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7日,全國高考首日,一位四十七歲的大齡考生出現在成都七中考點,引發人群騷動,考生名叫劉正友,目前就職於四川省川劇學院,希望高考後能有機會報考四川職業技術學院,戲曲表演專業。由此引發了全社會對大齡高考生的關注。在全國各地,都不乏大齡考生的身影。
甘肅蘭州市,2016年至2018年連續三次戰高考的43歲大齡考生,現身蘭州市城關區某處高考考場;四川成都市,有著高考釘子戶的51歲中年人梁實,自1983年後,連續22次參加高考;遼寧阜蒙縣,已年逾古稀的71歲高齡考生康喜連,在2018年迎來了他人生的第18次高考大戰,康喜連說:「考試感覺一年不如一年,今年語文難,由於手發抖的緣故,作文沒寫好,大約能拿30分。」;江蘇南京,86歲高齡的老醫生,連續15年參加高考;河南滑縣,已經69歲高齡的高考考生柳玉春,一臉輕鬆的走出考場,柳玉春坦言,參加高考是為了圓自己一個惦記多年的大學夢......
與年輕學生考生不同,這些社會考生對高考的感情,已不再是分數的高低丶排名的好壞,更多的是一份高考情緣,大學念想。他們不再有學生時期聰慧的雙眼和聽力,也不再有學生時期牢固紮實的學科知識,他們只是在用可以挽回的方式,來消除自己年少時的一份遺憾。
而相比這些大齡社會考生,一些風華正茂的學生反而並不珍惜。每一年的高考考場上都會有許多學生,考場的大門都沒有勇氣買進去,某市曾有高考考場缺場17人這樣不可思議的事發生,這些高中畢業生直接主動放棄這如此珍貴的機會。
施耐庵曾說:「當取不取,過後莫悔」。高考之所以能引起全民的重視,因為它真的是一個人命途的節點,高考不一能讓你飛黃騰達,但是卻可以讓你有更大的可能性飛黃騰達。相比那些年邁的社會考生,高三畢業棄考丶大學裡不求上進的那些學子永遠意識不到自己手裡握著多麼珍貴的機會。看到這些圓夢高考考場的社會考生,你們不該有所感想嗎?
喜歡教育故事,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