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資訊搜索G眾號【肖不斯說】
肖不斯說:據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家長投資在孩子教育上的費用大概佔到15%左右,尤其是在7歲以前的學前階段和18歲以後的大學階段,所佔的費用比率更高,甚至達到了25%以上。
那為什麼家長們願意在孩子早期教育上花費這麼多金錢和精力呢?其實這主要是因為孩子早期教育將決定孩子未來的發展。
根據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孩子早年的經歷和教育,對未來影響的佔比高達80%,尤其是孩子的頭7年,更是被稱為「黃金7年」,是培養孩子最為關鍵的時候,但是很多家長現在還不知道。
肖不斯帶你一起了解孩子的「黃金7年」到底是怎麼回事,如何抓住這個關鍵期,培養更優秀的孩子。
1歲時培養孩子安全感
1歲的小孩子很多已經會走路了,還有很多語言發展比較早的孩子,已經能說一些簡單的詞語,而不是完全依靠哭泣來傳遞自己的情緒和需求了。這個時候,孩子開始探索未知的世界,認知水平不斷提升。
但是,這時候的孩子對外界的危險是感知不到的,很多我們看到的一定很危險的東西,但是孩子卻一點也不覺得,比如熱水、插座等等。
這時候,家長要做的就是細緻耐心的保護好孩子,並不斷地給孩子介紹危險「地帶」,幫助孩子培養現實世界的「安全意識」。
更重要的是,父母在這個階段要培養孩子心理世界的「安全感」,安全感是對孩子終身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一個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不會感受到他人的愛,對世界也會充滿質疑和害怕,嚴重束縛、影響自己的成長和能力的發揮。
這個階段養育者需要耐心而及時的回應孩子的需求,更多的眼神與語言上的交流和互動,儘可能多的觸覺上的撫觸,讓孩子感受到足夠的愛和關注。
2歲培養溝通能力
孩子2歲的時候,是大腦語言中樞發展最快的時候,也是孩子語言發育最快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就要開始教孩子進行識字和簡單的溝通教育了。
我們家長這時候要多跟孩子溝通聊天,讓孩子逐漸發現語言的魅力,如果這時候的孩子經過你的教育以後,可以跟你「講道理」,那麼說明你的引導很到位。畢竟在孩子建立溝通能力的關鍵時期,出現這種現象是非常好的。
2歲也是孩子言語啟蒙的敏感期,這個時候大量的輸入,幫助孩子積累詞彙量,同時也構建自己的語言體系,此時的言語培養不限於母語,可以增加外語,不用擔心孩子會將2種語言混淆。
3歲培養想像力
3歲的孩子已經非常具有自我意識了,他們這時候常常充滿了幻想,很多孩子把自己想像成是動畫片中的任務,不僅會飛,而且還具有超能力。如果這時候聽到孩子有類似的語言,千萬不要打壓孩子,而應該進行鼓勵和參與。
如果能在家裡為孩子準備一面黑板,讓他們隨意的塗鴉,也是非常好的,當然也可以買點畫筆,鼓勵孩子將想像出來的東西畫出來等。
4歲培養創造力
孩子4歲以後,就進入了創造力發展的高峰期。
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孩子在製作一些我們沒有見過的東西,甚至他們的動畫片中都沒有的東西,自己還會起一些奇奇怪怪的名字等等。
我們這時候,要給孩子準備一些能夠增加創造力的玩具,比如積木和橡皮泥等,鼓勵孩子動作創作一些作品,不管孩子做的怎麼樣,都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世界有他純美的地方,很多是大人無法理解的,而這些看似不完美的創作能夠幫助孩子培養創造力。
5歲開始「立規矩」
5歲以後 ,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獨立認知,但是很多時候做事情沒有規矩。
無規矩不成方圓,在孩子5歲的時候,就不能一味的溺愛孩子了,而應該給孩子開始立規矩,懂得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幫助孩子走向正路,避免走入彎路。
這個時期孩子渴望獨立但能力有限,很多時候,父母需要給到他們明確的界限,讓孩子清楚父母的底線,了解規則,學習遵守規則。
6歲培養專注力
6歲是小學的最後準備期,也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最好一年。
這個時候,孩子已經可以獨立的完成一些小的學習任務,只是還不能「靜下心來」而已。
根據皮亞傑的分析,這個階段的孩子對構建類遊戲是非常熱衷的,父母可以為孩子準備編程機器人,讓孩子通過雙手去搭建,而機器人的搭建是很多孩子熱衷的項目,讓孩子在感興趣的項目上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專注的搭建,讓孩子」玩中學「」學中玩「自然而然的完成了專注力的訓練。
7歲培養學習力
7歲的孩子,已經正式接觸學習,這時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對腦力的培養。因為步入學習生涯的他們,不管是做題還是背誦,都需要學習力的支撐。
鍛鍊孩子思考的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習能力的提高離不開主動積極的思考。所以要鍛鍊孩子思考的能力,凡事就要讓孩子親歷親為,多從啟發的角度教育孩子。如多問她「你覺得應該怎樣?」」如果這樣,會怎樣?「等。
培養孩子的發散思維。發散思維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基本要求。遇到問題,讓孩子從多角度考慮,多方面尋找問題解決的方法。建立交叉多面的知識體系。
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選擇機器人編程。
機器人編程在運行的時候除了軟體程序有影響,硬體構造也會影響,並且非常大,輪子是否磨損,重心是否調整好,電量是否充足,地面是否平整等等。
諸多的因素影響到機器人的實際運行效果,同一個程序,同一個機器人,可能第一次和第二次會出現不同的效果,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誤差,而如何找到原因,解決問題,減小誤差,都是在尋找最佳解決方案,達到目標,一次次的修改完善,只是為了無限逼近我們想要的結果。
然而這些事情都是比較磨人的,有時候可能需要重新拆掉再來一遍,或者硬體損壞需要重新購買。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不僅要有耐心解決問題,更要有對抗枯燥環境的適應能力。
肖不斯最近帶孩子們一起做的「懸崖勒馬」小車,原理其實很簡單,但是要孩子們獨自完成,不出問題還是挺難的,每個車輪的位置調整,速度等都需要考慮到,一步步調整改進後才可能成功。
肖不斯說有了兒女,才知道父母的艱難和偉大,更多資訊歡迎關注G號【肖不斯說】,我為你準備了育兒好禮,賦能媽媽輕鬆育兒!