:處處可建功,行行可立業,年輕人的青春更應該在奮鬥中展現光彩。
@滬城學士:飯碗不是考出來的,而是幹出來的,沒有真才實學,沒有一步一個腳印,即使當了公務員,也會陷入「一地雞毛」的煩惱。
專家觀點
浙江省社科院調研中心主任楊建華:年輕人一窩蜂地往考公務員這一獨木橋上擠,對社會經濟發展,對其他行業發展並不是一個好現象。因為,其他行業的發展也需要一大批有技術、有能力的青年才俊。報考公務員一定要理性,「人盡其才」,在各行各業都能發揮自己的才幹。切勿盲目隨大流,放棄喜歡或適合的工作參加公務員考試,很不值得,也不可取。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社會學專家王小章:從個人而言,選擇公務員是基於對中國社會現實的理性認識,因為中國社會政府機構佔有相當大的資源,可以從中得到工資、住房等有形收穫和社會地位、聲譽等無形收穫。正是這樣的高預期,才使眾多畢業生在企業與政府之間進行權衡後選擇了進入政府部門工作。對於整個社會而言,人人爭當公務員肯定有弊端。公務員工作相對不專業,如果其中聚集了大批理科、工科甚至醫科方面的大學畢業生,不能不說是教育投資的一種浪費。對於社會而言,無異於人才的流失;對於個人而言,不能籠統地說好或者不好,主要得根據他的個人職業規劃,看付出與實際收益之間的比較相差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